一种矿浆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6917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浆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矿领域的矿浆分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矿浆分配器。



背景技术:

在选矿作业工艺流程中,需要通过矿浆分配器将上一段矿浆流实现均匀分配,然后给入到下一段作业设备,并且能够控制矿浆流的通断,以满足下一段选别启停作业要求。

在目前已有的矿浆分配器,通常采用矿浆从中心筒溢流到分配区的方式,分配区可按矩形或圆环形等分组成;每个分配区均为相互隔离的独立单元,同时每个分配区采用柱塞阀控制放矿。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分配区阀体关闭或异常堵塞时,容易造成相邻分配区腔体矿浆量加大,达不到其余分配区共同分配整体矿浆量的效果;同时对于系统异常跑粗后进入到分配器溢流区的粗粒级物料,由于无排淤通道或导流结构,造成清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浆分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矿浆分配器,包括矿浆分配器底座,所述矿浆分配器底座上自中心向四周依次设有中心矿浆槽、小环形槽、大环形槽,将空间结构从平面上看形成由内向外布置的给矿区、溢流区、分配区,所述矿浆分配器底座上对于所述给矿区、溢流区、分配区的部位分别设有排矿口,所述中心矿浆槽的上部设有给矿筒。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浆分配器,可以实现分配区阀体关闭或异常堵塞时,其余分配区对整体矿浆量仍可以均匀分矿,并且针对系统异常跑粗后,能实现便捷排除溢流区底部淤积沉砂,有效提高设备应用的便捷性、可靠性,满足现场稳定、连续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浆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溢流区排淤矿方案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浆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溢流区排淤矿方案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浆分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给矿区Ⅰ、溢流区Ⅱ、分配区Ⅲ;

给矿筒1,矿浆分配器底座2,给矿筒支架3,中心矿浆槽4,给矿区排矿口5,小环形槽6,大环形槽7,隔离筒8,导流底板9,溢流区排矿口10,锥阀11,筋板12,分配区排矿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矿浆分配器,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矿浆分配器底座,所述矿浆分配器底座上自中心向四周依次设有中心矿浆槽、小环形槽、大环形槽,将空间结构从平面上看形成由内向外布置的给矿区、溢流区、分配区,所述矿浆分配器底座上对于所述给矿区、溢流区、分配区的部位分别设有排矿口,所述中心矿浆槽的上部设有给矿筒。

所述分配区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分配区,每一个小分配区分别设有排矿口,每个排矿口分别设有锥阀。

所述分配区内的多个小分配区采用相通结构,相邻的小分配区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筋板,底部的筋板采用溢流板结构形式。

所述的锥阀采用内部钢骨架、外部橡胶层结构,锥阀底座采用法兰盘衬橡胶结构,锥阀上端设有隔离筒。

所述溢流区底部的两侧设有带坡度的导流底板或者圆锥环形的导流底板。

所述中心矿浆槽侧壁的底部周向开有若干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分配区实现相通,加强了整体矿浆流在各分配区内流动,实现分配区阀体关闭或异常堵塞时,其余分配区仍可以对整体矿浆量均匀分矿。溢流区设有排矿口或导流结构,便于实现异常跑粗时底部淤积沉砂清除。内部钢骨架和外部衬橡胶层的锥阀具有耐磨、可靠、密封性好等优点,锥阀上部加设封闭式圆柱筒,防止锥阀上部矿浆或沉砂压死锥阀导致不便于开启的现象出现。有效提高设备应用的便捷性、可靠性,满足现场稳定、连续生产要求。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给矿筒1、矿浆分配器底座2、给矿筒支架3、中心矿浆槽4、锥阀11等结构,从空间上形成给矿区Ⅰ、溢流区Ⅱ、分配区Ⅲ。

给矿筒1位于矿浆分配器顶部,给矿筒支架3为给矿筒提供支撑作用。中心矿浆槽4为环形槽,下端周向开有方形通孔。中心矿浆槽4位于给矿筒1下端,矿浆分配器底座2中心区域,槽体与矿浆分配器底部空间形成给矿区Ⅰ。矿浆分配器底座2由底板、小环形槽6、大环形槽7组成。矿浆分配器底板中央开有排矿口5,处于常闭状态。矿浆分配器的小环形槽6与中心矿浆槽4中间环形区间形成溢流区Ⅱ;矿浆分配器底座的小环形槽6、大环形槽7空间形成分配区Ⅲ,分配区根据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分配区,并且矿浆分配器底座小环形槽6与每一分配区均开有圆形通孔,每一个小腔体内安装锥阀结构11和排矿口13;矿浆分配器大环形槽7作为矿浆分配器最外侧槽体。

矿浆通过给矿筒1给入到中心矿浆槽4,通过矿浆槽上部边缘和底部方形通孔进入溢流区Ⅱ,实现矿浆的混合缓冲。进入溢流区Ⅱ的矿浆通过矿浆分配器底座小环形槽上边缘和圆形通孔进入每一分配小腔,当锥阀11开启时,则通过锥阀下端的排矿口进入下一段作业工序,完成矿浆的分配过程。

所述的矿浆分配器相邻分配区Ⅲ中间采用相通结构,相邻腔体上下均有筋板12,底部筋板还具有溢流板功能,保证各分配区液位高度,促进整体矿浆流的流动,以实现特殊情况下各分配区矿浆量仍能均匀分配。

所述的矿浆分配器溢流区底部,方案一(图1)开有排矿口10,排矿口两侧采用一定坡度的导流底板9,适宜于分配器分配数量较多时,底部空间有限,不便于设计卸矿口时采用;方案二(图2)溢流区底部采用圆锥环形导流板9,并且中心槽底部周向开有若干个通孔,便于将淤积沉砂引导至中心矿浆槽4,通过中间卸矿口排走,适宜于分配器分配数量较多时,底部空间有限,不便于设计卸矿口时采用。两种方案均有利于实现特殊情况下淤积沉砂的清除,避免沉砂不断堆积影响分配效果。

所述锥阀11作用为控制分配区排矿口13的通断,采用内部钢骨架和外部衬橡胶层结构,锥阀底座也采用法兰盘衬橡胶结构,确保二者可靠的强度、耐磨性,从而达到较高的密封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另外,锥阀上端设计有隔离筒8,有效防止沉砂压死阀体影响阀体的通断控制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