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034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轮胎均匀性的试验技术,特别地,涉及能够使轮胎的横向的力的变动(Lateral Force Variation:LFV)及锥度力的测定精度提高的轮胎均匀性的试验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进行测量制成成品的轮胎的均匀性(均一性)等来判断该轮胎的好坏的轮胎试验(均匀性试验)。例如,轿车用的轮胎的均匀性的测量使用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以下有时也仅称作轮胎试验机)按照以下的顺序来进行,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具有主轴、载荷转鼓(以下有仅称作“转鼓”的情况)、推压机构、气压回路,前述主轴在保持轮胎的同时旋转,前述载荷转鼓具有外周面,前述推压机构将前述转鼓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使前述转鼓和前述主轴相对移动,使得将被装配于前述主轴的轮胎向前述转鼓的外周面推压,前述气压回路相对于落座于轮辋上的前述轮胎,将被从工厂空气源供给的压缩空气在调整该压缩空气的压力后进行供给。

首先,分为上下的轮辋将从检查线的上游流过来的轮胎夹入。接着,气压回路将前述轮胎在短时间内鼓起而固定于轮辋后,将轮胎的内压保持为测验压。前述推压机构如前所述地,将前述转鼓的外周面推至具有被保持为测验压的内压的轮胎来使其正向旋转。该正向旋转时的轮胎的均匀性先被测量。此后,前述主轴通过暂时停止的状态来使轮胎反向旋转,该反向旋转时的轮胎的均匀性也被测量。

在该轮胎均匀性的测定方法中,若在对前述轮胎作用一定的压力的状态下,即在前述载荷转鼓和轮胎接触的状态下,轮胎的旋转停止,则由前述载荷转鼓的压力产生的轮胎的凹陷之后成为残留凹陷(残留凹み)。该残留凹陷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需要花费时间,所以若在该残留凹陷残留的状态下测定均匀性,则有该残留凹陷对该测定的精度有较大影响的可能。

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举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等为例。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方案包括,使载荷转鼓压接至轮胎的胎面来向既定的方向旋转,及此后使载荷转鼓反转时,使轮胎的胎面从载荷转鼓的接触面(模拟路面)离开,使轮胎和载荷转鼓呈非接触状态,即呈离开状态,由此不使轮胎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测定精度较高的轮胎均匀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未详细记载测量前述轮胎的反向旋转时的轮胎均匀性时,使轮胎的旋转方向反转的动作和使轮胎和载荷转鼓离开的动作如何协作。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胎均匀性的测定方法中,在轮胎和载荷转鼓呈非接触的状态时使载荷转鼓反转,所以为了进行该反转,需要对于前述载荷转鼓设置马达等动力源,这使装置的成本增加。通过使轮胎的旋转方向反转,在使载荷转鼓反转的情况下,在载荷转鼓由于惯性继续维持相同方向的旋转(正向旋转)的状态下,使轮胎旋转方向反转(反向旋转),使轮胎和载荷转鼓再次接触,所以保持有轮胎的轮辋和抵接于该轮辋的轮胎的内径之间产生“滑动”,即,有在轮胎和轮辋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这样,若在轮胎和轮辋之间产生偏差的状态下,测量轮胎的反向旋转时的均匀性,则难以以所希望的精度测定LFV或锥度力。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2-223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在轮胎均匀性测量中,在刚进行从轮胎正向旋转时向反向旋转时的切换之后,能够高精度地求出轮胎均匀性,特别能够高精度地求出轮胎的横向的力的变动(LFV)及锥度力。

被提供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是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具备主轴、主轴驱动装置、转鼓、推压机构、均匀性测定部、控制装置,前述主轴能够在保持轮胎的同时与该轮胎一同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主轴驱动装置使前述主轴及被保持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转鼓具有能够被推压至前述轮胎的胎面的外周面,前述推压机构将前述转鼓绕前述外周面的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使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相对移动,使得能够将被装配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的胎面推压至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前述均匀性测定部在前述轮胎进行前述正向旋转及前述反向旋转时,基于产生于前述转鼓的力,测定该正向旋转时及该反向旋转时的前述轮胎的均匀性,前述控制装置使前述主轴驱动装置及前述转鼓机构工作,使得分别控制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及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的相对位置。前述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前述主轴的旋转驱动及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的相对位置:使该主轴和该转鼓相对移动,使得在使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在前述正向旋转的方向和前述反向旋转的方向之间倒转时,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互相远离,由此在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呈非接触的状态下,前述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

被提供的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具有主轴、主轴驱动装置、转鼓、推压机构,前述主轴能够在保持前述轮胎的同时与该轮胎一同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主轴驱动装置使前述主轴及被保持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转鼓具有能够被推压至前述轮胎的胎面的外周面,前述推压机构将前述转鼓绕前述外周面的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使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相对移动,使得能够将被装配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的胎面推压至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前述轮胎在前述正向旋转及前述反向旋转时,基于在前述转鼓上产生的力,进行该正向旋转时及该反向旋转时的前述轮胎的均匀性的测定;使前述主轴驱动装置及前述推压机构工作,并且进行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的控制即旋转驱动控制、与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即相对位置控制,该旋转驱动控制及该相对位置控制使该主轴和该转鼓相对移动,使得在使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倒转时,使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互相远离,由此在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呈非接触的状态下,使前述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局部剖面主视图。

图2是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所包括的主轴及转鼓的动作模式的图。

图4是将图3的中央部分放大的图,是表示将均匀性测定中的轮胎从正向旋转向反向旋转切换时的主轴及转鼓的动作模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图1及图2表示前述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以下说明的该试验机1的“上下方向”相当于图1的纸面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相当于该纸面的左右方向。

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以下也有仅称作轮胎试验机的情况)作为成品检查来评价制成成品的轮胎T的轮胎均匀性特性,特别是轮胎T的纵向的力的变动(Radial Force Variation:RFV)、轮胎T的横向的力的变动(Lateral Force Variation:LFV)及锥度力(コニシティ)(与轮胎T的行进(旋转)方向无关,总是在一定方向上产生的横力)。

前述轮胎试验机1具有基台14、主轴3、框主体2、主轴旋转马达5、转鼓(载荷转鼓)8、推压机构7、均匀性测定部(图中未示出)、气压回路11、控制装置12,前述主轴3经由上下一对轮辋4来保持均匀性测定对象的轮胎T,同时能够与该轮胎T一同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框主体2被设置于前述基台14上,将前述主轴3能够旋转地支承,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构成主轴驱动装置,前述主轴驱动装置使前述主轴3及经由前述一对轮辋4被保持与其上的前述轮胎T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转鼓(载荷转鼓)8具有模拟路面8a,前述模拟路面8a是能够被推压至前述轮胎T的胎面的外周面,前述推压机构7被设置于前述基台14上,将前述转鼓8绕前述模拟路面8a的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使前述主轴3和前述转鼓8相对移动,使得能够将经由前述一对轮辋4被装配于前述主轴3的前述轮胎T的前述胎面,向前述转鼓8的前述模拟路面8a推压,前述均匀性测定部(图中未示出)测定轮胎T的均匀性。

前述气压回路11将由空气供给源(图中未示出)产生的压缩空气供给至轮胎T内部,或将压缩空气从轮胎T内部排出至大气等外部,来调整轮胎T内的空气压。

前述框主体2呈圆筒状,以其轴心朝向上下的方式配置于前述基台14上,并且以前述主轴3从前述框主体2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保持该主轴3。具体地,主轴3被安装于该框主体2,使得经由被设置于前述框主体2内的轴承部绕上下轴旋转自如。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被配置于前述主轴3的附近,在该主轴旋转马达5的输出轴和前述主轴3上架设有同步带6。同步带6将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生成的驱动力传递至主轴3,使该主轴3旋转。

前述一对轮辋4被设置于前述主轴3的从前述主体框2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前述主轴3经由该一对轮辋4保持前述轮胎T。前述转鼓8及前述推压机构7被配备成,位于经由前述一对轮辋4被保持于前述主轴3的前述轮胎T的侧方,前述轮胎T的胎面能够接触该转鼓8的前述模拟路面8a。

前述推压机构7具有转鼓保持部15、螺旋千斤顶9、转鼓移送马达10,前述转鼓保持部15被支承于前述基台14,使得将前述转鼓8绕上下方向的轴能够旋转地保持,并且能够在与前述轮胎T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上滑动,前述螺旋千斤顶9被固定于前述基台14,使前述转鼓保持部15及被保持于其上的前述转鼓8在前述水平方向上移动,前述转鼓移送马达10驱动前述螺旋千斤顶9。前述推压机构7使前述转鼓8在前述水平方向上移动,即,使前述转鼓8相对于保持前述轮胎T的前述主轴3相对移动,由此,能够将前述转鼓8的模拟路面8a推压至前述轮胎T的胎面。

前述转鼓移送马达10及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分别由伺服马达构成。前述控制装置12通过在该控制装置12和前述转鼓移送马达10之间的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能够进行前述转鼓8的旋转轴和前述主轴3(即轮胎T的旋转中心轴)的距离即轴间距离的控制,即能够进行主轴3和转鼓8的相对位置控制,并且通过该控制装置12和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之间的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能够进行旋转自如地保持有前述轮胎T的前述主轴3的旋转的控制,即旋转驱动控制。

前述控制装置12控制述主轴旋转马达5的工作,使得使前述轮胎T正向旋转,此后使该正向旋转减速,使该轮胎T的旋转速度瞬间为0,进而使前述轮胎T反向旋转。此外,控制装置12在使前述轮胎T的旋转从前述正向旋转过渡至前述反向旋转时,使前述转鼓8从轮胎T离开,在该轮胎T的旋转过渡至反转后使前述转鼓8前进,对轮胎T施加载荷负载。

接着,对使用上述轮胎试验机1来测量轮胎均匀性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正向旋转时的均匀性的测量。该测量时,分为上下的前述一对轮辋4将从检查线的上游流过来的轮胎T夹入。由此,主轴3能够经由该一对轮辋4保持前述轮胎T。气压回路11使被保持的轮胎T在短时间鼓起,进而将该轮胎T的内压调整至测验压。

控制装置12使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工作,使得具有被调整成测验压的内压的轮胎T如前所述地正向旋转,控制装置12使前述推压机构7工作,使得将转鼓8推至该轮胎T来使该转鼓8“正向旋转”。均匀性测定部包括测量此时在转鼓8处产生的力的负载检测器(负载传感器)等。通过该测量测定正向旋转的轮胎T的均匀性(RFV或LFV等)。这样正向旋转下的均匀性测定结束后,控制装置12使推压机构7工作,使得使转鼓8从轮胎T离开,控制主轴旋转马达5的工作以使轮胎T“反转”,这样控制前述推压机构7的工作,使得将转鼓8的模拟路面8a推至反向旋转的轮胎T。前述负载检测器(负载传感器)通过测量此时在转鼓8上产生的力,能够测定反向旋转时的轮胎T的均匀性(RFV或LFV等)。根据这样得到的正向旋转时和反向旋转时的测定结果测定锥度力等。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前述轮胎试验机1具有进行“主轴3的旋转方向的切换动作与转鼓8的离开动作同步”的特征。该特征使得,在刚进行从轮胎正向旋转时向反向旋转时的切换后,高精度地求出轮胎均匀性、特别是轮胎的横向的力的变动(LFV)及锥度力成为可能。基于附图说明该特征,即在测量反向旋转时的均匀性时,在轮胎T的胎面和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呈非接触的状态下,使轮胎T(主轴3)的旋转速度为0(零)的方法,即轮胎再启动的同步方法。

具体地,控制装置12在使轮胎T的旋转方向从正向旋转进行反向旋转时,使主轴3的旋转速度为0(零)的时机(旋转瞬间停止的时机)和轮胎T的胎面从转鼓8的模拟路面8a离开的时机(呈非接触的时机)同步。具体地,控制前述主轴旋转马达5及推压机构7的工作,使得从轮胎T的胎面和转鼓8的模拟路面8a接触的状态,使转鼓8逐渐从胎面后退,与此相随,使主轴3的旋转减速,在轮胎T的胎面和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呈完全分离的非接触状态时,主轴3的旋转速度为0(零)。换言之,控制装置12使转鼓8相对于主轴3的相对移动与主轴3的旋转同步,使得在不对转鼓8施加负载的状态(即作用零负载的状态)下,使得主轴3的旋转速度为0(零)。

接着,基于附图,对以在不对转鼓8施加负载的状态下,使主轴3的旋转停止的方式来使其同步的方法,即转鼓再启动的同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对转鼓再启动的同步方法进行说明前,参照图3,对正向旋转时及反向旋转时的均匀性测定工序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主轴3及转鼓8的动作模式的图。在图3中,实线L1表示转鼓8的位置(mm),实线L2表示转鼓8的移动速度(mm/s),实线L3表示主轴3的旋转速度(deg/s),实线L4表示施加于转鼓8的负载(N)。

在轮胎T经由轮辋4被保持于主轴3的状态下,控制装置12使转鼓8朝向接近主轴3的方向移动即前进,使该转鼓8的模拟路面8a与轮胎T的胎面接触(图3中的0~2秒间)。此时的转鼓8的前进速度如实线L2所示为-50mm/s。以该移动速度,如实线L1所示,转鼓8接近主轴3,直至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和主轴3的轴中心的距离从约330mm减少至约295mm。另一方面,主轴3如实线L3所示,以约360deg/s的速度正向旋转。这样转鼓8接近主轴3,该转鼓8的模拟路面8a被推压至轮胎T的胎面,由此如实线L4所示,对该转鼓8施加约5000N的负载。

这样,在转鼓8的模拟路面8a接触至轮胎T的胎面的状态下,进行正向旋转时的轮胎T的均匀性测定(图3中的2~6秒间)。此时,转鼓8停留于前进完成的位置,所以如实线L2所示,该转鼓8的移动速度为0mm/s。如前所述,该测定时的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和主轴3的轴中心的距离为约295mm,主轴3的正向旋转的旋转速度为约360deg/s,作用于转鼓8的负载为约5000N。

接着,为了进行反向旋转时的均匀性测定,控制装置12使转鼓8朝向从主轴3离开的方向移动即后退,使转鼓8的模拟路面8a从轮胎T的胎面离开(图3中的6~7秒间)。

此时的转鼓8的后退的速度如实线L2所示为50mm/s。如实线L1所示,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和主轴3的轴中心的距离从约295mm增大至约330mm,另一方面,主轴3的旋转从前述的约360deg/s的速度减速,从该减速的开始经过约7秒时,如实线L3所示,旋转在一瞬间停止。此时,转鼓8从被保持于主轴3的轮胎T离开,所以如实线L4所示,不对转鼓8施加负载。

接着,为了进行反向旋转时的均匀性测定,控制装置12使转鼓8朝向该转鼓8接近主轴3的方向移动即前进,使转鼓8的模拟路面8a接触于轮胎T的胎面(图3中的7~8秒间)。此时的转鼓8的前进的速度如实线L2所示为-50mm/s,如实线L1所示,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和主轴3的轴中心的距离从约330mm减少至约295mm。另一方面,如实线L3所示,主轴3被旋转驱动成,其旋转速度从正向旋转瞬间变为0(零)后,以约360deg/s的速度反向旋转(图3中的实线c)。此时,转鼓8接近于主轴3,该转鼓8的模拟路面8a被推压至轮胎T的胎面,所以如实线L4所示,对该转鼓8作用有约5000N的负载。

这样,在转鼓8的模拟路面8a接触于轮胎T的胎面的状态下,进行反向旋转时的轮胎T的均匀性测定(图3中的8~11.5秒间)。此时,转鼓8停留于前进完成的位置,所以如实线L2所示,该转鼓8的移动速度为0mm/s。此外,如前所述,该测定时的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和主轴3的轴中心的距离为约295mm,主轴3的反向旋转的速度为约-360deg/s,作用于转鼓8的负载为约5000N。

接着,参照图4,对轮胎再启动的同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将图3的中央部分即灰色标度部分放大的图,是表示将均匀性测定中的轮胎T从正向旋转向反向旋转切换时的主轴3及转鼓8的动作模式的图。与图3同样,图4的实线L1表示转鼓8的位置(mm),实线L2表示转鼓8的移动速度(mm/s),实线L3表示主轴3的旋转速度(deg/s),实线L4表示作用于转鼓8的负载(N)。

参照图4,主轴3如实线L1所示,在转鼓8后退至既定位置的时刻开始减速(实线L3的点X)。此时转鼓8如实线L2所示,以恒定速度后退。转鼓8的后退在比前述既定位置还后退的时刻(实线L2的点Y)开始减速。该转鼓8的移动如实线L1所示,在轮胎T的胎面和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呈非接触的状态的位置,具体地是在相当于点Z的再启动位置在一瞬间停止。另一方面,如实线L4所示,作用于转鼓8的负载随着转鼓8以恒定速度后退而减少。

这里,在主轴3的倒转的时机使轮胎再启动同步时,在图4中,将转鼓8后退而瞬间停止的时刻(点Z的时刻),即实线L4所示的作用于转鼓8的负载为0(零)的点N(穿过点Z的垂线(虚线)和实线L4的交点),以表示主轴3的旋转速度的实线L3穿过的方式,即以前述点N和在实线L3上旋转速度为0的点一致的方式,设定主轴3开始减速的时期。即,在作用于转鼓8的负载实质上为0(零)的范围(图4所示的范围M)内主轴3的旋转停止,即以在前述范围M内实线L3和实线L4相交的方式进行主轴3的旋转驱动控制,由此实现轮胎再启动的同步。

接着,在以下表示算出该转鼓再启动的同步所必要的、在应该开始主轴3的减速的时刻(点X)的转鼓8的位置即主轴减速开始转鼓位置的方法。

(i)求出从主轴3开始减速的时刻X至停止时刻N所需要的主轴减速所要时间T3(图4)。该主轴减速所要时间T3由下式(1)求出。

主轴减速所要时间T3(s)=减速开始时的主轴3的旋转速度(deg/s)÷主轴3的减速度(deg/s2)…(1)

(ii)求出从开始转鼓8的移动的减速的时刻Y至该移动停止所需要的转鼓减速所要时间T2。该转鼓减速所要时间T2由下式(2)求出。

转鼓减速所要时间T2(s)=减速开始时的转鼓8的移动速度(mm/s)÷转鼓8的移动减速度(mm/s2)…(2)

(iii)求出主轴3的减速开始后转鼓8以恒定速度后退的时间,即转鼓定速后退时间T1。该转鼓定速后退时间T1由下式(3)求出。

转鼓定速后退时间T1(s)=主轴减速所要时间T3(s)-转鼓减速所要时间T2(s)…(3)

(iv)求出在前述转鼓定速后退时间T1中前述转鼓8移动的距离即转鼓定速移动距离δ1。该转鼓定速移动距离δ1由下式(4)求出。

转鼓定速移动距离δ1(mm)=转鼓8的移动速度(mm/s)×转鼓定速后退时间T1(s)…(4)

(v)求出在前述转鼓减速所要时间T2中前述转鼓8移动的距离即转鼓减速移动距离δ2。该转鼓减速移动距离δ2由下式(5)求出。

转鼓减速移动距离δ2(mm)=转鼓8的减速开始前的移动速度(mm/s)×转鼓减速所要时间T2(s)÷2…(5)

(vi)计算主轴3应该开始减速的时刻X的转鼓8的位置和前述再启动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主轴减速转鼓距离δ3。该主轴减速转鼓距离δ3由下式(6)求出。

主轴减速转鼓距离δ3(mm)=转鼓定速移动距离δ1(mm)+转鼓减速移动距离δ2(mm)…(6)

(vii)计算主轴3应该开始减速的时刻X下的前述转鼓8的位置,即前述主轴减速开始转鼓位置。该主轴减速开始转鼓位置由下式(7)求出。

主轴减速开始转鼓位置(mm)=转鼓8的再启动位置(mm)-主轴减速转鼓距离δ3(mm)…(7)

通过以上的计算过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主轴减速开始转鼓位置、即与应该开始主轴3的减速的时刻(X点)对应的转鼓8的位置。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在进行反向旋转时的轮胎均匀性测定时,通过转鼓8的移动位置的控制(转鼓8相对于主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和主轴3的旋转速度的控制的组合,能够使转鼓8的模拟路面8a从轮胎T的胎面离开最远的时机、和主轴3(轮胎T)的旋转为0时的时机同步。这能够使,轮胎T和转鼓8的模拟路面8a呈非接触状态时,残存于由于惯性继续旋转的转鼓8的旋转动能和轮胎T再次接触于转鼓8后转鼓8具有的旋转动能之差最小,此外,能够使轮胎T和转鼓8再次接触时轮胎T从转鼓8接受的旋转动能最小。进而,能够将轮胎T和转鼓8再次接触时的轮胎T和轮辋4的“偏差”抑制成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使LFV或锥度力的测量精度提高。

另外,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理解成是限制性的。例如,转鼓的外周面(前述实施方式中模拟路面8a)离轮胎的胎面最远的时机、主轴的旋转为0时的时机也可以不完全一致。至少,在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呈非接触的状态下,以前述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的程度,使主轴的旋转速度的变化和相对于主轴的转鼓的相对位置同步,由此能够避免由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接触的状态下主轴的旋转方向倒转引起的不利情况。

此外,在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地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操作条件、各种参数,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采用在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的情况下,只要是普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值。

如以上说明,提供一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及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能够在轮胎均匀性测量中,在刚进行从轮胎正向旋转时向反向旋转时的切换之后,能够高精度地求出轮胎均匀性,特别能够高精度地求出轮胎的横向的力的变动(LFV)及锥度力。

被提供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是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具备主轴、主轴驱动装置、转鼓、推压机构、均匀性测定部、控制装置,前述主轴能够在保持轮胎的同时与该轮胎一同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主轴驱动装置使前述主轴及被保持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转鼓具有能够被推压至前述轮胎的胎面的外周面,前述推压机构将前述转鼓绕前述外周面的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使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相对移动,使得能够将被装配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的胎面推压至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前述均匀性测定部在前述轮胎进行前述正向旋转及前述反向旋转时,基于产生于前述转鼓的力,测定该正向旋转时及该反向旋转时的前述轮胎的均匀性,前述控制装置使前述主轴驱动装置及前述转鼓机构工作,使得分别控制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及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的相对位置。前述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前述主轴的旋转驱动及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的相对位置:使该主轴和该转鼓相对移动,使得在使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在前述正向旋转的方向和前述反向旋转的方向之间倒转时,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互相远离,由此在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呈非接触的状态下,前述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

此外,被提供的轮胎均匀性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前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具有主轴、主轴驱动装置、转鼓、推压机构,前述主轴能够在保持前述轮胎的同时与该轮胎一同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主轴驱动装置使前述主轴及被保持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前述转鼓具有能够被推压至前述轮胎的胎面的外周面,前述推压机构将前述转鼓绕前述外周面的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使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相对移动,使得能够将被装配于前述主轴的前述轮胎的胎面推压至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前述轮胎在前述正向旋转及前述反向旋转时,基于在前述转鼓上产生的力,进行该正向旋转时及该反向旋转时的前述轮胎的均匀性的测定;使前述主轴驱动装置及前述推压机构工作,并且进行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的控制即旋转驱动控制、与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的相对位置的控制即相对位置控制,该旋转驱动控制及该相对位置控制使该主轴和该转鼓相对移动,使得在使前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倒转时,使前述主轴和前述转鼓互相远离,由此在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呈非接触的状态下,使前述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

根据前述方法及装置,通过主轴的旋转驱动控制与主轴和转鼓的相对位置的控制的组合,能够防止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于前述轮胎的状态下,即前述载荷转鼓和轮胎接触的状态下,由轮胎的旋转停止引起的残留凹陷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在留有该残留凹陷的状态下测定均匀性而引起的该测定的精度的下降。

前述方法及装置在前述均匀性的测定例如包括前述轮胎的纵向的力的变动、前述轮胎的横向的力的变动及锥度力的至少一个的测定的情况下,在使该测定的精度提高时特别有效。

此外,前述旋转驱动控制及前述相对位置控制优选的是,包括使前述转鼓的外周面从前述轮胎的胎面最开最远的时机和前述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的时机同步。该同步在前述转鼓的外周面和前述轮胎的胎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切实地防止主轴的旋转速度为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