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和工作业绩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611440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和工作业绩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工作日志自动求工作业绩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和工作业绩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特开2003-187041号公报和特开2000-311264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系统。
在特开2003-187041号公报中公开了工作人员对于预先分类的业务将其业绩输入到客户机装置,以及从各个客户机装置收集业绩信息并进行合计的系统。
特开2003-187041号公报的系统中,从客户机终端手动输入全部的工作业绩。因此,(1)要输入工作业绩的工时多。
(2)必然出现输入数据的错误。
(3)有时会出现工作人员将相同的工作作为不同分类等问题。
另外,在特开2000-311264号公报中公开的系统不仅在计时卡上记录出入工作地点的时刻,而且管理实际开始工作的时刻和结束时刻。虽然这个系统能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时间,但是不能管理工作种类和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收集工作业绩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以及工作业绩管理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收集工作人员的各个工作内容和其开始、结束时刻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以及工作业绩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具有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对于属于规定种类的第1组工作,其将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信息、确定工作的工作信息、确定工作开始时刻的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确定结束时刻的结束时刻信息对应而自动地记录;
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其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所记录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求第一组的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工作时间);以及合计部件211,其用来合计用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计算出的工作时间。
例如,也可以还具有输入部件4,其用来对于第一组工作之外的第二组工作手动输入确定工作人员的信息和用来确定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业务时间)的信息,上述合计部件211具有用来合计上述第一组工作的工作时间和上述第二组工作的工作时间的部件211。
例如,也可以上述合计部件具有基于上述工作人员的信息来对各个工作人员合计用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计算出的工作时间的部件211。
例如,也可以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具有记录上述工作人员上班时刻和下班时刻的部件5,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具有根据上述工作日志部件12所记录的上班时刻和下班时刻以及上述合计部件211所合计的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上述工作人员进行的第一组工作和第二组工作之外的消耗时间的部件211。
例如,也可以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将确定作为第一组的各工作对象的产品的产品识别信息(产品名、序列号)与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确定信息、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结束时刻信息对应来进行记录,上述合计部件211具有基于产品识别信息来对各个产品合计工作时间的部件。
例如,也可以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记录各检查工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具有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所记录的上述检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来求各个检查所消耗的时间(检查时间)的检查时间计算部件。
例如,也可以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记录各安装工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具有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所记录的上述安装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来计算安装时间的安装时间计算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工作业绩管理方法,例如具有工作日志记录处理12,对于属于规定种类的第一组工作,将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信息、确定工作的工作信息、确定工作开始时刻的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确定结束时刻的结束时刻信息对应而自动地记录;工作时间计算处理211,其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处理12记录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求第一组的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工作时间);以及合计处理211,其对每个工作人员合计由上述工作时间计算处理211所计算出的工作时间。
还具有输入步骤,其对于第一组工作之外的二组工作,手动输入确定工作人员的信息和确定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业务时间)的信息,上述合计步骤对每个工作人员合计上述第一组的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和上述第二组的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
例如,也可以上述工作日志记录步骤将确定作为第一组的各个工作对象的产品的产品识别信息与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确定信息、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结束时刻信息对应来记录,上述工作时间计算步骤包含基于产品识别信息来对各产品求工作时间的步骤。
例如,上述工作日志记录步骤记录上述工作人员的上班时刻以及下班时刻,上述工作时间计算步骤包含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步骤所记录的上班时刻和下班时刻以及上述合计步骤所合计的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上述工作人员在第一组工作以及第一组工作以外的消耗时间的步骤。
根据上述本发明,因为能够根据由工作日志记录部件记录的工作日志来自动计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所以能够减轻工作业绩的输入时间,减少这样的输入错误。


图1是示出了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以及工作业绩管理方法的生产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了生产日志数据库的检查日志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了公司职员主数据库(DB)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了工作分类数据库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了计算规则表的图。
图7是示出了工作人员一天动作例子的图。
图8是说明工作业绩合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在图8中示出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在图8中示出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在图8中示出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C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使用在工作业绩数据库(DB)中生成的工作时间计算数据,以月为单位来合计工作时间时的图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图14是说明使用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的序列号来算出工作时间时的实施例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使用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的检查结果来算出工作时间时的实施例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在安装工作中的工作日志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了在安装工作中的工作的流程的图。
图18是示出了图17的安装工作的计算规则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和工作业绩管理方法。
如图1所示,工作业绩管理系统1000由生产系统1、工作业绩合计系统2、公司人员主数据库3、工作人员终端4、上下班管理系统5和LAN100构成。
生产系统1是用来制造或生产产品的系统,具有多个产生装置11(在图1中例举示出了1台)、主计算机12和生产日志数据库(DB)13。
多个生产装置11包含例如制造装置、加工装置和检查装置等,为了制造(生产)产品,进行制造、加工、检查等各种处理。各个生产装置11产生表示起动(电源开)时刻、停止(电源关)时刻、各个工作(动作)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工作人员(注册人员)、对象产品等的信息。例如,作为各个生产装置11中之一的装置的检查装置生成表示起动时刻、停止时刻、工作人员(注册人员)、检查对象的产品名称、产品的序列号、工作人员、检查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和检查结果等的信息。
主计算机12控制并管理多个生产装置11的动作。例如,主计算机12收集各个生产装置11生成的信息,并存储到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的文件内对应的文件中。例如,如果是检查工作,则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的工作日志之一的检查日志中。
在图3中示出了存储在日志文件中的日志信息一个例子。这个日志信息是由检查装置生成,并且是通过主计算机12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的检查日志中。图3的日志信息包括起动日期时间(2006/3/3/08:35:41)、停止时刻(17:22:24)、记录ID(123456)、检查对象的产品名称(产品A、B等)、产品序列号No.、检查人员ID(123456)、检查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检查结果(OK或NG)等信息。另外,在图3的例子中,虽然记录ID和检查员ID是一致的,但是记录ID和检查员ID也可以不一样(注册的人员和执行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可以不一样)。
图1示出了工作业绩合计系统2是一个用于管理工作人员所做工作的业绩的系统。工作业绩合计系统2具有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工作分类数据库22、工作业绩数据库(DB)23。
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基于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上记录的信息来计算出每个工作的工作时间(所需时间),并且合计计算出的工作时间,然后将其记录到工作业绩数据库23上。另外,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基于在后述上下班管理系统5的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记载的上班时刻、下班时刻来求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等。如图2所示,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由通信装置210、控制装置211、存储装置212构成。通信装置210由诸如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和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构成。
控制装置211由诸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运算处理单元)和作为工作区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控制装置211根据存储装置212上存储的操作程序工作,读出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上的工作开始时间信息、工作结束时间信息等,并基于读出的信息计算出各个工作需要的时间(工作时间)。控制装置211针对各个工作人员、各个装置等合计计算出的工作时间,并记录在工作业绩数据库23中。另外,控制装置211基于上下班管理系统5的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记录的工作人员的出勤时刻、下班时刻来算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关于这个控制装置211的操作,将在后面参照图8-图11进行详细描述。
存储装置212由硬盘装置等构成,并存储控制装置211的处理程序以及用于计算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的计算标准(计算准则)。关于存储装置212上存储的计算标准,将在下面参照图6进行详细描述。
图1的工作分类数据库22是存储了用于分类各个工作的分类信息的数据库。,当有新的工作发生时,系统或者工作管理人员不是参照各自的标准而是参照工作分类数据库22上记录的分类信息,并依比分类各个工作。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工作分类数据库22存储了图5所示的工作分类信息。
具体地,用标题、分类A~D的分类信息来分类各个工作。所谓的标题意味着工作的对象。例如,将以全部产品为对象的工作分类为『通用』,如果是产品A固有的工作,则分类为对于『产品A』的工作。此外,分类A~D与工作内容对应的分类信息,构成分类A是分类划分、B是大分类、C是中分类、D是小分类这样的分层结构。作为分类A,例如,设置为一般业务、生产、企划、设计等项目。设置数据处理、检查、安装、出厂等项目作为分类B。设置邮件处理、输入考勤、协商、安排、检查实施等项目作为分类C。设置例会、研讨会、设备故障、产品不合格等项目作为分类D。
例如,在制造某些产品时,关于为进行安装零件工作的惯例协商会议,例如从分类A中提取『生产』、从分类B中提取『安装』、从分类C中提取『协商』、从分类D中提取『例会』的分类项目,分类为由这些的组合构成的种类。
此外,如果这个工作是为了制造产品Z,那么将通过标题为『产品Z』、分类A为『生产』、分类B为『安装』、分类C为『协商』、分类D为『例会』这样的分类项目的组合来进行统一地分类。
全部的工作并不是都分类为标题到分类D这5个项。例如,也可以是仅仅分类为标题和分类A的工作。
图1的工作业绩数据库(DB)23存储了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合计的工作时间数据。通过以工作人员、产品等作为关键来合计这个工作时间数据。
下面将说明用来计算存储在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的存储装置212中的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的计算规则。
计算规则被设置在图6中示出了计算规则表中。
这个计算规则表将用『分类A』~『分类D』的组合来分类的『工作』、用来求该工作时间(消耗时间)的计算公式、计算条件、分配计算出的工作时间的工作人员对应表示。
例如,在这个计算规则表格的第一项中,对于用分类A『一般业务』、分类B『其它』的组合来确定的工作,[(用业务开始时刻)-(下班时刻)]来求工作时间,其计算条件是『无』。这表示与『一般业务』相关的『其它』分类的工作的工作时间是用工作人员在下述的工作人员终端4上输入业务开始意思的时刻和在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上记录的下班时刻的差分来计算。而且表示没有计算该差分的条件。而且表示用该计算公式算出工作时间的工作人员(对象人员)就是检查装置的注册人员。
同样,在第二项中,用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协商』、分类D『例会』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是用[(主计算机的起动时刻)-(业务开始时刻)]来求,其条件是『无』。这表示在用于和『生产』相关的『检查』的『协商』中的『例会』的工作时间是通过检测装置11检测后由主计算机12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的起动时刻和工作者在工作者终端4中输入开始业务的时刻的差分来计算。并且,表示用这个计算公式算出工作时间的对象人员是检查装置的注册人员。
另外,在第24项中,用[(下班时刻)-(业务结束时刻)]来求分类A『一般业务』、分类B『其它』的工作时间,表示其条件没有。这表示用在上下班管理系统5的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上自动记录的『下班时刻』、以及工作人员结束一天的业务、从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结束业务意思的时刻的差分来求出从某一工作人员(检查装置的注册人员)结束一天的工作到下班为止的时间。
系统管理人员预先设计这个计算表格,并且记录在存储装置212上。
另外,如图4所示,图1的公司职员主数据库(DB)3是存储了公司职员姓名、公司职员号、所属部门等信息的数据库。在这其中,公司职员号是公司职员在执行任何的工作业务时确定工作人员所使用的信息。
图1中的工作人员终端4是具有信息处理终端的通信终端。对于自动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上的工作之外的工作,工作人员用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工作分类和工作时间或者工作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工作分类是参照在工作分类数据库22上记录的分类。
例如,在9:00~10:00进行一般业务的公司内部培训,以在这个工作的工作日志没有被自动收集的情况为例。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进行了『一小时』的分类为标题『通用』、分类A『一般业务』、分类B『教育』、分类C『培训』、分类D『公司内部培训』的工作和自己的『公司职员号』一同输入到工作人员终端4上。
上下班系统5是记录了工作人员上下班时刻的系统。上下班管理系统5具有时间记录器等上下班管理装置51和上下班数据库52。
工作人员插入计时卡(底部)时,上下班管理装置51即在计时卡上打出当前时刻并且从计时卡读取公司职员号,将该公司职员号和挡开日期对应记录到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被记录的当前时刻表示上班日期时间、下班日期时间。
下面将说明上述业绩管理系统1000的动作。
首先,工作人员通过上下班管理装置51在计时卡上打出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上下班管理装置51依次将表示公司职员号、上班时刻、下班时刻等的信息存储进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1。一方面,一旦生产装置11运转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各个生产装置11就生成表示工作内容的数据。主计算机12将该数据依次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在这样的生产日志数据库13和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依次累加数据。
例如,公司职员号为123456的公司职员进行如图7所示的工作。
即,公司职员早晨一上班(T1),就通过上下班管理装置51获取上班时刻(例如8:20),并与公司职员号123456对应记录在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随后,在实际开始工作时,操作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开始工作(T2)。工作终端4判别该日期时间并将公司职员号、开始业务的日期与判别的时刻(业务开始时刻)对应记录到业绩数据库23中。
随后,如果该公司职员起动了检查装置所用的主计算机12(步骤T3),则设该时刻在『08:35:41』开始检查工作时,该时刻被记录到生产日志数据库中。
随后,进入检查装置而起动(T4),如果该日期是2006年3月3日的08:35:41,那么就将该情况记录到检查日志上。
随后,顺序进行检查工作时,在每次检查开始(T5,T7,...)时记录工作开始时刻,在每次检查结束(T6,T8,...)时记录工作结束时刻。
一天的检查工作结束,就停止检查装置。将这个时刻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的检查日志中。通过上述步骤,生成如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
随后,停止检查所用的主计算机12。将该时刻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随后,公司职员从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结束业务的意思,并将该时刻记录到业绩数据库23中。随后,在公司职员实际下班时,将该下班时刻记录到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
如上所述,对于公司职员的上下班,在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累积数据,对于使用生产装置11的工作,自动累积各种信息到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将各个公司职员的业务开始、结束时刻等记录到业绩数据库23中。
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将会1天1次在深夜等负荷小的定时把当天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累积的数据和当天在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累积的数据读入到存储装置212中。随后,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开始以天为单位求各个工作等的工作时间并合计的图8所示的处理。
这里,为了方便理解,使用图3中所示的检查日志和图6所示的检查工作的计算规则来说明动作。
另外,为了方便理解,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流程图方框内示出了计算公式。但是,不是将计算公式编入程序中,而最好是通过参照与图6的计算规则表对应的项来进行计算。这样的结构容易对计算公式进行变更、修正。
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的控制装置211依次读出日志文件进行处理。
随后,一读出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文件,就开始如图8所示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1,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的控制装置211从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中读取检查装置的起动日期时间『2006/3月3日08:35:41』、起动人员(注册人员)的公司职员号,即记录ID『123456』。以便在下述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中使用。
随后,控制装置211从记录在检查日志中的第一行记录中读取产品名称『产品A』、序列号『A0000001』、公司职员号(即检查人员号)、检查开始时刻『08:45:20』、检查结束时刻『08:48:55』等信息,并存储这些值(步骤S102)。以便在下述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中算出工作时间。
随后,控制装置211进行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步骤S103)。该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是用来求出与所谓的检查准备(安排)相关的工作时间的处理。后面参照图9对该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之后,在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211进行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该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是对每个检查都计算出从检查开始时刻到检查结束时刻的时间的处理。后面参照图10详细描述了该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
随后在步骤S105中,判断对日志文件的全部工作记录的处理是否结束了(步骤S105)。
在没有结束时,即还有未处理的工作记录时(步骤S105否),读取下面的记录信息(步骤S106)。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重复同样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在判断结束了的时候,即全部工作记录的处理都结束了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前进到步骤S107。
随后,在步骤S107,从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中读取『停止时刻』。
随后,控制部211执行求主要相当于后续整理工作的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C(步骤S108)。后面参照图11详细描述了该工作时间计算处理C。
如果该步骤S108结束,那么就生成与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相关的业绩数据,并存储到业绩数据库23中。
下面将参照图9来说明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
首先,在步骤S201中,控制装置211判断在步骤S101中获取的注册ID(注册在检查装置中的公司职员的公司职员ID)是否存在于图4的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
当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不存在注册ID时(步骤S201否),注册人员是公司外部人员,不是工作时间的计算对象,因此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存在注册ID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以注册ID为关键,获取注册在检查装置中的公司职员的上班时刻(步骤S202),还获取该公司职员从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的业务开始时刻(步骤S203)。
随后,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一项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业务开始时刻)-(上班时刻)]。控制装置211将该计算值加到具有注册ID作为公司职员号的公司职员用分类A『一般业务』、分类B『其它』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204)。另外,与图9流程中的处理相关,将标题看作是『通用』。用该步骤S204算出的时间相当于图7所示的第一工作的工作时间。
随后,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二项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主计算机的起动时刻)-(业务开始时刻)](步骤S205)。控制装置211将该计算值加到具有与注册ID相等的公司职员号的公司职员的标题『通用』、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协商』、分类D『例会』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205)。用该步骤S205算出的时间相当于图7所示的第二工作的工作时间。
随后,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三项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系统起动时刻)-(主计算机的起动时刻)](步骤S206)。随后,将该值加到具有与注册ID相等的公司职员号的公司职员的标题『通用』、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安排』、分类D『设备设定』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206)。用该步骤S206算出的时间相当于图7所示的第三工作的工作时间。
下面,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四项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检查开始时刻)-(系统起动时刻)](步骤S207)。相当于图7所示的第四工作的工作时间。控制装置211将该值加到具有与注册ID相等的公司职员号的公司职员的标题『通用』、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安排』、分类D『设备设定』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207)。
通过上述处理,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结束,求出注册在检查装置中的公司职员从上班到开始检查工作的工作时间的明细。
下面,将参照图10说明在图8所示的主流程步骤S104中执行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
在图10中,首先控制装置211用产品名称来判断作为工作对象的产品在上次与这次中是否一样(步骤S301)。另外,由于上次的产品名称不存在于第一记录中,因此无条件地前进到步骤S303。
控制装置211判断读取的记录的产品名称与上次生产的产品名称一样时(步骤S301是),则前进到步骤S302。
在步骤S302中,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11项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这次的检查开始时刻)-(上次的检查结束时刻)],并将其加到由注册在相应的记录中的公司职员号确定的公司职员的标题『产品名称』、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检查转移』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302)。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1中判断产品名称不一样(步骤S301否)时,则前进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控制装置211基于在图6第12项中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这次的工作开始时刻)-(上次的工作结束时刻)]。随后,将该值加到进行了工作的公司职员的上次检查的『产品名称』、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安排』、分类D『机种变更』的工作时间中。
如果步骤S302或步骤S303结束,则都前进到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所示的第13项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这次的工作结束时刻)-(这次的工作开始时刻)]。随后,将该值加到执行了工作的公司职员的标题『产品』、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检查实施』、分类D『例行检查』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304)。
在具体实施例中具体说明时,以图3中检查日志中的第2项记录为例,则工作对象的产品是『A』,与上次一样。因而,前进到步骤S302,计算[(这次的检查开始时刻=08:50:11)-(上次的检查结束时刻=08:48:55)],将求出的00:01:16加到公司职员号123456的公司职员的标题『A』、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检查转移』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302)。
随后,在步骤S304中,计算[(这次的工作结束时刻=08:53:49)-(这次的工作开始时刻=08:50:11)]=00:03:38,将该值加到公司职员ID123456的公司职员的标题『A』、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检查实施』、分类D『例行检查』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
另一方面,以图3检查日志的第i记录为例时,由于产品从『A』切换到『B』,在步骤S301中,判断产品名称不一样(步骤S301否),前进到步骤S303。在步骤S303中,计算[(这次的工作开始时刻=15:18:10)-(上次的工作结束时刻=15:16:05)]=00:02:05。随后,将该值加到具有公司职员ID123456的公司职员的标题『A』、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安排』、分类D『机种变更』的工作时间中。随后,前进到步骤S304。另外,在步骤S304中的处理与上述的一样。
随后,重复图8中的步骤S106、S105,在对图3的检索日志的最后记录的处理结束的时刻,在步骤S105中判别为是,并前进到步骤S107。
另外,在步骤S301的前面,可以配置用来判断记录在处理对象记录中的公司职员号(检查人员ID)是否记录在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的步骤。在这个步骤中,当判别为检查人员ID没有记录在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注册了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01。
下面,将参照图11来说明工作时间计算处理C。
控制装置211首先判断注册ID是否存在于图4的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步骤S401)。
当注册ID不存在于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时(步骤S401否),注册人员为公司外部人员,由于不是工作时间的计算对象,因此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当注册ID存在于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时(步骤S401是),基于图6第21项记录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检查装置停止时刻)-(检查结束工作结束时刻)],并加到由注册ID确定的公司职员的标题『通用』、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检查』、分类D 『设备结束』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402)。具体地,从图3中所示的检查日志的『检查装置停止时刻=17:22:24』减去最后记录的『检查结束时刻』『15:53:36』来求出『01:28:48』。随后,将该时间加到公司职员号=123456(注册ID)的公司职员的『通用/生产/检查/安排/设备结束』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
随后,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22项记录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主计算机停止时刻)-(检查装置停止时刻)](步骤S403)。控制装置211将求出的时间加到由注册ID确定的公司职员的标题『通用』、分类A『生产』、分类B『检查』、分类C『安排』、分类D『设备结束』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403)。
随后,控制装置211基于图6第23项记录所示的计算规则来求出[(业务结束时刻)-(主计算机停止时刻)](步骤S404)。『业务结束时刻』是注册的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结束该天业务意思的时刻,并且被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另外,主计算机12的停止时刻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随后,控制装置211将求出的时间加到公司职员号=123456(注册ID)的公司职员的『通用/生产/检查/设备管理』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404)。
随后,控制装置211为了求出从工作人员结束该天业务到下班的时间,基于图6第24项记录所示的计算规则来计算[(下班时刻)-(业务结束时刻)(步骤S405)。该『下班时刻』是记录在上下班时刻数据库52中的下班时刻。控制装置211将该计算的时间加到由注册ID确定的公司职员的标题『通用』、分类A『一般业务』、分类B『其它』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
因为上述的处理结束,所以在工作时间计算处理C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全部处理结束。
另外,在步骤S401之前,当检查装置的注册ID和各个检查的检查员ID不一致时,对于各个检查员,可以计算[(业务结束时刻)-(结束业务结束时刻)]和[(下班时刻)-(业务结束时刻)],并且作为各个检查员的『通用/一般业务/其它』、『通用/一般业务/其它』等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合计。
通过进行以上说明的用于算出工作时间的各个处理,以天为单位合计每个工作人员以及每个工作的工作时间,并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
另外,工作业绩合计系统2的控制部211在特定的结束日(例如,每月的最后一天)合计每个人的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的数据,生成如图12所示的合计数据(合计表)。在图12中示出了姓名、公司职员号等确定公司职员的信息以及合计出的以天为单位的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另外,图12的输出格式是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通过这样,管理人员掌握每个公司职员的一个月的工作时间以及其明细,并且能够用其来改善业务效率等。
在图13中示出了以上说明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1000的功能结构。
基于参与该系统的工作人员101和管理人员102的动作来说明。工作人员101是工作时间的计算对象的对象人员,管理人员102是编排工作分类数据库22以及计算规则表,并以月为单位合计计算出的工作人员101的工作时间的人员。
如图13所示,工作业绩管理系统1000在功能上由工作时间输入部161、数据变换部162、数据变换设定部163组成。
各个工作人员(公司职员)101从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该天的业务开始的时刻(业务开始时刻)以及公司职员号等。工作时间输入部161将这些信息存储在业绩数据库23中。
随后,工作人员101用生产装置11进行各种工作。例如,工作人员101用检查装置进行检查工作。各个检查工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检查结果等被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的检查日志中。
另外,对于不自动收集工作时间类型的工作(业务),工作人员101在工作人员终端4上输入确定该工作(业务)和工作时间的信息。不自动收集工作时间类型的工作(业务)例如是不使用生产装置11的工作(业务),诸如协商、会议、培训、办公室工作等。工作人员用工作分类数据库22定义的分类来确定『工作』。另外,确定工作时间的信息例如既可以是工作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也可以是工作时间本身(=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工作时间输入部161接受在工作人员终端4上输入的工作时间,并对每个工作人员101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
工作人员101在工作终端4输入结束业务的时间(业务结束时间)并下班。工作时间输入部161将该时间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
通过工作人员101每天进行这样的动作,以天为单位将工作人员101的工作时间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
管理人员102对于各个工作,将用来计算其工作时间的计算规则设定在计算规则表中。数据变换设定部163接受并存储管理人员102的输入的计算规则。另外,管理人员102将各个工作的分类设定在工作分类数据库22中。
一旦达到预先安排的时间,数据变换部162就使用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的数据和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的数据来计算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工作、每个产品的工作时间,并合计。
如果发生了与工作时间相关的有必要重新合计的事项,管理人员102根据需要将该计算规则输入在计算规则表中,并将工作分类设定在工作分类数据库22中。例如,对于新的产品,在需要进行从来没有的工作和检查等的情况下,设定该工作的工作时间的计算规则和工作分类。
仅通过执行该工作,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对重新定义的工作等进行工作时间的合计。
这样,在工作业绩数据库(DB)23中,按照由管理人员102来设定工作分类、计算规则,以天为单位来分别记录工作人员101的工作业绩。随后,如图12所示,数据变换部162用该数据以月为单位来合计工作时间。也可以以年为单位、以半年为单位、以季度(3个月)为单位来进行合计。
上述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基于要收集的数据和已经收集的数据来计算/合计工作时间的方法是任意的。
例如,在图3的检查日志中,收集了检查对象产品的序列号,但也可以将该序列号用于进行工作时间的计算和收集。
下面将参照图14来说明将产品的序列号用于工作时间的计算和合计的例子。将该图14的处理置换为在图8所示的主流程步骤S104中所执行的图10所示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工作时间计算处理A和C与图9和图11所示的处理一样。
首先,图14的处理开始,首先在步骤S501中,控制装置211判断检查日志的处理对象的记录的公司职员ID(检查员ID)是否存在于图4的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当公司职员ID不存在于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时(步骤S501否),结束本次处理。
另一方面,当判断公司职员ID(检查员ID)存在于公司职员主数据库3中时(步骤S501是),控制装置211判断处理对象的记录的的产品名称是否是上次生产的产品名称(步骤S502)。当判断为不同时(步骤S502否),前进到步骤S508。
在步骤S508中,控制装置211计算[(本次检查开始时刻)-(上次检查结束时刻)],并将该值加到由注册在相应的记录中的公司职员号确定的公司职员(检查员)的『产品名称/生产/检查/安排/工作变更』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508)。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02中判断产品名称一样时(步骤S502是),前进到步骤S503。
在步骤S503中,控制装置211判断记录在处理对象的记录中的序列号是否是主装置的序列号(步骤S503)。主装置是在检查准备阶段等中用于设备的设定等的标准产品。
在判断关注的记录的序列号不是主产品的序列号的情况下(步骤S503否),过程前进到步骤S504。
在步骤S504中,对记录在处理对象记录中的序列号和记录在该前一个记录中的序列号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相同。
当判断序列号相同时(步骤S504是),在步骤S506中,控制装置211计算[(本次检查开始时刻)-(上次检查结束时刻)],将该值加到由注册在相应的记录中的公司职员号确定的公司职员(检查员)的『产品名称/生产/检查/检查实施/再检查』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506)。
当判断序列号不同时(步骤S504否),在步骤S505,控制装置211计算[(本次检查开始时刻)-(上次检查结束时刻)],并将该值加到由注册在相应的记录中的公司职员号确定的公司职员(检查员)的『产品名称/生产/检查/检查转移』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505)。
步骤S505~508中的一个工作结束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509,控制装置211计算[(本次的检查结束时刻)-(本次的检查开始时刻)],将求出的时间加到由注册在相应的记录中的公司职员号确定的公司职员(检查员)的『产品名称/生产/检查/检查实施/常规检查』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步骤S509)。
根据这样结构,可以有效使用工作对象的产品序列号来进行工作时间的分类、计算、合计。
另外,将用图15来说明图8主流程步骤S104中执行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图15中所示的工作时间计算处理B是除了产品名称、序列号之外还使用产品检查结果进行的处理,使用记录在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中的检查结果来算出工作时间。
在图15中,步骤S601~S605、608、613、614实质上与图14的步骤S501~S505、S506、S507、S508相同。另一方面,在步骤S604中,当判断上次作业的序列号和本次作业的序列号相同时,在步骤S607,判断本次的结果是否OK。
如果本次的检查结果是OK(步骤S607是),前进到步骤S608。另一方面,如果本次的检查结果为否(步骤S608否),则前进到步骤S609。
在步骤S609中,控制装置211判断作为工作时间计算对象的产品和工作人员前一次制造的产品的(即,作为检查日志中处理对象的记录的前一行记录)不合格(NG)是否是由系统错误引起的不合格。
具体地,在图3所示的检查日志的检查结果是『NG(SYSTEM ERROR,系统错误)』的时候,控制装置211判断是由系统错误所引起的不合格。随后,响应该判断,基于预先设定的计算规则来算出工作时间,并将该时间加到用『设备故障』(步骤S610)、『产品不合格』(步骤S611)、『其它』(步骤S612)中的任一个确定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中。
这样,通过除了产品名称、序列号之外还使用其它的检查结果,也可以得出某一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和求出该产品成为正常情况为止的工作时间等。
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说明的实施形式的限定,可以是在不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情况下的多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中,虽然作为工作,以检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使用生产装置11的任意工作都是可以适用的。
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安装工作。图16示出了在安装工作中的工作日志(安装日志)的例子。该安装工作是图17所示的多个工作人员连续进行的工作。
图17所示的安装工作是A~C的各个工作人员将从搬送装置搬送的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而完成一个产品的工作。具体地,例如带有IC标签的零部件上安装基板,最初工作人员A进行安装工作。随后,根据该零部件带有IC标签,因此将工作人员A开始组装工作的时刻、结束时刻等记录在工作日志中。下面,工作人员B使用安装了基板的零部件,例如进行安装闪存等零部件的组装工作。随后,将工作人员B开始组装工作的时刻、结束时刻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图16中所示的通过点A、通过点B是工作人员A、工作人员B结束安装工作的时刻,并且将其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同样,将工作人员C的工作开始时刻、全部安装工作的结束时间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在上述的前提下,管理人员在图18所示的计算表中设例会如第4项所示的计算公式。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的控制装置211用该第4项所示的计算公式『(安装结束时刻)-(通过点B的时刻)』来求出工作人员C的工作时间。该组装结束时刻是图16所示的安装日志的『组装结束时间』(如果是产品A、序列号为A0000001的工作,那么就是『08:22:55』)。另一方面,通过点B的时刻就是图16所示的工作日志的『通过点B』(如果是产品A、序列号为A0000001的工作,那么就是『08:20:11』)。随后,根据这些时刻求其差分的『00:02:44』的工作时间。随后,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将求出的工作时间作为工作人员C的工作时间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
例如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使用记录在业绩数据库23中的每天的合计数据来合计例如在月末每个工作人员进行的组装工作的工作时间。这样,本发明也适用于求出组装步骤的工作时间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具有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对于属于规定种类的第1组工作,其将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信息、确定工作的工作信息、确定工作开始时刻的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确定结束时刻的结束时刻信息对应而自动地记录;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其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所记录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求第一组的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工作时间);以及合计部件(211),其用来合计用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计算出的工作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入部件(4),其用来对于第一组工作之外的第二组工作手动输入确定工作人员的信息和用来确定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业务时间)的信息,上述合计部件(211)具有用来合计上述第一组工作的工作时间和上述第二组工作的工作时间的部件(21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合计部件具有基于上述工作人员信息来对各个工作人员合计用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计算出的工作时间的部件(2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具有记录上述工作人员上班时刻和下班时刻的部件(5),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具有根据上述工作日志部件(12)所记录的上班时刻和下班时刻以及上述合计部件(211)所合计的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上述工作人员进行的第一组工作和第二组工作之外的消耗时间的部件(2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将确定作为第一组的各工作对象的产品的产品识别信息(产品名、序列号)与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确定信息、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结束时刻信息对应来进行记录,上述合计部件(211)具有基于产品识别信息来对各个产品合计工作时间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记录各检查工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具有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所记录的上述检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来求各个检查所消耗的时间(检查时间)的检查时间计算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记录各安装工作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上述工作时间计算部件(211)具有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部件(12)所记录的上述安装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来求安装时间的安装时间计算部件。
8.一种工作业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处理工作日志记录处理(12),对于属于规定种类的第一组工作,将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信息、确定工作的工作信息、确定工作开始时刻的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确定结束时刻的结束时刻信息对应而自动地记录;工作时间计算处理(211),其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处理(12)记录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求第一组的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工作时间);以及合计处理(211),其对每个工作人员合计由上述工作时间计算处理(211)所计算出的工作时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具有输入步骤,其对于第一组工作之外的第二组工作,手动输入确定工作人员的信息和确定各个工作消耗的时间(业务时间)的信息,上述合计步骤对每个工作人员合计上述第一组的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和上述第二组的各个工作的工作时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业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日志记录步骤将确定作为第一组的各个工作对象的产品的产品识别信息与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确定信息、开始时刻信息以及结束时刻信息对应来记录,上述工作时间计算步骤包含基于产品识别信息来对各产品求工作时间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业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日志记录步骤记录上述工作人员的上班时刻以及下班时刻,上述工作时间计算步骤包含根据上述工作日志记录步骤所记录的上班时刻和下班时刻以及上述合计步骤所合计的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上述工作人员在第一组工作以及第一组工作以外的消耗时间的步骤。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个能够自动收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的工作业绩管理系统和工作业绩管理方法。工作业绩管理服务器(21)获取记录在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的工作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产品名称、公司职员号等信息,根据预先由管理人员决定的工作的分类的工作分类数据库(22)和决定了工作时间的计算规则的计算规则表,使用从生产日志数据库(13)中获取的工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对每个公司职员号自动求出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对于不能够自动合计工作时间的工作,接受从工作人员终端(4)输入的工作时间,并根据该工作时间和自动算出的工作时间来对每个工作人员合计工作时间。
文档编号G01N35/10GK1855142SQ200610084160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4日
发明者江部利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