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加液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38652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加液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加液器装置,它包含三角瓶(A),排气管(B),橡皮塞(C),20-100ml胖肚吸管(D),排液管(E),玻璃三通管(F),放液阀(G),储液瓶(H),加液阀(I),进液管(J)和盛液器(K)。其特征在于:通过储液瓶(H)和三角瓶(A)的落差控制加液阀门(I)进行加液,使溶液很快充满胖肚吸管(D),溢出的溶液经排液管(E)排出,再通过放液阀(G)放至刻度线,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具有价格低廉、精度高、可靠性强、操作便捷、高效快速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简易加液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加液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加液器有枪式、注射式以及瓶口加液式。枪式加液器虽精度高,但加液量少;注射式加液器价格低廉,但其精度低、可靠性不高;瓶口加液式虽精度高,加液量大,但过于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价格低廉、高精度且高效便捷的加液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5]1.—种简易加液器装置,它包含三角瓶(A),三角瓶(A)瓶口塞有橡皮塞(C),橡皮塞(C)固定连接排气管(B)、20-100ml胖肚吸管(D)和排液管(E);排气管(B)和排液管(E) —端与三角瓶(A)内腔相通,另一端与空气相通;20-100ml胖肚吸管(D)—端与三角瓶(A)内腔相通,另一端连接玻璃三通管(F)的一端,玻璃三通管(F)的另一端连接进液管(J),进液管(J)上端连接储液瓶(H),其中进液管(J)上包含加液阀(I);玻璃三通管(F)另一端连接放液阀(G);放液阀(G)下端放置盛液器(K);其特征在于:通过储液瓶(H)和三角瓶(A)的落差控制加液阀门(I)进行加液,使溶液很快充满胖肚吸管(D),溢出的溶液经排液管(E)排出,再通过放水阀门(G)放至刻度线,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0006]所述的排气管(B)连通锥形瓶内外,以使锥形瓶内外压力一致;所述的胖肚吸管(D)可根据实验具体要求更换型号;所述的排气管(B)、排液管(E)和进液管(J)均为胜胶管。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精度高、可靠性强、操作便捷、高效快速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参见说明书附图,A:三角瓶,B:排气管,C:橡皮塞,D:20-100ml胖肚吸管,E:排液管,F:玻璃三通管,G:排液阀,H:储液瓶,I:加液阀,J:进液管,K:盛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其连接结构如下:
[0013]通过储液瓶(H)和三角瓶(A)的落差,控制加液阀(I)进行加液,由于有排气管(B)的存在,使溶液通过三通管(F)很快充满胖肚吸管(D),溢出的溶液经排液管(E)排出,再通过放液阀(G)放至刻度线,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
[001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等同替代、修改和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简易加液器装置,它包含三角瓶(A),三角瓶(A)瓶口塞有橡皮塞(C),橡皮塞(C)固定连接排气管(B)、20-100ml胖肚吸管(D)和排液管(E);排气管(B)和排液管(E) —端与三角瓶(A)内腔相通,另一端与空气相通;20-100ml胖肚吸管(D)—端与三角瓶(A)内腔相通,另一端连接玻璃三通管(F)的一端,玻璃三通管(F)的另一端连接进液管(J),进液管(J)上端连接储液瓶(H),其中进液管(J)上包含加液阀(I);玻璃三通管(F)另一端连接放液阀(G);放液阀(G)下端放置盛液器(K);其特征在于:通过储液瓶(H)和三角瓶(A)的落差控制加液阀门(I)进行加液,使溶液很快充满胖肚吸管(D),溢出的溶液经排液管(E)排出,再通过放水阀门(G)放至刻度线,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加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管(B)连通锥形瓶内外,以使锥形瓶内外压力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加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20-100ml胖肚吸管(D)可根据实验具体要求更换型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加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管(B)、排液管(E)和进液管(J)均为胜胶管。
【文档编号】B67D7/02GK205419754SQ20152092926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发明人】段立珍, 张平, 唐俢峰, 何永超
【申请人】安徽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