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4933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包括:V型支撑架、滑动安装在V型支撑架内部的横向导轨以及连接在横向导轨一端的测量表针,所述测量表针的测量端向下,用于测量车轴表面的缺陷深度;所述V型支撑架下部设有至少两条支腿,用于将V型支撑架固定在待测量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向导轨一端安装测量表针、并将横向导轨滑动安装在V型支撑架内的方式,实现了对车轴表面缺陷进行快速测量的目的,V型支撑架还包括两条呈一定夹角的支腿,实现V型支撑架的准确定位,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支腿内侧均设有铜块,防止测量过程中车轴被支腿刮伤;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携带,可测量空间较狭窄的车轴表面缺陷。
【专利说明】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表面测量工具,特别涉及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高速动车组检修过程中,车轴表面经常会出现划伤、磕碰等导致车轴表面不规则的缺陷。对于这一类缺陷,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深度尺或钢板尺进行测量,上述方法测量到的数值误差较大;由于测量精度较低,对于尺寸较小的缺陷,上述方法无法进行测量。现有的专用表面缺陷测量设备的结构复杂,造价高,不便于广泛推广使用;体积较大,检修效率较低,不便于携带,无法进行现场便携式作业,而且无法在一些空间较为狭窄的地方测量,使用范围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动车车轴表面测量,现有测量方法精度较低,无法满足测量要求;而专用测量设备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体积大,不便于携带,无法在空间狭窄的地方进行测量。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包括:V型支撑架、滑动安装在V型支撑架内的横向导轨以及连接在横向导轨一端的测量表针,所述测量表针的测量端向下,用于测量车轴表面的缺陷深度;所述V型支撑架下部设有至少两条支腿,用于将V型支撑架固定在待测量轴上。
[0007]所述V型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导向孔,所述横向导轨滑动安装在导向孔内。
[0008]所述导向孔一侧沿导向孔长度方向开有宽度测量槽,所述宽度测量槽与导向孔连通。
[0009]所述横向导轨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测量表针安装在连接块上。
[0010]所述连接块中部贯穿设有安装孔,所述测量表针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螺栓,同于固定安装孔内的测量表针。
[0011]所述测量表针连接有可拆卸的数显表头,用于显示测量表针测量端的高度变化。
[0012]所述测量表针竖直设置,所述支腿对称设置在测量表针的两侧,当V型支撑架通过支腿固定在被测车轴上后,测量表针的中心线刚好穿过待测车轴的圆心。
[0013]所述支腿的内侧均设有铜块,以免待测车轴被支腿刮伤。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横向导轨一端安装测量表针、并将横向导轨滑动安装在V型支撑架内的方式,实现了对车轴表面缺陷的深度和宽度进行快速测量的目的型支撑架下部设有两条呈一定夹角的支腿,实现V型支撑架的准确定位,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支腿内侧均设有铜块,防止测量过程中车轴被支腿刮伤;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携带,可测量空间较狭窄的车轴表面缺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V型支撑架的主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V型支撑架的侧视图;
[0020]图5是图3所示A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横向导轨的侧视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横向导轨的俯视图。
[0023]其中,1、测量表针;2、横向导轨;3、数显表头;4、导向孔;5、V型支撑架;6、支腿;
7、铜块;8、连接块;9、安装孔;1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5]如图1-2所示,横向导轨2滑动连接在V型支撑架5上部的导向孔4内,横向导轨2 —端连接有测量表针1,测量表针I可拆卸连接有数显表头3,测量表针I竖直设置且测量端向下;当测量表针I被磨损时,只需更换测量表针I即可,数显表头3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节约成本。V型支撑架5下部关于测量表针I对称设有至少两条支腿6,支腿6之间有一定夹角,可将整个测量装置固定到待测车轴表面。整个V型支撑架5沿导向孔4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宽度,可充分保证测量装置在待测车轴表面固定时的稳定性,保证测量表针I的中心线穿过待测车轴的圆心,保证测量准确。
[0026]如图3-5所示,导向孔4 一侧开有宽度测量槽,宽度测量槽的长度方向与导向孔4的长度方向相同,宽度测量槽与导向孔4连通,方便从侧面观察横向导轨2在导向孔4内的移动距离;生产时,应在横向导轨2上印制刻度线,并在宽度测量槽的边缘处设置合适的刻度标记,方便读取横向导轨2的横向移动距离。支腿6内侧与待测车轴接触部分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铜块7,因铜的质地较软,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避免车轴被支腿6刮伤。
[0027]如图6-7所示,横向导轨2 —端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中部设有竖直贯穿的安装孔9,安装孔9 一侧垂直安装孔9方向设有固定孔10,固定孔10与安装孔9连通;测量表针I通过安装孔9连接在连接块8上,从而实现与横向导轨2的连接,固定孔10内连接有螺栓,用于固定测量表针I在安装孔9内的高度位置,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准确。
[0028]支腿6之间的夹角优选为90度,铜片宽度尽量宽些,使V型支撑架5可以实现对不同直径车轴的测量。
[0029]生产加工时,测量表针I采用细长结构,表针材料采用工具钢,并进行淬火处理;各零部件加工完成后,对各棱角进行圆滑处理,尽量避免测量过程中,测量工具对车轴造成再次刮伤或损坏;横向导轨2与导向孔4间隙配合,要求横向导轨2能够在导向孔4内无间隙滑动,而且横向导轨2在移动过程中,连接测量表针I的一端不能有晃动,以免影响测量数据。[0030]测量时,将测量装置放在待测车轴上,使待测车轴卡在支腿6内侧,此时待测车轴表面只和支腿6内侧的铜块7接触,不会被支腿6刮伤;调整测量表针I的高度,使测量表针I的测量端与车轴的未缺陷表面接触,拧紧固定孔10内的螺栓,然后将数显表头3清零;沿导向孔4长度方向缓缓移动测量表针1,记录缺陷的深度和宽度。当数显表头3的显示开始变化时,记录宽度测量槽上的刻度标记对应的横向导轨2刻度值;当数显表头3的显示值恢复正常时,再次记录宽度测量槽上的刻度标记对应的横向导轨2刻度值,两次刻度值之差即为缺陷部分的宽度,数显表头3的最大值即为缺陷的深度值。
[0031]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V型支撑架5,可实现测量装置的快速固定,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表针I与数显表头3的组合可实现对缺陷深度的测量;横向导轨2上设有刻度值,宽度测量槽便于观察和记录横向导轨2上的刻度值,可以实现对缺陷宽度的测量。通过利用测量表针I与缺陷处接触,然后移动测量表针1,通过数显表头3数值变化以及横向导轨2的移动距离,得到缺陷深度和宽度数值。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可进行便携式作业,在提高动车组车轴表面缺陷测量精度和的同时,提高了检修效率。测量表针I与数显表头3可拆卸连接,当测量表针I磨损后,可以及时更换,无需连同数显表头一起更换,节约成本。支腿6内侧均设有铜块7,可以保证测量过程中车轴不会被测量工具刮坏或划伤。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v型支撑架、滑动安装在V型支撑架内的横向导轨以及连接在横向导轨一端的测量表针,所述测量表针的测量端向下,用于测量车轴表面的缺陷深度;所述V型支撑架下部设有至少两条支腿,用于将V型支撑架固定在待测量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导向孔,所述横向导轨滑动安装在导向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一侧沿导向孔长度方向开有宽度测量槽,所述宽度测量槽与导向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轨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测量表针安装在连接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中部贯穿设有安装孔,所述测量表针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螺栓,同于固定安装孔内的测量表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针连接有可拆卸的数显表头,用于显示测量表针测量端的高度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针竖直设置,所述支腿对称设置在测量表针的两侧,当V型支撑架通过支腿固定在被测车轴上后,测量表针的中心线刚好穿过待测车轴的圆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轴表面划伤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内侧均设有铜块,以免待测车轴被支腿刮伤。
【文档编号】G01B5/02GK203758430SQ201420114138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朱崇飞, 赵言贵, 牛富杰, 姜建东, 侯有忠, 高敦升, 代卧龙, 孟凡勇, 端木伟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