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

文档序号:621570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将支持无线网络定位的手持定位设备置于林区内静止目标待测点上,根据手持定位设备所接收到的不少于3个无线网络基站发送的射频信号,根据信号强度及林区修正因子得到待测点与无线网络基站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待测点与3个无线网络基站的相对坐标。针对移动目标的测定,首先选择一个起点使用静止目标定位方法得到第一定位坐标,然后使用具有角速度传感器的手持定位设备从该起点移动到待测点,通过移动过程中记录的矢量方向变化角度和加速度信息计算出与第一定位坐标的相对坐标。在定位服务器端,将时间同步后的相对坐标与基站卫星定位坐标进行融合,得到待测点的定位坐标。
【专利说明】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林业信息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为全球性的位置与时间测定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及用户终端设备,可为地球表面、近地表和地球外空任意地点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及精密的时间信息。目前世界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有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的“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0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Galileo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alileo)。随着卫星定位系统日益完善和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提高,GNSS已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在交通、安全、测绘、农业、林业、气象、搜索救援、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日益完善和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卫星定位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交通、物流、测绘、通讯等各大领域。我国林业领域应用中,最早使用的是美国的GPS系统,目前,俄罗斯的GL0NASS系统以及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定位系统也逐渐应用于我国林业领域。自GPS应用于林业以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都致力于卫星定位技术在林业应用的研究,大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包括样地调查、各种境界线的勘定、森林分布区域测定、林地面积测量、伐区踏查、伐区设计、林政案件调查、古树名木定位等;2)林业工程测量;3)植树造林,包括飞机播种造林、造林分类及清查等;4)森林防火,包括火场定位、火场面积测量、火场损失评估等;5)动物资源调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6)森林旅游及野外考察。
[0004]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在我国林业领域广泛投入应用,但是在林区实际业务应用中,存在林下环境信号差、定位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以至于不能满足部分业务的位置精度需求,尤其是在南方高山、密林区表现尤为明显。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有很多,美国学者Christopher等人对林冠、地貌和距离对GPS定位精度影响的研究表明,林冠和地貌干扰会降低定位的精度和效率。我国学者聂玉藻等对不同地类、不同地形、不同测程、不同林冠下的RTD GPS复测试验,进行了林冠与山地对GPS定位精度影响及消减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谷定位精度低于山坡。我国学者谭伟等进行了手持GPS在不同林分下定位精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手持GPS定位精度与林分郁闭度、测量气候等因素关系密切,与测量时段关系不大,郁闭度越高,定位精度越低。我国学者徐文兵等进行了林区地形条件对GPS定位精度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高郁闭度林区定位精度低,水域附近的多路效应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小于建筑物对信号的阻挡作用。
[0005]国外学者韦希勤等研究了森林资源一类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点定位的精度问题,但精度不理想,其误差平均在54m,最小也有15m。我国学者陈华安等进行了手持GPS接收机面积测量精度测试,实验证明,地块面积小于600m2时,面积测量误差会超过5%,不能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的要求,并且地块越小,相对误差就越大;郁闭度会影响GPS信号接收,而影响面积测量精度;大峡谷中则很难进行定位和面积测量。信号差、定位精度低已成为卫星定位技术在实际林区应用中不可逾越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首先针对测试区域选择若干处(不少于3处)相对开阔或林分郁闭度小可以接收到卫星定位信号的地方布设无线网络基站,这些基站尽量错落分布在测试区域的周围和内部,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或其它方法能够确定出基站的准确位置信息。针对静止目标的测定,将支持无线网络定位的手持定位设备置于林区的待测点,根据手持定位设备所接收的不少于3个无线网络基站发送的射频信号,根据信号强度及林区修正因子得到待测点与无线网络基站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待测点与3个无线网络基站的相对坐标;或针对移动目标的测定,根据支持惯性导航定位的定位设备所获取的从定位起点时刻到林区待测点的方向、加速度信息,积分计算得到当前位置与起点位置的相对坐标,并根据支持惯性导航定位的定位设备在起点的定位坐标以及相对坐标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惯性导航定位坐标;
[0009]将GPS定位模块置于无线网络基站,根据GPS定位模块接收的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得到无线网络基站的参考坐标;
[0010]在定位服务器端,将时间同步后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与参考坐标进行融合,得到待测点的实际定位坐标。
[0011]可选的,所述地面无线定位坐标的获取方式如下:
[0012]假设待定点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为(X,Y),所选择的三个无线网络基站坐标分别为(xa, Ya)、(xb, Yb)、(Xe, Y。),且待定点到基站的距离分别为Ra、Rb、Re,距离Ri由公式
^ = 10K丨釋(i = a,b,c )计算得出(plQ表示基站发射的信号强度,Pli为终端接收到i
基站的信号强度,k为林区环境下的修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点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X,Y):
_ si Pl=「2(Xi—) - O2 - (++d_
W — L2(H) K)」[K1-Ra2+Xc2-Xb2+ Yc1-Yb2
[0014]可选的,所述惯性导航定位坐标的获取方式如下:
[0015]惯性导航定位数据的获取方式如下:
[0016]假定惯性导航定位模块获取的相对坐标为(ΛΧ,ΛΥ),当前时刻的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为(?, Y1),上一时刻的已知定位坐标为(Xtl, Yq),则:
[0017]X1 = Xq+ Δ X
[0018]Y1 = Υ,+ ΔΥ0
[0019]可选的,将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到导航定位坐标与参考坐标进行融合的方式如下:
[0020]假设参考坐标为(Xs,Ys),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为(Λ Xu Λ YL),待测点的精确坐标为(X,Y),则:
[0021]X = λ AXl+Xs
[0022]Y = λ Δ YL+YS
[0023]其中,λ为由地面定位数据坐标系统到卫星定位数据坐标系统的转换系数。
[0024]可选的,所述GPS定位模块置于林区架设的无线网络基站相应的定位设备中。
[0025]本发明提出了星-地结合定位在林业应用的技术方案,通过无线网络辅助定位、惯性导航等技术辅助定位林业的待测点,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克服了现有林区定位中存在的信号差、定位精度低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的技术方案框架图;
[0028]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辅助GPS技术工作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基站定位图;
[0030]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惯性导航与GPS导航组合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卫星定位技术在林业应用上表现出的定位精度低、信号干扰等问题早就引起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不同林区环境下的卫星定位精度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与测试,研究表明,定位精度与林分郁闭度、林冠类别、地貌、测量气候等因素有关,林分郁闭度越大、定位精度越低;山谷定位精度最低、山坡次之、山顶定位精度最高;晴天定位精度高于阴雨天,定位精度与测量时段关系不大。目前,就林区信号弱、定位精度低这一问题,还没有一套针对实际业务的完整解决方案。
[0033]为解决林区信号弱、定位精度低、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等问题,需要将地面定位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结合以弥补在高郁闭度林下卫星信号弱或无卫星信号而导致的无法定位等问题。这种星-地结合定位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在林下无卫星信号的区域周边及内部,选O择开阔及郁闭度小的位置架设无线网络基站,使无线网络基站可通过卫星定位获得其自身坐标,在林区内,结合卫星定位数据和地面定位数据得出待测点的位置信息,对于部分地图应用业务,还需使用定位数据与地图数据的匹配技术,弥补单一定位方式的不足,从而提高其定位精度。可用于在卫星定位信号微弱或无法接收的情况下测定林区内部静止目标和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
[0034]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的技术方案框架图;参照图1,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针对静止目标的测定,将支持无线网络定位的手持定位设备置于林区的静止目标待测点,根据手持定位设备所接收的不少于3个无线网络基站发送的射频信号,根据信号强度及林区修正因子得到待测点与无线网络基站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待测点与3个无线网络基站的相对坐标;根据支持惯性导航定位的定位设备所获取的从定位起点时刻到林区待测点的方向、加速度信息,积分计算得到当前位置与起点位置的相对坐标,并根据支持惯性导航定位的定位设备在起点的定位坐标以及相对坐标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惯性导航定位坐标;
[0036]其中,在采用支持无线网络定位的手持定位设备对静止目标进行定位时,需要预先针对测试区域选择若干处(不少于3处)相对开阔或林分郁闭度小可以接收到足够卫星定位信号的地方布设无线网络基站,这些无线网络基站尽量错落分布在测试区域的周围和内部,使其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或其它方法确定出每个无线网络基站的准确位置信息。针对静止目标的测定,即可将手持定位设备置于林区内静止目标待测点上。
[0037]在采用支持惯性导航定位的定位设备针对移动目标进行定位时,可以首先选择一个起点使用前述的静止目标定位方法得到第一定位坐标,然后使用具有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的定位设备从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所指位置移动到待测点,通过移动过程中记录的矢量方向变化角度和加速度信息计算出与第一定位坐标的相对坐标。
[0038]将GPS定位模块置于无线网络基站,根据GPS定位模块接收的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得到无线网络基站的参考坐标;
[0039]在定位服务器端,将时间同步后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与参考坐标进行融合,得到待测点的精确坐标。
[0040]以下对无线网络与卫星结合、惯性导航与卫星结合的定位方案分别进行阐述,并给出组合定位的基本原理。
[0041]1.林区无线网络与卫星结合定位方案
[0042]无线网络辅助定位技术,其设计思想是尽量将终端的工作简化,将卫星扫描及定位运算等最为繁重的工作从终端一侧转移到网络一侧的定位服务器完成。窄带CDMA的辅助GPS(A-GPS)利用陆地蜂窝网络来提高GPS接收机的性能,通过直接对GPS接收机提供卫星星座信息来辅助定位,A-GPS系统主要包括3个部分:定位服务器、具有部分或全GPS接收机功能的接收机和无线通信连接。现在有两种类型的A-GPS系统:移动基站辅助的GPS,移动基站获得GPS卫星信号并判断相应的伪码,将这些带有时间戳的卫星伪码送到定位服务器,利用这些信息来计算位置信息;基于移动基站的GPS,该技术是一种GPS的执行标准,定位服务器为移动基站提供辅助信息,以此使移动基站可以计算其自身的位置。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辅助GPS技术工作示意图。
[0043]基于林区无线网络与卫星结合定位方案的实现流程为:无线网络基站不断向手持定位设备发送射频信号,根据无线网络基站到手持设备的方向角及距离,计算出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同时,GPS定位模块根据其所接收的卫星信号以及定位服务器提供的辅助定位信息得到其参考坐标。最后,将两种定位数据进行融合。[0044]无线网络定位数据的获取方式如下:
[0045]假设待定点为(X,Y),三个无线网络基站坐标分别为(Xa,Ya)、(Xb, Yb)、(Xc, Y。),且
待定点到基站的距离分别为Ra、Rb、Re,距离Ri由公式尺=10(Λ—@/1Μ ( i = u,l'c )计算得出
(Pl0表示基站发射的信号强度,Pli为终端接收到i基站的信号强度,k为林区环境下的修正因子),定位关系图如图3所不。
[0046]根据以下公式即可计算出待测点坐标(X,Y):
[0047](X-Xa)2+ (Y-Ya)2 = Ra2 (I)
[0048](X-Xb)2+(Y-Yb)2 = Rb2 (2)
[0049](X-Xc)2+ (Y-Yc)2 = Rc2 (3)
[0050]根据上述3个公式推导得到: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静止目标的测定,将支持无线网络定位的手持定位设备置于林区的静止目标待测点,根据手持定位设备所接收的不少于3个无线网络基站发送的射频信号,根据信号强度及林区修正因子得到待测点与无线网络基站的距离,从而计算出待测点与3个无线网络基站的相对坐标;或针对移动目标的测定,支持惯性导航定位的定位设备首先选择适当的定位方式获取某一时刻的定位坐标,然后惯性导航定位模块以该时刻为起始,根据所获取的方向、加速度等信息通过自动积分运算得到与该时刻的相对坐标,并以此推算当前的定位坐标。在运动定位过程中,根据应用林区的环境等情况,利用终端的GPS定位模块或者其他定位方式,不定时对其进行一次定位坐标的校正。 将GPS定位模块置于无线网络基站,根据GPS定位模块接收的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得到无线网络基站的参考坐标; 在定位服务器端,将时间同步后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与参考坐标进行融合,得到待测点的实际定位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无线定位坐标的获取方式如下: 假设待定点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为(X,Y),所选择的三个无线网络基站坐标分别为(Xa,Ya)、(Xb, Yb)、(Xc, Y。),且待定点到基站的距离分别为Ra、Rb、R。,距离Ri由公式Ri =ww。-輕-(i = a^c )计算得出(Pltl表示基站发射的信号强度,Pli为终端接收到i基站的信号强度,k为林区环境下的修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待测点的地面无线定位坐标(X,Y):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导航定位坐标的获取方式如下: 惯性导航定位数据的获取方式如下: 假定惯性导航定位模块获取的相对坐标为(ΛΧ,△ Y),当前时刻的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为(X1, Y1),上一时刻的已知定位坐标为(X,,Yq),则:
X1 = Xq+ Δ X
Y1 = Yq+Λ Y。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与参考坐标进行融合的方式如下: 假设参考坐标为(xs,Ys),地面无线定位坐标或惯性导航定位坐标为(AXu Λ YJ,待测点的实际定位坐标为(Χ,Y),则:
X = λ Δ XL+XS
Y= λ ayl+ys
Z = λ Δ ZL+ZS 其中,λ为由地面定位数据坐标系统到卫星定位数据坐标系统的转换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林区的星-地结合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定位模块置于林区架 设的无线网络基站相应的定位设备中。
【文档编号】G01S19/49GK103760585SQ20141001110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张旭, 于新文, 张雪芹, 马琰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