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体积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605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裹体积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包裹体积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流行业中,需要获得包裹的体积。目前的测量方式大多通过人工测量对包裹体积进行计算,例如,对于常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包裹,分别测出包裹的长宽高,并由操作人员计算出包裹的体积。但是,这种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使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或大公司的物流部门,每日的包裹数量较多,测量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在工作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测量精度难以保证,人工测量和人工计算均增加了误操作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包括箱体、微控制器和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两相对面;所述微控制器控制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发射端的控制引脚,所述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传感器发射端,控制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发射检测信号;所述传感器接收端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检测端,所述传感器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生成电信号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器。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射端铺设于所述箱体内壁的 整 个顶面或底面,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接收端铺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整个相对面。优选地,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呈一字竖直排列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面,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端呈一字竖直排列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相对面。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面的边缘,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相对面的边缘。优选地,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铺设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一整个侧面,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端铺设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整个相对面。优选地,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等间距设置。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所述测量信号为红外光信号;或所述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测量信号为超声波信号。 优选地,所述包裹体积测量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微控制器将测量结果输出至所述显示器显示。[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感测包裹在箱体中的具体位置,进而自动获得包裹的边长以及包裹的体积,避免了人工检测带来的误差,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a)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不意图;图2 (b)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 (C)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 (a)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不意图;图3 (b)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 ( C)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包括箱体10、微控制器20和多个传感器30,传感器30的发射端301和接收端30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箱体10内壁的两相对面,例如,箱体10内壁的顶面、底面、侧面。其中,传感器30为非接触式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当待测的包裹40放入箱体10后,微控制器20的控制端连接传感器30的发射端301的控制引脚,微控制器20输出控制信号至传感器30的发射端301,控制传感器30的发射端301发射检测信号。如果传感器30为红外传感器时,则测量信号为红外光信号;如果传感器30为超声波传感器时,则测量信号为超声波信号。传感器30的接收端302的输出引脚连接微控制器20的检测端,传感器30的接收端302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生成电信号输出至微控制器20。此时,由于包裹40在箱体10中阻挡了部分检测信号的传递,这一部分被阻挡的检测信号无法到达对应的传感器30的接收端302,微控制器20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就可以判断出哪些传感器30的发射端301与接收端302之间有包裹40阻挡,微控制器20根据被阻挡的传感器30的位置可计算出包裹的边长,即包裹的长、宽、高,微控制器20再根据包裹的长、宽、高计算出包裹的体积。具体的测量与计算原理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此外,包裹体积测量装置还可包括显示器50,显示器50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20的输出端,微控制器20在计算出包裹的体积后,将测量结果输出至显示器50显示。包裹体积测量装置还可与电脑60连接,电脑60的输入端也连接微控制器20的输出端,微控制器20直接将测量结果输出至电脑60,电脑60可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或自动添加至统计表中,或输出至其他设备,例如打印机等。本实施例通过传感器感测包裹在箱体中的具体位置,进而自动获得包裹的边长以及包裹的体积,避免了人工检测带来的误差,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参照图2 Ca),图2 Ca)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在箱体10的各顶点添加标号,箱体10的顶面的四个顶点的标号为ApBpCpD1,箱体10的底面的四个顶点的标号为A2、B2、C2、D2,则A1B1C1D1即可指代为顶面,A2B2C2D2即可指代为底面,箱体10的入口为A1A2B2Bp传感器30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31和多个第二传感器32。各第一传感器31的发射端311和接收端312 对应,当多个第一传感器31的发射端311铺设于整个顶面A1B1C1D1时,多个第一传感器31的接收端312铺设于整个底面A2B2C2D2 (本实施例以此方案为例);当多个第一传感器31的发射端311铺设于整个底面A2B2C2D2时,多个第一传感器31的接收端312铺设于整个顶面A1B1C1Dp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和接收端322 —一对应,当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铺设于整个侧面B1B2C2C1时,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铺设于整个侧面A1A2D2D1 (本实施例以此方案为例);当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铺设于整个侧面A1A2D2D1时,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铺设于整个侧面B1B2C2C1。在包裹40放入箱体10后,包裹40将部分检测信号遮挡,这些被遮挡的传感器接收端无信号返回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即可根据这些被遮挡的传感器接收端的位置,计算出包裹40的体积,具体请一并参照图2 (b)和图2 (C),图2 (b)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假设相邻两个第一传感器31的发射端311或相邻两个第一传感器31的接收端312之间的横向间距分别为L1、L2、...、Ln,纵向间距为W1、W2、…、Wn,包裹40的长L= LI+L2+...+ Li,宽W= Wl+ W2+...+ Wj0假设相邻两个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或相邻两个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之间的横向间距分别为H1、H2、…、Hn,纵向间距为K1、K2、...、Kn,包裹 40 的高 H= Hl+ Η2+ …+ He,宽 K= Kl+ Κ2+ …+ Kf= W。则包裹 40 的体积V= LXWXH=( LI+ 12+ …+ Li) X (Wl+ W2+ …+ ffj) X (H1+H2+ …+ He),或V= LXHXK=(LI+ L2+…+ Li) X (HI+ H2+…+ He) X (ΚΙ+ K2+…+ Kf)。如果各传感器的发射端或接收端都等间距设置,例如 L1=L2=...=Ln=m, W1=W2=…=Wn=m, H1=H2=…=Hn=m, K1=K2=…=Kn=m,贝U包裹40的体积V= i XmXj XmXe Xm= i X j X e Xm3,其中,i X j为被遮挡的第一传感器31的接收端312的个数;或V= i XmXe XmXfXm= i X e X f Xm3,其中,e X f为被遮挡的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的个数。本实施例采用了传感器对包裹的边长进行测量,由于传感器是敏感元件,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精确度,避免了人工检测带来的误差,且测量速度快,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参照图 3 (a)至图3 (C),图3 (a)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 (b)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 (c)为本实用新型包裹体积测量装置中箱体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本实施例与图2 (a)至图2 (C)所示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将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呈一字竖直排列于侧面B1B2C2C1,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呈一字竖直排列于侧面A1A2D2D1 (本实施例以此方案为例);或者,可将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呈一字竖直排列于侧面A1A2D2D1,多个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呈一字竖直排列于侧面B1B2C2Cp为了便于检测,本实施例将第二传感器32的发射端321呈一字竖直排列于侧面B1B2C2C1的边缘B1B2,将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呈一字竖直排列于侧面A1A2D2D1的边缘A1Ap包裹40的体积V= iX jXeXm3,其中,iX j为被遮挡的第一传感器31的接收端312的个数,e为被遮挡的第二传感器32的接收端322的个数。本实施例与图2 Ca)至图2 (c)所示实施例相比,减少了大量的第二传感器32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微控制器和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两相对面;所述微控制器控制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发射端的控制引脚,所述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传感器发射端,控制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发射检测信号;所述传感器接收端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检测端,所述传感器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生成电信号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射端铺设于所述箱体内壁的整个顶面或底面,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接收端铺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整个相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呈一字竖直排列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面,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端呈一字竖直排列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相对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面的边缘,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相对面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铺设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一整个侧面,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端铺设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端所在面的整个相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等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所述测量信号为红外光信号;或所述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测量信号为超声波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微控制器将测量结果输出至所述显示器显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裹体积测量装置,包括箱体、微控制器和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两相对面;所述微控制器控制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发射端的控制引脚,所述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传感器发射端,控制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发射检测信号;所述传感器接收端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检测端,所述传感器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生成电信号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感测包裹在箱体中的具体位置,进而自动获得包裹的边长以及包裹的体积,避免了人工检测带来的误差,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文档编号G01B21/00GK203132517SQ2012207253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孟晓鹏, 刘昆 申请人: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