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径仪导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298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径仪导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径仪出口所使用的导卫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行业中,线材和棒材扎制成型过程中,需要用测径仪检测其径向尺寸,尤其是 扎制过程中对线材进行实时检测的测径仪,因为刚扎制的线材处于高温状态,所以在经过 测径仪时难免会有火花、高温的杂质、铁屑飞溅和掉落并积存到透光镜等精密部件上,这样 会污染检测设备,降低检测精度,甚至造成无法成像,检测失效等严重后果。为了避免线棒材跳动而刮蹭和损坏测径仪,同时也为了避免线棒材与测径仪刮 蹭,减少杂质、铁屑掉落,尽量使线棒材在接受检测的过程中稳定地行进,以保证检测精度; 所以测径仪设置有管套状的出口导卫,以便对线材进行引导,确保线材稳定地行进。显然, 为了可靠地引导线材,导卫的尺寸、外形精度要求很高。另外由于扎钢生产的环境特殊,通常是高温、高湿、粉尘重,因此,如何维持测径仪 等精密仪器的清洁干燥也是客观的需要。但在实践中,测径仪内的灰尘、杂质等无法顺利排出,影响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 性;导卫内的灰尘、杂质以及刮蹭掉落的高温铁屑不断地掉落并粘结在导卫管壁上,并因其 本身的高温而不断结渣累积,这样就会造成导卫管壁粗糙,增大与线材的摩擦,结渣累积到 一定程度就使导卫的管腔变小,线材行进不稳定,加大刮蹭测径仪的风险,甚至使测径仪、 导卫的功能丧失。总体来说就是现有技术中测径设备和导卫内的清洁难以维持,影响了检 测可靠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设置在测径仪等精密设备出口的导卫,导卫使得 检测设备运行更可靠。采用的方案就是一种测径仪导卫,包括供线材通过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导管靠近物料的出口一侧设置引导气流与物料同向行进的气流导向机构。这样经过气流导向机构的引导,测径设备内和导管管腔内的气流、灰尘、杂质等都 会与物料、也就是线棒材一起行进,很容易就能排出导管的管腔之外。这样就避免了污染测 径设备的风险,使得检测可靠。同时避免了高温杂质和铁屑落到导管的管壁上,当然也就是 不会在管壁上结渣,不会增大管壁的摩擦力,也不会影响导管的尺寸,导卫能起到更可靠的 导向作用,就进一步保证了测径设备的安全;且导管和整个导卫安装完成后可以使用更长 的长时间,也缩短了检修和校正的周期,不仅使用寿命持久而且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套管、固定套部分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测径仪导卫,包括供线材通过的导管10,所述的导管10靠近 物料的出口一侧设置引导气流与物料同向行进的气流导向机构。也就是说气流导向机构可 以将测径仪内和导管10内的空气引向与物料运动方向同向地流动。这样的气流导向机构可以是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是位于导管10出料口处的吸气 机构等等。最好是所述的气流导向机构为吹气机构,吹气机构的排气通道32斜向导管10的 中心并顺着物料的行进方向,且排气通道32沿导管10的内壁均布。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导管10内的出口附近设置吹气机构向导管10出口 吹气,这样高速向外的气流在导管10出口附近形成较大的负压,从而将导管10进料一侧、 以及测径仪内也就是图示的左侧的灰尘、杂质、铁屑吸入气流并与气流一同吹出导管10之 外。这样就避免了污染测径设备的风险,使得检测可靠。同时也避免了高温杂质和铁屑落 到导管的管壁上,当然也就是不会在管壁上结渣,不会增大管壁的摩擦力,也不会影响导管 的尺寸;导卫能起到更可靠的导向作用,就进一步保证了测径设备的安全;并且导管和整 个导卫安装完成后可以使用更长的长时间,也缩短了检修和校正的周期,不仅使用寿命持 久而且运行维护成本更低。这样的导卫不同于传统的滚动导卫,本实用新型的导卫主要是对测径仪等精密设 备提供保护,传统滚动导卫任然设置在本导卫和测径仪的上下游工序上,起到减小摩擦和 初步导向的作用。尤其是因为负压区域对测径仪内及导管10内各个方向的吸引力相同,并且该吸 引力还可以将已经掉落在管壁上的物质吸起来,然后重新分布到气流中排出导管10,其清 洁效果相对于由导管10进料端直接吹气的方式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优势。因为由导管10 进料端直接吹气时,气流会给高温杂质、铁屑一个加速力,使得杂质和铁屑线性运动,更容 易撞击并粘附到导管10右侧的管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管10固接在套管20内,所述的吹气机构包括导管10和套管 20之间的密闭的沿管周向的环形空腔30,环形空腔30与套管20外周面通过进气孔31连 通,所述的排气通道32与环形空腔30连通。这样一是便于易损件导管10的拆卸更换,同 时也便于密闭环形空腔30的构成。环形空腔30更好的构造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所述的环形空腔30由套管20内壁与导管10外部的变径部位围合构成,导管10前 端外壁为尺寸逐渐变小的锥台面,所述的排气通道32由该锥台面与套管20后端的锥形孔 之间的区域构成。这样只要如图2所示的导管10过盈插接在套管20内,导管10变径部, 也就是前端缩颈部位与套管20内壁之间就会形成环形的腔体。本文中的前端都是指的物 料的进料端,后端为出料端也就是如图2的右端,这样在套管20右端,其内壁可以直接和导 管20的锥台面围成排气通道32,也可以是其它方式构成排气通道32。这样的结构加工简 单,制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管20内壁具有沿周向的环状凸起21,所述的导管10的变径部 位抵靠在凸起21上,套管20后端螺纹连接端管40,端管40前端的内孔为圆锥孔,所述排气通道32由导管10后端的锥台面与该圆锥孔之间的区域构成。此时所述的环形空腔30由 套管20的凸起21和靠出口端的内壁、导管10出口端外壁和端管40内侧端面围合构成;凸 起21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只需要凸起21的表面与导管10接触的部位过盈配合、端管40与 套管20过盈并螺纹配合即可构成密闭的环形空腔30,其加工极其方便,相对于两管体整体 过过盈插接,其插接操作更方便,并且还可以沿凸起21的左侧面设置密封垫,进一步增强 密封性。套管20的后端面可以直接与导管10外侧的锥台面构成排气通道,但具有端管40 的结构中,旋动端管40即可以调整锥台面与圆锥孔的距离,调整排气通道32的大小,且排 气通道32本身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沿导管10内腔的均勻分布和排气,这样排气均勻,具有 跟好的清洁效果。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两两管体之间位置松动,减少设备检修和校正位置的次数, 还可以设置沿管径向的螺钉71、72、73将两两管定位。进一步的,所述的端管40出口端为敞口形状。如图2就是端管40的内侧端面包 括与导角面构成排气通道32的圆锥孔面、管后端内壁为构成敞口的锥孔面,之间为为了便 于加工的过渡部分,通常端管40右侧口径大,中间部分略大于导管10右端管径,端管40内 侧也就是图示左侧的敞口幅度较右侧小些,保证气流和杂质等容易被排除,不会粘附到端 管40内壁。另外可以将所述的进气孔31分散布置两个,其中一个连接进气管90,另一个用可 拆卸的堵头33封闭。这样可以便于导卫处于不同安装位置、角度时都能很方便地与起源连 接,且便于气管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管20固接在管状固定套60内,与固定套60 —体加工的导卫 支腿50上设置有调整导卫整体位置的调整机构80。调整机构80图示了螺栓、腰型孔配合 的调整方式,但是例如汽缸动作调节,电机、滑轨调节等多种方式都是可以的,这样不仅便 于降低加工精度,同时保证安装定位准确,同时也便于使用后的位置校准和调节。提高导卫 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测径仪导卫,包括供线材通过的导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10)靠近 物料的出口一侧设置引导气流与物料同向行进的气流导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导向机构为吹气机构, 吹气机构的排气通道(32)斜向导管(10)的中心并顺着物料的行进方向,且排气通道(32) 沿导管(10)的内壁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10)固接在套管00) 内,所述的吹气机构包括导管(10)和套管00)之间的密闭的沿管周向的环形空腔(30),环 形空腔(30)与套管00)外周面通过进气孔(31)连通,所述的排气通道(3 与环形空腔 (3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空腔(30)由套管00) 内壁与导管(10)外部的变径部位围合构成,导管(10)后端外壁为尺寸逐渐变小的锥台面, 所述的排气通道(3 由该锥台面与套管00)后端的锥形孔之间的区域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00)内壁具有沿周向 的环状凸起(21),所述的导管(10)的变径部位抵靠在凸起上,套管00)后端螺纹连 接端管(40),端管00)前端的内孔为圆锥孔,所述排气通道(3 由导管(10)后端的锥台 面与该圆锥孔之间的区域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管00)出口端为敞口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31)分散布置两 个,其中一个连接进气管(90),另一个用可拆卸的堵头(3 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径仪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O0) 固接在管状固定套(60)内,与固定套(60) —体加工的导卫支腿(50)上设置有调整导卫整 体位置的调整机构(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径仪出口使用的导卫装置,包括供线材通过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靠近物料的出口一侧设置引导气流与物料同向行进的气流导向机构;这样经过气流导向机构的引导,导管管腔内的气流都会与物料、也就是线棒材一起行进,很容易就能排出导管的管腔之外。就避免了高温杂质和铁屑落到导管的管壁上,当然也就是不会在管壁上结渣,不会增大管壁的摩擦力,也不会影响导管的尺寸。导管和整个导卫安装完成后可以使用更长的长时间,也缩短了检修和校正的周期,不仅使用寿命持久而且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文档编号G01B21/10GK201892531SQ20102062895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7日
发明者娄霆, 武传华, 王俊, 陆后兵 申请人: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