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灌旋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908发布日期:2019-02-15 19:5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灌旋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灌旋一体机。



背景技术:

对润滑油、食用油、食品添加剂、涂料、化工原料、溶剂、固化剂及其他危险性化学产品、强腐蚀、易燃、易挥发等介质这种大规格产品的灌装(100KG-300KG)旋盖,其生产线上配置的都是单机,单独的灌装机及单独的旋盖机,这样生产线上单机较多,需要配备更多的工人操作,浪费人力资源,维护管理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自动灌装机还存在以下缺点:1.自动对桶口装置设计不完善,枪嘴经常对不准,需人工干预;2.灌装计量精度误差大;3.整机产能不理想;4.设备操作性及维修不方便;5.灌装结束时易贱液。所以目前市场上用的较多的还是半自动灌装机,无法实现全自动化,其缺点:操作人员安全隐患大、操作要求高、生产速度慢且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全自动灌旋一体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灌旋一体机,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至少一个灌旋装置,所述灌旋装置包括秤台、设于所述秤台上方的桶口对位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桶口对位装置上方的灌装旋盖总成,所述灌装旋盖总成包括定位平移装置、依次安装在所述定位平移装置上的桶口定位装置、旋盖装置和灌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桶口对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桶口对位机构,所述桶口对位机构包括立板、连杆组件、滚轮组以及安装在所述立板上的旋转板、对位气缸和第一马达,所述旋转板、对位气缸的第一伸缩臂均与所述连杆组件相铰接,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滚轮组旋转移动,所述第一马达带动所述滚轮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一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一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链轮组件和第二链轮组件,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链轮组件与所述第一滚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组件与所述第二滚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对位气缸的第一伸缩臂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定位平移装置包括侧板、固定在所述侧板上的平移气缸以及与所述平移气缸的第二伸缩臂相连接的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桶口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气缸、第一支架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气缸的第三伸缩臂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所述定位板包括定位板本体、固定在所述定位板本体顶端的支轴以及固定在所述定位板本体底端的挡杆,所述支轴连接有挡块,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有定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旋盖装置包括旋盖气缸、与所述旋盖气缸的第四伸缩臂连接的第二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旋盖组件,所述旋盖组件包括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二马达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离合器、与所述离合器连接的万向节、套设在所述万向节上的弹簧、与所述万向节连接的旋盖轴以及与所述旋盖轴固定的旋盖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固定有导向组件,所述旋盖轴穿过所述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上安装有桶盖检测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灌旋一体机进一步包括所述灌旋装置还包括进料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秤台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集进桶、开盖、灌装、旋盖于一体,生产成本低、劳动强度低,桶口自动对位,旋盖合格率高,旋盖效率高,灌装计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调节方便,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效率高,高速高效,为大规格桶装生产线自动灌装、旋盖提供了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桶口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灌装旋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底座与定位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定位平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旋盖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轴套与安装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旋盖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全自动灌旋一体机,包括框架10、安装在框架10上的至少一个灌旋装置,灌旋装置包括秤台14、设于秤台14上方的桶口对位装置16以及设于桶口对位装置16上方的灌装旋盖总成18,灌装旋盖总成18包括定位平移装置20、依次安装在定位平移装置20上的桶口定位装置22、旋盖装置24和灌装装置26。

如图3所示,本发明优选桶口对位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桶口对位机构28,桶口对位机构28包括立板30、连杆组件、滚轮组以及安装在立板30上的旋转板32、对位气缸34和第一马达36,旋转板32、对位气缸34的第一伸缩臂(图中未示出)均与连杆组件相铰接,连杆组件带动滚轮组旋转移动,第一马达36带动滚轮组转动。

本发明优选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40、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杆44和第二连接板46,第一连杆40的一端与旋转板3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42铰接,第二连杆44的一端与旋转板3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46铰接,第一马达36的第一输出轴(图中未示出)穿过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46。第一连杆40位于第二连杆44的上方,第一连接板42位于第二连接板46的上方,对位气缸34的第一伸缩臂38与第二连接板46相铰接。具体的,第一连接板42包括第一旋转筒50、固定在第一旋转筒50外侧壁上的第一连接支板52和第二连接支板54,第二连接板46包括第二旋转筒56、固定在第二旋转筒56外侧壁上的第三连接支板58和第四连接支板60,第一旋转筒50和第二旋转筒56均套在第一马达36的第一输出轴上。进一步优选旋转板32包括定位座62、旋转板本体64以及固定在定位座62上的定位轴66,定位轴66伸入旋转板本体64,旋转板本体64绕定位轴66旋转。

进一步优选第一马达36的第一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链轮组件68和第二链轮组件70,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72和第二滚轮74,第一链轮组件68与第一滚轮72相连接,第二链轮组件70与第二滚轮74相连接,当输出轴48转动时,通过第一链轮组件56带动第一滚轮60转动,通过第二链轮组件58带动第二滚轮62转动。具体的,第一链轮组件68包括第一主动链轮(图中未示出)、第一从动链轮(图中未示出)以及与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相啮合的第一链条80,第一主动链轮与第一马达36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第一从动链轮固定有第一轴82,第二链轮组件70包括第二主动链轮83、第二从动链轮84以及与第二主动链轮83、第二从动链轮84相啮合的第二链条86,第二从动链轮84固定有第二轴88,第一主动链轮与第二主动链轮83沿竖直方向设置,输出轴48分别与第一主动链轮、第二主动链轮82固定,第二连接支板54套在第一轴82上,第四连接支板60套在第二轴88上。

如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定位平移装置20包括侧板90、固定在侧板90上的平移气缸92以及与平移气缸92的第二伸缩臂94相连接的支撑板。进一步优选支撑板包括竖直板96、固定在竖直板96上的至少一个安装板98。进一步优选侧板90上固定有两个滑轨100,安装板98的数量为两个,安装板98呈L形,每个安装板98上固定有倒L形板102,每个倒L形板102上固定有滑块104,滑块104沿滑轨100水平移动。

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优选桶口定位装置22包括定位气缸106、第一支架108和定位板110,定位气缸106的第三伸缩臂112与第一支架108相连接,定位板110包括定位板本体114、固定在定位板本体114顶端的支轴116以及固定在定位板本体114底端的挡杆118,支轴116连接有挡块120,第一支架108上固定有定位传感器122。进一步优选第一支架108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24、固定在第一支架本体124上的底座126,定位板本体114位于底座126底部,支轴116穿过底座126。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27,复位弹簧127的一端与定位板本体114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26连接。挡杆118被外力碰撞后旋转,通过定位板本体114带动挡块120转动与定位传感器122相碰,定位传感器122发出信号,使桶口对位装置16的第一马达36停止转动,复位弹簧127用于定位板本体114的复位。

如图4、图7、图8、图9所示,本发明优选旋盖装置24包括旋盖气缸128、与旋盖气缸128的第四伸缩臂130连接的第二支架132以及安装在第二支架132上的旋盖组件,旋盖组件包括第二马达134、与第二马达134的第二输出轴136连接的离合器138、与离合器138连接的万向节140、套设在万向节140上的弹簧141、与万向节140连接的旋盖轴142以及与旋盖轴142固定的旋盖头144。本发明优选旋盖气缸128安装在一支承座145上。第二支架132的底部固定有导向组件,旋盖轴142穿过导向组件,导向组件上安装有桶盖检测组件。导向组件包括轴座146、穿过轴座146的轴套148,轴座146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导向孔,轴套148穿过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二通孔150和第三通孔152,轴套148的外侧壁与第二通孔150、第三通孔152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便于轴套148的摆动,轴套148沿轴向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54,旋盖轴142穿过第二导向孔154,旋盖轴142与轴套148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轴承156,桶盖检测组件包括安装筒、固定在安装筒上的至少一组检测传感器。优选离合器138与万向节140之间连接有过渡杆158,弹簧141的一端与过渡杆158抵接,另一端与轴套148抵接。优选安装筒包括拼接的两个安装座160,检测传感器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检测传感器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162,每组检测传感器的两个光电传感器162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座160上。优选旋盖头144包括旋盖头本体164、固定在旋盖头本体164底端的第一卡板166和第二卡板167,通过第一卡板166和第二卡板167将桶盖卡住。

本发明优选灌装装置26包括第三支架168、安装在第三支架168上的灌装气缸169、与灌装气缸169的第五伸缩臂170连接的灌装。优选灌装组件包括灌装杆172、与灌装杆172连通的灌装嘴174以及与灌装杆172连通的进料管176。

本发明优选第一支架108、支承座145、第三支架168均固定在两个安装板98上。

如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优选灌旋装置12还包括进料装置180和输送装置182,输送装置182位于秤台14上。优选称台14内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以控制灌装精度,输送装置182用以输送空桶及灌装完成的满桶。进一步优选进料装置180包括进料架184、固定在进料架184上的至少一个过渡管186,过渡管186的一端与进料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灌装装置26的进料管176相连通,用于输送物料到桶内。优选在过渡管186上设置阀门(图中未示出),便于控制进料时间和进料速度。进一步优选输送装置18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板188、间隔安装在两个固定板188上的多个滚筒190,其中一个滚筒190由第三马达192驱动旋转。本发明优选在框架10上设置接近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空桶是否到位。

本发明在使用时,输送装置182将空桶194输送至框架10内,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空桶194到位后输送装置182停止运行,此时桶口对位装置16的对位气缸34启动,通过连杆组件使得第一滚轮72和第二滚轮74运动与空桶194接触将空桶194夹住,桶口对位装置16上的第一马达36启动带动第一滚轮72和第二滚轮74转动从而带动空桶194转动,同时灌装旋盖总成18中的桶口定位装置22在定位气缸106的驱动下向下动作使得该装置上的挡杆118可以挡住桶口,当空桶194旋转至桶口碰到挡杆118时桶口定位装置22上的定位传感器122发出信号使桶口对位装置16上的第一马达36停止动作,至此桶口定位完成,桶口定位完成后桶口对位装置16和桶口定位装置22各自复位,定位平移装置20动作带动旋盖装置24将旋盖装置24带至桶口正上方,然后旋盖气缸128带动旋盖组件向下运动至桶口处后,轴座146及轴套148起到导向作用,将旋盖头144对准桶口,同时弹簧141与万向节140配合完成伸缩及摆动的动作,轴套146与旋盖轴142能够摆动,这样可以使得旋盖头144抓取到桶盖,第二马达134转动,带动离合器138以及旋盖轴142转动,然后带动桶盖旋转,将桶盖旋开,桶盖被第一卡板166和第二卡板167卡住保留在旋盖头144内,此时安装座160上的光电传感器162用以检测桶盖有没有旋开,当光电传感器162检测到有桶盖时说明桶盖旋开,旋盖组件在旋盖气缸128的作用下提升,定位平移装置20动作带动灌装装置26将灌装装置26带至桶口正上方,然后灌装装置26向下运动至灌装嘴174插入空桶内后开始灌装,灌装完成后定位平移装置20动作带动旋盖装置24将旋盖装置24带至桶口正上方,然后旋盖装置24向下运动至桶口处后,第二马达134带动旋盖头144转动,将桶盖旋到桶口上,当光电传感器162没有检测到桶盖时说明桶盖已经旋上,旋盖完成后旋盖装置复位,至此灌装旋盖完成,此时定位平移装置20动作带动桶口定位装置22将桶口定位装置22带至桶口正上方,等待空桶进入框架10,同时称台14上的输送装置182将满桶输送出框架10同时将空桶输送至框架10内部然后开始下一循环的灌装旋盖。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