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5199发布日期:2022-01-19 13:5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变电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变电站、换流站常用gis组合电气设备进行配置,其电气绝缘介质主要是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六氟化硫气体的充气、专用、使用效率已成为gis安装的重要环节。已常规
±
800kv换流站的500kv gis为例。共计1065个气室,需充注203700kg sf6气体,4074瓶40l/50kg标准瓶sf6气体,通常充注工作需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按照常规20kg/h的充气效率下需要10185标准工时,如若同时开展6个气室,每天工作12h计算,需要142天完成工作,效率低下,所以研究一种高效sf6充气装置十分必要。
3.通过分析sf6气体使用效率低主要原因:
4.1)六氟化硫气体钢瓶内六氟化硫气体在钢瓶内高压下为液体状态,通过减压装置充气时,六氟化硫气体汽化过程中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造成气瓶及管路温度降低甚至结霜,后续汽化过程变慢,同时屏内压力变低,汽化进一步变慢。
5.2)对较大气室充气过程中,及普通气室在钢瓶汽化变慢后需通过多次更换钢瓶,保证充气工作顺利进行,操作繁琐,对充气效率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能够互联且集中充气。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包括多个六氟化硫气瓶,每个所述六氟化硫气瓶分别置入充气车中,所述充气车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设有多个气瓶定位孔。
9.进一步,多个所述气瓶定位孔分两排设置,相邻的所述气瓶定位孔间隔设置。
10.进一步,两排所述气瓶定位孔对称设置。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所述气瓶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所述气瓶定位孔的位置正相对。
12.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设置多个气瓶紧固环。
13.进一步,每个所述气瓶紧固环分别与每个所述气瓶定位孔正对设置。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侧与支架相焊接。
15.进一步,所述支架上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相离的一端设有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平行且间隔设置。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上均安装有多个气头,多个所述气头与每个所述气瓶定位孔一一对应。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现场充气作业试验,改进后的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运转正常,充气效率与传统充气方式计时对比效率明显提升;
18.1)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间隔设置,且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设有多个对应设置的气瓶定位孔,能够将六氟化硫气瓶稳定安装;
19.2)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设有气瓶紧固环,且气瓶紧固环与气瓶定位孔一一对应,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六氟化硫气瓶的稳定性;
20.3)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安装有多个气头,气头与六氟化硫气瓶一一对应,气头通过气管与六氟化硫气瓶出气阀相连接,且气头上安装有电磁阀,通过plc能够控制电磁阀,从而保证精准出气,合理安排六氟化硫气体的流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包括多个六氟化硫气瓶1,每个所述六氟化硫气瓶1分别置入充气车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车2包括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所述第一底板201和所述第二底板20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上设有多个气瓶定位孔203。
25.多个所述气瓶定位孔203分两排设置,相邻的所述气瓶定位孔203间隔设置。
26.两排所述气瓶定位孔203对称设置。
27.所述第一定位板201上的所述气瓶定位孔203和所述第二定位板202上的所述气瓶定位孔203的位置正相对。
28.所述第一定位板20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202之间设置多个气瓶紧固环204。
29.每个所述气瓶紧固环204分别与每个所述气瓶定位孔203正对设置。
30.所述第一定位板20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202的一侧与支架205相焊接。
31.所述支架205上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02相离的一端设有连接有第一气管301和第二气管302,所述第一气管301和所述第二气管302平行且间隔设置。
32.所述第一气管301和所述第二气管302上均安装有多个气头303,多个所述气头303与每个所述气瓶定位孔203一一对应。
33.每个六氟化硫气瓶1分别插入气瓶定位孔203,气瓶定位孔203能够将六氟化硫气瓶1固定。
34.由于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上下设置,第一底板201上设有气瓶定位孔203,第二底板202上也设有气瓶定位孔203,且每层底板上的气瓶定位孔均是对应设置;即,六氟化硫气瓶1依顺插入第一底板201上的气瓶定位孔203和第二底板202上的气瓶定位孔,从而保持六氟化硫气瓶1的稳定性。
35.此外,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上相对的气瓶定位孔203之间的气瓶紧固环204能够进一步保持六氟化硫气瓶1的稳定性。
36.每个六氟化硫气瓶1的气阀通过气管与对应的气头303相连接,气头303内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与plc相连接,即plc控制电磁阀,从而能够控制每个气头303内的电磁阀,保证精准供气。
37.其中,plc安装在控制柜304中。
38.此外,第一底板201四周的底部分别安装有滑轮305。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包括多个六氟化硫气瓶(1),每个所述六氟化硫气瓶(1)分别置入充气车(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车(2)包括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所述第一底板(201)和所述第二底板(20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上设有多个气瓶定位孔(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瓶定位孔(203)分两排设置,相邻的所述气瓶定位孔(203)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气瓶定位孔(203)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201)上的所述气瓶定位孔(203)和所述第二定位板(202)上的所述气瓶定位孔(203)的位置正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20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202)之间设置多个气瓶紧固环(20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瓶紧固环(204)分别与每个所述气瓶定位孔(203)正对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20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202)的一侧与支架(205)相焊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5)上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02)相离的一端设有连接有第一气管(301)和第二气管(302),所述第一气管(301)和所述第二气管(302)平行且间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301)和所述第二气管(302)上均安装有多个气头(303),多个所述气头(303)与每个所述气瓶定位孔(203)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包括多个六氟化硫气瓶,每个所述六氟化硫气瓶分别置入充气车中,所述充气车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设有多个气瓶定位孔;通过现场充气作业试验,改进后的六氟化硫气体充气装置运转正常,充气效率与传统充气方式计时对比效率明显提升。与传统充气方式计时对比效率明显提升。与传统充气方式计时对比效率明显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喻超 汪志军 刘湘龙 黄毅 甘露 吴叙卓 蔡翔 徐帆 王杰威 周毅 荣小冲 郭娟 徐晨 张珣 刘楷文 昌思远 马文涛 李健 黄瑞 何欣彦 黄代雄 李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