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459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核电站放射性监测报警器中的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用于在放射性污染超标时触发门限报警,由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具有专业程度高且结构较复杂等特点,一旦出现其中的板卡出现故障(例如当在信号输入应该触发报警时没有报警,而信号输入不该触发报警而报警的故障等情况)便很难对故障进行测试及定位。并且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一般为国外设备厂商研发的,普通的操作人员和测试人员对其电路结构并不了解,为了不破坏其整体结构,只能通过对很熟悉的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整个输入输出信号的情况进行判断。

对于报警器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均在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箱体前后的I/O端子上进行信号输入与信号采集,根据不同情况下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报警情况确定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是否有故障,再确定故障的板卡。

虽然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测试的通用转接测试板,但这种通用转接测试板主要是针对PC电脑,接口一般为金手指,可以插在电脑或设备上,对于专业度及复杂度均较高的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而言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以解决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内部板卡故障时的定位及测试困难,且现有的通用转接测试板无法适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包括测试座和垂直固定在测试座上的PCB延伸板;所述测试座上设有与所述PCB延伸板垂直的控制板导轨、测量板导轨以及能谱分析板导轨,所述PCB延伸板上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控制板接头和控制板测试孔、相互电连接的测量板接头和测量板测试孔、以及相互电连接的能谱分析板接头和能谱分析板测试孔;所述控制板接头与控制板导轨的内端相对且垂直,使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控制板可安装在控制板导轨上并与控制板接头电连接;所述测量板接头与测量板导轨的内端相对且垂直,使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测量板可安装在测量板导轨上并与测量板接头电连接;所述能谱分析板接头与能谱分析板导轨的内端相对且垂直,使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能谱分析板可安装在能谱分析板导轨上并与能谱分析板接头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还包括屏蔽电缆,所述屏蔽电缆包括控制板连接线、测量板连接线以及能谱分析板连接线,所述控制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控制板接头电连接,另一端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控制板接口电连接;所述测量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测量板接头电连接,另一端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测量板接口电连接;所述能谱分析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能谱分析板接头电连接,另一端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能谱分析板接口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测试座上固定有与其相垂直的左右两侧立柱,所述PCB延伸板固定在左右两侧立柱之间;PCB延伸板的上下两端固定有横梁,且上下两端横梁分别与所述左右两侧立柱的上端、下端固定;上端横梁的中部与下端横梁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梁。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控制板测试孔、测量板测试孔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均为96芯测试孔;所述屏蔽电缆为96芯电缆。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PCB延伸板采用四层板布板方式,在顶层和底层之间具有两层信号层。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控制板测试孔、测量板测试孔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具有不同的颜色标识。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控制板测试孔、测量板测试孔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的颜色标识分别为红色、蓝色以及黄色。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控制板导轨与测量板导轨的间距为70mm。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PCB延伸板的面积为450mm×280mm。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中,所述测试座的面积为518mm×300mm,且测量板导轨与能谱分析板导轨之间的间距为115mm。

本发明提出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控制板、测量板以及能谱分析板可分别安装于本发明的控制板导轨、测量板导轨以及能谱分析板导轨上,并分别与控制板接头、测量板接头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头电连接,借助屏蔽电缆可将控制板接头、测量板接头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头分别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控制板接口、测量板接口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口电连接,从而通过控制板测试孔、测量板测试孔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可分别对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控制板、测量板以及能谱分析板进行测试,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测试困难以及通用转接测试板无法适用的问题。

2、可实现对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三个内部板卡的同时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3、结构较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提出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测试座,11-控制板导轨,12-测量板导轨,13-能谱分析板导轨,14-立柱,15-横梁,16-竖梁,20-PCB延伸板,21-控制板接头,22-测量板接头,23-能谱分析板接头,24-控制板测试孔,25-测量板测试孔,26-能谱分析板测试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测试平台,包括测试座10和垂直固定在测试座上的PCB延伸板20;所述测试座10上设有与所述PCB延伸板垂直的控制板导轨11、测量板导轨12以及能谱分析板导轨13,所述PCB延伸板20上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控制板接头21和控制板测试孔24、相互电连接的测量板接头22和测量板测试孔25、以及相互电连接的能谱分析板接头23和能谱分析板测试孔26;所述控制板接头21与控制板导轨11的内端相对且垂直,使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控制板(图未示出)可安装在控制板导轨11上并与控制板接头21电连接;所述测量板接头22与测量板导轨12的内端相对且垂直,使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测量板(图未示出)可安装在测量板导轨12上并与测量板接头22电连接;所述能谱分析板接头23与能谱分析板导轨13的内端相对且垂直,使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能谱分析板(图未示出)可安装在能谱分析板导轨13上并与能谱分析板接头23电连接。

实施例中的控制板测试孔24、测量板测试孔25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26均为96芯测试孔,并且所述控制板测试孔24、测量板测试孔25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26可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例如分别为红色、蓝色以及黄色,当然也可采用其他颜色。PCB延伸板20采用四层板布板方式,在顶层和底层之间具有两层信号层。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导轨11、测量板导轨12以及能谱分析板导轨13分别可用于安装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的控制板、测量板以及能谱分析板,控制板接头21、测量板接头22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头23可分别与安装的控制板、测量板以及能谱分析板电连接,借助屏蔽电缆可将控制板接头21、测量板接头22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头23分别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控制板接口、测量板接口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口电连接,从而可相应实现对控制板接口、测量板接口以及能谱分析板接口的I/O信号的输入或采集,并通过连接在控制板测试孔24、测量板测试孔25、以及能谱分析板测试孔26上的测试设备(图未示出)对控制板、测量板以及能谱分析板对应进行测试,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同时提高了测试效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屏蔽电缆(图未示出),所述屏蔽电缆包括控制板连接线、测量板连接线以及能谱分析板连接线,所述控制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控制板接头21电连接,另一端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控制板接口电连接;所述测量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测量板接头22电连接,另一端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测量板接口电连接;所述能谱分析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能谱分析板接头23电连接,另一端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上的能谱分析板接口电连接。

实施例中的屏蔽电缆采用96芯电缆,其通过AMP-96公针插头与控制板接头21、测量板接头22、能谱分析板接头23连接。控制板接头21、测量板接头22、能谱分析板接头23均采用BD-96直插母头插座,以与屏蔽电缆的AMP-96公针插头对应。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细化设计。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测试座10上固定有与其相垂直的左右两侧立柱14,所述PCB延伸板20固定在左右两侧立柱14之间;PCB延伸板20的上下两端固定有横梁15,且上下两端横梁15分别与所述左右两侧立柱14的上端、下端固定;上下端横梁15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梁16。

测试座10与左右两侧立柱14之间的固定、上下两端横梁15与左右两侧立柱14之间的固定、竖梁16与上下端横梁15之间的固定均可通过螺钉实现。

由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中控制板和测量板通常具有中间连接件,为了便于将控制板和测量板作为整体进行安装,基于放射性监测系统处理单元中控制板和测量板的实际距离,实施例中的控制板导轨11与测量板导轨12的间距设置为70mm。

此外,实施例中的PCB延伸板20的面积优选为但不限于450mm×280mm。测试座10的面积优选为但不限于518mm×300mm,且测量板导轨与能谱分析板导轨之间的间距为115m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