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2320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和系统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导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卫星数日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全球地面连续覆盖,使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在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全天候的观测工作。GPS作为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的导航和定位系统,自诞生以来对导航领域、测绘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GPS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定位精度高、快速高效等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地球上的导航定位问题,以其简便的观测、精密的全球定位、优异的实时性、丰富的功能、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保密性等特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而通常我们在移动端导航地图软件搜索到的相关位置与实际位置有一定距离的偏差,这是因为移动终端导航地图是终端运营商的信号定位导航,而GPS导航是卫星定位导航,终端运营商的信号定位盲点多,信号不稳定,还有使用信号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的移动终端地图软件定位精度差,盲点多,对人们的出游活动造成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使用包括移动终端定位装置以及后端服务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携带具有GPS模块的移动终端设备到指定的位置,并启用GPS模块导航功能;

S2)、所述GPS模块通过空间中的GPS卫星,获取当前指定地点的位置信息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

S3)、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信号进行封装处理,使接收信号更加适应网络传输协议,处理完成后发送到通信模块;

S4)、所述通信模块将已经处理完成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到后端服务器;

S5)、所述后端服务器对通信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记录,以备为以后的导航服务。

优选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参数设置模块对GPS模块的位置参数进行设置;

S22)、定位装置获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位置信息;

S23)、数据更新装置将刚获取的坐标位置信息更新到GPS模块中。

优选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启用消息模型重构装置,对要传输的GPS信息文本进行构建;

S32)、消息模型重构装置将GPS信息文本构建成后端服务器需要的格式;

S33)、将构建后的GPS信息文本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到后端服务器。

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统,系统包括GPS卫星、移动终端以及后端服务器;所述GPS卫星通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传输实现移动终端的定位;所述移动终端利用码发生器生成的信息与卫星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并根据导航电文的时间标和子帧计数测量用户和卫星之间的伪距;所述后端服务器用来实现存储坐标位置信息、WEB服务、通讯服务以及人机交互等功能。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统,所述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统还包括移动互联网,所述移动互联网指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访问互联网,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GPS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通信模块。

所述GPS模块用获取GPS卫星关于移动终端的坐标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GPS坐标位置信息进行封装处理,使其更加适应网络协议传输;所述通信模块用来将封装后的坐标位置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到所述后端服务器。

所述GPS模块包括参数设置装置、定位装置以及数据更新装置。

所述参数设置装置对GPS的功能参数进行设置,所述定位装置用来获取最新的移动终端位置信息,所述数据更新装置用于将最新获取的GPS位置坐标信息更新到GPS模块中。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消息模型重构装置,所述消息模型重构装置用于将GPS信息文本构建成后端服务器需要的格式。

有益效果

传统的手机导航地图由手机运营提供导航信号,但是由于现代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较多,致使手机运营提供的导航信号盲点多,信号不稳定,从而使得在手机搜索的坐标位置与实际有一定的偏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和系统,由GPS卫星获取坐标位置信息,并进行存储,以备在以后的地图搜索中使用,提高了搜索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统逻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定点位置搜索系统中移动终端组成连接逻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移动终端中GPS模块连接逻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GPS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中数据处理模块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100逻辑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述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100包括GPS卫星110、移动终端120、移动互联网以及后端服务器140;通常我们在移动终端120导航地图软件搜索到的相关位置与实际位置有一定距离的偏差,这是因为移动终端120导航地图是终端运营商的信号定位导航,而GPS导航是卫星定位导航,终端运营商的信号定位盲点多,信号不稳定,还有使用信号费用高的问题,GPS卫星110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定位精度高、快速高效等特点,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地球上的导航定位问题,以其简便的观测、精密的全球定位、优异的实时性、丰富的功能、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保密性等特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图2是本发明中定点位置搜索系统中移动终端组成连接逻辑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移动终端中GPS模块连接逻辑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3,移动终端120从GPS卫星110获取其坐标位置信息,并对获取的坐标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移动互联网130发送给后端服务器140进行存储,以备以后的位置搜索使用。GPS卫星110通过与移动终端120的信号传输实现移动终端120的定位;移动终端120利用码发生器生成的信息与卫星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并根据导航电文的时间标和子帧计数测量用户和卫星之间的伪距;后端服务器140用来实现存储坐标位置信息、WEB服务、通讯服务以及人机交互等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系统100,还包括移动互联网130,移动终端120通过移动互联网130与后端服务器140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移动互联网130是指手持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访问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随着Web2.0技术使大众群体成为信息创造的主体,移动互联网130就把信息生产从PC拓展到移动终端120,物联网环境下使得信息生产从人拓展到物。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信息服务的关键,移动互联网正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赶超传统互联网。

移动终端120包括GPS模块121、数据处理模块122以及通信模块123;GPS模块121用获取GPS卫星110关于移动终端120的坐标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122;数据处理模块122对GPS坐标位置信息进行封装处理,使其更加适应网络协议传输;通信模块123用来将封装后的坐标位置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130传输到后端服务器140;GPS卫星导航,与移动终端120电子地图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够告诉你在地图中所在的位置,以及你要去的那个地方在地图中的位置,并且能够在你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间选择最佳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的为你提示左转还是右转。目前,GPS卫星导航已经不仅适应车载导航用户,也能适应步行者以及人们日常公交的换乘用户使用,未来的GPS卫星导航功能将涵盖普通百姓更多的需求。

GPS模块121包括参数设置装置1211、定位装置1212以及数据更新装置1213,参数设置装置1211对GPS模块121的功能参数进行设置,定位装置1212用来获取最新的移动终端120位置信息,数据更新装置1213用于将最新获取的GPS位置坐标信息更新到GPS模块121中。

数据处理模块122包括消息模型重构装置1221,消息模型重构装置1221用于将GPS信息文本构建成后端服务器140需要的格式。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中GPS模块工作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中数据处理模块工作流程图,请参考图4-图6,一种高精度定点位置搜索方法,使用包括GPS卫星110、移动终端120以及后端服务器140,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携带具有GPS模块121的移动终端120设备到指定的位置,并启用GPS模块121导航功能;

S2)、GPS模块121导航通过空间中的GPS卫星110,获取当前指定地点的位置信息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122;

S3)、数据处理模块122对接收信号进行封装处理,使接收信号更加适应网络传输协议,处理完成后发送到通信模块123;

S4)、通信模块123将已经处理完成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130发送到后端服务器140;

S5)、后端服务器140对通信模块123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记录,以备为以后的导航服务。

优选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参数设置模块1211对GPS模块121的位置参数进行设置;

S22)、定位装置1212获取移动终端120的坐标位置信息;

S23)、数据更新装置1213将刚获取的坐标位置信息更新到GPS模块121中。

优选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调用消息模型重构装置1221,对要传输的GPS信息文本进行构建;

S32)、消息模型重构装置1221将GPS信息文本构建成后端服务器140需要的格式;

S33)、将构建后的GPS信息文本通过移动互联网130传输到后端服务器1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