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9002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包括底桶,底桶的顶部同轴心罩设有桶盖,底桶的底部边沿分布有灌装管,桶盖设有进液管,桶盖通过进液管与储液装置固定,底桶的底部通过转动立轴转动连接,桶盖直径大于底桶直径,桶盖底部边沿固定有溢流槽,溢流槽套置于底桶上部,底桶桶口A向外设有翻边,翻边边沿位于溢流槽范围,灌装管设有阀门;桶盖底部固定有盛液桶,进液管位于盛液桶范围,盛液桶桶口B高于底桶桶口A,盛液桶底部高度位于底桶桶口A和底桶底部之间;翻边外侧边沿向下伸入溢流槽内,并设有通气槽。由本实用新型结构可知,保证底桶内的药液液面始终保持在底桶的桶口A高度,保证灌装管内的流速保持恒定,提高药瓶的灌装精度。
【专利说明】
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食品医药行业中,利用灌装装置对液体进行灌装是非常普及的,灌装装置的顶部设有进液管,底部便液设有多根灌装管,灌装装置内分别设有上下两个液面限位感应装置,当液面到达下部的液面限位感应装置的时候,系统控制进液管进液,当液面达到上部的液面限位感应装置的时候,系统控制进液管不进液。为了提高液体的灌装效率,一般都是采用在灌装的同时,进行容器的传送,这就需要灌装装置的周围分布有多根灌装管,另外容器的传送轨道需要与分配器的灌装管转动轨迹相吻合,并且容器的传送速度要与灌装管的速度相同,再通过系统控制流量或时间来对灌装管的阀门进行启闭。
[0003]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种远离结构的灌装装置灌装的液体精度并不高。经过技术人员的研究发现,问题出在灌装装置液体的液面高度不是恒定的,液面高度会改变,导致了灌装装置内液体对于灌装管的压力不同,而且,液体添加的时候,直接对着灌装装置内液体的液面添加,由于进液管是通过压力装置将储液装置内的液体流入灌装装置的,所以流入的液体会对灌装装置内的液体液面产生很大的波动,液面高度的改变以及液面的波动都会致使灌装管中的流速非常不稳定,所以导致了灌装精度不高。尽管出现问题的灌装产品的概率并不高,但是由于食品医药行业对于出厂的产品需要进行抽检,一旦抽检出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整个批次的产品都不能出厂,导致企业的损失较大。
[0004]另外由于进液管是通过压力装置将储液装置内的液体流入灌装装置的,而压力装置中会带有气体,如果将进液管的出液口设置于灌装装置内的液体底部的话,会使灌装装置内液体中有大量气体冒出,反而使得液体的液面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通过保持进液管常开,将底桶与桶盖分离,并且当底桶内的药液溢流的时候开始进行灌装,从而保证了底桶内的药液液面始终保持在底桶的桶口 A高度,进而保证了灌装管内的流速保持恒定,提高了药瓶的灌装精度;通过将底桶的底部中部设为凸起、并向边沿方向倾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底桶内药液液面与灌装管之间的高度差,从而提高了药液从灌装管流出的流速,提高了灌装效率;底桶的侧壁与底部之间通过弧面连接,底桶的底部也为弧面结构,使得底桶内没有死角,底桶内任意位置处的药液都不会被积留,保证了灌装药液的质量;药液从进液管的出液通孔出来之后通过盛液桶的桶壁溢流至底桶内,降低了药液与底桶内液面接触时的动能,同时增加了接触范围,相比于进液管直接将药液喷入底桶内,药水接触底桶内液面产生的波动可以忽略不计,从而降低了对底桶内的药液液面的波动,使提高了灌装管流速的稳定性;通过回流管的作用,使得溢流槽内的药液可以及时地进入储液装置,并再次通过进液管进入底桶,避免药液浪费;回流管上设有可视区域,便于观察回流管内的回流速度,从而推断溢流槽内的液面状况;底桶翻边伸入溢流槽内,不仅可以保证从底桶溢流出的药液全部进入溢流槽,避免药液浪费,同时还可以将底桶的桶口与外界隔绝,防止外界空气流动对底桶内药液的液面产生影响,保证了灌装管流速的稳定性;通过翻边外侧边所设的通气槽,以及环形挡圈与桶盖连接处的透气孔,使底桶内药液的液面与桶盖之间的空气与外界大气连通,避免底桶内药液的液面与桶盖之间的空气的气压改变之后而影响到药液对于灌装管位置处的压力,进而防止影响灌装管流速;并且无需另外配置呼吸器,降低了制造成本;通气槽的槽顶高于溢流槽的槽口,即使溢流槽液面达到最高,也能保证通气槽的通气作用。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包括底桶,所述底桶的顶部同轴心罩设有桶盖,所述底桶的底部边沿分布有多根灌装管,所述桶盖设有进液管,所述桶盖通过进液管与储液装置固定,所述底桶的底部通过转动立轴与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桶盖的直径大于底桶的直径,桶盖的底部边沿固定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为环形结构,并且溢流槽套置于底桶的上部,所述底桶的桶口 A向外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外侧边沿位于溢流槽的槽口范围内,所述灌装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桶盖的底部固定有盛液桶,所述进液管位于盛液桶的范围内,所述盛液桶的桶口B高于底桶的桶口A,所述盛液桶的底部高度位于底桶的桶口A和底桶的底部之间;所述翻边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翻边的外侧边沿向下伸入溢流槽内;所述翻边的外侧边沿分布有多个通气槽。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桶盖和溢流槽的外侧壁分别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设有匹配的安装孔,安装螺栓穿过安装孔将桶盖与溢流槽固定。
[0009]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气槽的槽顶高于溢流槽的槽口。
[00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的外侧边沿竖直向下。
[001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桶的底部与侧壁通过弧面连接,所述底桶的底部为弧面结构,所述底桶的底部中心向上凸起,并且向底部边沿倾斜。
[00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桶的底部通过连接装置与转动立轴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与底桶的底部匹配。
[001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桶盖为弧面结构,所述桶盖由中心向边沿的方向向下倾斜。
[0014]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液管位于桶盖下方的管口高于盛液桶的桶口 B,所述进液管的出液通孔设于进液管的底端。
[0015]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盛液桶的桶口B通过连接板与桶盖固定。
[0016]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溢流槽的底部连通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储液装置连通。
[0017]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可视区域。
[001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储液装置内的药液通过进液管进入盛液桶内,盛液桶内的药液满了之后便会从盛液桶的桶口B沿盛液桶的桶壁溢流至底桶内,而当底桶内的药液满了之后会从底桶的桶口 A通过翻边向溢流槽外溢,这个时候,转动立轴带动底桶持续转动,同时位于本实用新型的灌装装置下部周围的药瓶在传送装置的作用下,随底桶一同转动,所述底桶的灌装管与对应的药瓶保持相对静止;灌装管上的阀门通过系统控制启闭,当阀门关闭的时候,对应的药瓶正好位于传送装置的出料口;另外溢流槽内的药液通过回流管流回储液装置内。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通过保持进液管常开,将底桶与桶盖分离,并且当底桶内的药液溢流的时候开始进行灌装,从而保证了底桶内的药液液面始终保持在底桶的桶口 A高度,进而保证了灌装管内的流速保持恒定,提高了药瓶的灌装精度。
[0021]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通过将底桶的底部中部设为凸起、并向边沿方向倾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底桶内药液液面与灌装管之间的高度差,从而提高了药液从灌装管流出的流速,提高了灌装效率。
[0022]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底桶的侧壁与底部之间通过弧面连接,底桶的底部也为弧面结构,使得底桶内没有死角,底桶内任意位置处的药液都不会被积留,保证了灌装药液的质量。
[0023]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药液从进液管的出液通孔出来之后通过盛液桶的桶壁溢流至底桶内,降低了药液与底桶内液面接触时的动能,同时增加了接触范围,相比于进液管直接将药液喷入底桶内,药水接触底桶内液面产生的波动可以忽略不计,从而降低了对底桶内的药液液面的波动,使提高了灌装管流速的稳定性。
[0024]第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通过回流管的作用,使得溢流槽内的药液可以及时地进入储液装置,并再次通过进液管进入底桶,避免药液浪费。
[0025]第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回流管上设有可视区域,便于观察回流管内的回流速度,从而推断溢流槽内的液面状况。
[0026]第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底桶翻边伸入溢流槽内,不仅可以保证从底桶溢流出的药液全部进入溢流槽,避免药液浪费,同时还可以将底桶的桶口与外界隔绝,防止外界空气流动对底桶内药液的液面产生影响,保证了灌装管流速的稳定性。
[0027]第八、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通过翻边外侧边所设的通气槽,以及环形挡圈与桶盖连接处的透气孔,使底桶内药液的液面与桶盖之间的空气与外界大气连通,避免底桶内药液的液面与桶盖之间的空气的气压改变之后而影响到药液对于灌装管位置处的压力,进而防止影响灌装管流速;并且无需另外配置呼吸器,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8]第九、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通气槽的槽顶高于溢流槽的槽口,即使溢流槽液面达到最高,也能保证通气槽的通气作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桶I,所述底桶I的顶部同轴心罩设有桶盖2,所述底桶I的底部边沿分布有多根灌装管6,所述桶盖2设有进液管5,所述桶盖2通过进液管5与储液装置固定,所述底桶I的底部通过转动立轴4与基座15转动连接,所述桶盖2的直径大于底桶I的直径,桶盖2的底部边沿固定有溢流槽3,所述溢流槽3为环形结构,并且溢流槽3套置于底桶I的上部,所述底桶I的桶口 A向外设有翻边9,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位于溢流槽3的槽口范围,所述灌装管6上设有阀门;所述桶盖2的底部固定有盛液桶11,所述进液管5位于盛液桶11的范围内,所述盛液桶11的桶口 B高于底桶I的桶口 A,所述盛液桶11的底部高度位于底桶I的桶口 A和底桶I的底部之间;所述翻边9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向下伸入溢流槽3内;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分布有多个通气槽8;所述桶盖2和溢流槽3的外侧壁分别设有法兰盘13,所述法兰盘13设有匹配的安装孔14,安装螺栓穿过安装孔将桶盖2与溢流槽3固定;所述通气槽8的槽顶高于溢流槽3的槽口;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竖直向下;所述底桶I的底部10与侧壁通过弧面连接,所述底桶I的底部10为弧面结构,所述底桶I的底部10中心向上凸起,并且向底部10边沿倾斜;所述底桶I的底部10通过连接装置12与转动立轴4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2与底桶I的底部匹配;所述桶盖2为弧面结构,所述桶盖2由中心向边沿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进液管5位于桶盖2下方的管口高于盛液桶11的桶口 B,所述进液管5的出液通孔设于进液管5的底端;所述盛液桶11的桶口 B通过连接板16与桶盖2固定;所述溢流槽3的底部连通设有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与储液装置连通;所述回流管7上设有可视区域。
【主权项】
1.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桶(I),所述底桶(I)的顶部同轴心罩设有桶盖(2),所述底桶(I)的底部边沿分布有多根灌装管(6),所述桶盖(2)设有进液管(5),所述桶盖(2)通过进液管(5)与储液装置固定,所述底桶(I)的底部通过转动立轴(4)与基座(15)转动连接,所述桶盖(2)的直径大于底桶(I)的直径,桶盖(2)的底部边沿固定有溢流槽(3),所述溢流槽(3)为环形结构,并且溢流槽(3)套置于底桶(I)的上部,所述底桶(I)的桶口 A向外设有翻边(9),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位于溢流槽(3)的槽口范围内,所述灌装管(6)上设有阀门;所述桶盖(2)的底部固定有盛液桶(11),所述进液管(5)位于盛液桶(11)的范围内,所述盛液桶(11)的桶口B高于底桶(I)的桶口A,所述盛液桶(11)的底部高度位于底桶(I)的桶口 A和底桶(I)的底部之间;所述翻边(9)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向下伸入溢流槽(3)内;所述翻边(9)的外侧边沿分布有多个通气槽(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和溢流槽(3)的外侧壁分别设有法兰盘(13),所述法兰盘(13)设有匹配的安装孔(14),安装螺栓穿过安装孔将桶盖(2)与溢流槽(3)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8)的槽顶高于溢流槽(3)的槽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桶(I)的底部(10)与侧壁通过弧面连接,所述底桶(I)的底部(10)为弧面结构,所述底桶(I)的底部(10)中心向上凸起,并且向底部(10)边沿倾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桶(I)的底部(10)通过连接装置(12)与转动立轴(4)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2)与底桶(I)的底部匹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为弧面结构,所述桶盖(2)由中心向边沿的方向向下倾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5)位于桶盖(2)下方的管口高于盛液桶(11)的桶口 B,所述进液管(5)的出液通孔设于进液管(5 )的底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桶(11)的桶口B通过连接板(16)与桶盖(2)固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稳定的分体溢流式恒定液面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3)的底部连通设有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与储液装置连通。
【文档编号】B67C3/26GK205575580SQ201620205110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谢友林
【申请人】谢友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