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

文档序号:622976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领域,涉及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薄板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有利于对金属薄板内部残余应力进行无损评价。该方法的单次测量时间约20秒,仅为传统X射线测量残余应力方法单次测量时间的几十分之一,检测速度快,同时,该方法的测量深度可以调节,最大深度能达到3mm,是X射线法测量深度的几十倍,因此测量深度大,第三,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测量板材内部大范围残余应力分布的方法,能够获得残余应力分布的三维图或等高线图,第四,该方法单次测量的成本仅为X射线法的几十分之一,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第五,该方法无放射性,与X射线法相比使用更加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领域,涉及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场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薄板在轧制或热处理过程中经常产生起皱、翘曲等变形,为了消除这些变形, 获得平整的板型,需要经过矫平工序。在这一工序中,由于板材不同位置的变形量不同,将 使其不同部位产生大小不一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将对板材的力学性特别是疲劳性 能产生影响,使板材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加,影响产品合格率。同时,如果在板材的局部 区域存在过高的残余拉应力,将对板材的使用安全性构成威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无 损评价板材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
[0003] 传统的无损评价残余应力方法主要是X射线法和巴克豪森噪声法,但它们的穿透 深度较浅,前者只能测量材料表面几十最多上百微米范围内的残余应力,后者的测量深度 也不超过〇.3_。而对板材力学性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其内部较深部位的残余应力。另一 方面,上述两种传统方法的测量效率较低,很难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测量反映出板材中的残 余应力场。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提供了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 金属板材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
[0005]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 (1)选择探头
[0007] 根据待测金属板的材质和厚度选择探头,探头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探 头发出的在待测材料中传播的超声纵波波长处于板材厚度的10%到20%之间;第二,如使 用圆形晶片探头,其晶片直径小于待测板材厚度的1.8倍,如使用方形晶片探头,晶片的最 大边长小于板材厚度的2倍;
[0008] (2)楔块加工
[0009] 2. 1测量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10] 将探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脉冲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 接,在楔块材料上加工出两个相对平行的平面,在其中一个平面上任选一点A,测量该点到 相对平面的垂直距离,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在A点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超声波 在相对平面上返回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块=2S楔块/t楔块;
[0011] 2. 2测量待测金属板材中的纵波声速
[0012] 仍采用2. 1中的方法连接探头、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测量待测 金属板材某一位置的厚度SW4,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该位置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 此时超声波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 ,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W4 =2S材料/t材料;
[0013] 2. 3楔块加工
[0014] 楔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楔块的底面为矩形,楔块的厚度小于梯形底边的长度,梯 形底角角度为α 在两相对的斜面上钻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与探头 的外径相匹配,螺纹孔的中心线与其所在斜面垂直,两个螺纹孔的中心线延长线分别与梯 形底边相交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L = 15-100mm,
[0015] (3)测量标定
[0016] 3.1连接设备
[0017] 将两个探头分别安装在楔块的两个螺纹孔上;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和同步 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通过同轴电缆将 任意一个探头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将另一探头接到多通道示波器的另 一个接收接口;
[0018] 3. 2确定测量参数
[0019] 在待测板材上分别沿轧制方向和宽展方向取下一个长200-300mm,宽10-30mm,厚 度为板材厚度的拉伸试样,将楔块利用耦合剂耦合在拉伸试样任意轧制表面的中心,楔块 底面的长度方向与拉伸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打开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 测量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再将楔块耦合在拉伸试样另一轧制表面 的中心,测量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t 2,将h和t2的算数平均值称为零 应力时间t(l,对拉伸试样施加轴向拉伸应力,直到轴向拉伸应力达到拉伸试样屈服强度的 70% -80%,在加载过程中,载荷每增加10-100MPa,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 间隔,以载荷为纵坐标,以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系 上绘制载荷与时间间隔关系曲线,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后直线的斜率称为声弹性系 数K ;
[0020] (4)残余应力场测量
[0021] 4. 1测量各点的声传播时间
[0022] 将楔块耦合在待测金属板材表面,楔块底面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板材的轧制方 向平行,移动楔块对待测金属板材进行扫查,在每行扫查过程中,楔块每前进20?150mm读 取并记录一次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每行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直 到整个待测金属板材扫描完毕,将楔块底面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板材的宽展方向平行, 采用上述扫查方式再进行一次扫查,完成上述两次扫查后,再对金属板材的另一个轧制面 进行同样的两次扫查;
[0023] 4. 2计算各点的残余应力
[0024] 待测金属板材各测量区域的残余应力用以下公式计算:
[0025] σ j = K(ti-t0)
[0026] 式中:〇 i代表各区域的残余应力,K代表声弹性系数,&代表每一区域测得的超声 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h代表零应力时间,
[0027] 4. 3绘制残余应力场图
[0028] 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板材轧制面的两个邻边的距离分别为 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以每次测量时的残余应力值为坚坐标,绘制残余应力三维 分布图;或者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板材轧制面的两个邻边的距离分别 为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连接测得的残余应力值相同的点,绘制残余应力等高线 图。
[002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0030] 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中应力的影响,这一现象被 称为超声波的"声弹性效应"。另一方面,超声波通过速度不同的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 反射和折射,其中以第一临界角入射的超声纵波在折射介质中会产生临界折射纵波。这一 波形对材料的组织结构不敏感,但对材料中的应力最为敏感,本发明就是利用了这一波形 传播速度的变化反应金属薄板中不同位置之间的残余应力差异,进而以扫查的方式描述薄 板中的残余应力场。
[0031] 传统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主要存在测量深度浅、测量效率低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X射线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或巴克豪森噪声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测量深度不超过 0. 3_,难以反映出对板材力学性能造成影响的残余应力。另一方面,传统方法的测量效率 较低,X射线法测量0. 3_2范围内的残余应力需要3-5分钟,而金属薄板产品的尺寸通常达 到几平方米,利用现有方法难以对整块产品各个部位的残余应力场进行测量。
[0032] 针对第一个问题,采用超声临界折射纵波可以测量其传播路径上残余应力的平 均大小,并且该波形的传播深度与其波长有关,通过调整探头频率,可以获得传播深度在 0. 25-8_的临界折射纵波,调整测量深度。从而实现了对较深部位残余应力的测量。
[0033] 针对第二个问题,超声应力测量的效率较高,其一次测量的面积约200mm2,单次手 工测量用时约15秒,如果采用自动设备代替手工测量,单次测量时间将可能小于1秒。与 传统方法相比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大面积金属薄板各部位残余应力的测量提供 了可能,进而描述其残余应力场。
[0034] 本发明的优点是:
[0035]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薄板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有利于对金属 薄板内部残余应力进行无损评价。该方法的单次测量时间约20秒,仅为传统X射线测量残 余应力方法单次测量时间的几十分之一,检测速度快,同时,该方法的测量深度可以调节, 最大深度能达到3mm,是X射线法测量深度的几十倍,因此测量深度大,第三,该方法提供了 一种测量板材内部大范围残余应力分布的方法,能够获得残余应力分布的三维图或等高线 图,第四,该方法单次测量的成本仅为X射线法的几十分之一,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第五,该 方法无放射性,与X射线法相比使用更加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楔块形状示意图;
[0037] 图2为扫查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
[0039] 该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薄板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 骤是:
[0040] (1)选择探头
[0041] 根据待测金属薄板的材质和厚度选择探头,探头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探头发出的在待测材料中传播的超声纵波波长处于板材厚度的10%到20%之间;第二,如 使用圆形晶片探头,其晶片直径小于待测板材厚度的1. 8倍,如使用方形晶片探头,晶片的 最大边长小于板材厚度的2倍。
[0042] (2)楔块加工
[0043] 2. 1测量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44] 将探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脉冲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 接。在楔块材料上加工出两个相对的平行平面,在其中一个面上任选一点A,使用游标卡尺 或千分尺测量该点到相对平面的垂直距离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在A点上,通 过示波器测量出超声波在相对平面上返回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楔 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2S/t
[0045] 2. 2测量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46] 仍采用2. 1中的方法连接探头、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使用游标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待测金属材料某一位置的厚度SW4。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该位置 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此时超声波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待测金属 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 W4= 2SW4/t W4。
[0047] 2· 3楔块加工
[0048] 将楔块材料加工成如附图1所示的形状,其中L = 15-100mm,α = arcsir^C^/ C材料)
[0049] (3)测量标定
[0050] 3· 1连接设备
[0051] 将探头安装在楔块上;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 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通过同轴电缆将任意一个探头接到脉冲 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将另一探头接到多通道示波器的另一个接收接口。
[0052] 3. 2确定测量参数
[0053] 在待测板材上分别沿轧制方向和宽展方向取下一个长200-300mm,宽10-30mm,厚 度为板材厚度的拉伸试样。将楔块利用耦合剂耦合在拉伸试样任意轧制表面的中心,楔 块的长度方向与拉伸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打开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 测量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h。再将楔块耦合在拉伸试样另一轧制表面的中 心,测量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t 2,将h和t2的算数平均值称为零应力时间h。 对拉伸试样施加逐渐增加的轴向拉伸应力,直到轴向拉伸应力达到拉伸试样屈服强度的 70% -80%,在加载过程中,载荷每增加10-100MPa,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 间隔。以载荷为纵坐标,以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上绘制 载荷与时间间隔关系曲线,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后直线的斜率称为声弹性系数K。
[0054] (4)残余应力场测量
[0055] 4. 1测量各点的声传播时间
[0056] 将楔块耦合在待测金属薄板表面,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轧制方向平 行。移动楔块对待测金属薄板进行扫查,在每行扫查过程中,楔块每前进20?150mm读取 并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每行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直到整个待 测金属薄板扫描完毕。将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宽展方向平行,采用上述扫查 方式再进行一次扫查,如图2所示。完成上述两次扫查后再对薄板的另一个轧制面进行同 样的两次扫查。
[0057] 4. 2计算各点的残余应力
[0058] 待测金属薄板各测量区域的残余应力用以下公式计算:
[0059] σ j = K(ti-t0)
[0060] 式中:σ i代表各区域的残余应力,K代表声弹性系数,ti代表每一区域测得的发射 波与接收波之间的时间间隔,h代表零应力时间。
[0061] 4. 3绘制残余应力场图
[0062] 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薄板两个侧边的距离分别为直角坐标 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以每次测量时的残余应力值为坚坐标,绘制残余应力三维分布图;或 者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薄板两个侧边的距离分别为直角坐标系的横 坐标和纵坐标,连接测得的残余应力值相同的点,绘制残余应力等高线图。
[0063] 实施例1
[0064] 牌号为7050的铝合金冷轧板,长2000mm,宽1500mm,厚5mm。其检测步骤如下:
[0065] (1)选择探头
[0066] 选择两个晶片直径为9mm,频率为5MHz的超声纵波探头。
[0067] (2)楔块加工
[0068] 2. 1测量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69] 将探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脉冲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 接。在楔块材料上加工出两个相对的平行平面,在其中一个面上任选一点A,使用游标卡尺 或千分尺测量该点到相对平面的垂直距离3^^= 15.0毫米。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 在A点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超声波在相对平面上返回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 间隔9. 677微秒。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模块=2S模块/t模块=3100米/秒。
[0070] 2. 2测量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71] 仍采用2. 1中的方法连接探头、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使用游标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待测金属材料某一位置的厚度SW4= 5. 03毫米。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 剂耦合该位置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此时超声波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 W4= 1. 590微秒。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W4= 2SW4/tW4= 6327米/秒。
[0072] 2. 3楔块加工
[0073] 将楔块材料加工成如附图1所示的形状,其中L = 50mm,a = arcsin(C|;块/CW4) =29. 3°
[0074] (3)测量标定
[0075] 3. 1连接设备
[0076] 将探头安装在楔块上;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 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通过同轴电缆将任意一个探头接到脉冲 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将另一探头接到多通道示波器的另一个接收接口。
[0077] 3. 2确定测量参数
[0078] 在待测板材上分别沿轧制方向和宽展方向取下一个长250mm,宽25mm,厚度为板 材厚度的拉伸试样。将楔块利用耦合剂耦合在拉伸试样任意轧制表面的中心,楔块的长度 方向与拉伸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打开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测量发射脉 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A = 14. 286微秒。再将楔块耦合在拉伸试样另一轧制表面的中 心,测量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t2 = 14. 292微秒,h和t2的算数平均值称为零应 力时间tQ = 14. 289微秒。对拉伸试样施加逐渐增加的轴向拉伸应力,直到轴向拉伸应力 达到拉伸试样屈服强度的80 %,在加载过程中,载荷每增加50MPa,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 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以载荷为纵坐标,以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在直角 坐标系上绘制载荷与时间间隔关系曲线,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后直线的斜率称为声 弹性系数K = 5. 25兆帕/纳秒。
[0079] (4)残余应力场测量
[0080] 4. 1测量各点的声传播时间
[0081] 将楔块耦合在待测金属薄板表面,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轧制方向平 行。移动楔块对待测金属薄板进行扫查,在每行扫查过程中,楔块每前进100mm读取并记录 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每行之间的距离为1〇〇_,直到整个待测金属薄板扫 描完毕。将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宽展方向平行,采用上述扫查方式再进行一 次扫查,如图2所示。完成上述两次扫查后再对薄板的另一个轧制面进行同样的两次扫查。
[0082] 4. 2计算各点的残余应力
[0083] 待测金属薄板各测量区域的残余应力用以下公式计算:
[0084] σ j = K(ti-t0)
[0085] 式中:〇 i代表各区域的残余应力,K代表声弹性系数,&代表每一区域测得的发射 波与接收波之间的时间间隔,h代表零应力时间。
[0086] 4. 3绘制残余应力场图
[0087] 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薄板两个侧边的距离分别为直角坐标 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以每次测量时的残余应力值为坚坐标,绘制残余应力三维分布图。
[0088] 实施例2
[0089] 牌号为H80的铜合金冷轧板,长500mm,宽100mm,厚3mm。其检测步骤如下:
[0090] (1)选择探头
[0091] 选择两个晶片直径为6mm,频率为10MHz的超声纵波探头。
[0092] (2)楔块加工
[0093] 2. 1测量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94] 将探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脉冲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 接。在楔块材料上加工出两个相对的平行平面,在其中一个面上任选一点A,使用游标卡尺 或千分尺测量该点到相对平面的垂直距离3^^= 21. 5毫米。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 在A点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超声波在相对平面上返回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 间隔14. 0M微秒。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模块=2S模块/t模块=3〇57米/秒。 [0095] 2. 2测量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096] 仍采用2. 1中的方法连接探头、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使用游标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待测金属材料某一位置的厚度SW4= 3. 05毫米。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 剂耦合该位置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此时超声波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 W4= 1. 305微秒。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W4= 2SW4/tW4= 4674米/秒。
[0097] 2. 3楔块加工
[0098] 将楔块材料加工成如附图1所示的形状,其中L = 40mm,a = arcsin(CWit/C|;块) =40. 8。
[0099] (3)测量标定
[0100] 3.1连接设备
[0101] 将探头安装在楔块上;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 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通过同轴电缆将任意一个探头接到脉冲 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将另一探头接到多通道示波器的另一个接收接口。
[0102] 3. 2确定测量参数
[0103] 在待测板材上分别沿轧制方向和宽展方向取下一个长200mm,宽20mm,厚度为板 材厚度的拉伸试样。将楔块利用耦合剂耦合在拉伸试样任意轧制表面的中心,楔块的长度 方向与拉伸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打开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测量发射脉 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A = 12. 766微秒。再将楔块耦合在拉伸试样另一轧制表面的中 心,测量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t2 = 12. 770微秒,h和t2的算数平均值称为零应 力时间tQ = 12. 768微秒。对拉伸试样施加逐渐增加的轴向拉伸应力,直到轴向拉伸应力 达到拉伸试样屈服强度的70%,在加载过程中,载荷每增加20MPa,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 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以载荷为纵坐标,以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在直角 坐标系上绘制载荷与时间间隔关系曲线,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后直线的斜率称为声 弹性系数K = 10. 25兆帕/纳秒。
[0104] ⑷残余应力场测量
[0105] 4. 1测量各点的声传播时间
[0106] 将楔块耦合在待测金属薄板表面,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轧制方向平 行。移动楔块对待测金属薄板进行扫查,在每行扫查过程中,楔块每前进50_读取并记录 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每行之间的距离为1〇_,直到整个待测金属薄板扫 描完毕。将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宽展方向平行,采用上述扫查方式再进行一 次扫查,如图2所示。完成上述两次扫查后再对薄板的另一个轧制面进行同样的两次扫查。
[0107] 4. 2计算各点的残余应力
[0108] 待测金属薄板各测量区域的残余应力用以下公式计算:
[0109] 〇 j = K(ti-t0)
[0110] 式中:σ i代表各区域的残余应力,K代表声弹性系数,ti代表每一区域测得的发射 波与接收波之间的时间间隔,h代表零应力时间。
[0111] 4. 3绘制残余应力场图
[0112] 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薄板两个侧边的距离分别为直角坐标 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连接测得的残余应力值相同的点,绘制残余应力等高线图。
[0113] 实施例3
[0114] 牌号为08AL的冷轧钢板,长2000mm,宽500mm,厚6mm。其检测步骤如下:
[0115] (1)选择探头
[0116] 选择两个晶片直径为6mm,频率为10MHz的超声纵波探头。
[0117] ⑵楔块加工
[0118] 2. 1测量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119] 将探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脉冲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 接。在楔块材料上加工出两个相对的平行平面,在其中一个面上任选一点A,使用游标卡尺 或千分尺测量该点到相对平面的垂直距离11. 5毫米。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 在Α点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超声波在相对平面上返回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 间隔7. 933微秒。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模块=2S模块/t模块=2899米/秒。
[0120] 2. 2测量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0121] 仍采用2. 1中的方法连接探头、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使用游标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待测金属材料某一位置的厚度SW4= 5. 97毫米。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 剂耦合该位置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此时超声波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 材料=2. 015微秒。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W4= 2SW4/tW4= 5926米/秒。
[0122] 2. 3楔块加工
[0123] 将楔块材料加工成如附图1所示的形状,其中L = 100mm, a = arcsin(C材料/C模 块)=29。
[0124] (3)测量标定
[0125] 3.1连接设备
[0126] 将探头安装在楔块上;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 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通过同轴电缆将任意一个探头接到脉冲 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将另一探头接到多通道示波器的另一个接收接口。
[0127] 3. 2确定测量参数
[0128] 在待测板材上分别沿轧制方向和宽展方向取下一个长200mm,宽20mm,厚度为板 材厚度的拉伸试样。将楔块利用耦合剂耦合在拉伸试样任意轧制表面的中心,楔块的长度 方向与拉伸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打开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测量发射脉 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A = 23. 728微秒。再将楔块耦合在拉伸试样另一轧制表面的中 心,测量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t2 = 23. 722微秒,h和t2的算数平均值称为零应 力时间tQ = 23. 725微秒。对拉伸试样施加逐渐增加的轴向拉伸应力,直到轴向拉伸应力 达到拉伸试样屈服强度的75%,在加载过程中,载荷每增加40MPa,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 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以载荷为纵坐标,以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在直角 坐标系上绘制载荷与时间间隔关系曲线,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后直线的斜率称为声 弹性系数K = 25. 3兆帕/纳秒。
[0129] (4)残余应力场测量
[0130] 4. 1测量各点的声传播时间
[0131] 将楔块耦合在待测金属薄板表面,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轧制方向平 行。移动楔块对待测金属薄板进行扫查,在每行扫查过程中,楔块每前进50_读取并记录 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间隔,每行之间的距离为1〇_,直到整个待测金属薄板扫 描完毕。将楔块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薄板的宽展方向平行,采用上述扫查方式再进行一 次扫查,如图2所示。完成上述两次扫查后再对薄板的另一个轧制面进行同样的两次扫查。
[0132] 4. 2计算各点的残余应力
[0133] 待测金属薄板各测量区域的残余应力用以下公式计算:
[0134] σ j = K(ti-t0)
[0135] 式中:〇 i代表各区域的残余应力,K代表声弹性系数,&代表每一区域测得的发射 波与接收波之间的时间间隔,h代表零应力时间。
[0136] 4. 3绘制残余应力场图
[0137] 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薄板两个侧边的距离分别为直角坐标 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以每次测量时的残余应力值为坚坐标,绘制残余应力三维分布图。
【权利要求】
1. 一种超声波无损测量金属板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 是: (1) 选择探头 根据待测金属板的材质和厚度选择探头,探头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探头发 出的在待测材料中传播的超声纵波波长处于板材厚度的10%到20%之间;第二,如使用圆 形晶片探头,其晶片直径小于待测板材厚度的1. 8倍,如使用方形晶片探头,晶片的最大边 长小于板材厚度的2倍; (2) 楔块加工 2. 1测量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 将探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 出接口和同步接口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在 楔块材料上加工出两个相对平行的平面,在其中一个平面上任选一点A,测量该点到相对平 面的垂直距离,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在A点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超声波在相对 平面上返回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楔块材料中的纵波声速2S 模块/t模块; 2. 2测量待测金属板材中的纵波声速 仍采用2. 1中的方法连接探头、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测量待测金属 板材某一位置的厚度SW4,将超声探头利用耦合剂耦合该位置上,通过示波器测量出此时 超声波的一次底波和二次底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待测金属材料中的纵波声速C W4= 2S 材料/t材料; 2. 3楔块加工 楔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楔块的底面为矩形,楔块的厚度小于梯形底边的长度,梯形底 角角度为a larcsir^C^^/C^g),在两相对的斜面上钻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与探头的外 径相匹配,螺纹孔的中心线与其所在斜面垂直,两个螺纹孔的中心线延长线分别与梯形底 边相交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L = 15-100mm, (3) 测量标定 3. 1连接设备 将两个探头分别安装在楔块的两个螺纹孔上;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和同步接口 分别与多通道数字示波器的输入接口和同步接口通过同轴电缆连接;通过同轴电缆将任意 一个探头接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射/接收接口,将另一探头接到多通道示波器的另一个 接收接口; 3. 2确定测量参数 在待测板材上分别沿轧制方向和宽展方向取下一个长200-300mm,宽10-30mm,厚度 为板材厚度的拉伸试样,将楔块利用耦合剂耦合在拉伸试样任意轧制表面的中心,楔块底 面的长度方向与拉伸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打开脉冲信号发生器和多通道数字示波器,测 量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A,再将楔块耦合在拉伸试样另一轧制表面的 中心,测量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t 2,将h和t2的算数平均值称为零应 力时间t(l,对拉伸试样施加轴向拉伸应力,直到轴向拉伸应力达到拉伸试样屈服强度的 70% -80%,在加载过程中,载荷每增加10-100MPa,记录一次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的时间 间隔,以载荷为纵坐标,以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系 上绘制载荷与时间间隔关系曲线,将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后直线的斜率称为声弹性系 数K; (4)残余应力场测量 4. 1测量各点的声传播时间 将楔块耦合在待测金属板材表面,楔块底面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板材的轧制方向平 行,移动楔块对待测金属板材进行扫查,在每行扫查过程中,楔块每前进20?150mm读取并 记录一次超声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每行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直到整 个待测金属板材扫描完毕,将楔块底面的长度方向与待测金属板材的宽展方向平行,采用 上述扫查方式再进行一次扫查,完成上述两次扫查后,再对金属板材的另一个轧制面进行 同样的两次扫查; 4. 2计算各点的残余应力 待测金属板材各测量区域的残余应力用以下公式计算: σ j = K(ti-t〇) 式中:〇 i代表各区域的残余应力,K代表声弹性系数,&代表每一区域测得的超声波发 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h代表零应力时间, 4. 3绘制残余应力场图 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板材轧制面的两个邻边的距离分别为直角 坐标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以每次测量时的残余应力值为坚坐标,绘制残余应力三维分布 图;或者以楔块每次测量时的中心位置与待测金属板材轧制面的两个邻边的距离分别为直 角坐标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连接测得的残余应力值相同的点,绘制残余应力等高线图。
【文档编号】G01L1/25GK104048786SQ20141025108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王晓, 梁菁, 史亦韦, 李国爱, 史丽军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