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2793发布日期:2018-07-18 01:1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液循环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高热流密度使得其散热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风冷散热由于其体积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已逐渐被水冷散热取代。大型水冷设备的注液和排液需要设计专用设备,操作方便,节约循环液,同时满足冷却液循环系统的背压要求,需要对冷却液循环系统进行定压设置。

传统的定压、注液和排液功能的实现,通过循环泵将外部循环液加注到冷却液循环系统或将冷却液循环系统内循环液排出到外部储液箱,虽结构简单,但操作繁琐。可以通过技术链接,减少中间环节,来自动实现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的特殊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集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包括有第一、二自密封快速接头、第一、二电动二通阀、第一、二球阀、第一、二电动三通阀、第一、二止回阀、循环泵、第一、二过滤器、自吸泵、储液箱、溶液源箱和冷却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第一、二出口和第一、二进口,所述溶液源箱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出口和进口,所述循环液箱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出口和进口,其特征在于:一方面,所述储液箱下部的第一出口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二球阀、第二过滤器、第二电动三通阀、循环泵、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电动三通阀后,与所述循环液箱上部的进口连接;另一方面,所述循环液箱下部的出口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第二电动三通阀、循环泵、第一止回阀、第一电动三通阀和第一球阀后,与所述储液箱上部的第一进口连接,组成定压循环系统;

所述溶液源箱下部的出口依次与所述的第二自密封快速接头、自吸泵、第二止回阀和第一电动二通阀后,与所述储液箱上部的第二进口连接,所述储液箱下部的第一出口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二球阀、第二过滤器、第二电动三通阀、循环泵、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电动三通阀后,与所述循环液箱上部的进口连接,组成注液循环系统;

所述循环液箱下部的出口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第二电动三通阀、循环泵、第一止回阀、第一电动三通阀和第一球阀后,与所述储液箱上部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储液箱下部的第二出口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动二通阀、自吸泵、第二止回阀和第一自密封快速接头后,与所述溶液源箱上部的进口连接,组成排液循环系统。

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液箱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循环泵电连接;压力传感器采集所述循环液箱内的压力信号值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器,当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值低于P设定-Δp时,其中P设定为设定的定压压力值,Δp为定压压力值允许的波动压力值,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泵,将所述储液箱内的循环液加注到所述循环液箱内;当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值高于P设定+Δp时,其中P设定为设定的定压压力值,Δp为定压压力值允许的波动压力值,所述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泵,将所述循环液箱内的循环液排出到所述储液箱内。

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箱和循环液箱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循环泵和自吸泵电连接;液位传感器分别采集所述储液箱和循环液箱内的液位值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器,当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低于2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吸泵,将所述溶液源箱内的循环液加注到所述储液箱;当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高于8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吸泵,停止从所述溶液源箱往所述储液箱加液;当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高于2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泵,将所述储液箱内的循环液加注到所述循环液箱内,直至所述循环液箱内的液位传感器采集到的液位值达到100%。

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高于2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吸泵,将所述储液箱内的循环液排出到所述溶液源箱;当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低于8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泵,将所述循环液箱内循环液排出到所述储液箱内,直至所述循环液箱内的液位传感器采集到的液位值降至0%。

所述的定压循环系统是通过第一、二电动三通阀的方向切换将储液箱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循环液箱内,或将循环液箱内的循环液排出到储液箱内,从而保持冷却液循环系统内部压力在规定的范围内。

所述的注液循环系统和排液循环系统共用第一、二自密封快速接头、第一、二电动二通阀、液位传感器、第一、二球阀、第一、二电动三通阀、第一、二止回阀、循环泵、第一、二过滤器、自吸泵和储液箱等,所不同的是注液循环系统是将溶液源箱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循环液箱内,而排液循环系统是将循环液箱内的循环液排出到溶液源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集定压、注液和排液功能为一体,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储液箱内液位传感器输出报警信号,提前告知储液箱内循环液情况,满足了冷却液循环系统背压保持在规定值范围内。

3、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系统程序设置,可一键满足定压/注液/排液功能。

4、本实用新型依据原理可制成一体式,易实现模块化设计。

5、本实用新型原理通俗易懂,原材料、元器件采购容易,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定压、注液、排液多功能一体装置,包括有第一、二自密封快速接头1、13、第一、二电动二通阀2、12、第一、二球阀4、11、第一、二电动三通阀5、9、第一、二止回阀6、15、循环泵7、第一、二过滤器8、10、自吸泵14、储液箱16、溶液源箱17和冷却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液箱18,储液箱16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第一、二出口和第一、二进口,溶液源箱17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出口和进口,循环液箱18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出口和进口,一方面,储液箱16下部的第一出口依次连接第二球阀11、第二过滤器10、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和第一电动三通阀5后,与循环液箱18上部的进口连接;另一方面,循环液箱18下部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过滤器8、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第一电动三通阀5和第一球阀4后,与储液箱16上部的第一进口连接,组成定压循环系统;

溶液源箱17下部的出口依次与第二自密封快速接头13、自吸泵14、第二止回阀15和第一电动二通阀2后,与储液箱16上部的第二进口连接,储液箱16下部的第一出口依次连接第二球阀11、第二过滤器10、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和第一电动三通阀5后,与循环液箱18上部的进口连接,组成注液循环系统;

循环液箱18下部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过滤器8、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第一电动三通阀5和第一球阀4后,与储液箱16上部的第一进口连接,储液箱16下部的第二出口依次连接第二电动二通阀12、自吸泵14、第二止回阀15和第一自密封快速接头1后,与溶液源箱17上部的进口连接,组成排液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液箱18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9,压力传感器19通过控制器与循环泵7电连接;压力传感器19采集循环液箱18内的压力信号值并传送至控制器,当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值低于P设定-Δp时,其中P设定为设定的定压压力值,Δp为定压压力值允许的波动压力值,控制器控制循环泵7,将储液箱16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循环液箱18内;当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值高于P设定+Δp时,其中P设定为设定的定压压力值,Δp为定压压力值允许的波动压力值,控制器控制循环泵7,将循环液箱18内的循环液排出到储液箱16内。

储液箱16和循环液箱18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20,液位传感器3、20通过控制器分别与循环泵7和自吸泵14电连接;液位传感器3、20分别采集储液箱16和循环液箱18内的液位值并传送至控制器,当储液箱16内的液位低于20%(可设定)时,控制器控制自吸泵14,将溶液源箱17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储液箱16;当储液箱16内的液位高于80%(可设定)时,控制器控制自吸泵14,停止从溶液源箱17往储液箱16加液;当储液箱16内的液位高于20%(可设定)时,控制器控制循环泵7,将储液箱16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循环液箱18内,直至循环液箱18内的液位传感器20采集到的液位值达到100%。

当储液箱16内的液位高于20%(可设定)时,控制器控制自吸泵14,将储液箱16内的循环液排出到溶液源箱17;当储液箱16内的液位低于80%(可设定)时,控制器控制循环泵7,将循环液箱18内循环液排出到储液箱16内,直至循环液箱18内的液位传感器20采集到的液位值降至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定压循环系统是通过第一、二电动三通阀5、9的方向切换将储液箱16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循环液箱18内,或将循环液箱18内的循环液排出到储液箱16内,从而保持冷却液循环系统内部压力在规定的范围内。

定压循环系统,进一步阐述如下:

储液箱16内循环液→第二球阀11→第二过滤器10→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第一电动三通阀5→循环液箱18,依次循环。

循环液箱18内循环液→第一过滤器8→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第一电动三通阀5→第一球阀4→储液箱16,依次循环。

注液循环系统和排液循环系统共用第一、二自密封快速接头1、13、第一、二电动二通阀2、12、液位传感器3、第一、二球阀4、11、第一、二电动三通阀5、9、第一、二止回阀6、15、循环泵7、第一、二过滤器8、10、自吸泵14和储液箱16等,所不同的是注液循环系统是将溶液源箱17内的循环液加注到循环液箱18内,而排液循环系统是将循环液箱18内的循环液排出到溶液源箱17内。

注液循环,进一步阐述如下:

溶液源箱17内循环液→第二自密封快速接头13→自吸泵14→第二止回阀15→第一电动二通阀2→储液箱16→第二球阀11→第二过滤器10→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第一电动三通阀5→循环液箱18,依次循环。

排液循环,进一步阐述如下:

循环液箱18内循环液→第一过滤器8→第二电动三通阀9→循环泵7→第一止回阀6→第一电动三通阀5→第一球阀4→储液箱16→第二电动二通阀12→自吸泵14→第二止回阀15→第一自密封快速接头1→溶液源箱17,依次循环。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