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强度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391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它特别适合用作大型锚杆的强度试验。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异常迅速,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尤以桥梁工程更为显著。在现代桥梁建设中,钢结构应用越来越广,近些年来在桥梁高塔工程中大量使用了钢结构,为了保证钢结构与混凝土基础的有效锚固,经常需要使用大型锚杆将钢塔的底部与混凝土基础锚固连接,这种锚杆很长,通常都长达十多米以上,因其自身结构特性及应用要求的限制,这种大型锚杆具有很高的强度技术要求,其加工制作难度很大。为了保障施工中应用的锚杆强度,提高工程质量,需要对工程中应用的锚杆进行强度试验,传统的试验方法是以采取小样的方式进行拉伸试验,来模拟、推算锚杆的整体强度,该方式具有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周期长等缺陷,并且无法对锚杆整体进行强度试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差,不利于工程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试验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试验结果准确、 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锚杆强度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定位机构、位移检测机构、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定位机构由两块端板和两块端板之间的多根连接筋骨构成,在两块端板上分别设有锚杆穿装孔,锚杆一端在定位机构一端端板外侧由螺母紧固,锚杆另一端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外侧由内到外安装有千斤顶、工艺垫圈、球形垫圈、球形螺母和锁紧螺母;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用于检测锚杆的伸长量;所述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与千斤顶之间, 压力传感器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所述定位机构两块端板之间的连接筋骨上布置有至少一块加强隔板,加强隔板上设有锚杆穿装孔。所述定位机构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单元构成,相邻单元之间通过止口和螺栓连接成一体。所述位移检测机构采用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的接收端固定在定位机构一端端板外侧的螺母上,红外线测距仪的发射端固定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外侧的球形螺母上。所述连接筋骨为六根,以圆形的方式布置。所述连接筋骨为钢棒、钢板或角钢。所述定位机构两块端板上的锚杆穿装孔同轴线布置。[0013]所述加强隔板上的锚杆穿装孔与端板上的锚杆穿装孔同轴线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试验装置以千斤顶顶推的方式对锚杆进行整体试验,代替了传统的小样拉伸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方便、稳定可靠和试验结果准确等特点;此外,试验装置可以以多个结构相同的小单元连接成一体,极大的方便了试验装置的运输和库房管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中未示出位移检测机构和压力传感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视图。图中代号含义1 一锚杆;2—锁紧螺母;3—球形螺母;4一球形垫圈;5—工艺垫圈;6—千斤顶;7-1、7-2—端板;8—加强隔板;9一连接筋骨;10—螺母;11 一螺栓;12—穿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机构、位移检测机构、千斤顶6和压力传感器。其中,定位机构由两个(也可以是更多)结构相同的单元构成,其单个单元由两块端板 (7-1,7-2)和两块端板(7-1、7-2)之间的六根(该数量根据具体要求而定,数量越多稳定性越高,反之)连接筋骨9构成,这六根连接筋骨9以圆形的方式布置在端板上,在连接筋骨9 连接端板(7-1、7-2)的端部设有加强助板,为了提高定位机构的强度,在两块端板之间的连接筋骨9上布置有两块加强隔板8,在两块端板(7-1、7-2)和加强隔板8上分别设有锚杆1 的穿装孔12,两块端板(7-1、7-2)的穿装孔12以及加强隔板8的穿装孔12以同轴线的方式布置。两个单元的对接端设置有高精度的定位止口,两个单元的对接端通过高强度的连接螺栓11进行连接,使两个单元构成的整体试验装置牢固。使用时,锚杆1的右端在定位机构右端端板7-2外侧由螺母10紧固,该螺母为平螺母,锚杆1的左端在定位机构左端端板7-1外侧伸出,在该端锚杆1上由内到外安装有千斤顶6、工艺垫圈5、球形垫圈4、球形螺母3和锁紧螺母2。位移检测机构采用红外线测距仪(现有已公开技术),用于检测锚杆 1的伸长量,它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红外线测距仪的接收端固定在定位机构右端端板7-2 外侧的螺母10上,红外线测距仪的发射端固定在定位机构左端端板7-1外侧的球形螺母3 上。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定位机构左端端板7-1与千斤顶6之间,压力传感器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现有已公开技术)相连,动态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作分析处理。上述连接筋骨9为钢棒,除此之外,还可以是钢板或角钢,其效果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过程是1.选择开阔、能满足试验起吊等相关要求的场地进行工装摆放、组装;2.在试验装置上装配锚杆;3.将位移检测机构和压力传感器安装到位,使压力传感器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相连;4.按试验所要求最大载荷的10%进行预拉伸,并将试验装置和锚杆重新进行调整、紧固;5.按试验所要求最大载荷的10%、50%、75%、100%、 170%分5级加载并保载5分钟,并记录每级载荷情况下锚杆的应力、应变值;6.加载至试验所要求最大载荷并保载一定时间后,缓慢卸载,并检查锚杆有无塑性变形情况(①.检查锚杆塑性变形情况、螺纹旋合情况、螺纹变形情况;②.根据试验所记录的应力、应变值进行分析,判断)。实施例二参见图3和图4 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机构、位移检测机构、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 其中,定位机构由两块端板(7-1、7-2 )和两块端板(7-1、7-2 )之间的六根(该数量根据具体要求而定,数量越多稳定性越高,反之)连接筋骨9构成,这六根连接筋骨9以圆形的方式布置在端板上,在连接筋骨9连接端板(7-1、7-2 )的端部设有加强助板,为了提高定位机构的强度,在两块端板之间的连接筋骨9上布置有两块加强隔板8,在两块端板(7-1、7-2)和加强隔板8上分别设有锚杆的穿装孔12,两块端板(7-1、7-2)的穿装孔12以及加强隔板8的穿装孔12以同轴线的方式布置。使用时,锚杆右端在定位机构右端端板7-2外侧由螺母紧固,该螺母为平螺母,锚杆左端在定位机构左端端板7-1外侧伸出,在该端锚杆上由内到外安装有千斤顶、工艺垫圈、球形垫圈、球形螺母和锁紧螺母。位移检测机构采用红外线测距仪(现有已公开技术),用于检测锚杆1的伸长量,它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红外线测距仪的接收端固定在定位机构右端端板7-2外侧的螺母上,红外线测距仪的发射端固定在定位机构左端端板7-1外侧的球形螺母上。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定位机构左端端板7-1与千斤顶之间,压力传感器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现有已公开技术)相连,动态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作分析处理。上述连接筋骨9为钢棒,除此之外,还可以是钢板或角钢,其效果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一适合长度更长的锚杆试验,试验装置运输和库房管理极其方便。本实施例的应用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提起的“左端”、“右端”只是为了便于区分,以便详细描述,并非特定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定位机构、位移检测机构、千斤顶(6)和压力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由两块端板和两块端板之间的多根连接筋骨(9)构成,在两块端板上分别设有锚杆穿装孔(12),锚杆(1) 一端在定位机构一端端板(7-2)外侧由螺母 (10)紧固,锚杆(1)另一端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7-1)外侧由内到外安装有千斤顶(6)、 工艺垫圈(5)、球形垫圈(4)、球形螺母(3)和锁紧螺母(2);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用于检测锚杆(1)的伸长量;所述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7-1)与千斤顶(6)之间,压力传感器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两块端板之间的连接筋骨(9)上布置有至少一块加强隔板(8),加强隔板(8)上设有锚杆穿装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单元构成,相邻单元之间通过止口和螺栓(11)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机构采用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的接收端固定在定位机构一端端板(7-2)外侧的螺母(10)上,红外线测距仪的发射端固定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7-1)外侧的球形螺母(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骨(9)为六根,以圆形的方式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骨(9)为钢棒、钢板或角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两块端板上的锚杆穿装孔同轴线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隔板(8)上的锚杆穿装孔与端板上的锚杆穿装孔同轴线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杆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定位机构、位移检测机构、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定位机构由两块端板和两块端板之间的多根连接筋骨构成,在两块端板上分别设有锚杆穿装孔,锚杆一端在定位机构一端端板外侧由螺母紧固,锚杆另一端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外侧由内到外安装有千斤顶、工艺垫圈、球形垫圈、球形螺母和锁紧螺母;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用于检测锚杆的伸长量;所述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定位机构另一端端板与千斤顶之间,压力传感器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相连。它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方便、稳定可靠和试验结果准确等特点。
文档编号G01N3/08GK202075181SQ2011201587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曾伟, 莫邦军, 赵鹏贤 申请人:四川天元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