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865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属分光光度计传动方法或装置类。
背景技术
分光光度计是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石油化工、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等部门。对于这种光学仪器来讲,由于光度计的波长精度完全由光栅的转动和定位来实现,所以对光栅的转动和定位要求相当高,是保证仪器检测精度的关键心脏部位。目前国内使用的分光光度计一般采用两种转动、定位机构来实现。其一是正弦丝杆传动机构,其特点是不仅传动精度高、制造要求也高,而且生产成本和调试要求也相当高;一般在价格比较高的仪器上采用。其二是齿轮传动机构。虽然它具有比正弦丝杆传动机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速比大,小齿轮是圆柱齿轮,大齿轮是扇齿轮,为保证检测精度,对所采用的各种齿轮的加工精度要求要在六级以上,因此加工成本也不菲。另外这种齿轮传动机构,即使齿轮的加工精度达到了所需的六级,由于齿轮的来回转动会存在一定的间隙,所以检测中必定会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更何况齿轮配对的传动,在长期使用中还会产生跳空现象,这样更会造成检测误差,直至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为用户提供一种具有机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理想、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普通型分光光度计,不仅是用户的需求,特设是设计生产厂家的期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良好检测精度、稳定可靠的使用效果,而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
这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由反射镜A、反射镜B、刻度盘转动轴1、定位弹簧2和光栅组合件3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设于刻度盘转动轴1上的一绞盘轮8、设于光栅组合件3的盘形底座4上固定且外伸的扇形连接片6,以及连接外伸扇形连接片6的两顶角,并绕置在绞盘轮8上的连接钢丝7,组成一个钢丝连接传动机构。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设计的这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由于采用钢丝绞盘连接传动替代传统普通型分光光度计的齿轮传动结构,不仅在结构上显得更为简单,而且能十分有效地消除或减小齿轮传动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齿轮调控现象;同时由于采用钢丝连接传动结构,也能有效避免齿轮加工精度要求高所带来的高加工费用问题,因此能大大降低整机的制造成本。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普通型齿轮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刻度盘转动轴 2、定位弹簧 3、光栅组合件 4、盘形底座 5、固定螺钉 6、扇形连接片 7、连接钢丝绞盘轮 8、绞盘轮 9、扇形齿轮片 10、传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这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它是对现有普通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的一种创造性改进。这种改进主要是1将原有设于刻度盘转动轴上的传动齿轮10、以及与该传动齿轮匹配的、固定在光栅组合件底座上的扇形齿轮片9,改成由绞盘轮8、连接钢丝7及扇形连接片6组成的钢丝绞盘传动机构。
其具体结构是所述的刻度盘转动轮轴1上设有一绞盘轮8,所述的光栅组合件3通过与其盘形底座4上固定一个外伸扇形连接片6,在外伸扇形连接片6的两顶角及刻度盘转动轴1的绞盘轮8上绕置着连接钢丝7。通过设于刻度盘转动轴1上的一绞盘轮8、设于光栅组合件3的盘形底座4上固定且外伸的扇形连接片6,以及连接外伸扇形连接片6的两顶角,并绕置在绞盘轮8上的连接钢丝7,组成一个钢丝连接传动机构。
采用上述传动结构,当操作者在机器面板上旋动刻度盘时,随着刻度盘转轴1的转动,与该刻度盘转轴1固结的绞盘轮8就会带动绞盘轮8上的连接钢丝7位移,正是这种连接钢丝的位移拉动使与钢丝两端固结的扇形连接片6产生上、下摆动;也正是扇形连接片6的上、下摆动导致设于光栅组合件3不断地调整其与反射镜A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显示不同介质的不同检测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由反射镜A、反射镜B、刻度盘转动轴(1)、定位弹簧(2)和光栅组合件(3)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设于刻度盘转动轮轴(1)上的一绞盘轮(8)、设于光栅组合件(3)的盘形底座(4)上固定且外伸的扇形连接片(6),以及连接外伸扇形连接片(6)的两顶角、并绕置在绞盘轮(8)上的连接钢丝(7),组成一个钢丝连接传动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介绍的这种分光光度计的光栅转动机构,由反射镜A、B、刻度盘转动轴、定位弹簧和光栅组合件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设于刻度盘转动轮轴上的一绞盘轮、设于光栅组合件盘形底座上固定且外伸的扇形连接片,以及连接扇形连接片的两顶角、并绕置在绞盘轮上的连接钢丝,组成一个钢丝连接传动机构。由于采用钢丝绞盘连接传动替代传统普通型分光光度计的齿轮传动结构,不仅在结构上显得更为简单,而且能十分有效地消除齿轮传动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齿轮调控现象;同时由于采用钢丝连接传动结构,也能有效避免齿轮加工精度要求高所带来的高加工费用问题,因此能大大降低整机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G01N21/01GK1945282SQ200510030298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8日
发明者冯迈东 申请人: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