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738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毛细管管腔中的杂交速度快、样品用量很少,被越来越多地用 于生物芯片技术中。毛细管生物芯片包括蛋白芯片和基因芯片,毛细管蛋白芯片是将特异 性抗体、抗原分子固定在毛细管内;毛细管基因芯片则是将特异的DNA探针固定在毛细管 内。总之,毛细管生物芯片是将大量检测分子固定在毛细管内。毛细管芯片的结构大致可 分为三种一是直接用毛细管作为载体,在毛细管内表面固定检测分子。但是由于毛细管的 官腔很小,要想在毛细管内表面的不同区段分别固定多种不同的检测分子,生产难度较大。 也有公司将一根毛细管的内表面整个固定一种检测分子,然后将固定有不同检测分子的毛 细管集合在一起,切割后制成毛细管矩阵式芯片;二是将标有不同检测分子的毛细丝,固定 于毛细管腔中成为毛细管芯芯片(申请者获专利);三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先在玻璃片、硅 片或有机材料上刻出毛细槽,在毛细槽的底部和内侧固定检测分子,然后用透明材料盖上 毛细槽,形成毛细管管腔,制成毛细管芯片。上述毛细管芯片,要么生产制备难度大,要么检 测时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对于上述毛细管芯片更容易生产、更易检测操作 的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种毛细管生物芯片,包括芯片基片和芯片盖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芯片基片 2采用设置有多条平行排列的毛细凹形槽的杂交区3和与之大凹形槽组成的压力缓冲腔4 组成。检测分子5被分别固定于毛细凹形槽组成的杂交区3上。芯片盖片l结合于芯片基 片2上。 上述芯片基片2通过粘合剂与芯片盖片1结合为一体。 上述芯片基片2采用钢性材料。 上述芯片盖片1采用有机光学材料。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面图; 图中1.芯片盖片,2.芯片基片,3.毛细凹形槽构成的杂交区,4.压力缓冲区, 5.毛细凹形槽内固定有检测分子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芯片基片2和芯片盖片1构成。芯片基片2由一个带 有多条平行毛细凹形槽的杂交区3和大的凹形槽形成的压力缓冲区4构成。芯片基片2可 采用玻片,硅片,塑料片,甚至是金属片等钢性材料,毛细凹形槽杂交区表面通过打点或喷 线方式分别固定有不同的检测分子5,检测分子根据需要可采用抗原、抗体或DNA探针等。 检测分子固定完毕后,将芯片盖片1与芯片基片2粘合成一体,这样在完整芯片内部就形成 由多条平行的毛细管组成的杂交区3和与之相连的空腔——压力缓冲区4。在杂交检测过 程中,样品从芯片的开口端吸入杂交区的毛细管中,通过对压力缓冲区4有节律地施压,便
可使样品溶液在毛细管腔内往返穿梭,实现快速杂交。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1、便于生产制备该实用新型在生产中,其检测分子的固定模式与传统平面芯片 的相同,可应用打点或喷线方式进行分子固定,因此克服了直接在毛细管内固定检测分子 的困难。 2、杂交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力缓冲腔,通过在压力缓冲腔上有节律地 施加压力,其内部的空气可以推动毛细管内的液体排出;而当去除压力时,样品溶液又被吸 入毛细管,如此反复即可达到穿梭杂交的目的。与平面杂交相比杂交的速度更快。
权利要求一种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包括芯片基片、芯片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芯片的芯片基片采用设置有平行排列的毛细凹形槽的杂交区(3)和与之相连的大槽——压力缓冲区(4)的基片,检测分子固定于毛细凹形槽中。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片(2)和芯片盖片(1)通过粘合剂结合在一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片(2)采用钢性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盖片(1)采用有机光学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列式毛细管生物芯片。原有毛细管生物芯片是将检测分子通过打点方式或其它方式固定于毛细管的内壁表面或是毛细芯表面,在生产制备和杂交操作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度和不便。本实用新型由芯片基片和该片组成,芯片基片上带有多条平行排列的毛细凹形槽和与之相连的大凹形槽,不同的检测分子标记在毛细凹形槽中。芯片基片和盖片结合为一体后,芯片内就形成了多条毛细管组成的杂交区和与之相连的空腔即压力缓冲区。杂交检测时,样品从芯片的开口端吸入到杂交区的毛细管中,通过对压力缓冲区有节律地施压可以使样品溶液在毛细管腔内往返穿梭,实现快速杂交。这样设计既降低了芯片生产制备的难度,又使生物芯片杂交操作简便快速。
文档编号G01N33/53GK201485471SQ20092003448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郭晏海, 颜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