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6740阅读:1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重仪,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中如何确保行车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多年来经 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已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轨道衡是 铁路车辆称重最有效的手段和准确度最高的计量器具,已在铁路线路上推广使用。但是,轨 道衡结构庞大,造价昂贵,不适用于数量众多、条件各异的小装车场。而由轨道衡检出的超、 偏载车辆需重新编出,拉到附近或拉回原装车场重新调整。这就带来很多麻烦,影响铁路运 输效率。因此,设计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适用于装车现场的便携式称重仪器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国内现在生产使用的铁道车辆轮重测定仪是由手压油泵及液压起重架两大部分 组成,中间用一根长高压胶管连接。这种分体结构型式在现场至少要两个人操作,搬动也很 不方便。特别是在高站台装车场,两个人同时在一条窄缝里,很难操作。这种分体结构轮重 仪的总重量较大,一般在20多公斤,有的达30公斤。这种轮重仪依靠人力压动油泵举起车 轮,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轮重仪依靠机械油压表测车轮的下压 力,测量精度低,达不到铁道行业标准TB/T3129-2006的要求。例如,TB/T3129-2006要求 全量程范围内示值引用误差不应超过±0.9%,而实际轮重仪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示值引用 误差都大于1.6%。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包括 轮重仪本体,该轮重仪本体内设有液压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 轮重仪本体控制连接,所述的轮重仪本体上设有一微型电动机,该微型电动机与轮重仪本 体的液压油泵传动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壳体、电子线路板、电源、充电插座、显示屏、按键矩阵以及电 缆,所述的电子线路板、电源均设于壳体内,所述的电子线路板与电源电连接并通过电缆与 轮重仪本体连接,所述的充电插座、显示屏以及按键矩阵均设于壳体上并均与电子线路板 连接。 所述的轮重仪本体包括左起重臂、右起重臂、油管、长度可调的横拉杆、减速箱、塞 尺以及与塞尺相对应的行程开关,所述的左起重臂、液压油泵、减速箱从左至右依次通过从 左起重臂左侧穿入的两个长螺栓固定,所述的右起重臂的前端通过一纵向的销轴与减速箱 连接,所述的左起重臂、右起重臂的前端内分别设有一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通过油管与 液压油泵连接,左起重臂、右起重臂的前端上表面分别设有一球面支点,所述的横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纵向的销轴与左起重臂的中部以及右起重臂的中部连接,该横拉杆的两端均 设有一档爪,所述的塞尺通过一锁定螺钉固定于横拉杆上,该塞尺与左起重臂之间设有一 弹簧,所述的行程开关设于减速箱的后侧,并与微型电动机电连接。 所述的横拉杆的中部设有一可调节横拉杆长度的双头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把手动液压泵改为微型电动机驱动的液压泵, 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把液压泵与起重架做成一体,去掉 了长高压胶管,大大简化了轮重仪的结构,减轻了轮重仪的总重量,使搬运更方便;由于采 用数字技术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测定数据,提高了测定精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可实现与 计算机的通讯,有利于管理现代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l-控制器,2-显示屏,3-按键矩阵,4-减速箱,5-回油旋钮,6-液压油泵, 7-长螺栓,8_加油口,9_油管,10-销轴,11-左起重臂,12-活塞,13-球面支点,14-挡爪, 15-弹簧,16-塞尺,17-锁定螺钉,18-横拉杆,19-行程开关,20-双头螺母,21-放气螺塞, 22-右起重臂,23-航空插头,24-微型电动机,25-电缆,26-充电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包括控制器1、轮重仪本体,该轮重仪本体内 设有液压油泵6,所述的控制器1与轮重仪本体控制连接,所述的轮重仪本体上设有一微型 电动机24,该微型电动机24与轮重仪本体的液压油泵6传动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1包括壳体、电子线路板、电源、充电插座、显示屏2、按键矩阵3以及 电缆25,所述的电子线路板、电源均设于壳体内,所述的电子线路板与电源电连接并通过电 缆25与轮重仪本体连接,所述的充电插座26、显示屏2以及按键矩阵3均设于壳体上并均 与电子线路板连接;所述的轮重仪本体包括左起重臂11、右起重臂22、油管9、长度可调的 横拉杆18、减速箱4、塞尺16以及与塞尺16相对应的行程开关19,所述的左起重臂11、液 压油泵6、减速箱4从左至右依次通过从左起重臂11左侧穿入的两个长螺栓7固定,所述的 右起重臂22的前端通过一纵向的销轴10与减速箱4连接,所述的左起重臂11、右起重臂 22的前端内分别设有一液压油缸12,两个液压油缸12通过油管9与液压油泵6连接,左起 重臂11、右起重臂22的前端上表面分别设有一球面支点13,所述的横拉杆18的两端分别 通过一纵向的销轴10与左起重臂11的中部以及右起重臂22的中部连接,该横拉杆18的 两端均设有一档爪14,所述的塞尺16通过一锁定螺钉17固定于横拉杆18上,该塞尺16与 左起重臂11之间设有一弹簧15,所述的行程开关19设于减速箱4的左部后侧,并与微型电 动机24电连接;所述的横拉杆18的中部设有一可调节横拉杆长度的双头螺母20。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铁道车辆超载、偏载智能轮重仪由控制器1及轮重仪本体两 部分组成,由电缆25连在一起。轮重仪本体主要包括微型电动机24、减速箱4、液压油泵6、 左起重臂11、右起重臂22和横拉杆18。左起重臂11与液压油泵6及减速箱4之间用长螺 栓7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右起重臂22和减速器4之间用销轴10连接,右起重臂22
4可以绕销轴10左右摆动。横拉杆18与左起重臂11及右起重臂22之间也用两个销轴10 连接。横拉杆18分左、右两部分,中间用双头螺母20连接,拧转双头螺母20可改变横拉杆 18的长度,从而拉动右起重臂22左右摆动,改变两球面支点13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直 径的货车车轮。左起重臂11、右起重臂22的后端是两个液压油缸12,液压油缸内有活塞。 两液压油缸12、液压油泵6之间用油管9连接。锁定螺钉17可将塞尺16锁定在横拉杆18 的左端。液压油泵6上具有一个加油口 8以及回油旋钮5。 举轮前,拧松锁定螺钉17,塞尺16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向右滑移,紧靠在车轮 表面。举轮时,开转微型电动机24,带动液压油泵6工作。液压油泵6压出的液压油通过 油管9流到两液压油缸12,两活塞向下伸出,使左起重臂11和右起重臂22抬起,再通过两 球面支点13抬起货车车轮。车轮被抬起后,塞尺16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迅速滑移至右 端。此时行程开关19接通,微型电动机24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器1记录下所测轮重数据。 两挡爪14可控制轮重仪插进的深度,使两活塞12正好位于铁轨中心线附近的一 定位置,有利于提高测定精度。控制器l由壳体、电子线路板、电源、充电插座26等组成,壳 体上有显示屏2和按键矩阵3。操作者通过按键矩阵3来操作轮重仪,非常省力。显示屏2 可进行人机对话和显示测定数据。充电插座26可与配套的专用充电器连接,充电器所用电 源为单相交流220V,很方便。
权利要求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包括轮重仪本体,该轮重仪本体内设有液压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轮重仪本体控制连接,所述的轮重仪本体上设有一微型电动机,该微型电动机与轮重仪本体的液压油泵传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包括壳体、电子线路板、电源、充电插座、显示屏、按键矩阵以及电缆,所述的电子线路板、电源均设于壳体内,所述的电子线路板与电源电连接并通过电缆与轮重仪本体连接,所述的充电插座、显示屏以及按键矩阵均设于壳体上并均与电子线路板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重仪本体包括左起重臂、右起重臂、油管、长度可调的横拉杆、减速箱、塞尺以及与塞尺相对应的行程开关,所述的左起重臂、液压油泵、减速箱从左至右依次通过从左起重臂左侧穿入的两个长螺栓固定,所述的右起重臂的前端通过一纵向的销轴与减速箱连接,所述的左起重臂、右起重臂的前端内分别设有一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通过油管与液压油泵连接,左起重臂、右起重臂的前端上表面分别设有一球面支点,所述的横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纵向的销轴与左起重臂的中部以及右起重臂的中部连接,该横拉杆的两端均设有一档爪,所述的塞尺通过一锁定螺钉固定于横拉杆上,该塞尺与左起重臂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的行程开关设于减速箱的后侧,并与微型电动机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拉杆的中部设有一可调节横拉杆长度的双头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铁道车辆轮重仪,包括轮重仪本体,该轮重仪本体内设有液压油泵,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轮重仪本体控制连接,所述的轮重仪本体上设有一微型电动机,该微型电动机与轮重仪本体的液压油泵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把手动液压泵改为微型电动机驱动的液压泵,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把液压泵与起重架做成一体,去掉了长高压胶管,大大简化了轮重仪的结构,减轻了轮重仪的总重量,使搬运更方便;由于采用数字技术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测定数据,提高了测定精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可实现与计算机的通讯,有利于管理现代化。
文档编号G01G19/04GK201508222SQ20092020941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8日
发明者吕钦渭, 李建华, 甘英俊, 袁君侠, 郑健 申请人:上海铁路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