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缩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7678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缩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缩分器,其特征在于:受料桶通过支撑架固定于外桶体上,受料桶底部收口略小于分料斜管直径并插入分料斜管中,分料斜管与电机转轴连接,电机置于内桶体中,内桶体固定于外桶体底部且中心相同,内桶体和外桶体之间区域被沿径向布置的分隔板划分成面积相等的接料槽,接料槽与出料溜槽相连接,分料斜管排料口高度略高于分隔板的高度;使用时,均匀给入受料桶中的物料经匀速转动的分料斜管均匀落入接料槽中,接料槽中的物料通过出料溜槽排出,从而使物料实现缩分,使缩分后的物料更具有代表性;本实用新型构造合理,运动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改善煤粉和矿浆的缩分效果,达到提高缩分后试样代表性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机械缩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于缩分煤粉和矿浆的机械缩分器。

【背景技术】
[0002]缩分是制样的最关键的程序,目的在于减少试样量,试样缩分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采用人工方法进行,为减少误差一般选用机械方法缩分。机械缩分器是以切割大量的小质量试样的方式从试样中取出一部分或若干部分。然而现有机械缩分器在缩分时存在着缩分机械复杂,运动不可靠,缩分不均匀等问题,致使缩分后的试样代表性差,影响后续的实验准确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缩分器用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受料桶通过支撑架固定于外桶体上,受料桶底部收口略小于分料斜管直径并插入分料斜管中,分料斜管与电机转轴连接,电机置于内桶体中,内桶体固定于外桶体底部且中心相同,内桶体和外桶体之间区域被沿径向布置的分隔板划分成面积相等的接料槽,接料槽与出料溜槽相连接,受料桶底部收口与分料斜管活性连接,分料斜管排料口高度略高于分隔板的高度。使用时,均匀给入受料桶中的物料经匀速转动的分料斜管均匀落入接料槽中,接料槽中的物料通过出料溜槽排出,从而使物料实现缩分,使缩分后的物料更具有代表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构造合理,运动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改善煤粉和矿浆的缩分效果,达到提高缩分后试样代表性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08]图面说明:(1)受料桶;(2)分料斜管;(3)外桶体;(4)内桶体;(5)分隔板;(6)支撑架:(7)电机;(8)接料槽;(9)出料溜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0]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受料桶(1)通过支撑架(6)固定于外桶体(3)上,受料桶(1)底部收口略小于分料斜管(2 )直径并插入分料斜管(2 )中,分料斜管(2 )与电机(7)转轴连接,电机(7)置于内桶体(4)中,内桶体(4)固定于外桶体(3)底部且中心相同,内桶体(4)和外桶体(3)之间区域被沿径向布置的分隔板(5)划分成面积相等的接料槽(8 ),接料槽(8 )与出料溜槽(9 )相连接,受料桶(1)底部收口与分料斜管(2 )活性连接,分料斜管(2)排料口高度略高于分隔板(5)的高度;使用时,均匀给入受料桶(1)中的物料经匀速转动的分料斜管(2)均匀落入接料槽(8)中,接料槽(8)中的物料通过出料溜槽(9)排出,从而使物料实现缩分,使缩分后的物料更具有代表性。本实用新型构造合理,运动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改善煤粉和矿浆的缩分效果,达到提高缩分后试样代表性的目的。
[0011]所述的内桶体(4)和外桶体(3)之间区域被沿径向布置的分隔板(5)划分成至少两个面积相等的接料槽(8)0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缩分器,其特征在于:受料桶(I)通过支撑架(6)固定于外桶体(3)上,受料桶(I)底部收口略小于分料斜管(2 )直径并插入分料斜管(2 )中,分料斜管(2 )与电机(7 )转轴连接,电机(7)置于内桶体(4)中,内桶体(4)固定于外桶体(3)底部且中心相同,内桶体(4)和外桶体(3)之间区域被沿径向布置的分隔板(5)划分成面积相等的接料槽(8),接料槽(8 )与出料溜槽(9 )相连接,受料桶(I)底部收口与分料斜管(2 )活性连接,分料斜管(2)排料口高度略高于分隔板(5)的高度;使用时,均匀给入受料桶(I)中的物料经匀速转动的分料斜管(2)均匀落入接料槽(8)中,接料槽(8)中的物料通过出料溜槽(9)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缩分器,其特征是:内桶体(4)和外桶体(3)之间区域被沿径向布置的分隔板(5)划分成至少两个面积相等的接料槽(8)。
【文档编号】G01N1/28GK204255717SQ20142068964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赵忠祥, 戴文杰, 李阿庆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