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095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其在浸渍浆液循环管线上增加浸渍浆液高位槽,利用液位差给高压泵提供稳定的入口压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管线本体,所述的管线本体的上部设置有高位槽,所述的高位槽的顶部设置有放气阀,侧壁上设置有检查孔,所述的管线本体上还设置有循环阀,所述的高位槽为圆柱型,高为500mm,管径为400mm,所述的管线本体的形状为“几”字型,高位槽设置于“几”字型管线本体的顶部一侧,所述的管线本体的管径为DN50。
【专利说明】
一种浸溃浆液循环管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
【背景技术】
[0002]干燥工段所用的浸渍浆液是经反应工段浸渍浆液输送栗通过浸渍浆液循环管线输送到干燥工段高压进料栗入口处,为保证高压进料栗入口进料流量稳定,高压进料栗入口处浸渍浆液循环管线上压力必须保持稳定,要实现这个稳定压力,现有的方法是在通过调节浸渍浆液返回管线安装循环阀5来控制。但是,因为手阀需要人为的调节控制,会造成高压栗入口流量、压力不稳定,无法满足生产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其在浸渍浆液循环管线上增加浸渍浆液高位槽,利用液位差给高压栗提供稳定的入口压力。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包括管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本体的上部设置有高位槽,所述的高位槽的顶部设置有放气阀,侧壁上设置有检查孔。
[0005]所述的管线本体上还设置有循环阀。
[0006]所述的高位槽为圆柱型,高为500mm,管径为400mm。
[0007]所述的管线本体的形状为“几”字型,高位槽设置于“几”字型管线本体的顶部一侧。
[0008]所述的管线本体的管径为DN50。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0]本实用新型在浸渍浆液循环管线上增加浸渍浆液高位槽,使其高压栗入口压力保持在0.05-0.06MPa之间,省去了人为调节的步骤,保证了高压进料栗进料压力和流量稳定,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减轻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改造前循环管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做详细描述:
[0014]参见图2:—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包括管径为DN50的管线本体I,所述的管线本体I的上部设置有高位槽2,高位槽2为圆柱型,高为500mm,管径为400mm,所述的高位槽2的顶部设置有放气阀3,侧壁上设置有检查孔4,所述的管线本体I的形状为“几”字型,高位槽2设置于“几”字型管线本体I的顶部一侧,高位槽右侧和底部的两个竖线为法兰,高位槽和管线通过法兰连接。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造前的循环管线结构示意图,包括管线本体I,管线本体I上设置有循环阀,循环阀的作用是调节高压栗前的压力。
[0016]所述的管线本体I上还设置有循环阀5。
[0017]本实用新型在循环管线上增加了高位槽,物料从高位槽底部进入,自高位槽中上部溢流返回。利用了高位槽的位差。确保高压栗前的压力稳定。另外,物料从高位槽底部进入,起到搅拌作用,防止物料在高位槽底部沉积。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0019]1、循环阀5全开;
[0020]2、开浸渍浆液循环系统时,放气阀3应关闭,防止浸渍浆液从放气阀3喷出;
[0021]3、高压栗开车后,打开放气阀3,平衡高位槽内的压力,为了防止高压栗跳车,浸渍浆液从放气阀3喷出,喷雾干燥系统稳定运行时放气阀3可关闭;
[0022]4、高压栗入口压力PT0215控制在0.05-0.06MPa。当压力低于此值时,打开放气阀3平衡高位槽2内的压力后关闭即可;
[0023]5、当浸渍浆液循环系统停车时,应打开放气阀3,排净高位槽2及管道内的浸渍浆液,防止冬季冻堵管道。
【主权项】
1.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包括管线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本体(I)的上部设置有高位槽(2),所述的高位槽(2)的顶部设置有放气阀(3),侧壁上设置有检查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本体(I)上还设置有循环阀(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位槽(2)为圆柱型,高为500mm,管径为4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本体(I)的形状为“几”字型,高位槽(2)设置于“几”字型管线本体(I)的顶部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浸渍浆液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线本体(I)的管径为DN50。
【文档编号】F17D1/14GK205535076SQ20162008983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蒋凡凯, 兰玲玲, 周阿宝, 王修平, 孙延民, 崔东, 郑晓玮
【申请人】兖矿榆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