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9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检测装置,其中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分别夹持试样的两端,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基体,固定在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固定轮,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凸轮;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基体,固定在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固定轮,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凸轮。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旋转进入第一凹槽内和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旋转进入第二凹槽内时,分别对处于第一凹槽内的试样的第一端和处于第二凹槽内的试样的第二端进行锁定。检测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上述夹具。在试样采用特定的缠绕方式后,上述结构的夹具能够对试样的两端实现自锁紧功能,简化试样锁紧的过程。
【专利说明】
一种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对带子或绳子的力学性能检测时,需要将带子或绳子的两端分别通过夹具夹持固定,才能够对带子或绳子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尤其是拉伸强度的检测。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1464293U公开一种夹具,包括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的结构相同,下夹持组件位于上夹持组件的正下方,便于上、下夹持组件分别夹持绳子或带子的起始端和末端。其中,上夹持组件包括上基体,上基体的一表面上开设夹持槽,设置在上基体上的曲形转块和夹紧件。曲形转块位于夹紧件与夹持槽之间,曲形转块的一侧表面与夹持槽形成第一夹持面,另一侧表面与夹紧件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面。 夹紧件包括调节螺杆,固定在螺杆端部上的夹板,夹板靠近曲形转块,在转动螺杆时,调节夹板与曲形转块之间的间距,以调整第二夹持面的宽度。
[0004]上述结构的夹持装置,在带子进行拉伸强度的性能测试时,带子的起始端依次经上基体的第二夹持面和第一夹持面而缠绕在上夹具的曲形转块上;带子的末端依次经下基体的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而缠绕在下夹具的曲形转块上,并分别通过各自的调节螺杆驱动夹板,将带子的起始端和末端夹持固定在曲形转块上。
[0005]但是上述结构的夹持装置,必须借助夹板才能够将带子的起始端和末端锁定在曲形转块上,还需要人为地控制调节螺杆的转动,才能够保持带子在曲形转块上处于锁紧状态,不能够实现带子的自锁紧功能,从而使得整个夹持装置的锁紧过程复杂。【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夹具不能够实现带子的自锁紧功能,且整个锁紧带子过程复杂的缺陷。[〇〇〇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包括
[0008]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分别夹持试样的两端;
[0009]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
[0010]第一基体;[〇〇11]第一固定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缠绕的第一凹槽;
[0012]第一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旋转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时,对处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所述试样的第一端进行锁定;
[0013]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
[0014]第二基体;
[0015]第二固定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缠绕的第二凹槽;
[0016]第二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旋转进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时,对处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所述试样的第二端进行锁定;
[0017]所述第一凸轮上的试样绕制方式满足:所述试样的第一端由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朝与所述第一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所述第一凸轮绕制,并从所述第一固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
[0018]所述第二凸轮上的试样绕制方式满足:所述试样的第二端由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朝与所述第二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所述第二凸轮绕制,并从所述第二固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
[0019]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方向移动时,所述试样带动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凹槽方向转动将所述试样的第一端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第二凹槽方向转动将所述试样的第二端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0020]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圆弧部和成型在所述第一圆弧部上的所述第一凸起,该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缠绕的第三凹槽;和/或
[0021]所述第二凸轮包括第二圆弧部和成型在所述第二圆弧部上的所述第二凸起,该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缠绕的第四凹槽。
[0022]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渡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一过渡轮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所述试样缠绕的第五凹槽,所述试样的第一端由所述第一过渡轮向所述第一固定轮呈“S”型绕制后,再向所述第一凸轮的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按所述第一凸轮的试样绕制方式绕制;和/或
[0023]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渡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二过渡轮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所述试样缠绕的第六凹槽,所述试样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二过渡轮向所述第二固定轮呈反“S”型绕制后,再向所述第二凸轮的处于松开位置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按所述第二凸轮的试样绕制方式绕制。
[0024]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固定轮与第一凸轮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所述第一固定轮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所述第一固定轮上的半圈试样处于所述第一固定轮与由所述第一过渡轮向所述第一固定轮绕制的试样之间;
[0025]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固定轮与第二凸轮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所述第二固定轮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所述第二固定轮上的半圈试样处于所述第二固定轮与由所述第二过渡轮向所述第二固定轮绕制的试样之间。
[0026]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过渡轮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渡轮与所述第一过渡轮之间的试样按“S”型绕制,和/或所述第二过渡轮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轮与所述第二过渡轮之间的试样按反“S”型绕制;或者
[0027]两个所述第一过渡轮之间的试样先沿着两个所述第一过渡轮的同一侧绕制,再按 “S”型绕制,并从所述第一固定轮与所述第一过渡轮之间的间隙穿过,并且“S”型绕制在所述第一过渡轮上的试样位于所述第一过渡轮与由所述第一固定轮向该所述第一过渡轮绕制的试样之间;和/或
[0028]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轮之间的试样先按反“S”型绕制,再沿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轮的同一侧绕制,并从所述第二过渡轮与所述第二固定轮之间的间隙穿过,并且反“S”型绕制在所述第二过渡轮上的试样位于所述第二过渡轮与由所述第二固定轮向该所述第二过渡轮绕制的试样之间。
[0029]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和/或第四凹槽,和/ 或第五凹槽,和/或第六凹槽的纵向截面为U型;或者
[0030]所述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和/或第四凹槽,和/或第五凹槽, 和/或第六凹槽的底部为水平面。
[0031]上述的夹具,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轮或第一过渡轮的内孔,和所述第一基体上开设的通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将所述第一连接件锁定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和/或
[0032]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轮或第二过渡轮的内孔,和所述第二基体上开设的通孔,所述第二锁紧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锁定在所述第二基体上。
[0033]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基体为倒L型基板,所述第一固定轮、第一凸轮和第一过渡轮安装在所述倒L型基板的竖直部上;和/或[〇〇34]所述第二基体为L型基板,所述第二固定轮、第二凸轮和第二过渡轮安装在所述L 型基板的竖直部上。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0036]机架;
[0037]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夹具,所述夹具的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上。[〇〇38]上述的检测装置,所述机架包括
[0039]底座;
[0040]两个立柱,其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两端上;[〇〇41]水平横梁,固定在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水平横梁上;
[0042]移动横梁,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横梁上。
[0043]上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水平横梁上;和/或[〇〇44]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横梁上。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4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包括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一夹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分别夹持试样的两端;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基体、第一固定轮和第一凸轮,第一固定轮固定在第一基体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试样缠绕的第一凹槽;第一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基体上,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旋转进入第一凹槽内时,对处于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试样的第一端进行锁定。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基体、第二固定轮和第二凸轮,第二固定轮固定在第二基体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试样缠绕的第二凹槽;第二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基体上,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旋转进入第二凹槽内时,对处于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试样的第二端进行锁定;
[0047]第一凸轮上的试样绕制方式满足:试样的第一端由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朝与所述第一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所述第一凸轮绕制,并从所述第一固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〇〇48]所述第二凸轮上的试样绕制方式满足:所述试样的第二端由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朝与所述第二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所述第二凸轮绕制,并从所述第二固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
[0049]上述结构的夹具,在第二夹持组件朝向远离第一夹持组件方向移动时,靠近第一夹持组件处的试样整体受到朝向第二夹持组件方向的拉伸力,靠近第二夹持组件处的试样整体受到朝向第一夹持组件方向的拉伸力,此拉伸力带动第一凸起朝向第一凹槽方向转动和第二凸起朝向第二凹槽方向转动,分别将试样的第一端夹持固定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端夹持固定在第二凹槽内,实现试样两端的自锁紧功能,无需单独设置夹紧件来锁定试样的两端,简化锁紧试样两端的操作过程。
[005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第一基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过渡轮,第一过渡轮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试样缠绕的第五凹槽,试样的第一端由第一过渡轮向第一固定轮呈“S”型绕制后,再向第一凸轮的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按第一凸轮的试样绕制方式绕制;
[0051]此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渡轮的设置和采用此绕线方式,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之间夹持固定试样的应力能够分散在第一过渡轮上,试样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夹持固定处不会因受到的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现象,从而对试样的第一端起到保护作用。
[005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试样的第一端从第一固定轮与第一凸轮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第一固定轮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第一固定轮上的半圈试样处于第一固定轮与由第一过渡轮向第一固定轮绕制的试样之间;这种缠绕方式,使得第一固定轮上存在试样的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试样中,位于外层的试样对位于内层的试样起到自锁紧作用,从而在第一固定轮上的试样重叠区域处形成自锁紧方式,防止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处将试样锁紧的不够牢固,在此重叠区域实现自锁紧,实现双重的自锁紧功能。[〇〇53]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第一过渡轮为至少两个,第一过渡轮与第一过渡轮之间的试样按“S”型方式绕制,和/或第二过渡轮为至少两个,第二过渡轮与第二过渡轮之间的试样按反“S”型绕制。
[0054]设置多个第一过渡轮和第二过渡轮,并在相邻两个第一过渡轮或第二过渡轮之间的试样采用S型绕着,增大试样与第一过渡轮或第二过渡轮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将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夹持固定试样的应力,或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夹持固定试样的应力进行分散,使得处于夹持处的试样受到的应力更小,确保试样两端的正常夹持。
[0055]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第一过渡轮为至少两个,两个第一过渡轮之间的试样先沿着两个第一过渡轮的同一侧绕制,再按“S”型绕制,并从第一固定轮与第一过渡轮之间的间隙穿过,并且“S”型绕制在第一过渡轮上的试样位于第一过渡轮与由第一固定轮向该第一过渡轮绕制的试样之间。这种试样缠绕方式,使得在靠近第一固定轮处的第一过渡轮上出现试样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试样,位于外层的试样对位于内层的试样具有锁紧作用力,从而在该第一过渡轮上形成试样的自锁紧方式,进一步确保试样的第一端能够被第一夹持组件锁紧的更牢固。
[005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上述记载的任一项夹具,夹具的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在机架的一端上,第二夹持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机架的另一端上。此结构的检测装置,在对试样的拉伸性能进行检测时,由于采用上述任一项的夹具来对试样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使得试样能够实现自锁紧状态的同时,还将试样的位于夹持位置处的应力分散在多个过渡轮上,从而实现试样在夹持过程中既不会脱落又不会断裂的现象,便于对试样的拉伸强度进行检测。【附图说明】
一种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5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〇〇5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〇〇5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试样在夹具上的另一种绕制方式的示意图;
[006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61]附图标记说明:1_第一夹持组件;11-第一基体;12-第一固定轮;13-第一凸轮;14-第一过渡轮;2-第二夹持组件;21-第二基体;22-第二固定轮;23-第二凸轮;24-第二过渡轮;3-连接块;4-机架;41-底座;42-立柱;43-顶部横梁;5-移动横梁;6-试样。【具体实施方式】
[006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66]实施例1
[006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包括
[0068]第一夹持组件1,与第一夹持组件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2,用于分别夹持试样6的两端;[〇〇69] 第一夹持组件1包括
[0070]第一基体11;
[0071]第一固定轮12,固定在第一基体11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试样6缠绕的第一凹槽;
[0072]第一凸轮1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基体11上,第一凸轮13的第一凸起旋转进入第一凹槽内时,对处于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试样6的第一端进行锁定;[〇〇73]第二夹持组件2包括
[0074]第二基体 21;
[0075]第二固定轮22,固定在第二基体21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试样6缠绕的第二凹槽;[〇〇76] 第二凸轮2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基体21上,第二凸轮23的第二凸起旋转进入第二凹槽内时,对处于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试样6的第二端进行锁定;
[0077]第一凸轮13上的试样6绕制方式满足:试样6的第一端由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朝与第一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第一凸轮13绕制,并从第一固定轮12 与第一凸轮13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
[0078]第二凸轮23上的试样6绕制方式满足:试样6的第二端由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朝与第二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第二凸轮23绕制,并从第二固定轮22 与第二凸轮23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
[0079]在第二夹持组件2朝向远离第一夹持组件1方向移动时,试样6带动第一凸起朝向第一凹槽方向转动将试样6的第一端夹持固定在第一凹槽内,同时带动第二凸起朝向第二凹槽方向转动将试样6的第二端夹持固定在第二凹槽内。
[0080]上述结构的夹具,在第二夹持组件2朝向远离第一夹持组件1方向移动时,靠近第一夹持组件1处的试样6整体受到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方向的拉伸力,靠近第二夹持组件2处的试样6整体受到朝向第一夹持组件1方向的拉伸力,此拉伸力带动第一凸起朝向第一凹槽方向转动和第二凸起朝向第二凹槽方向转动,分别将试样6的第一端夹持固定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端夹持固定在第二凹槽内,实现试样6两端的自锁紧功能,无需单独设置夹紧件来锁定试样6的两端,简化锁紧试样6两端的操作过程。
[008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凸轮13包括第一圆弧部和成型在第一圆弧部上的第一凸起,该第一圆弧部的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试样6缠绕的第三凹槽,这种结构的第一凸轮 13,第一凸起主要起到夹持作用,第一圆弧部上开设第三凹槽,形成缠绕试样6的轨道,增大试样6受到的摩擦力。
[0082]类似第一凸轮13的结构,第二凸轮23也优选包括第二圆弧部和成型在第二圆弧部上的第二凸起,该第二圆弧部的径向外表面开设供试样6缠绕的第四凹槽,便于在第二凸轮 23上缠绕试样6。[〇〇83]作为变形,当然可以不在第一凸轮13或第二凸轮23径向外表面上分别开设上述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008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组件1包括一个第一过渡轮14,固定在第一基体11上,第一过渡轮14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试样6缠绕的第五凹槽,试样6的第一端由第一过渡轮14向第一固定轮12呈“S”型绕制后,再向第一凸轮13的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按第一凸轮13的试样6绕制方式绕制。[〇〇85]此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渡轮14的设置和采用此绕线方式,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之间夹持固定试样6的应力能够分散在第一过渡轮14上,试样6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夹持固定处不会因受到的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现象,从而对试样6的第一端起到保护作用。 [0〇86]类似第一夹持组件1的结构,第二夹持组件2优选还包括一个第二过渡轮24,固定在第二基体21上,第二过渡轮24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试样6缠绕的第六凹槽,试样6的第二端由第二过渡轮24向第二固定轮22呈反“S”型绕制后,再向第二凸轮23的处于松开位置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按第二凸轮23的试样6绕制方式绕制。[〇〇87]第二过渡轮24的设置和采用此绕线方式,使得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之间夹持固定试样6的应力能够分散在第二过渡轮24上,试样6在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夹持固定处不会因受到的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现象,从而对试样6的第二端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在第一过渡轮14和第二过渡轮24的配合作用下,对试样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被夹持固定处进行保护。[〇〇88]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过渡轮14为两个,一个第一过渡轮14与另一个第一过渡轮14 之间的试样6按“S”型方式绕制。类似地,第二过渡轮24也为两个,一个第二过渡轮24与另一个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试样6按反“S”型绕制。试样6的此缠绕方式,增大试样6与两个第一过渡轮14或两个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应地增大试样6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使得位于夹持固定处的试样6受到的应力分散到两个第一过渡轮14或两个第二过渡轮 24上,避免在夹持过程中,试样6的两端出现断裂现象,从而对试样6的两端起到保护作用。 [〇〇89]作为变形,上述的第一过渡轮14和第二过渡轮24的数量还可以分别为三个、四个、 五个、六个等等,相邻两个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试样6按“S”型绕制,相邻两个第二过渡轮24 之间的试样6按反“S”型绕制即可。
[0090]作为变形,如图2所示,上述的两个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试样6的绕制方式还可以为:先沿着两个第一过渡轮14的同一侧绕制,再按“S”型绕制,并从第一固定轮12与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间隙穿过,并且“S”型绕制在第一过渡轮14上的试样6位于第一过渡轮14与由第一固定轮12向该第一过渡轮14绕制的试样6之间。这种试样缠绕方式,使得在靠近第一固定轮12处的第一过渡轮14上出现试样6的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试样6中,位于外层的试样6 对位于内层的试样6具有锁紧作用力,从而在该第一过渡轮14上形成试样6的自锁紧方式, 进一步确保试样6的第一端能够被第一夹持组件1锁紧的更牢固。
[0091]类似地,作为变形,上述的两个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试样6的绕制方式还可以为: 两个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试样6先按反“S”型绕制,再沿两个第二过渡轮24的同一侧绕制, 并从第二过渡轮24与第二固定轮22之间的间隙穿过,并且反“S”型绕制在第二过渡轮24上的试样6位于第二过渡轮24与由第二固定轮22向该第二过渡轮24绕制的试样6之间。在靠近第二固定轮22处的第二过渡轮24上试样6形成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中位于外层的试样6对位于外层试样6起到锁紧作用,进一步确保试样6的第二端能够被第二夹持组件2锁紧的更牢固。
[0092]作为更佳优选地,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从第一固定轮12与第一凸轮13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第一固定轮12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第一固定轮12上的半圈试样6处于第一固定轮12与由第一过渡轮14向第一固定轮12绕制的试样6之间。这种缠绕方式,使得第一固定轮12上存在试样6的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试样6中,位于外层的试样6对位于内层的试样6起到自锁紧作用,从而在第一固定轮12上的试样6重叠区域处形成自锁紧方式,防止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处将试样6锁紧的不够牢固,在此重叠区域实现自锁紧,实现双重的自锁紧功能。[〇〇93]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实施方式中试样6的第二端从第二固定轮22与第二凸轮23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第二固定轮22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第二固定轮22上的半圈试样6 处于第二固定轮22与由第二过渡轮24向第二固定轮22绕制的试样6之间,则在第二固定轮 22上存在试样6的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试样6形成自锁紧功能,确保试样6的第二端能够被锁紧的更牢固。[〇〇94]对于试样的缠绕方式而言,如图1所示,优选地,试样6的第一端从位于第一过渡轮 14与第一固定轮12之间引入,先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第一固定轮12上,并从第一凹槽与第一凸起之间的间隙穿过,再沿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第一凸轮13上,进入解锁位置,再缠绕在第一固定轮12上,进入第一固定轮12与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间隙,呈“S”型缠绕方式缠绕在多个第一过渡轮14上,最后延伸至第二过渡轮24上,在多个第二过渡轮24之间呈反“S”型缠绕方式,之后从第二过渡轮24与第二固定轮22之间的间隙穿过,沿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第二固定轮22上,并进入解锁位置,再继续缠绕在第二凸轮23上,之后再穿过第二凸轮23与第二固定轮22之间的间隙,再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第二固定轮22上,从第二固定轮22与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间隙引出。[〇〇95]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的纵向截面均为U型,或者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的纵向截面的底部为水平面。例如,当试样6为圆形时,上述的凹槽优选为纵向截面为U 型凹槽,当试样6为扁平形时,上述的凹槽的底部优选为水平面,便于试样6能够平铺紧贴在此凹槽内,增大试样6在凹槽内的摩擦力。[〇〇96]作为变形,上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将试样6紧贴在凹槽内即可,六个凹槽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〇〇9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夹具,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锁紧件,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锁紧件的配合下,将第一固定轮12或第一过渡轮14分别固定在第一基体11上。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轮12或第一过渡轮14的内孔,和第一基体11上开设的通孔,第一锁紧件将第一连接件锁定在第一基体11上。
[0098]类似地,夹具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锁紧件,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固定轮22或第二过渡轮24的内孔,和第二基体21上开设的通孔,第二锁紧件将第二连接件锁定在第二基体21上。
[0099]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第一锁紧件为螺母,在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下将第一过渡轮14或第一固定轮12分别固定在第一基体11上。类似地,第二连接件为螺栓、第一锁紧件为螺母。
[0100]作为变形,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特征的固定方式,将第一固定轮12、第二固定轮22、第一过渡轮14和第二过渡轮24分别固定在第一基体11或第二基体21上。
[0101]作为优选,第一凸轮13在第一基体11上的固定方式,优选采用轴承和轴承座来固定,以实现第一凸轮13在第一基体11上转动,类似地,第二凸轮23也采用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在第二基体21上。作为变形,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可转动固定方式。
[0102]作为第一基体11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基体11为倒L型基板,第一固定轮12、第一凸轮13和第一过渡轮14安装在倒L型基板的竖直部上;第二基体21为L型基板,第二固定轮 22、第二凸轮23和第二过渡轮24安装在L型基板的竖直部上。[〇1〇3] 实施例2
[0104]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0105]机架 4;
[0106]实施例1中记载的任一项的夹具,夹具的第一夹持组件1固定在机架4的一端上,第二夹持组件2可滑动地设置在机架4的另一端上。
[0107]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在对试样6的拉伸性能进行检测时,由于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夹具来对试样6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使得试样6能够实现自锁紧状态的同时,还将试样6的位于夹持位置处的应力分散在多个过渡轮上,从而实现试样6在夹持过程中既不会脱落又不会断裂的现象,便于对试样6的拉伸强度进行检测。
[010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机架4包括 [〇1〇9]底座 41;[〇11〇]两个立柱42,其底部分别固定在底座41的两端上;水平横梁43,固定在两个立柱42的顶部上,第一夹持组件1固定在水平横梁43上;
[0112]移动横梁5,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立柱42上,第二夹持组件2固定在移动横梁5上。
[0113]在检测试样6的拉伸性能试验时,只需将试样6的两端分别按照实施例1中提供的缠绕方式缠绕在第一夹持组件1和第二夹持组件2上,只需移动横梁5朝向远离第一夹持组件1方向移动,对试样6产生拉伸作用,进而将试样6的两端分别牢牢地锁定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处、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处,也即,移动横梁5朝向远离第一夹持组件1方向移动的越远,对试样6产生的拉伸力越大,第一夹持组件1和第二夹持组件2分别对试样6 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夹持锁紧的越牢固。
[0114]作为优选地,上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块3,连接块3为两个,一个连接块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基体11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横梁43上;另一个连接块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基体21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横梁5上。
[0115]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夹具,适用于现有技术中所有的万能机,只需将夹具的第一夹持组件1和第二夹持组件2固定在万能机的机架的两端上,使得第一夹持组件 1与第二夹持组件2相对设置,将试样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缠绕方式缠绕,就能够对试样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进而实现试样的拉伸性能试验测试。另外,对于第一夹持组件1和第二夹持组件2在机架上的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现有技术中的钳口压缩式固定方式,或者销等等。
[011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2),用于分别夹 持试样(6)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包括第一基体(11);第一固定轮(12),固定在所述第一基体(11)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6)缠绕 的第一凹槽;第一凸轮(1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11)上,所述第一凸轮(13)的第一凸起 旋转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时,对处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所述试样(6)的 第一端进行锁定;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包括第二基体(21);第二固定轮(22),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21)上,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6)缠绕 的第二凹槽;第二凸轮(2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21)上,所述第二凸轮(23)的第二凸起 旋转进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时,对处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所述试样(6)的 第二端进行锁定;所述第一凸轮(13)上的试样(6)绕制方式满足:所述试样(6)的第一端由处于解锁位置 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朝与所述第一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所述第一凸轮(13)绕 制,并从所述第一固定轮(12)与所述第一凸轮(13)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所述第二凸轮(23)上的试样(6)绕制方式满足:所述试样(6)的第二端由处于解锁位置 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朝与所述第二凸起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所述第二凸轮(23)绕 制,并从所述第二固定轮(22)与所述第二凸轮(23)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引出;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方向移动时,所述试样(6)带 动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凹槽方向转动将所述试样(6)的第一端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一 凹槽内,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第二凹槽方向转动将所述试样(6)的第二端夹持 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13)包括第一圆弧部和成型 在所述第一圆弧部上的所述第一凸起,该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 (6)缠绕的第三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凸轮(23)包括第二圆弧部和成型在所述第二圆弧部上的所述第二凸起,该所 述第二圆弧部的径向外表面上开设供所述试样(6)缠绕的第四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渡轮(14),固定在所述第一基体(11)上, 所述第一过渡轮(14)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所述试样(6)缠绕的第五凹槽,所述试样(6)的第 一端由所述第一过渡轮(14)向所述第一固定轮(12)呈“S”型绕制后,再向所述第一凸轮 (13)的处于解锁位置的第一凸起所在一侧,按所述第一凸轮(13)的试样(6)绕制方式绕制; 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渡轮(24),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21)上,所述第二过渡轮(24)的径向外表面具有供所述试样(6)缠绕的第六凹槽,所述试样(6)的第 二端由所述第二过渡轮(24)向所述第二固定轮(22)呈反“S”型绕制后,再向所述第二凸轮(23)的处于松开位置的第二凸起所在一侧,按所述第二凸轮(23)的试样(6)绕制方式绕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固定轮(12)与第一 凸轮(13)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所述第一固定轮(12)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所述第一固 定轮(12)上的半圈试样(6)处于所述第一固定轮(12)与由所述第一过渡轮(14)向所述第一 固定轮(12)绕制的试样(6)之间;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固定轮(22)与第二凸轮(23)之间的间隙中引出后围绕所述第 二固定轮(22)绕制半圈,并且绕制在所述第二固定轮(22)上的半圈试样(6)处于所述第二 固定轮(22)与由所述第二过渡轮(24)向所述第二固定轮(22)绕制的试样(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轮(14)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渡轮(14)与所述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试样(6)按“S”型绕制,和/或所述 第二过渡轮(24)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轮(24)与所述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试样(6) 按反“S”型绕制;或者两个所述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试样(6)先沿着两个所述第一过渡轮(14)的同一侧绕 制,再按“S”型绕制,并从所述第一固定轮(12)与所述第一过渡轮(14)之间的间隙穿过,并 且“S”型绕制在所述第一过渡轮(14)上的试样(6)位于所述第一过渡轮(14)与由所述第一 固定轮(12)向该所述第一过渡轮(14)绕制的试样(6)之间;和/或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轮(24)之间的试样(6)先按反“S”型绕制,再沿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轮(24)的同一侧绕制,并从所述第二过渡轮(24)与所述第二固定轮(22)之间的间隙穿过,并 且反“S”型绕制在所述第二过渡轮(24)上的试样(6)位于所述第二过渡轮(24)与由所述第 二固定轮(22)向该所述第二过渡轮(24)绕制的试样(6)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和/或第三 凹槽,和/或第四凹槽,和/或第五凹槽,和/或第六凹槽的纵向截面为U型;或者所述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和/或第四凹槽,和/或第五凹槽,和/或 第六凹槽的底部为水平面。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锁紧件,所述 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轮(12)或第一过渡轮(14)的内孔,和所述第一基体(11)上开 设的通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将所述第一连接件锁定在所述第一基体(11)上;和/或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轮(22)或第二过 渡轮(24)的内孔,和所述第二基体(21)上开设的通孔,所述第二锁紧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 锁定在所述第二基体(21)上。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11)为倒L型基板,所述第一 固定轮(12)、第一凸轮(13)和第一过渡轮(14)安装在所述倒L型基板的竖直部上;和/或所述第二基体(21)为L型基板,所述第二固定轮(22)、第二凸轮(23)和第二过渡轮(24) 安装在所述L型基板的竖直部上。9.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4);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所述夹具的第一夹持组件(1)固定在所述机架(4)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4)的另一端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4)包括 底座(41);两个立柱(42 ),其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41)的两端上;水平横梁(43 ),固定在两个所述立柱(42)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固定在所述 水平横梁(43)上;移动横梁(5),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42)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固定在所 述移动横梁(5)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体(1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水平横梁(43)上;和/或所述连接块(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2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横梁(5)上。
【文档编号】G01N3/04GK205719762SQ20162033036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发明人】汪荣广
【申请人】镇江市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