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流量可调节的灌装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8928发布日期:2019-02-12 22:3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流量可调节的灌装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流量可调节的灌装阀。



背景技术:

灌装阀是灌装机中的关键部件,物料从缸内经由灌装阀流入瓶中,不同介质的物料其粘稠程度不同,而物料回流存在一定的惯性,对于流动性较好的物料来说,因惯性引起的液位误差不大,但是对于流动性较差的物料来说,若回流量太大,会由于惯性引起较大的液位误差,因此在通过灌装阀时需要对液位进行精确控制,现有的灌装阀的回流量固定不可调,在灌装时无法根据物料粘稠程度来精确控制物料所要达到的液位,并且内部存在卫生死角,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回流量可调功能,大大提高了灌装液位精度,并且内部无清洗死角的回流量可调节的灌装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流量可调节的灌装阀,包括上阀座、皮碗、上阀体、滑套、第一压缩弹簧、下阀体、密封压环、回气管、瓶口垫、密封垫、阀杆、衬套、螺钉、防溢套和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座的下方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嵌入有可滑移的衬套,所述衬套的上端内侧设置有皮碗,所述衬套的内部设置有上阀体,所述上阀体位于皮碗的下方,所述衬套的下端外侧套设有下阀体;所述下阀体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压环,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套的外侧,所述阀杆设置在上阀体的内部,所述阀杆的上端向上插入在上阀座中;所述阀杆的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回气管,所述回气管上套设固定有防溢套;所述密封垫设置在阀杆的下端外侧;所述下阀体和密封压环之间设置有瓶口垫;所述上阀座的上方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端插入螺接在阀杆的上端内部;所述上阀体的一侧设置有节流组件。

优选地,所述上阀体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下端内壁向外形成有锁紧部,所述阀杆的下端向外形成有阀头;所述密封垫套设并嵌入在阀头的上端外侧并与锁紧部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下阀体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托边,所述下阀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底面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上侧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阀头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底面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下侧中心开设有通气沉孔,所述回气管的上端插入固定在通气沉孔的下侧内部;所述回气管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瓶口垫和密封压环并伸出到密封压环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上阀座的下方开设有沉腔,所述沉腔位于皮碗的正上方,对应地,所述阀杆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上侧贴合在沉腔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上阀座的上方开设有伸缩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伸缩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沉腔相互连通;所述伸缩孔的中部内壁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阀杆的上端插入在伸缩孔中,所述阀杆的上端外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容置腔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第三通孔的内端与通气沉孔正交并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阀座的上端一侧向外形成有托块,所述托块的上方开设有压力腔和第一进气道,所述压力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回流道,所述回流道的另一端与容置腔相互连通;所述压力腔的底面上开设有回流孔。

优选地,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缸套、压块、第二压缩弹簧、锁紧螺母、回流接头、通气接头、分隔块、活塞、牵引块、压板和节流杆;所述通气接头插入固定在托块的外侧并与第一进气道的下端相互连通,所述缸套固定在托块上并位于压力腔的正上方,所述缸套的上方固定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内部设置有可竖向滑移的牵引块,所述分隔块嵌入在缸套的上端内部,所述压块和缸套的内部设置有节流杆,所述节流杆上套设固定有活塞,所述节流杆的上端穿过分隔块和压块并伸出到压块的上方外侧,所述锁紧螺母套设螺接在节流杆的上端并位于压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设在节流杆外并设置在压块的内部,所述回流接头的外侧套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固定在托块的下侧。

优选地,所述节流杆的下端插入在压力腔中并与回流孔的上端开口处相互配合,所述活塞位于活塞腔中并能沿活塞腔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上端抵住牵引块的下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下端抵住分隔块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缸套的下侧开设有活塞腔和第二进气道,所述活塞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上端与第三进气道正交并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与第一进气道的上端相互对应连通;所述回流接头的内部开设有回流通道,回流通道与回流孔相互对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具备回流量可调功能,大大提高了灌装液位精度;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的设置能使得物料在通过灌装阀时,将内部残留的物料冲刷干净,使得灌装阀内部无清洗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回流量可调节的灌装阀,包括上阀座1、皮碗2、上阀体3、滑套4、第一压缩弹簧5、下阀体6、密封压环7、回气管8、瓶口垫9、密封垫10、阀杆11、衬套17、螺钉20、防溢套21和节流组件;上阀座1的下方设置有滑套4,滑套4的内部嵌入有可滑移的衬套17,衬套17的上端内侧设置有皮碗2,衬套17的内部设置有上阀体3,上阀体3位于皮碗2的下方,衬套17的下端外侧套设有下阀体6;下阀体6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压环7,第一压缩弹簧5套设在滑套4的外侧,阀杆11设置在上阀体3的内部,阀杆11的上端向上插入在上阀座1中;阀杆11的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回气管8,回气管8上套设固定有防溢套21;密封垫10设置在阀杆11的下端外侧;上阀体3的一侧设置有节流组件;下阀体6和密封压环7之间设置有瓶口垫9;上阀座1的上方设置有螺钉20,螺钉20的螺纹端插入螺接在阀杆11的上端内部;滑套4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翻边41,翻边41的上侧固定在上阀座1的下侧端面上,皮碗2的上端边缘嵌入在上阀座1和翻边41之间;上阀体3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32,活动腔32的下端内壁向外形成有锁紧部31;下阀体6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托边64,第一压缩弹簧5的上端顶紧在翻边41的下侧侧面上,第一压缩弹簧5的下端顶紧在托边64的上侧侧面上;下阀体6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缓冲腔61,第一缓冲腔61的底面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凸台62,第一凸台62的上侧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63;阀杆11的下端向外形成有阀头111,阀头111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二缓冲腔112,第二缓冲腔112的底面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凸台113;第二凸台113的下侧中心开设有通气沉孔115,回气管8的上端插入固定在通气沉孔115的下侧内部;回气管8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63、瓶口垫9和密封压环7并伸出到密封压环7的外部;密封垫10套设并嵌入在阀头111的上端外侧并与锁紧部31相互配合;上阀座1的下方开设有沉腔107,沉腔107位于皮碗2的正上方,对应地,阀杆11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限位圈114,限位圈114的上侧贴合在沉腔107的底面上;上阀座1的上方开设有伸缩孔106和第二通孔101,伸缩孔106和第二通孔101均与沉腔107相互连通;伸缩孔106的中部内壁上开设有容置腔105,阀杆11的上端插入在伸缩孔106中,阀杆11的上端外侧开设有第三通孔116,第三通孔116的位置与容置腔105的位置相互配合,第三通孔116的内端与通气沉孔115正交并连通;上阀座1的上端一侧向外形成有托块103,托块103的上方开设有压力腔104和第一进气道108,压力腔104的内壁上开设有回流道102,回流道102的另一端与容置腔105相互连通;压力腔104的底面上开设有回流孔109;节流组件包括缸套19、压块18、第二压缩弹簧15、锁紧螺母16、回流接头12、通气接头22、分隔块24、活塞23、牵引块26、压板13和节流杆14;通气接头22插入固定在托块103的外侧并与第一进气道108的下端相互连通,缸套19固定在托块103上并位于压力腔104的正上方,缸套19的上方固定有压块18,压块18的内部设置有可竖向滑移的牵引块26,分隔块24嵌入在缸套19的上端内部,压块18和缸套19的内部设置有节流杆14,节流杆14上套设固定有活塞23,节流杆14的上端穿过分隔块24和压块18并伸出到压块18的上方外侧,锁紧螺母16套设螺接在节流杆14的上端并位于压块18的上方,节流杆14的下端插入在压力腔104中并与回流孔109的上端开口处相互配合,第二压缩弹簧15套设在节流杆14外并设置在压块18的内部,第二压缩弹簧15的上端抵住牵引块26的下侧,第二压缩弹簧15的下端抵住分隔块24的上侧;缸套19的下侧开设有活塞腔193和第二进气道191,活塞23位于活塞腔193中并能沿活塞腔193上下移动,活塞腔193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进气道192,第二进气道191的上端与第三进气道192正交并连通,第二进气道191的下端与第一进气道108的上端相互对应连通;回流接头12的外侧套设有压板13,压板13固定在托块103的下侧,从而将回流接头12固定在托块103的下侧;回流接头12的内部开设有回流通道121,回流通道121与回流孔109相互对应连通。

工作原理:将需要灌装的瓶子放置在托架25中,瓶子的瓶口向上插入密封压环7并顶着瓶口垫9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下阀体6上移,设于下阀体6内侧的衬套17会在滑套4的内部向上滑动,进而带动上阀体3上移,从而使得锁紧部31脱离设在阀头111上的密封垫10,瓶口垫9压紧瓶口,起到了密封作用;而回气管8的下端插入在瓶子内部,防溢套21的外侧边缘贴合在瓶子的瓶颈处内壁上;将物料经由第二通孔101进入到沉腔107和活动腔32中,接着,物料会下落到第一缓冲腔61中并触底向上反弹到第二缓冲腔112的内部,再下落到第一通孔63中,最后灌入到瓶子中,物料接触到瓶底后会向上溅起,防溢套21能防止物料向外溅出;当物料充满瓶子后,瓶内原有气体和多余的物料会向上进入回气管8,再经由通气沉孔115和第三通孔116进入容置腔105,再由容置腔105经由回流道102进入压力腔104,最后经由回流孔109和回流通道121回流到外部进行收集;将压力气体经由通气接头22通入到第一进气道108中,再依次经由第二进气道191和第三进气道192进入位于活塞23上方的活塞腔193中,进而向下压动活塞23,从而带动节流杆14的下端插入到回流孔109的上端内部,进而通过改变回流孔109的有效流通直径来改变物料回流流量,锁紧螺母16限定了节流杆14的下移极限位置;当压力气体停止通入后,位于活塞23上方的活塞腔193中的气压减小,牵引块26会在第二压缩弹簧15产生的反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节流杆14上移并最终回复到初始位置,此时的回流流量达到最大;灌装结束后,取出瓶子,下阀体6会在第一压缩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向下带动密封压环7一起下移,从而使得锁紧部31重新与密封垫10相互压紧,从而关断物料;回气管8的长度,可根据瓶子不同的液位需求来进行更换,更换方便快捷。

灌装阀是灌装机中的关键部件,物料从缸内经由灌装阀流入瓶中,不同介质的物料其粘稠程度不同,而物料回流存在一定的惯性,对于流动性较好的物料来说,因惯性引起的液位误差不大,但是对于流动性较差的物料来说,若回流量太大,会由于惯性引起较大的液位误差,因此在通过灌装阀时需要对液位进行精确控制,现有的灌装阀的回流量固定不可调,在灌装时无法根据物料粘稠程度来精确控制物料所要达到的液位,并且内部存在卫生死角;本发明具备回流量可调功能,大大提高了灌装液位精度;第一缓冲腔61和第二缓冲腔112的设置能使得物料在通过灌装阀时,将内部残留的物料冲刷干净,使得灌装阀内部无清洗死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