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4594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材料检测设备,特别是指一种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普通玻璃是透明的,对于有些特定成分的玻璃或透明塑料材料,在紫外光或者特定波长之可见光的照射下,可产生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使材料发生透光度降低或者产生颜色变化,并且在光照停止后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透明状态,称之为光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和透光度会随日照强度而产生变化,日照强度高,玻璃的颜色深,透光率低;反之,日照强度低,玻璃的颜色浅,透光度则高。而光致变色镜片,一般简称变色片,是在无色或有色光学玻璃成分中添加卤化银等化合物,使镜片能在紫外线照射时分解成银和卤素原子,镜片碳纤维颜色由浅变深;反之,当光线变弱时,银和卤素又再结合成无色的卤化银,镜片回到原始状态,此镜片可矫正视力,又可作为太阳眼镜使用;在1986年代发明了光致变色树脂材料,使用渗透法在镜片的凸面渗入了一层光致变色感光材料,或是将变色材料直接混入树脂材料中令镜片具有变色特性,这种镜片变色迅速,不受温度影响。常用的透光率(阻光率)的检测方法是将变色材料调制成溶液,再使用分光计进行透光率计算或光谱分析,其检测方式较为麻烦且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方便且精确的检测出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
>J-U ρ α装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1、一种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设有一隔离外界光源的机箱,该机箱供活动置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该机箱内的一侧设有一参考光源,该参考光源设置于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前方,该光致变色材料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变色激发光源,并在该光致变色材料的另一侧设有光传感器,而该参考光源、该变色激发光源及该光传感器链接至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链接,该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的链接负责该参考光源与该变色激发光源的开关控制及该光传感器的数据收集,记录所收集的数据,将该数据转换为该光致变色材料的穿透率,并显示于人机接口上。所述参考光源为卤素灯、氙气灯、多波长的灯具、或由多组不同波长的灯源所组成的参考光源。所述变色激发光源为该光致变色材料所需要的激发光,为发出UV波长的灯具、UVLED或由复数 个激发波长范围的灯具。所述光传感器为涵盖该参考光源所有光谱范围之传感器。[0011]所述光传感器为CM0S、(XD、一般娃基光传感器或太阳能板。所述光传感器由复数个传感器构成。所述控制电路为一组数字模拟转换与微处理器。所述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具备有数据收集、处理、显示的功能,以及至少具备有一个显示接口。采用上述方案后,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光谱分析或是分光计检测方法,改以光传感器以量测穿透光的总和能量,并使用变色激发光源作为触发待测材料变色的光源;其中,光传感器所量测讯号藉由控制电路先行处理后,传送至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进行后续计算与纪录,控制电路同时可接受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端传送的指令来控制变色激发光源与参考光源的开关,如此可实现更方便且精确的检测出光致变色材料的穿透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 致变色材料穿透率检测期间的穿透率变化曲线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机箱2光致变色材料20 UV变色镜片3参考光源30卤素灯4变色激发光源40 UV灯5光传感器6控制电路7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 70人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设有一可隔离外界光源的机箱1,该机箱I可方便开启以供置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2,该机箱I内的一侧设有一参考光源3,该参考光源3设置于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2的前方,该光致变色材料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变色激发光源4,并在该光致变色材料2的另一侧设有一光传感器5,前述的组件均被安置在可以隔离外界光源的机箱I内,该机箱I可以方便开启以供更换该待测光致变色材料2,而该参考光源
3、该变色激发光源4及该光传感器5是链接至一控制电路6,该控制电路6与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7链接,该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7链接负责该参考光源3与该变色激发光源4的开关控制及该光传感器5的数据收集,记录所收集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转换为光致变色材料2的穿透率,并显示于人机接口 70上。该参考光源3可以是卤素灯、氙气灯、多波长的灯具、或由多组不同波长的灯源所组成的参考光源。该变色激发光源4则为该光致变色材料2所需要的激发光,可为发出UV波长的灯具、UV LED所构成、或由其他灯具发出光源搭配特定滤光片所构成、或由复数个适当的激发波长范围的灯具所组成。该光传感器5则是可以涵盖该参考光源3所有光谱范围之传感器,如CMOS、(XD、一般硅基光传感器或太阳能板等形式。该光传感器5可以使用复数个传感器所构成,个别传感器负责不同波长感测范围。该控制电路6可为一组数字模拟转换与微处理器。该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7可为计算机,需具备检测流程控制与穿透率变化曲线绘制等功能。本实用新型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检测装置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用以检测UV变色镜片20,将该UV变色镜片20置入于机箱I内,于该机箱I内设置有光传感器5及卤素灯30,以该卤素灯30做为参考光源3,而UV灯40做为变色激发光源4,用以激发UV变色镜片20变色,该控制电路6系具备通讯接口,可与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7(计算机)联机传输相关命令及光传感器5讯号,其中包含控制电路6 (含微处理器、A/D转换、UV灯及卤素灯之开关控制与RS-232传输接口)、RS-232电路、变压器等。其检测流程如下:1.开启参考光源3消素灯30),并记录光传感器5所测得的亮度参考数值R。2.将待测的光致变 色材料2 (UV变色镜片20)放置于机箱I内。3.开启变色激发光源4(UV灯40),监测光传感器5所测得的实时亮度数值St,依下式计算实时穿透率数值tT,并纪
录与绘制穿透率降低曲线。
Ti % = 1x100%f R4.当穿透率数值不再变化时,关闭变色激发光源4 (UV灯40),持续监测光传感器5所测得的实时亮度数值St,与计算实时穿透率数值,并纪录与绘制穿透率恢复曲线。5.当穿透率数值恢复至90%时,关闭参考光源3 (卤素灯30),检测即完成。为能记录穿透率变化曲线,采取计算机(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7)联机方式,由计算机端的人机接口 70程控所有量测程序与数据记录,透过计算机端的通讯接口与光致变色材料(变色镜片)穿透率量测仪进行沟通,其穿透率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如此,可方便且精确的检测光致变色材料2的穿透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到所预期的使用目的与功效,且更较习知者为的理想、实用,惟,上述实施例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而已,此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举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手段下所完成之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隔离外界光源的机箱,该机箱供活动置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该机箱内的一侧设有一参考光源,该参考光源设置于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前方,该光致变色材料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变色激发光源,并在该光致变色材料的另一侧设有光传感器,而该参考光源、该变色激发光源及该光传感器链接至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链接,该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的链接负责该参考光源与该变色激发光源的开关控制及该光传感器的数据收集,记录所收集的数据,将该数据转换为该光致变色材料的穿透率,并显示于人机接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参考光源为卤素灯、氙气灯、多波长的灯具、或由多组不同波长的灯源所组成的参考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色激发光源为该光致变色材料所需要的激发光,为发出UV波长的灯具、UV LED或由复数个激发波长范围的灯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传感器为涵盖该参考光源所有光谱范围之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传感器为CMOS、CXD、一般硅基光传感器或太阳能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传感器由复数个传感器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为一组数字模拟转换与微处理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具备有数据收集·、处理、显示的功能,以及至少具备有一个显示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一种光致变色材料穿透率检测装置,其设有一隔离外界光源的机箱,该机箱供活动置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该机箱内的一侧设有一参考光源,该参考光源设置于该待测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前方,该光致变色材料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变色激发光源,并在该光致变色材料的另一侧设有光传感器,而该参考光源、该变色激发光源及该光传感器链接至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链接,该数据收集与处理单元的链接负责该参考光源与该变色激发光源的开关控制及该光传感器的数据收集,记录所收集的数据,将该数据转换为该光致变色材料的穿透率,并显示于人机接口上。实现更方便且精确的检测出光致变色材料的穿透率。
文档编号G01N21/59GK203117107SQ20132000804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李正忠 申请人:李正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