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瓿瓶旋切开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983发布日期:2018-06-15 22: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瓿瓶旋切开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瓿瓶旋切开瓶装置。



背景技术:

安瓿瓶在医护领域一般用于盛装小剂量药液,尤其多用于封装注射药液。其形状特点主要是:管身细长、管身上端变窄形成颈部,颈部上端略微膨大形成近圆形的泡部,再往上是顶端封闭的细长头部或乳头状头部。安瓿瓶使用时于瓶颈部施力掰开,医护人员经常因没有控制好力量和角度,手指被掰开后的瓶口划伤,甚至还会出现掰断瓶颈时瓶身粉碎。而安瓿瓶有可能在掰开时产生不易察觉的玻璃碎屑或不溶玻璃微粒,如在治疗过程中经注射进入人体到一定量后,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问题。因此为了创造高标准、高安全的药液注射环境,需提供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安瓿瓶开瓶装置。

目前市面上普遍的开瓶器为夹式开瓶器,该开瓶器由两块条形结构通过前端铰接形成夹子,使用时一只手执开瓶器的尾端,另一只手将安瓿瓶泡部置于开瓶器中部,夹紧尾端固定开瓶器,然后用力掰断安瓿瓶。该设计通过开瓶器延长了易受伤手的安全距离,降低了风险,但另一只手仍然容易被割伤,且当前设计无法解决一定概率掰碎瓶身的问题,也无法解决碎屑或不溶玻璃微粒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启安全、不易产生碎屑和不溶玻璃微粒的安瓿瓶旋切开瓶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安瓿瓶旋切开瓶装置,该装置包括半开放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端设有连接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各设有一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脊状突起,两个脊状突起之间形成供安瓿瓶部分通过的狭缝;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底端相互咬合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半开放空间共同形成一个完整内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脊状突起与安瓿瓶的颈部形成限位关系;所述第一壳体的脊状突起内设有刀槽,刀槽从脊状突起尖端部延伸至第一壳体外表面,刀槽内水平容纳有一个可在刀槽中内外移动的刀片,第一壳体表面设有与刀片连接的按动件;当刀片位于向内运动的极限位置时,刀片的尖端部伸出第一壳体的脊状突起。

本发明的原理是:将安瓿瓶从两个脊状突起之间的狭缝中穿过,使脊状突起位于安瓿瓶颈部,将第一壳体表面的按动件向内按压,使刀片从第一壳体脊状突起中伸出,同时转动安瓿瓶,在安瓿瓶颈部水平划线,稍加横向用力,即可掰开安瓿瓶,同时,安瓿瓶的头部很好地收容于内腔中。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时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椭圆柱形、四棱柱体、不规则柱形的任意一种。常规情况下,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形状为圆柱形、椭圆柱形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两个类半圆柱形结构;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形状为四棱柱体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两个四棱柱性,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状相同且对称。特殊情况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组合面不是与底面垂直的,而是呈一定角度,形成两个互补或部分层叠的楔形面,共同组成前述形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以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组合形状为了美观或其他原因在细节上进行的改动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为铰链机构、连接轴的任意一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转动关系,以连接件为圆心,相互之间呈不同的角度。角度变大时可打开内腔供安瓿瓶深入腔内,然后减小角度夹持住按安瓿瓶颈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为一块U型板,优选地,该U型板为高弹性的不锈钢薄板制成,U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脊状突起都设有一段向内凹陷的弧形脊突。弧形脊突的弧度不超过180°,其作用在于,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咬合时,两个弧形脊突之间形成圆形或梭形形状,进一步限制安瓿瓶的空间,保证其在旋转切割时不会发生横移。

更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一个侧面半开放的六面体结构,组合时形成的四棱柱体底面的长宽比不小于1.5,所述狭缝沿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弧形脊突的分布偏向狭缝的一端。该方案的设计建模和制造较容易,尤其是增大了该开瓶装置的内腔空间,使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该装置对多个安瓿瓶旋切开瓶,而不需要逐个回收安瓿瓶头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时形成的四棱柱体底面长宽比较大时,且两个弧形脊突的分布偏向狭缝的一端(例如,将该装置横放后弧形脊突分布于竖直狭缝的顶端),医护人员打开一个安瓿瓶后,安瓿瓶头部自动掉落到内腔底部,可以一次性打开多个安瓿瓶,大大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控制了风险。

本发明所述的刀片和按动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按动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包括但不限于弹簧、扭簧、弹性簧片、以及其他具有形变能力并可复原的物品。当用手将按动件向内按动时,刀片沿刀槽向内运动,至向内的极限距离时从脊状突起尖端部伸出;松开手时,弹性件自动复位,刀片缩回刀槽内至安全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刀片和按动件为一体的不锈钢型板,所述不锈钢型板包括固定于第一壳体表面的基部、与第一壳体表面翘起一定高度的按动部、连接按动部并容纳于刀槽内的刀部、以及位于刀部游离端的刃部。具体来说,按动部和刀部之间呈75° -85°夹角,刀槽槽口具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刀部在刀槽内可一定幅度的摆动。该设计简化了结构,可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脊状突起共同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方便统一进行高温消毒。而现有的夹式开瓶器其内侧为柔性海绵层,用于夹住安瓿瓶泡部防止夹碎;但现有产品带来了新的消毒问题和二次污染问题,而本发明可通过全不锈钢设计,具有更优秀的耐用性,满足医护领域的需求。

本发明可进一步改进,大幅提升使用者打开安瓿瓶的效率和体验。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壳体安装有指套,所述第二壳体安装有万向拉环。使用时,以右利手为例,将拇指伸入指套内,拇指腹部搭在第一壳体表面的按动件上;食指穿入第二壳体的万向拉环内,左手执安瓿瓶将颈部插入到指定位置后,右手拇指施力按压,同时旋转手腕,横向用力,即可轻松掰开安瓿瓶;需要取出安瓿瓶头部时,只要打开食指和拇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下端分离,就可以丢弃掰断的安瓿瓶头部。指套可选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医用橡胶、医用聚氨酯等材料,指套可通过任意方式固定在第一壳体表面。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安瓿瓶开瓶装置,该装置通过刀片旋转切割的方式避免了玻璃碎屑和玻璃不溶微粒的产生,也彻底杜绝了掰碎安瓿瓶的可能性。同时该装置将掰断的部分回收至开瓶装置内腔,医护人员完全不会被割伤,且可利用大容量的该装置实现一次性掰断多个安瓿瓶且不需要逐个回收。该装置可完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方便进行高温消毒,节约耗材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外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切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所述开瓶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开瓶装置旋切时的使用状态图参考图;

图5是图4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安瓿瓶旋切开瓶装置,该装置包括半开放的第一壳体10 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组合后形成的四棱柱体其底面形状为矩形。第一壳体10形状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顶部通过连接轴30连接。为了使产品更具美观,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顶部将棱台形优化为弧面,且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组合面与底面呈一定夹角,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楔形面侧边150,250 互补形成矩形面。

进一步结合图3所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内侧壁各设有一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脊状突起160,260,脊状突起160,260的底部较宽,沿突起往上逐渐变窄;两个脊状突起160,260之间形成供安瓿瓶部分通过的狭缝40。两个脊状突起160,260都设有一段向内凹陷的弧形脊突161,261。弧形脊突的弧度不超过180°,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底端相互咬合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半开放空间共同形成一个完整内腔5,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脊状突起160,260与安瓿瓶的颈部形成限位关系。

请进一步参考图5所示,第一壳体10的脊状突起内设有水平延伸的刀槽110,刀槽 110从脊状突起尖端部延伸至第一壳体10外表面。第一壳体10表面安装有一块不锈钢型板120,该不锈钢型板120包括固定于第一壳体10表面的基部121、与第一壳体10 表面翘起一定高度的按动部122、连接按动部122并容纳于刀槽110内的刀部123、以及位于刀部123游离端的刃部124。按动部122和刀部123之间呈75°-85°夹角,刀槽110槽口具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刀部123在刀槽110内可一定幅度地摆动。按压按动部122可使刀部123和刃部124向内腔5方向运动,当刀部123位于向内运动的极限位置时,刃部124伸出第一壳体的脊状突起160。

请进一步参考图4所示,使用时,将安瓿瓶从两个脊状突起之间的狭缝40中穿过,使脊状突起的弧形脊突161,261对应安瓿瓶颈部,不锈钢型板120的按动部122件向内按压,使刃部124从第一壳体10的脊状突起中伸出,同时转动安瓿瓶,在安瓿瓶颈部水平切割划线,稍加横向用力,即可掰开安瓿瓶,同时,安瓿瓶头部被收容于内腔5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延长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宽度,使两者形成的四棱柱形底面的长宽比超过1.5,即增大了内腔5的容积。狭缝40沿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弧形脊突的分布偏向狭缝40的一端。

该实施例公开的开瓶装置可使医护人员连续打开多个安瓿瓶,而不需要逐个回收安瓿瓶的头部。请结合图1、图2、图4,并参考图3所示,图3的仰视图中弧形脊突分布于竖直狭缝40的近顶端位置,医护人员打开一个安瓿瓶后,安瓿瓶头部自动掉落到内腔5底部,可以一次性打开多个安瓿瓶,大大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控制了风险。且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楔形面侧边150,250部分层叠,且互补形成矩形面。该设计调整了咬合距离,可适用于更多型号的安瓿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U型板作为连接件,将两者连接在一块。U型板选用高弹性的不锈钢制成薄板,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和回复能力。U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端外侧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按动件与刀片相连接,按动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弹性簧片,弹性簧片容纳于第一壳体表面的浅槽内,当用手将按动件向内按动时,刀片沿刀槽向内运动,至向内的极限距离时从脊状突起尖端部伸出;松开手时,弹性簧片使按动件自动复位,刀片缩回刀槽内至安全状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第一壳体10表面安装有金属指套130,第二壳体 20安装有万向拉环210。请参考图6所示,图6所示的指套130部分为局部剖视图,可见其内部的按动件。实用本实施例产品时,以右利手为例,将拇指伸入指套130内,拇指腹部搭在第一壳体10表面的按动件上;食指穿入第二壳体20的万向拉环210内,左手执安瓿瓶将颈部插入到指定位置后,右手拇指施力按压,同时旋转手腕,横向用力,即可轻松掰开安瓿瓶;需要取出安瓿瓶头部时,只要打开食指和拇指,将第一壳体10 和第二壳体20的下端分离,就可以丢弃掰断的安瓿瓶头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