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93291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
背景技术
细沟侵蚀是坡面水蚀的重要形式。细沟侵蚀是坡面径流汇成股状水流后对地面进 行冲刷形成细小沟槽而造成的土壤分离和搬运。细沟水流的侵蚀力和搬运力远大于雨滴 打击和坡面片状水流所具有的侵蚀力和搬运力,导致细沟侵蚀强度远高于雨滴溅蚀和片流 侵蚀。国外的研究表明沙性土壤坡面上细沟侵蚀量是细沟间侵蚀量的40倍。我国学者基 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定位观测、野外调查和室内人工降雨资料得出在细沟侵蚀区,细 沟侵蚀量可占总侵蚀量的74%,在细沟浅沟侵蚀区,细沟侵蚀量一般占浅沟侵蚀量的12 30%,最大可达40%以上。陕西子洲径流试验站径流小区的观测结果表明,每年有45% 60%的产流暴雨产生细沟,细沟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8% 91%。由于细沟侵蚀对坡面侵 蚀有如此重要的贡献,因此研究细沟侵蚀过程和机理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开展流域综合治 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细沟侵蚀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模拟径流,在大田中开挖细 沟进行各种试验。也有研究者在室内土槽上模拟细沟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试验对于推动 细沟侵蚀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试验过程复杂,准备过程漫长的不足,特别是对 于需要开展大量的野外实地试验时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细沟侵蚀集流槽。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流槽、出流管和两个挡板组 成,出流管连接在集流槽的下部,两个挡板连接在集流槽两侧,出流管通过外接水管与集流 桶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集流槽以向下倾斜5至15°的角度与出流管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集流槽上方一侧设置有一个倾斜的顶面。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的细沟侵蚀集流槽,集流槽上方加一个倾斜的顶面,防止降雨 直接进入槽内,影响测定效果。集流槽通过与细沟的出流口连接,能够完成细沟径流泥沙的 收集。集流槽左右两侧分别焊接一块矩形挡板,用于插入试验土体内,起固定集流槽的作 用。集流槽以向下倾斜5至15°的角度与出流管连接,以减少泥沙在集流槽内的淤积。最 后在集流槽左侧下部焊接圆形出水管,实现与外部管道的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能够快速的进行布置安装,适应于坡耕地、 林地、草地等野外复杂的土壤和微地形条件,并能够保证在多种流量条件下都能够对细沟 侵蚀的有效观测,从而实现大量的多点模拟试验快速开展,提高试验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流槽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2、3所示,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包括一个集流槽4、出流管5和两 个挡板3组成,出流管连接在集流槽的下部,集流槽4以向下倾斜5至15°的角度与出流 管5连接,两个挡板连接在集流槽两侧,出流管5通过外接水管6与集流桶7连接,集流槽 4上方一侧设置有一个倾斜的顶面8。在使用时,选择自然或人工坡面1上的细沟2,集流槽4通过与细沟的出流口连接, 能够完成细沟径流泥沙的收集。集流槽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块矩形挡板,用于插入试验土 体内,起固定集流槽的作用。集流槽以向下倾斜5-15°的角度与出流管连接,以减少泥沙在 集流槽内的淤积。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流槽G)、出流管( 和两个挡 板C3)组成,出流管连接在集流槽的下部,两个挡板连接在集流槽两侧,出流管( 通过外 接水管(6)与集流桶(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槽以 向下倾斜5至15°的角度与出流管(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槽(4) 上方一侧设置有一个倾斜的顶面(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细沟侵蚀集流槽,包括一个集流槽、出流管和两个挡板组成,出流管连接在集流槽的下部,两个挡板连接在集流槽两侧,出流管通过外接水管与集流桶连接。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能够快速的进行布置安装,适应于坡耕地、林地、草地等野外复杂的土壤和微地形条件,并能够保证在多种流量条件下都能够对细沟侵蚀的有效观测,从而实现大量的多点模拟试验快速开展,提高试验效率。
文档编号G01N1/20GK201828433SQ20102023386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傅斌, 徐佩, 王玉宽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