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8821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提供一种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其包括竖直设立在地面上的塔架、天梁、塔机上装、导向轮、地面定滑轮组和吊具。天梁设置在塔架上,且天梁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置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塔机上装设置在天梁上以进行吊载。导向轮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塔架的一侧。地面定滑轮组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导向轮与塔架之间。而吊具位于塔架的另一侧。其中,从卷扬机构出来的钢丝绳从导向轮上方穿过导向轮后,从地面定滑轮组下方穿过地面定滑轮组向上延伸,并依次穿过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然后延伸至吊具。本发明的试验平台能够承载大载荷,且不需要其他的辅助起重设备来完成吊载,而且卷扬机构的出绳角调整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综合试验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0002]在工程实践中,卷扬机构有着广泛地应用,例如在各种起重设备中大量地使用着各种吨位的卷扬机构。
[0003]目前,在卷扬机构安装在其所应用的工作场合之前,卷扬机构通常是直接安装在具体的整机上,以进行各种测试试验。然而,这种传统的试验方式受制于整机的结构布置和工况,其不能灵活地调整各种不同的工况以对卷扬机构进行测试试验,需要在不同的整机上以不同的工况对卷扬机构进行测试试验,因此其试验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较低。此外,这种传统的试验方式不能突破单机限制的缺点,也导致无法对卷扬机构的部件以及排绳效果等性能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出能用于卷扬机构进行各种测试试验且适合对卷扬机构的部件或者系统进行基础研究的通用的卷扬机构试验平台。
[0004]图1为一种现有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10的示意图。如图1所述,现有的试验平台10主要包括塔架11、天梁12、设置在天梁12两端的第一定滑轮13和第二定滑轮14、以及撑架滑轮机构15。其中,从卷扬机构出来的钢丝绳16穿过天梁12两端的第一定滑轮13和第二定滑轮14后连接至配重17。此外,现有的试验平台10是通过改变撑架滑轮机构15在塔架11上的纵向位置或者改变撑架滑轮机构15中的滑轮与塔架11之间的横向位置来调整卷扬机构的出绳角,但是这些调整工作都是在高空中进行的并且需要辅助起重设备(例如,汽车起重机)的协助,因此其效率较低且风险比较高,而且受限于辅助起重设备的工作高度范围。此外,在更换绕绳倍率或者更换钢丝绳16时,由于相关的钢丝绳16 —般动辄就上百米或者上千米,其自身的重量极大,因此需要利用辅助起重设备(例如,汽车起重机)将整个天梁12吊装下来,在合适的地面高度处将钢丝绳16按要求缠绕好后再将整个天梁12连同钢丝绳16吊装至塔架11的顶部,其极其不方便,并且极大地受限于辅助起重设备的工作高度范围,其塔架11不能太高,否则无法吊装天梁12。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用的大吨位卷扬机构试验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其自身能够进行吊载,并不需要其他的辅助起重设备来完成吊载,并不受限于其他辅助起重设备的工作高度范围。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其包括竖直设立在地面上的塔架、天梁、塔机上装、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和吊具。所述天梁设置在所述塔架上,且所述天梁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置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所述塔机上装设置在所述天梁上以进行吊载。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所述塔架的一侧,而所述吊具位于所述塔架的另一侧。其中,从所述卷扬机构出来的钢丝绳穿过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后,向上延伸,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然后延伸至所述塔架(110)的另一侧的所述吊具。
[0008]其中,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导向轮和地面定滑轮组,所述卷扬机构与所述导向轮之间的横向距离可调整,且所述导向轮的设置高度可调整,通过调整所述卷扬机构与所述导向轮之间的横向距离和/或所述导向轮的设置高度以调整所述卷扬机构的出绳角。
[0009]其中,所述天梁包括底座、下支座、第一天梁、第一拉杆、第二天梁和第二拉杆。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塔架上端连接;所述下支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天梁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天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天梁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天梁第二端与所述下支座中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一天梁、所述底座和所述下支座构成一个三连杆结构。所述第二天梁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天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天梁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天梁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座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拉杆、所述第二天梁、所述底座和所述下支座构成一个三连杆结构。
[0010]其中,所述第一天梁与所述第二天梁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二拉杆的长度不同。
[0011]其中,所述天梁进一步包括第一滑轮座和第二滑轮座。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轮座上,且所述第一滑轮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天梁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滑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轮座上,且所述第二滑轮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天梁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上。
[0012]其中,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地面定滑轮组,所述地面定滑轮组和所述第一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相同,所述地面定滑轮组和所述第一滑轮组构成第一滑轮机构,所述钢丝绳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地面定滑轮组和所述第一滑轮组中的滑轮,且所述地面定滑轮组和所述第一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可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所述吊具中安装有滑轮,且其滑轮数量与所述第二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相同,所述吊具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构成第二滑轮机构,所述钢丝绳在穿过所述第一滑轮机构后,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第二滑轮组和所述吊具中的滑轮,且所述第二滑轮组和所述吊具中的滑轮数量可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
[0013]其中,所述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小于所述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
[0014]其中,所述试验平台进一步包括回转支承和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支承设置在所述天梁与所述塔机上装之间;而所述回转机构连接所述塔机上装并驱动所述塔机上装绕着所述回转支承的中心进行转动。
[0015]其中,所述试验平台进一步吊锚架,且设置在所述吊具之下,且配重砝码叠放在所述吊锚架内。
[0016]其中,所述试验平台进一步包括导向件和连杆。所述导向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塔架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吊具与所述塔架之间。而所述连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吊锚架之间。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本发明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可以通过塔机上装来完成试验机构、配重砝码、卷扬机构和塔架的标准节等各类设备的吊装,而并不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辅助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试验准备工作的效率,且塔架和天梁的高度也不需要受限于其他辅助起重设备的工作高度的影响,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广泛,更能满足各种工况的需要。
[0018]此外,试验平台中承受载荷的主要受力部件是天梁,而天梁中第一天梁、第一拉杆、底座和下支座组成了一个三连杆结构,第二天梁、第二拉杆、底座和下支座组成了另一个三连杆结构,这种结构稳定而且能够承受大载荷,使试验平台在结构和刚度上能够适用于大吨位、大容绳量卷扬机构的性能实验以及可靠性实验要求,其能够进行钢丝绳排绳性能、钢丝绳寿命、承载能力、系统温升、机构启动与制动调速性能等等各种实验。且本发明的试验平台还可以通过调整卷扬机构与导向轮之间的横向距离和/或导向轮的设置高度来调整卷扬机构的出绳角,因此这种调整在地面上即可完成,不需要高空作业,其更加地方便快捷,安全风险也大大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所示的天梁的放大示意图;和
[0022]图4是图2所示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卷扬机构的试验平台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试验平台100可用于对卷扬机构200进行各种测试试验,其包括塔架110、天梁120、塔机上装130、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和吊具160。
[0024]其中,塔架110固定地竖直设立在地面上,其作用是提供足够高的试验平台高度和试验有效行程,为卷扬机构200的钢丝绳290的缠绕延伸提供空间。塔架110是由预埋支腿固定基础、预埋支腿固定基节、加强节和标准节所构成,各节之间通过销轴方式连接安装,其高度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塔架110可采用自爬升方式。塔架110和自爬升方式都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5]天梁120设置在塔架110上且天梁120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置第一滑轮组121和第二滑轮组122。
[0026]塔机上装130设置在天梁120上以完成高空吊载工作,其包括平衡臂131和起重臂132,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主要是用塔机上装130来吊装试验用的卷扬机构200、配重砝码、钢丝绳以及塔架110的标准节等等重物。优选地,试验平台100还包括回转支承171和回转机构172,其中,回转支承171设置在天梁120和塔机上装130之间,天梁120的上端与回转支承171的外圈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一起,而塔机上装130也是通过螺栓螺母从而与回转支承171的内圈相连接。回转机构172连接塔机上装130并驱动塔机上装130能够绕着回转支承171的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完成高空吊载工作。
[0027]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塔架110的一侧,且其包括导向轮140和地面定滑轮组150,其中,导向轮140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塔架110的一侧,而地面定滑轮组150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导向轮140与塔架110之间。此外,吊具160位于塔架110的
另一侧。
[0028]其中,从卷扬机构200出来的钢丝绳290穿过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中的导向轮140和地面定滑轮组150后向上延伸,并依次穿过第一滑轮组121和第二滑轮组122,然后延伸至塔架110另一侧的吊具160。优选地,钢丝绳290是从导向轮140的上方穿过导向轮,然后从地面定滑轮组150的下方穿过地面定滑轮组150。
[0029]卷扬机构200除了试验用的卷扬机构本体之外,其还包括卷扬机构驱动装置和卷扬机构控制系统,其中,卷扬机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卷扬机构驱动装置,而卷扬机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卷扬机构本体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从而进行放绳或者收绳操作,其可以采用电机、液压马达、发动机等单一或者复合动力源,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0030]此外,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进一步包括吊锚架180,其设置在吊具160之下以安置配重砝码181,其中,吊具160与吊锚架180之间可以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配重砝码181可以叠放在吊锚架180内。配重砝码181是由不同重量的小配重组成的,通过组合不同重量的小配重就可以获得测试试验所需要的不同的吊重载荷。
[0031]天梁120是整个试验平台100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承受载荷的主要受力部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图3为图2所示的天梁120的放大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天梁120主要包括底座1210、下支座1220、第一天梁1230、第一拉杆1240、第二天梁1250和第二拉杆1260。
[0032]其中,底座1210用于与塔架110上端连接,例如底座1210可以固定安装在塔架110最上端的标准节上,而下支座1220设置在底座1210上。具体地,下支座1220包括承载平台1221和支撑框架1222,其中,承载平台1221位于底座1210之上,支撑框架1222设置在承载平台与底座1210之间,且支撑框架1222可以包括至少四根支撑钢管,其分别设置在底座1210和承载平台1221的四周。第一天梁1230设置在底座1210的一侧,且第一天梁1230的第一端与底座1210的一端相连,而第一滑轮组121设置在第一天梁1230远离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第一拉杆1240设置在第一天梁1230的第一端与下支座1220的远离底座1210的一端(例如承载平台1221的一端)之间。而第二天梁1250设置在底座1210的另一侧,且第二天梁1250的第一端与底座1210的另一端相连,而第二滑轮组122设置在第二天梁1250远离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第二拉杆1260设置在第二天梁1250的第二端与下支座1220的远离底座1210的一端(例如承载平台1221的另一端)之间。
[0033]其中,第一天梁1230和第二天梁1250分别通过销轴而与底座1210相铰接,同样地,第一拉杆1240和第二拉杆1260也可以分别通过销轴而与下支座1220的承载平台1221以及第一天梁1230和第二天梁1250相铰接。因此第一天梁1230、第一拉杆1240、底座1210和下支座1220共同形成了三连杆结构,而第二天梁1250、第二拉杆1260、底座1210和下支座1220共同形成了另一个三连杆结构,这种三连杆结构非常稳定而且适合承载大载荷。因此,本发明试验平台100的天梁120的结构适合承载大载荷,则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适合大吨位的测试试验。
[0034]此外,天梁120还进一步包括第一滑轮座1270和第二滑轮座1280。其中,第一滑轮组121安装在第一滑轮座1270上,且第一滑轮座127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天梁1230远离底座1210的第二端。第二滑轮组122安装在第二滑轮座1280上,且第二滑轮座128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天梁1250远离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因此,在更换倍率或者更换钢丝绳时,可以将第一滑轮座1270和第二滑轮座1280分别从天梁120上拆卸下来,并通过塔机上装130而吊载至地面,来进行相关的操作,其操作方便快捷灵活。
[0035]地面定滑轮组150与第一滑轮组121相互配合,构成第一滑轮机构。其中,优选地,地面定滑轮组150中的滑轮数量与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滑轮数量相同,而钢丝绳290在穿过导向轮140后一一对应地穿过地面定滑轮组150和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滑轮,也就是说,钢丝绳290从导向轮140上方穿过导向轮140后,从地面定滑轮组150中的第一滑轮下方穿过,然后向上延伸穿过第一滑轮组121中的第一滑轮,再向下延伸穿过地面定滑轮组150中的第二滑轮,然后再向上延伸穿过第一滑轮组121中的第二滑轮,…,依次类推,直至穿过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最后一个滑轮,最后从第一滑轮组121延伸到第二滑轮组122。优选地,地面定滑轮组150和第一滑轮组121的设置位置位于同一地垂线上。
[0036]吊具160中也安装有滑轮,且吊具160与第二滑轮组122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了第二滑轮机构。其中,吊具160中的滑轮数量与第二滑轮组122中的滑轮数量相同,而钢丝绳290在穿过第一滑轮机构后,一一对应地穿过第二滑轮组122和吊具160中的滑轮,其中钢丝绳290绕设第二滑轮机构的方式与上述的绕设于第一滑轮机构的方式相同。
[0037]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可以通过调整地面定滑轮组150和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滑轮数量来改变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同样地,其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滑轮组122和吊具160中的滑轮数量来改变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在进行调整时,可以将第一滑轮座1270和第二滑轮座1280从天梁120上拆卸下来,放置至地面后,再更换其上安装的第一滑轮组121和第二滑轮组122中的滑轮数量。同样地,吊具160也可以先放置至地面后,再更换其中的滑轮数量,使操作更方便。
[0038]在进行测试实验工作时,天梁120的第一天梁1230为非吊载边,而第二天梁1250为吊载边,一般吊载边所对应的第二滑轮机构(即包括第二滑轮组122和吊具160)的绕绳倍率为8倍率,而非吊载边所对应的第一滑轮机构(即包括地面定滑轮组150和第一滑轮组121)的绕绳倍率为7倍率,也就是说,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小于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改变第一滑轮机构和/或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而为了满足最大吊载时吊载边和非吊载边两边载荷平衡的要求,因此,第一天梁1230与第二天梁1250、和第一拉杆1240与第二拉杆1260可以采用长短不一的非对称形式,也就是说,第一天梁1230与第二天梁1250的长度不相同,相应地第一拉杆1240与第二拉杆1260的长度也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非吊载边)小于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吊载边),因此,第一天梁1230的长度长于第二天梁1250的长度,相应地,第一拉杆1240的长度长于第二拉杆1260的长度,以满足最大吊载时,吊载边和非吊载边两边的载荷平衡的要求。
[0039]此外,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中,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可以调整,也就是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而导向轮140的设置高度也可以调整。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整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和/或导向轮140的设置高度就可以调整卷扬机构200的出绳角,其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地安全。优选地,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整卷扬机构200的安装位置来调整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
[0040]具体地,如图4所示,其为图2所示的卷扬机构200的试验平台100的平面布置图,其中,图1所示的卷扬机构200可以安装在卷扬机构承载台410上,导向轮140可以安装在导向轮承载台420上,而塔架110可以安装在塔架承载台430上,吊具160、吊锚架180以及放置在吊锚架180中的配重砝码181正对着沙坑440,且沙坑440的周围可以设置有由钢筋混凝土所制成的挡墙450以避免意外现象。
[0041]其中,卷扬机构承载台410上设置有多个地脚螺栓(如图4中十字交叉处),其对应于卷扬机构200的安装孔以将卷扬机构200安装在卷扬机构承载台410上,而地脚螺栓412的数量远远多于安装孔的数量,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卷扬机构200固定在不同的地脚螺栓412上以调整卷扬机构200的安装位置,从而调整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即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且在调整时,可以利用塔机上装130来吊载卷扬机构200,因此其方便快捷,且更加安全。
[0042]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还进一步包括导向件191和连杆192,其中,导向件19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塔架110的另一侧,且位于吊具160与塔架110之间,而连杆19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导向件191与吊锚架180之间,且连杆192可滑动地连接导向件191,因此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通过导向件191和连杆192可以有效地将吊锚架180以及其内承载的配重砝码181的晃动程度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004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卷扬机构200的试验平台100可以通过塔机上装130来完成试验机构、配重砝码181、卷扬机构200和塔架110的标准节等各类设备的吊装,即其自身可以进行吊载,而并不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辅助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试验准备工作的效率,且塔架110和天梁120的高度也不需要受限于其他辅助起重设备的工作高度的影响,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广泛,更能满足各种工况的需要。
[0044]此外,试验平台100中承受载荷的主要受力部件是天梁120,而天梁120中第一天梁1230、第一拉杆1240、底座1210和下支座1220组成了一个三连杆结构,第二天梁1250、第二拉杆1260、底座1210和下支座1220组成了另一个三连杆结构,这种结构稳定而且能够承受大载荷,使试验平台100在结构和刚度上能够适用于大吨位、大容绳量卷扬机构的性能实验以及可靠性实验要求,其能够进行钢丝绳排绳性能、钢丝绳寿命、承载能力、系统温升、机构启动与制动调速性能等等各种实验。
[0045]且本发明的试验平台100还可以通过调整卷扬机构200与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和/或导向轮140的设置高度来调整卷扬机构200的出绳角,因此这种调整在地面上即可完成,不需要高空作业,其更加地方便快捷,安全风险也大大降低。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卷扬机构(200)的试验平台(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架(110),竖直设立在地面上; 天梁(120),设置在所述塔架(110)上,其中,所述天梁(120)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置第一滑轮组(121)和第二滑轮组(122); 塔机上装(130),设置在所述天梁(120)上以进行吊载; 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所述塔架(110)的一侧; 吊具(160),位于所述塔架(110)的另一侧; 其中,从所述卷扬机构(200)出来的钢丝绳(290)穿过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后向上延伸,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121)和所述第二滑轮组(122),然后延伸至所述塔架(110)的另一侧的所述吊具(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导向轮(140)和地面定滑轮组(150),所述卷扬机构(200)与所述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可调整,且所述导向轮(140)的设置高度可调整,通过调整所述卷扬机构(200)与所述导向轮(140)之间的横向距离和/或所述导向轮(140)的设置高度以调整所述卷扬机构(200)的出绳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梁(120)包括: 底座(1210),用于与所述塔架(110)上端连接; 下支座(1220),设置在所述底座(1210)上; 第一天梁(1230),设置在所述底座(121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天梁(1230)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21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滑轮组(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天梁(1230)远离所述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 第一拉杆(1240),设置在所述第一天梁(123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座(1220)的远离所述底座(1210)的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拉杆(1240)、所述第一天梁(1230)、所述底座(1210)和所述下支座(1220)构成一个三连杆结构; 第二天梁(1250),设置在所述底座(1210)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天梁(1250)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21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滑轮组(122)设置在所述第二天梁(1250)远离所述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 第二拉杆(1260),设置在所述第二天梁(125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座(1220)的远离所述底座(1210)的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拉杆(1260)、所述第二天梁(1250)、所述底座(1210)和所述下支座(1220)构成一个三连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梁(1230)与所述第二天梁(1250)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拉杆(1240)与所述第二拉杆(1260)的长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梁(120)进一步包括: 第一滑轮座(1270),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121)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轮座(1270)上,且所述第一滑轮座(127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天梁(1230)远离所述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 第二滑轮座(1280),其中,所述第二滑轮组(122)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轮座(1280)上,且所述第二滑轮座(128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天梁(1250)远离所述底座(1210)的第二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地面定滑轮组(150),所述地面定滑轮组(150)和所述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滑轮数量相同,所述地面定滑轮组(150)和所述第一滑轮组(121)构成第一滑轮机构,所述钢丝绳(290)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地面定滑轮组(150)和所述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滑轮,且所述地面定滑轮组(150)和所述第一滑轮组(121)中的滑轮数量可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 所述吊具(160)中安装有滑轮,且其滑轮数量与所述第二滑轮组(122)的滑轮数量相同,所述吊具(160)和所述第二滑轮组(122)构成第二滑轮机构,所述钢丝绳(290)在穿过所述第一滑轮机构后,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第二滑轮组(122)和所述吊具(160)中的滑轮,且所述第二滑轮组(122)和所述吊具(160)中的滑轮数量可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小于所述第二滑轮机构的绕绳倍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回转支承(171),设置在所述天梁(120)与所述塔机上装(130)之间;和 回转机构(172),连接所述塔机上装(130)并驱动所述塔机上装(130)绕着所述回转支承(171)的中心进行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吊锚架(180),设置在所述吊具(160)之下,且配重砝码(181)叠放在所述吊锚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导向件(19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塔架(110)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吊具(160)与所述塔架(110)之间; 连杆(19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向件(191)和所述吊锚架(180)之间。
【文档编号】G01M99/00GK103630416SQ20131068412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方丹, 宋开宇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