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

文档序号:602661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带冷轧变形的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
背景技术
在研究冷轧钢带变形规律试验中,通常采用对冷轧后的钢带直接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测量钢带的原料,再在轧制过程分别截取多个道次轧制钢带的试样,进行监测分析。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由于所检测的结果因位置的不同会出现差异, 而取样点又无记录,所以检测结果难以与取样点的位置一一对应,特别是在取样点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准确对位,这样,对于轧制过程中的各个道次受到轧制力和张力的综合变形规律,就不能直接的对应分析,尤其是可逆冷轧过程变形规律复杂,更加难以实现。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便于将各取样点的检测结果与取样点一一对应、避免检测结果错位、利于各个道次受到轧制力和张力的综合变形规律准确分析的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先在热轧钢带原料上按照相同的间距标出一排定位点,再在定位点上钻出通孔,通孔的直径为2-4mm,最后在通孔内嵌入铜丝即可。
在冷轧过程中,所嵌入的铜丝也随着变形,由于铜丝的硬度低于热轧钢带原料的硬度,而塑性指标则是铜丝高于钢带的塑性,这样通过嵌入的铜丝标出该定位点热轧钢带原料在冷轧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冷轧钢带冷轧变形规律就被同时变形的铜丝所记录下来,冷轧后铜丝和钢带的颜色不一样,所以能方便的快速找到;通过在嵌入铜丝的位置取样,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再与在热轧钢带原料上的变形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即可一一对应实现分析测量冷轧变形规律目的;对变形后的铜丝进行微观检测,检测变形规律,可以了解轧制和张力控制规律。
本发明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铜丝采用退火态铜丝,铜丝与通孔为过盈配I=I O
所述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为50cm-20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所采用的对冷轧后的钢带直接检测方法相比,由于在热轧钢带原料上设有铜丝定点标记,而冷轧后铜丝和钢带的颜色不一样、塑性不一样, 所以可以直接一一对应取样分析,直观检测变形过程规律,避免了所检测的结果因位置的错位而出现的差异。


图1为本发明的热轧钢带原料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轧后钢带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参照图1,它是先在热轧钢带 1原料上按照相同的间距标出一排定位点,再在定位点上钻出通孔2,通孔2的直径为3mm, 最后在通孔内嵌入铜丝3即可。通过嵌入的铜丝3标志出该定位点热轧钢带1原料在冷轧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冷轧完成后,见图2。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铜丝3采用退火态铜丝,铜丝3与通孔2为过盈配合, 以保证轧制过程不会脱落。
所述的相邻通孔2之间的距离为100cm。
热轧原料厚度为2. Omm,宽度为750mm,冷轧钢带厚度为0. 15mm。
实施例2
该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它是先在热轧钢带1原料上按照相同的间距标出一排定位点,再在定位点上钻出通孔2,最后在通孔内嵌入铜丝3即可。打通孔2和轧制同实施例1。只是通孔2的直径为2mm相邻通孔2的间距为50cm。热轧原料厚度为2.5mm,宽度为1520mm,冷轧钢带厚度为0. 3mm。
实施例3
该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它是先在热轧钢带1原料上按照相同的间距标出一排定位点,再在定位点上钻出通孔2,最后在通孔内嵌入铜丝3即可。打通孔2和轧制同实施例1。只是通孔2的直径为4mm相邻通孔2的间距为200cm。热轧原料厚度为3.5mm,宽度为1250mm,冷轧钢带厚度为0. 2mm。
权利要求
1.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先在热轧钢带(1)原料上按照相同的间距标出一排定位点,再在定位点上钻出通孔O),通孔( 的直径为2-4mm,最后在通孔内嵌入铜丝(3)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丝(3)采用退火态铜丝,铜丝( 与通孔( 为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通孔(2)之间的距离为50cm-200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先在热轧钢带原料上按照相同的间距标出一排定位点,再在定位点上钻出通孔,通孔的直径为2-4mm,最后在通孔内嵌入铜丝即可。该冷轧钢带变形检测的定点标记方法,与目前所采用的对冷轧后的钢带直接检测方法相比,由于在热轧钢带原料上设有铜丝定点标记,而冷轧后铜丝和钢带的颜色不一样、塑性不一样,所以可以直接一一对应取样分析,直观检测变形过程规律,避免了所检测的结果因位置的错位而出现的差异。
文档编号G01B11/16GK102519382SQ2011104336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祥银, 庄栋栋, 张恒伟, 谷国刚, 谷国华, 陈坤, 陈培敦, 马正伟 申请人: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