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669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试验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试验台架 上的加载装置,将车辆的平动惯量转化为转动惯量,通过加载装置模拟车辆在实际制动时的 制动过程。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得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 行驶方向稳定性,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其性能 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能,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改善汽车的 制动性,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进行制动器试验,检测其装配质量, 评价它的综合性能,成为改善制动器制动性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汽车制动器台架试验中,应尽量使被试制动器总成的工作状况与汽车制动器总成的实 际工作状况相同。汽车行驶时,汽车的动能包含汽车平移质量运动的动能和旋转部件旋转时 所贮藏的动能两部分,且旋转动能可以通过转换系数转换为平移动能。惯性式制动器试验台 采用旋转的惯性飞轮模拟加载汽车的上述两部分动能,并略去了非制动器的制动作用来进行 制动器总成试验。
已有技术中,在进行车辆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实验中,加载装置是采用固定式结构,具有 特定惯性量的加载飞轮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上,两侧用紧定螺钉轴向定位,并利用轴承座进行 支撑。但是,这种固定式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只能针对特定车型的特定惯量进行试验,对于车 辆的实际行驶状态的模拟远远不够,很难达到国家标准中对制动器试验标准的要求。同时, 这种结构形式使飞轮的装拆过程复杂,不易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易于装拆、易于调整的 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以使得在汽车制动器综合性能试验台上可以根据不同车型与车 况提供不同的加载惯量,满足试验方法中对转动精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的结构特点是设置由两旁侧框和横置顶框构成 的门型机架,在所述门型机架中,由多个飞轮片构成飞轮组,各飞轮片成串顺次套装在转轴 上,在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连接盘,投用飞轮片通过螺钉顺次固定在连接盘上,闲置飞轮片与连接盘分离,并顺次贴靠门型机架的侧框,所述闲置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较之投用飞轮
片所在位置的转轴为更小直径,闲置飞轮片支撑在机架底部的"V"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转轴以连接盘为中心,飞轮在连接盘的一侧为粗调组,另一侧为精调组,所述粗调 组较之精调组中的单只飞轮质量更大,两组飞轮中的闲置飞轮片分别顺次贴靠该组所在一侧 的机架侧框。
所述转轴为锥轴或台阶轴,所述锥轴或台阶轴与投用飞轮片的内孔相吻合。
在所述横置顶框中,沿转轴的轴向设置可转动的调节丝杆,与调节丝杆螺纹配合并随调 节丝杆的转动形成轴向平移是内螺纹套筒,在所述内螺纹套筒上固联飞轮吊装组件,所述飞 轮吊装组件与各飞轮片之间为可拆式吊装。
所述吊装组件由固联在内螺纹套筒底部的吊架和悬置在吊架底部并可转动的吊装螺钉 构成,对应位置的飞轮上设置径向吊装螺孔。
平行于调节丝杆设置水平导轨,所述内螺纹套筒以水平导轨为导向机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车型与车况,通过对飞轮组中投用飞轮片的组合进行优化设计, 能够模拟出汽车各种不同的实际行驶状态下的惯量大小,可以满足国家标准试验方法中对转 动惯量精度的要求。
2、 本实用新型飞轮粗调组和精调组的分别设置可以获得快速、精确的调节。
3、 本实用新型将转轴设置为锥轴或台阶轴,有利于飞轮片的快速、准确拆装,也有利 于各飞轮片的稳固。
4、 本实用新型设置由调节丝杆和内螺纹套筒,以及水平导轨构成的平移机构,对于飞 轮片的移动轻巧而平稳,操作极为简便,省工省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l侧视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设置由左侧框la、右侧框lb和横置顶框构成的门型机架,在
门型机架中,由多个飞轮片构成飞轮组,各飞轮片成串顺次套装在转轴上,在转轴上固定设
置连接盘4,投用飞轮片通过内六角螺钉顺次固定在连接盘4上,闲置飞轮片与连接盘4分离,并顺次贴靠门型机架的侧框,闲置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较之投用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 轴为更小直径,闲置飞轮片支撑在机架底部的"V"支架14上(图2所示)。
转轴以连接盘4为中心,飞轮在连接盘4的右侧为粗调组,左侧为精调组,粗调组较之 精调组中的单只飞轮质量更大,其中粗调组中的粗调投用飞轮12a固定设置在连接盘4的右 侧,粗调闲置飞轮12b贴靠右侧框lb;同理,飞轮在连接盘4的左侧为精调组,精调组较 之粗调组中的单只飞轮质量更小,精调组中的精调投用飞轮1 la固定设置在连接盘4的左侧, 精调闲置飞轮lib贴靠左侧框la;。
具体实施中,为了更加便于拆装,也为使飞轮的装配结构更为稳固,可以将转轴设置为 锥轴或台阶轴,在图l所示的结构中,转轴以连接盘4为中心,左半轴为锥轴2a,右半轴 为台阶轴2b,其中锥轴2a是与精调投用飞轮片lla的内孔相吻合,台阶轴2b是与粗调投 用飞轮片12a的内孔相吻合。
图1所示,为了便于飞轮的拆装移动,设置丝杆移动机构,是在横置顶框中沿转轴的轴 向通过一对丝杆支座7设置可转动的调节丝杆8a,与调节丝杆8a螺纹配合并随调节丝杆8a 的转动形成轴向平移是内螺纹套筒8b,在内螺纹套筒8b上固联飞轮吊装组件,飞轮吊装组 件与各飞轮片之间为可拆式吊装;图1所示的飞轮吊装组件是由固联在内螺纹套筒8b底部 的吊架5a和悬置在吊架5a底部并可转动的吊装螺钉5b构成,对应位置的飞轮上设置径向 吊装螺孔13;为了保证移动的稳定性,在横置顶框上,平行于调节丝杆8a设置水平导轨9, 内螺纹套筒8b以水平导轨9为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
为便于调节丝杆8a的转动,在机架的外侧设置手轮3,在手轮3与调节丝杆8a之间,设置 链轮链条传动机构6,转动手轮3即可移动吊装螺钉5b的水平位置。 机架通过地脚螺栓10固定在试验台基础底座系统上。 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试验台机上它组件相联。
使用中,根据汽车理论计算出设定所需模拟惯量的变化范围,分别确定粗调组与精调组 中投用飞轮片的数量的设置,实现对所需惯量大小的模拟。
图中标号la左侧框、lb右侧框、2a锥轴、2b台阶轴、3手轮、4连接盘、5a吊架、5b 吊装螺钉、6链轮链条传动机构、7丝杆支座、8a调节丝杆、8b内螺纹套筒、9水平导轨、10 地脚螺栓、lla精调投用飞轮、llb精调闲置飞轮、12a粗调投用飞轮、12b粗调闲置飞轮、13 径向吊装螺孔、14支架。
对于不同的车况与车型,在确定试验所需飞轮数目后对飞轮组进行重构调整,将不需要的投用飞轮片平行移出首先利用吊装螺钉5b和投用飞轮片上的径向吊装螺孔13对投用飞 轮片进行吊装,完成吊装后摇动手轮3,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机构6使调节丝杆8a旋转,内 螺纹套筒8b则通过吊装螺钉5b带动投用飞轮片脱离连接盘4发生平移,直到其贴近机架侧 框一侧,停止手轮的摇动,退出吊装螺钉5b对飞轮片的吊装,飞轮片底部位置降低并受到 支架14的支撑,此时的飞轮片即为闲置飞轮片,反向操作即可使闲置飞轮片转为投用飞轮 片,从而实现飞轮组的重构组合。
权利要求1、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由两旁侧框和横置顶框构成的门型机架,在所述门型机架中,由多个飞轮片构成飞轮组,各飞轮片成串顺次套装在转轴上,在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连接盘(4),投用飞轮片通过螺钉顺次固定在连接盘(4)上,闲置飞轮片与连接盘分离,并顺次贴靠门型机架的侧框,所述闲置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较之投用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为更小直径,闲置飞轮片支撑在机架底部的“V”支架(14)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以连接盘(4) 为中心,飞轮在连接盘(4)的一侧为粗调组,另一侧为精调组,所述粗调组较之精调组中 的单只飞轮质量更大,两组飞轮中的闲置飞轮片分别顺次贴靠该组所在一侧的机架侧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为锥轴 或台阶轴所述锥轴(2a)或台阶轴(2b)与投用飞轮片的内孔相吻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横置顶框中, 沿转轴的轴向设置可转动的调节丝杆(8a),与调节丝杆(8a)螺纹配合并随调节丝杆(8a) 的转动形成轴向平移是内螺纹套筒(8b),在所述内螺纹套筒(8b)上固联飞轮吊装组件, 所述飞轮吊装组件与各飞轮片之间为可拆式吊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装组件由固联 在内螺纹套筒(8b)底部的吊架(5a)和悬置在吊架底部并可转动的吊装螺钉(5b)构成, 对应位置的飞轮上设置径向吊装螺孔(13)。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平行于调节丝杆 (8a)设置水平导轨(9),所述内螺纹套筒(8b)以水平导轨(9)为导向机构。
专利摘要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由两旁侧框和横置顶框构成的门型机架,在门型机架中,由多个飞轮片构成飞轮组,各飞轮片成串顺次套装在转轴上,在转轴上固定设置连接盘,投用飞轮片通过螺钉顺次固定在连接盘上,闲置飞轮片与连接盘分离,并顺次贴靠门型机架的侧框,闲置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较之投用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为更小直径,闲置飞轮片支撑在机架底部的“V”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易于装拆、易于调整,使得在汽车制动器综合性能试验台上可以根据不同车型与车况提供不同的加载惯量,满足试验方法中对转动精度的要求。
文档编号G01M17/007GK201222004SQ20082011167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6日
发明者波 刘, 杨丽英, 林巨广, 峰 谢, 刚 赵 申请人: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