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文档序号:623259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本发明通过列写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方程,将感应电动机的转差标幺值0-1的范围内分成若干等份,依次求解各个转差数值下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机械转矩、转子电流、定子电流、机端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将获得的数据点平滑连接,得到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曲线,用于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本发明提出的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定义清晰,计算方法简单,不需求解代数方程组,只需逐个求解代数方程,便可作出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曲线,易于实现,对于研究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出一种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感应电动机是电力系统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显著的 影响。在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是否采用电动机负荷,电动机负荷的比例,以及采用何种电 动机负荷的模型和参数,都对稳定计算的计算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0003] 考虑机械暂态过程的电动机数学模型如式(1),其静态等值电路见图2。
[0004]

【权利要求】
1. 一种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针对待研究的感应电动机,列写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方程,并获取相关参数; 2) 将感应电动机转差在标么值0-1的范围内分为若干等份,假设为Μ份; 3) 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Sj处感应电动机的机械转矩TMj、电磁转矩TEj的数值,j = 0, 1,2…Μ ; 4) 根据L和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电流L和定子电流1」, j = 0, 1,2-Μ; 5) 根据L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端电压%,j = 0, 1,2···Μ ; 6) 根据%和L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Qj,j =0, 1,2... Μ ; 7) 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直至j = Μ,得到转差0-1范围内所有转差 数值下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机械转矩、转子电流、定子电流、端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 数值; 8) 将获得的数据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即为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曲线,包括s-u曲 线、P-u曲线、Q-u曲线、TE-s曲线,T M-s曲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中,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机械转矩.、电磁转矩的数值的方法如下, 其中 j = 0, 1,2···Μ, TMJ = A(1-Sj)2+B(1-Sj)+C (3) Tmj-Tej = 〇 (4) 式中,TMj、TEj为电动机的机械转矩和电磁转矩,Sj为电动机的转差,A、B、C为电动机的 机械转矩比例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中,根据TE」和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电流Ih和定子电流L的方 法如下,其中j = 0, 1,2…M,
式中,1"_、&分别为电动机的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艮、l、Xm分别为电动机的转子电阻、 转子电抗和激磁电抗。
式中,Rs,Xs分别为电动机定子电阻和电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 中,根据L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端电压%的方法如下,其中j =0, 1,2··· Μ, (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 中,根据%和L计算第j个转差数值处感应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方法 如下,其中j = 〇, 1,2…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静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 中,将获得的数据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即为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曲线,包括s-u曲线、 P-u曲线、Q-u曲线、TE-s曲线,TM-s曲线;当s = 1时,电动机发生堵转,若此时计算得到的 机械转矩!^.为0,则其余各量也为0,则前面得到的即是完整的静态特性曲线;若此时计算 得到的机械转矩T w不为0,此时电动机变为恒阻抗负荷,假设此时电动机端电压为%、恒阻 抗为Z,则电压值在0-?之间的s-u曲线s恒为1,电压值在0-?之间的P-u曲线、Q-u曲线 根据端电压和恒定阻抗计算,根据得到的静态特性曲线,进行感应电动机的静态特性分析,
(9) 式中,之为s = 1时电动机恒阻抗值的共轭。
【文档编号】G01R31/34GK104090236SQ201410307735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赵勇 申请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