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524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采样器,用于将样品导入包括液相色谱仪的多种分析仪器中,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具有针清洗单元的自动采样器,以对用于注入样品的针进行清洗。
背景技术
下面,对液相色谱仪的示例进行描述。在液相色谱分析中,自动采样器通过将针插入到装有样品的样品容器、将预定量的样品吸入到针中、并且将吸入的样品保持在针中和连接到针的采样环路中而导入样品。然后,将针传送到注入口,以将样品注入到注入口。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在前述的注入后残余的残留样品可能附着在针上,从而导致交叉污染并最终影响测量,故应该在下一次注入操作之前,对针进行清洗。通过将针浸入清洗腔(也称为清洗口)中的清洗溶液而进行清洗操作,其详细内容公开于作为背景技术的日本专利未审定公开No.9-127078(称为专利文献1)中。对每次注入操作,可以通过手工操作或者可以通过泵自动对清洗腔中的清洗溶液进行适当地更换。
图3示出根据背景技术自动采样器的清洗腔。
图3中的清洗腔是自动更换清洗溶液的清洗腔的示例。图中,附图标记1指的是清洗腔。清洗腔1包括开口11和清洗溶液导入口12。开口11形成于清洗腔1的顶部并接纳待清洗的针2。清洗溶液导入口12形成于清洗腔1的底部并导入清洗溶液。另外,清洗腔1包括清洗溶液排放口13,用以通过从清洗腔1的侧面对清洗溶液进行溢流而排放清洗溶液。通过清洗溶液排放口13,将清洗腔1内的清洗溶液液面保持为基本上恒定。
在专利文献1中公布了针2在清洗腔1中进行清洗操作的详情,在此简要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由阀和导管(图中均未显示)而连接到清洗溶液导入口12的泵(未显示),将清洗溶液从清洗溶液导入口12供应到清洗腔1中。从而,清洗腔内使用过的清洗溶液从清洗溶液排放口13排出,并且利用未使用的清洗溶液进行更换。
然后,将针2传送到开口11并且通过位于清洗腔1顶部的开口11而插入到清洗腔1,以将针2浸入清洗溶液,从而能够对针2的外表面进行清洗。可以通过使清洗溶液流入针2内而对针2的内表面进行清洗,该操作的详情与本发明关系不甚密切,在此不再赘述。
在将清洗过的针2从清洗溶液中提升后,将针2传送到样品容器(未显示)处,将样品容器内的样品吸入针2,并且将吸入的样品注入到注入口(未显示),从而进行如上所述的采样操作。
在背景技术的清洗单元中,即使在由清洗单元对针进行清洗后,清洗溶液仍然附着在针的外表面上。尽管附着在针上的清洗溶液能够得以显著地稀释,由于清洗溶液可能包含污染物质(为前次采样操作后残余的样品),污染物质可能混入到下次采样操作的样品中,从而导致交叉污染。因此,附着的清洗溶液可能会对分析的定量性能和可再现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存在以下情况,其中曾经溶解在清洗溶液中的污染物质再次附着在针的外表面上,从而导致交叉污染。
根据背景技术清洗腔的另外一个示例,使用诸如硅橡胶的隔膜(未显示)对清洗腔的开口进行密封。为了清洗针,针应当穿过隔膜,以将针插入清洗腔中。此时,隔膜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清洗溶液汽化,但是隔膜对于擦除残留在清洗过的针外表面上的受污清洗溶液也是有效的。隔膜用作擦除受污清洗溶液的擦除元件,然而,存在以下情形,其中残留附着在隔膜上的擦除掉的清洗溶液在下一个清洗操作中被转移到了针上,从而成为交叉污染的罪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采样器,能够降低残留在清洗过的针上的清洗溶液量,并且防止由残留清洗溶液导致的交叉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自动采样器包括清洗单元,用于通过将针浸入清洗腔的清洗溶液中而对针进行清洗;和喷气单元,用于当从清洗溶液中提升针时朝向针的外表面喷射气体。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使用气流擦除附着在针外表面上的受污清洗溶液。
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如下优势。例如,通过降低残留在清洗过的针外表面上的清洗溶液量,可以降低由残留在针外表面上的受污清洗溶液所导致的交叉污染。此外,由于以非接触方式擦除了针外表面上的受污清洗溶液,从而不存在由擦除元件所导致的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背景技术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当从清洗溶液中提升针时,朝向针喷射气体。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采样器包括作为基本结构的气体主体单元,用于当从清洗溶液提升针时朝向针的外表面喷射气体。
下面,参考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中,具有和图3中元件相同功能的元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对其进行的描述。
本实施例与图3中所述背景技术的主要不同在于,提供了外管3,其覆盖针2的尾端部分(即图1中的顶部),从而针2和外管3构成了双层管结构。外管3的下端部分向大气开放,而顶端部分封闭。分支管31形成为靠近外管3的顶端部分,并且连接到外管3。通过电动阀6将气源5(如,空气压缩机)连接到分支管31。具有高柔性的柔性管8布置成电动阀6和分支管31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允许针2自由移动。例如,可以将缠绕成线圈形状的抗压塑料管用作软管8。通过在图中未显示的移动设备,针2可以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采样完成后,针2由图中未显示的移动设备(例如,由齿条齿轮组合而可移动的移动设备)插入到清洗腔1,并且浸入到清洗腔1中的清洗溶液。到现在为止,本实施例与背景技术相同。基本上在从清洗溶液中提升针2的同时开启电动阀6。从而,将气源5释放的压缩空气,通过电动阀6、柔性管8和分支管31而供给到外管3。压缩空气从外管3的下端部分排出,从而形成沿着针2的外表面向下流动的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因此,气流吹去了残留在针2外表面上的清洗溶液。换句话说,清洗溶液通过气流以非接触方式得以擦除。在将针2完全从清洗溶液提升后,关闭电动阀6以停止空气排放。之后,将针2传送到样品容器处以进行下一次采样。
由控制单元7的控制下,关闭或开启电动阀6。除了电动阀6,控制单元7还控制着整个自动采样器。通过由控制单元7进行的整个自动采样器的一系列顺序控制之一,对电动阀6的关闭或者开启进行控制。
下面,参考图2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中,具有和图1中元件相同功能的元件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对其进行的描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为使用空气排放以擦除残留在针2外表面上的清洗溶液,但是其特征在于空气排放口固定地形成在清洗腔1内。更为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将排放管4插入并且安置在清洗腔1的侧面,其处于较清洗腔1的液面更高的位置。另外,排放管4的前端具有喷气口41,以朝向清洗腔1的中心线延伸。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为通过电动阀6将气源5连接到排放管4。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排放管4固定于清洗腔1,所以在排放管4和电动阀6之间不需要实施例1的柔性管8。
本实施例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操作基本类似。当将清洗过的针从清洗溶液中提升时,通过排放源自排放管4的压缩空气而对残留在针2外表面上的清洗溶液进行清除。
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柔性管8,所以更易于构造本实施例。然而,由于当针2在清洗腔中的位置偏离排放管4前端从而阻止气流到达针2时降低了擦除效果,所以应当对针2的定位进行高精度控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尽管对将本发明用于液相色谱仪的自动采样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可以用于使用液体样品的其他类型分析设备的自动采样器。另外,除了空气,还可以使用其他气体,以擦除残留在针2外表面上的清洗溶液。
在实施例2中,为了增强对残留在针2外表面上的清洗溶液进行擦除的效果,本发明也有其他不同的变化。例如,可以将排放管4向下倾斜,或者在排放管的相反一侧附加地设置其他排放管。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用以将样品导入包括液相色谱仪的多种分析设备中的自动采样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采样器,用于通过使用针而依次从多个样品容器中对液体样品进行采样,该自动采样器包括清洗单元,用于通过将针浸入清洗腔的清洗溶液中而对针进行清洗;和喷气单元,用于朝向已清洗过的针的外表面喷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采样器,其中,喷气单元包括设置在针上的喷气口和连接到喷气口的压缩空气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采样器,其中,喷气单元包括设置在清洗腔中的喷气口和连接到喷气口的压缩空气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采样器,其包括清洗单元,用于通过将针(2)浸入清洗腔(1)的清洗溶液中而对针(2)进行清洗;和喷气单元,用于当从清洗溶液中提升针(2)时朝向针(2)的外表面喷射气体。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使用气流擦除附着在针(2)外表面上的受污清洗溶液。
文档编号G01N35/00GK1924587SQ20061010564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日
发明者前田爱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