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安全检测法

文档序号:6159676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食用油安全检测法
【专利摘要】食用油安全检测法是一项食用油安全检测技术,利用品红醛试剂检测食用油的安全性。食用油中不饱和碳碳双键被氧化产生微量醛、羧酸等而变质。若掺假被微生物严重污染,氧化、微生物分解加速变质,醛含量倍增。根据品红醛与醛高灵敏度显色反应检测食油安全性。称取品红0.01-0.1克溶于1升蒸馏水,通二氧化硫至无(或浅黄)色得品红醛试剂,取油样5-20毫升于试管,加2-10毫升试剂充分振荡静置。半小时内未分层属劣质油,水或油层明显变色或有较多固悬物为劣质油。水层略有变色,油层无(或极少)固悬物为过期油。油层无(或极少)固悬物且无色变为安全油。
【专利说明】食用油安全检测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油安全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市场流通的食用油据冠名为植物油(俗称清油),可划分不安全(不可食用)、安 全(可食用)、健康三类。超过保质期的食用油、煎炸剩油、泔水、潲水捞油及地沟油,由于氧 气的氧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高温下的挥发和分解、腐败物和矿物油混入,有害有毒 成分翻倍增加,如醛、酮、羧酸、苯并芘、黄曲霉、重金属等,营养成分油酸、亚油酸等含量降 低,维生素等丧失殆尽,均不可食用。可食用油一般指保质期内的食用植物油(清油)和动 物油。健康油一般指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不含胆固醇、无有害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极 低,碘值高于130的食用油。
[0003]不法商贩将不可食用油经多道工序与可食用油掺合后,民间流传的观透明度、色 泽、固悬物、闻气味、尝味道已无法辨别。比较科学的检测方法:测理化指标、色谱分析法、荧 光分析法等,对掺假比例较大的很有效,掺假比例小于10%就很难有效检测,且上述方法只 有在专业检测机构才能实施,使普通百姓望而生叹,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高灵敏度的化学 检测法,在一般实验室就能实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食用油安全检测的方法,利用品红醛化学试剂 即可检测出食用油的安全性,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经济便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0005]本发明的设计思路:通常情况下,植物油料晾干榨油,动物油经炼制,水分含量极 低,如果做到密封、低温、避光、防水均可长期存放。而生活中食用油跟空气频繁接触、还可 能混入水,水中溶解氧气,滋生繁衍各种微生物,使食用油变质,保质期大打折扣。目前市场 流通的食用油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增加了接触氧气和微生物的几率,保质期更短。
[0006]食用油使用过程中在表面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混入水就会滋生繁衍各种微生物。 食用油氧化产物中含有低级脂肪醛等,微生物分解作用产物中也含有低级脂肪醛等。因此 超过保质期的食用油及存放过久的食用油,均含有微量醛类物质。煎炸剩油由于长时间、高 频率接触氧也会产生醛类物质。
[0007]泔水、潲水捞油被微生物严重污染,加速了氧化和分解,醛类物质含量更高。地沟 油受微生物、重金属等污染非常严重,长时间氧化、微生物分解作用,有害物质种类、含量倍 增,如苯并芘、黄曲霉、重金属、醛类等。
[0008]常见植物油几乎不含胆固醇(或含量很低);动物油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以固体形 式存在。胆固醇微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中,密度略大于水。
[0009]植物油中微量成分随植物油的种类不同,微量成分的种类、含量有所不同,如维生 素、色素等。维生素(A、D、E、F、K族)为脂溶性,不溶于水。色素有叶绿素、花青素、叶黄素 等,为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叶绿素性质最不稳定,遇光、酸、碱、氧化剂都能发生分解。叶黄素相对叶绿素、花青素较稳定,像菜籽油的颜色就是叶绿素、花青素、叶黄素的复合色(如 三、四级菜籽油),一级菜籽油的亮黄色主要是叶黄素。常见食用油似溶液也似胶体,不饱和 部分作溶剂,其他作溶质。
[0010]品红醛试剂,又称许夫试剂。由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属化合-氧化)反应生成 复杂化合物,与醛(属还原)反应显紫红色。故此试剂常用以鉴别醛及他类。
[0011]本发明就是根据食用油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部分碳碳双键被氧化产生的微量 低级脂肪醛(可溶于水),遇品红醛试剂(在水层)高灵敏度显色反应检测食用油的安全 性。此外,试剂中游离的二氧化硫(或亚硫酸)与未被氧化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部分碳碳 双键、不饱和烃中的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等。使低熔点的不饱和成分失去溶解饱和高级 脂肪酸甘油酯及胆固醇等的功能,油层溶液及胶体结构被破坏,使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胆固醇游离出来而悬浮于油层、水层。
[0012]保质期内的可食用植物油,无与品红醛试剂作用的显色物质或不在灵敏度范围不 显色,半小时内明显分层,分层后,水层近无色(或乳浊半透明),油层变浑浊与原色基本相 符且无(或极少)固悬物。超过保质期的食用植物油遇品红醛试剂,水层显微或浅色(其 他同保质期油)。
[0013]食用植物油中掺有少量动物油、棕榈油,遇品红醛试剂两小时后无明显分层,分层 后,水层、油层变浑浊,且有较多似颗粒(或絮)状悬浮物,油层与原色基本相符。
[0014]当食用植物油中掺有地沟油、泔水、潲水捞油时,成分复杂,醛类含量倍增,遇品红 醛试剂两小时后无明显分层,分层后,水层、油层明显变色且有较多似颗粒(或絮)状固悬 物。
[0015]高胆固醇动物油(包括由溶剂油浸溶动物内脏、骨油)、低品质棕榈油掺少量菜籽 油遇品红醛试剂,两小时后无明显分层,界面模糊,水层、油层变浑浊,两层(可能变色)且 有较多似颗粒(或絮)状固悬物。
[001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检测食用油安全的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0017]步骤一、取品红0.0lg-0.1g研粉溶于IL蒸馏水中,通二氧化硫至无(或浅黄)色 制得检测试剂密封备用;
[0018]步骤二、分别取油样5ml-20ml置于A、B试管中,A作为颜色比对;
[0019]步骤三、将步骤一配制好的检测试剂2ml_10ml加入B试管中,A加与试剂等体积 的蒸馏水,塞紧乳胶塞并充分(食指摁胶塞、其他四指持试管、弧线)振荡(20-30次)后将
试管直立静置;
[0020]步骤四、观察分层快慢,油层色变、浊度、悬浮物,水层色变、浊度、悬浮物,水油界 面色变,即可做出判断:
[0021]I)半小时内无明显分层属劣质油,地沟油当其中,不可食用;
[0022]2)两小时内未明显分层,油层有较多颗粒(或絮)状固悬物、掺有棕榈油,水层也 有固悬物、混有低品质棕榈油,属劣质油不可食用;
[0023]3)两小时内分层不清、整体浑浊且变色,属劣质油,地沟油当其中,也可能是变质 油,不可食用;
[0024]4)两小时内水层明显变色、或有较多颗粒状悬浮物,或油层浑浊与原色相近、但有 较多颗粒状悬浮物,可判为劣质油(可能掺有地沟油),不可食用;[0025]5)两小时内未明显分层,整体充斥颗粒(或絮)状固悬物,且明显变色,一定混有 地沟油,不可食用;
[0026]6)八小时左右水层(或界面)有较多固悬物,油层浑浊与原色相近、有较多颗粒 (或絮)状悬浮物,可能是近期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掺合油,也可能是矿物溶剂油浸溶动物内 脏、骨油的混杂油(可能变色),属劣质油,不可食用;
[0027]7)八小时左右水、油界面略有变色或水层浅色近透明,油层虽浑浊但与原色相近、 无(或极少)颗粒状悬浮物,为超过2-5年保质期的食用油;
[0028]8)八小时左右水层近无色透明(或乳浊半透明),油层虽浑浊但与原色相近、无 (或极少)颗粒状悬浮物,为(安全)可食用油;
[0029]9)水层有颗粒状悬浮物、胆固醇含量较高,胆固醇也可在水油界面聚集;
[0030]10)油层有颗粒状悬浮物,畜禽油、棕榈油(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较高。
[0031]优选地,上述步骤一,取品红0.05g溶于IL蒸馏水中,通二氧化硫至无(或浅黄) 色得检测试剂;
[0032]上述步骤二,分别取油样20ml置于A、B试管中,A作颜色比对;
[0033]上述步骤三,取检测试剂5ml加入B试管中,A加5ml蒸馏水;
[0034]进一步地,若B试管中水层有颗粒状悬浮物、则胆固醇含量较高,若油层有颗粒状 悬浮物,则动物油、棕榈油(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较高。
[003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超过保质期的食用油、煎炸剩油、泔水油、潲水油及地 沟油由于氧气的氧化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高温下高频率与氧接触、腐败物和矿物油混 入,产生的醛类物质含量倍增;利用品红醛化学试剂与醛类反应显紫红色,利用试剂中游离 的二氧化硫(或亚硫酸)与未被氧化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部分碳碳双键、不饱和烃中的碳 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等,使低熔点的不饱和成分失去溶解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及胆固醇 等物质的功能,油层溶液及胶体结构被破坏,使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胆固醇游离出来而 悬浮于油层、水层(或界面)。即可检测出食用油的安全性,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经济 便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步骤一、取品红0.05g溶于IL蒸馏水中,通二氧化硫至无(或浅黄)色制得检测 试剂密封备用;
[0037]步骤二、分别取油样20ml置于A、B试管中,A作颜色比对;
[0038]步骤三、将步骤一配制好的检测试剂5ml加入B试管中,A加5ml蒸馏水塞紧乳胶 塞并充分(食指摁胶塞、其他四指持试管、弧线)振荡(20-30次)后将试管直立静置;
[0039]步骤四,前8小时、每半小时观察记录分层,油层色变、浊度、悬浮物,水层色变、浊 度、悬浮物,水油界面色变,8小时内可判断:
[0040]I)半小时内无明显分层属劣质油,地沟油当其中,不可食用;
[0041]2)两小时内未明显分层,油层有较多颗粒(或絮)状固悬物,掺有棕榈油,水层也 有固悬物,混有低品质掠桐油,不可食用;
[0042]3)两小时内分层不清、整体浑浊且变色,属劣质油,地沟油当其中,也可能是变质 油,不可食用;[0043]4)两小时内水层明显变色、或有较多颗粒状悬浮物,或油层浑浊与原色相近、但有 较多颗粒状悬浮物,可判为劣质油(可能掺有地沟油),不可食用;
[0044]5)两小时内未明显分层,整体充斥颗粒(或絮)状固悬物,且明显变色,一定混有 地沟油,不可食用;
[0045]6)八小时内水层(或界面)有较多固悬物,油层浑浊与原色相近、有较多颗粒(或 絮)状悬浮物,可能是近期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掺合油,也可能是矿物溶剂油浸溶动物内脏、 骨油的混杂油(可能变色),属劣质油,不可食用;
[0046]7)八小时内水、油界面略有变色或水层浅色近透明,油层虽浑浊但与原色相近、无 (或极少)颗粒状悬浮物,为超过2-5年保质期的食用油;
[0047]8)八小时内水层近无色透明(或乳浊半透明),油层虽浑浊但与原色相近、无(或 极少)颗粒状悬浮物,为(安全)可食用油;
[0048]9)水层有颗粒状悬浮物、胆固醇含量较高,胆固醇也可在水油界面聚集;
[0049]10)油层有颗粒状悬浮物,畜禽油、棕榈油(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较高。
[0050]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 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0051]本检测法为定性、半定量检测,显色快慢与试剂浓度、试剂量、取油量有关。八小时 后颜色可能发生转化,由紫红-蓝-绿是醛继续还原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紫红色褪去,是残 余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氧化作用。
[0052]若要弃去检测物须先用足量双氧水、后用石灰(或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权利要求】
1.食用油安全检测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步骤一、取品红0.0lg-0.1g溶于IL蒸馏水中,通二氧化硫至无(或浅黄)色制得检测 试剂密封备用;步骤二、分别取油样5ml-20ml置于两支试管A、B中,A支作为颜色比对;步骤三、将步骤一配制好的检测试剂2ml-10ml加入试管B中,A加与试剂等体积的蒸 馏水,塞紧乳胶塞并充分(食指摁胶塞、其他四指持试管、弧线)振荡(20-30次)后将试管直立静置;步骤四、观察分层快慢,油层色变、浊度、悬浮物,水层色变、浊度、悬浮物,水油界面色 变,即可做出判断:1)半小时内无明显分层属劣质油,地沟油当其中,不可食用;2)两小时内未明显分层,油层有较多颗粒(或絮)状固悬物,掺有棕榈油,水层也有固 悬物,混有低品质棕榈油,属劣质油不可食用;3)两小时内分层不清、整体浑浊且变色,属劣质油,地沟油当其中,也可能是变质油,不 可食用;4)两小时内水层明显变色、或有较多颗粒状悬浮物,或油层浑浊与原色相近、但有较多 颗粒状悬浮物,可判为劣质油(可能掺有地沟油),不可食用;5)两小时内未明显分层,整体充斥颗粒(或絮)状固悬物,且明显变色,一定混有地沟 油,不可食用;6)八小时左右水层(或界面)有较多固悬物,油层浑浊与原色相近、有较多颗粒(或 絮)状悬浮物,可能是近期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掺合油,也可能是矿物溶剂油浸溶动物内脏、 骨油的混杂油(可能变色),属劣质油,不可食用;7)八小时左右水、油界面略有变色或水层浅色近透明,油层虽浑浊但与原色相近、无 (或极少)颗粒状悬浮物,为超过2-5年保质期的食用油;8)八小时左右水层近无色透明(或乳浊半透明),油层虽浑浊但与原色相近、无(或极 少)颗粒状悬浮物,为(安全)可食用油;9)水层有颗粒状悬浮物、胆固醇含量较高,胆固醇也可在水油界面聚集;10)油层有颗粒状悬浮物,畜禽油、棕榈油(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较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用油安全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一、取品红0.05g溶于IL蒸馏水中,通二氧化硫至无(或浅黄)色制得品红 醛检测试剂;上述步骤二、分别取油样20ml置于A、B两支试管中,A作为颜色比对;上述步骤三、取检测试剂5ml加入B试管中,A加5ml蒸馏水,塞紧乳胶塞充分(食 指摁胶塞、其他四指持试管、弧线)振荡(20-30次)后将试管直立静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食用油安全检测的方法,2小时后B其特征在于:若水层、 油层明显变色为不安全油,若水层(或水油界面)有颗粒(或絮)状悬浮物、则胆固醇含量 较高,若油层有颗粒(或絮)状悬浮物,则动物油、棕榈油(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量 较高,若水层略有变色近透明、油层浑浊近原色为过期油,若水层近无色透明、油层浑浊近 原色为安全油。
【文档编号】G01N21/82GK103454267SQ201210187377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日
【发明者】王军, 王关平 申请人:王军, 王关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