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

文档序号:6244041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该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小折射观测系统,使用相遇观测系统,采用一定的接收排列布设炮点;步骤2.埋置检波器,并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步骤3.采用坑炮激发,井深和药量的选取符合安全标准;以及步骤4.对小折射进行解释,并进行折射层析反演,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该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能够在巨厚黄土塬起伏剧烈区进行精细地近地表调查,弥补类似区域难以取准近地表信息的不足,在整个黄土塬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 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的黄土高原,面积约2.7X 105km2,约占我国黄土面积的72.4%,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胜利油田有三个区块涉及到这一黄土塬区,即六盘山盆地的大部分、中卫盆地及磁窑堡的一部分,面积近I万km2。而胜利油田山东境内的区块总面积也就6.1万km2,胜利西部黄土塬区可谓是面积巨大。黄土之下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及煤炭资源,其中西部六盘山盆地总面积9000km2,预测石油资源量2.235亿吨。黄土塬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勘探难题,由于黄土覆盖巨厚,地表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冲刷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塬、墚、峁、坡、沟”等地貌景观,切割剧烈,冲沟发育,勘探难度很大,而巨厚黄土塬区近地表调查是其中最基础,同时又是最关键的一环。以往常规采用的微测井难以钻到预定的深度,小折射在黄土塬起伏剧烈区应用效果有限,误差较大,地面地质调查在巨厚黄土塬区无法精确控制整个勘探区域,不能建立精细的近地表模型,无法给后面激发和静校正提供可靠地表层数据,从而制约着黄土塬区的勘探进展。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起伏地表小折射借助微型二维地震勘探的优势,改进传统的小折射不能适应起伏地表的不足,弥补了以往起伏剧烈巨厚黄土塬区难以进行近地表调查的不足,能够获取较准确的近地表信息的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
[0004]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该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小折射观测系统,使用相遇观测系统,采用一定的接收排列布设炮点;步骤2,埋置检波器,并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步骤3,采用坑炮激发,井深和药量的选取符合安全标准;以及步骤4,对小折射进行解释,并进行折射层析反演,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
[0005]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06]在步骤I中,在采用接收排列布设炮点时,偏移距2m,两边各布设炮点3个,排列长度按照实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接收道数按照排列长度确定。
[0007]在步骤I中,炮点间隔50-150m,在巨厚黄土塬区采用150m,在其它黄土较薄的黄土塬区域适当降低,但不少于50m。
[0008]在步骤2中,采用单个检波器挖坑埋置,保证耦合效果,并利用GPS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接收点和炮点坐标实测最大误差不超过5_。
[0009]在步骤2中,采用⑶Z-24小折射仪,记录格式为SEG2,采样间距0.25ms施工,记录长度按照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
[0010]在步骤3中,采用坑炮激发时,井深l-3m,药量l_2kg,井深和药量的选取符合安全标准。
[0011]本发明中的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针对巨厚黄土塬区普遍地表起伏剧烈的特点,借鉴微型二维地震勘探的优势,改进传统的小折射不能适应起伏地表的不足,结合相应的处理和解释软件,设计适应巨厚黄土塬区的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采用一定的接收排列(具体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定),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采用ES-MODEL等软件进行折射层析反演,分析表层变化情况。通过对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进行起伏地表小折射近地表调查方法深入研究,首次设计的起伏地表小折射近地表调查方法在六盘山盆地黄土塬二维攻关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塬、墚、崩、坡、沟”巨厚黄土塬起伏剧烈区相对以往的常规调查方法优势非常明显,得到了该区域精确的近地表模型,为后面激发和静校正提供了可靠地表层信息,提高了激发点位和静校正的准确度,资料品质相对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3]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起伏地表小折射观测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起伏地表小折射现场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起伏地表小折射现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子,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7]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8]在步骤101,使用小折射观测系统,使用相遇观测系统,采用一定的接收排列布设炮点。在一实施例中,在采用接收排列布设炮点时,偏移距2m,接收道数24道,两边各布设炮点3个,排列长度按照实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炮点间隔50-150m,在巨厚黄土塬区采用150m,在其它黄土较薄的黄土塬区域可以适当降低,但一般不少于50m。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起伏地表小折射观测系统的示意图。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0019]在步骤102,采用单个检波器挖坑埋置,保证耦合效果,并利用GPS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检波器埋置要保证“平、稳、正、直、紧”,接收点和炮点坐标实测最大误差不能超过5_。在一实施例中,采用GDZ-24小折射仪,记录格式为SEG2,采样间距0.25ms施工,记录长度按照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0020]在步骤103,采用坑炮激发,井深l_3m,药量l_2kg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保证初至起跳干脆、清晰),但井深和药量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由于井深的限制药量不应超过2kg。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0021]在步骤104,对小折射进行解释,并采用ES-MODEL软件进行折射层析反演,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小折射在地表起伏剧烈区调查结果误差较大,仅作为参考之一,不能作为依据,主要以ES-MODEL软件折射层析反演为主。
[0022]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起伏地表小折射现场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起伏地表小折射现场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小折射观测系统,使用相遇观测系统,偏移距2m,接收道数24道,两边各布设炮点3个,炮点间隔50-150m,排列长度160m,总水平长度340m ;
[0023](2)采用单个检波器挖坑埋置,保证耦合效果,并利用GPS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
[0024](3)采用坑炮激发,井深l-3m,药量l_2kg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保证初至起跳干脆、清晰),但井深和药量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
[0025](4)对起伏地表小折射进行解释,并采用ES-MODEL软件进行折射层析反演,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
[0026]本发明中的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能够在巨厚黄土塬起伏剧烈区进行精细地近地表调查,弥补类似区域难以取准近地表信息的不足,在整个黄土塬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甚至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到西部巨厚沙漠区以及雅丹地貌区域,应用领域范围大,应用前景良好。
【权利要求】
1.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包括: 步骤1,使用小折射观测系统,使用相遇观测系统,采用一定的接收排列布设炮点; 步骤2,埋置检波器,并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 步骤3,采用坑炮激发,井深和药量的选取符合安全标准;以及 步骤4,对小折射进行解释,并进行折射层析反演,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在采用接收排列布设炮点时,偏移距2m,两边各布设炮点3个,排列长度按照实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接收道数按照排列长度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炮点间隔50-150m,在巨厚黄土塬区采用150m,在其它黄土较薄的黄土塬区域适当降低,但不少于5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采用单个检波器挖坑埋置,保证耦合效果,并利用GPS按照小折射排列的道距实测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坐标,接收点和炮点坐标实测最大误差不超过5_。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采用⑶Z-24小折射仪,记录格式为SEG2,采样间距0.25ms施工,记录长度按照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采用坑炮激发时,井深l-3m,药量l_2kg,井深和药量的选取符合安全标准。
【文档编号】G01V1/40GK104297796SQ20141054258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志林, 何京国, 段卫星, 许孝坤, 潘家智, 宁鹏鹏, 高芦潞, 卢湘鹏, 孙丽, 刘丽娟 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