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618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



背景技术:

在整车碰撞试验中,一般是采用牵引电机作为牵引系统的动力,利用带传送的原理,通过将钢缆或铁链安装在牵引小车上,在牵引小车的带动下,将动力传输给测试车辆,在测试车辆距离壁障一定距离时,通过释放机构使钢缆或铁链与牵引小车脱离,确保测试车辆在自由状态下以规定的速度撞击壁障。试验法规对碰撞的速度、碰撞的位置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通常车辆速度的控制精度需要在0.2km/h,最终碰撞速度误差要求在1km/h范围内,而碰撞位置误差要求在20mm之内。对于一条长度在100m以上的试验牵引跑道而言,无论是碰撞速度还是碰撞位置,要求都是十分高的。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775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碰撞试验的可自动释放的牵引小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上的导向装置、设置在车身顶部用于牵引测试车辆的牵引挂钩和设置在车身内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包括设置在车身内前后方向上的锥形通孔、可滑动的设置于锥形通孔内的套筒及可滑动的设置于锥形通孔内套筒前的至少三只卡爪,至少三只卡爪呈周向均匀分布于锥形通孔内。

上述的牵引小车通过位于牵引小车前端的卡爪前端撞击壁障,卡爪被内推,从而释放开卡爪之间的钢缆,达到自动释放钢缆的目的,其不足之处是:卡爪对钢缆的夹持比较牢靠,因此牵引小车与壁障之间需要具有较大的撞击力才能将卡爪向内推动,如果撞击力 过小的话,可能会出现卡爪不能及时释放钢缆的情况,导致牵引小车与钢缆之间的脱离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牵引小车与钢缆之间脱离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该牵引小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小车具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下端部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摆杆的上端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开口朝向车体的前部,该牵引小车还包括限制所述摆杆向车体后部摆动的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碰撞试验时,可以将两根牵引钢缆同时固定在一个圆环上,圆环挂在本牵引小车的挂钩上,牵引小车向前运动的同时牵引着试验车辆向前运动,当牵引小车运动到牵引轨道的末端时与障碍物相碰撞,此时牵引小车停止移动,摆杆在惯性的作用下向车体的前部摆动,最后抵靠在车体的前部,试验车辆继续向前运动并拉动圆环从挂钩的开口处脱钩,从而方便地实现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中,所述车体的中部具有凹槽一,所述摆杆的下端部位于凹槽一内,所述凹槽一的前端部具有倾斜的底面一,所述底面一的高度从车体的前部至车体的后部依次降低。当牵引小车运动到牵引轨道的末端时与障碍物相碰撞,摆杆在惯性的作用下向车体的前部摆动,最后抵靠在底面一上,使车体不会完全封闭挂钩的开口,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中,所述底面一的中 部固定有凸台一,所述凸台一与摆杆相对。当牵引小车运动到牵引轨道的末端时与障碍物相碰撞,摆杆在惯性的作用下向车体的前部摆动,最后抵靠在凸台一上,此时挂钩的开口离车体的距离更大,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中,所述挂钩包括条形杆一、条形杆二和条形杆三,所述条形杆一和条形杆二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杆一的右端部与条形杆三的上端部相固连,所述条形杆一的左端部为自由端一,所述条形杆二的右端部与条形杆三的中部相固连,所述条形杆二的左端部为自由端二,所述条形杆一的左端部具有弧形倒角一。条形杆一、条形杆二和条形杆三围合成能够挂住圆环的内腔,条形杆一的左端部设置弧形倒角一,能够减小牵引钢缆从挂钩上脱离的阻力,更加方便地使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中,所述挂钩的开口位于摆杆上部的前方,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和固定在摆杆的下端部的凸块一,所述限位杆的下端部与车体相固连,所述凸块一位于摆杆的后部,所述摆杆位于竖直方向时所述凸块一与所述限位杆的上端部相抵靠。在牵引钢缆的拉力作用下,摆杆具有向后摆动的趋势,限位杆的上端部与凸台一相抵靠,限位杆起到限制摆杆向后摆动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中,所述车体的前端部固定有导向座一,所述车体的后端部固定有导向座二。导向座一和导向座二均能够与牵引轨道相配合,二者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牵引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易晃动,运动更加平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牵引小车的摆杆在牵引小车碰到障碍物时能够向车体的前部摆动,使试验车辆拉动圆环从挂钩的开口处脱钩,方便地实现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2、本牵引小车的导向座一和导向座二均能够与牵引轨道相配合,二者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牵引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易晃动,运动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牵引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挂钩和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摆杆;3挂钩;4开口;5限位机构;6凹槽一;7底面一;8凸台一;9条形杆三;10条形杆一;11条形杆二;12限位杆;13凸块一;14导向座一;15导向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牵引小车包括车体1、摆杆2和限制摆杆2向车体1后部摆动的限位机构5,摆杆2的下端部与车体1转动连接,摆杆2的上端部连接有挂钩3,挂钩3的开口4朝向车体1的前部。限位机构5可以包括限位杆12和固定在摆杆2的下端部的凸块一13,限位杆12的下端部与车体1相固连,凸块一13位于摆杆2的后部,摆杆2位于竖直方向时凸块一13与限位杆12的上端部相抵靠,挂钩3的开口4位于摆杆2上部的前方。在牵引钢缆的拉力作用下,摆杆2具有向后摆动的趋势,限位杆12的上端部与凸台一8相抵靠,限位杆12起到限制摆杆2向后摆动的作用。

如图2所示,优选的,车体1的中部具有凹槽一6,摆杆2的下端部位于凹槽一6内,凹槽一6的前端部具有倾斜的底面一 7,底面一7的高度从车体1的前部至车体1的后部依次降低。当牵引小车运动到牵引轨道的末端时与障碍物相碰撞,摆杆2在惯性的作用下向车体1的前部摆动,最后抵靠在底面一7上,使车体1不会完全封闭挂钩3的开口4,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如图2所示,优选的,底面一7的中部固定有凸台一8,凸台一8与摆杆2相对。当牵引小车运动到牵引轨道的末端时与障碍物相碰撞,摆杆2在惯性的作用下向车体1的前部摆动,最后抵靠在凸台一8上,此时挂钩3的开口4离车体1的距离更大,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挂钩3包括条形杆一10、条形杆二11和条形杆三9,条形杆一10和条形杆二11相对设置,条形杆一10的右端部与条形杆三9的上端部相固连,条形杆一10的左端部为自由端一,条形杆二11的右端部与条形杆三9的中部相固连,条形杆二11的左端部为自由端二,条形杆一10的左端部具有弧形倒角一。条形杆一10、条形杆二11和条形杆三9围合成能够挂住圆环的内腔,条形杆一10的左端部设置弧形倒角一,能够减小牵引钢缆从挂钩3上脱离的阻力,更加方便地使牵引钢缆从牵引小车上脱离。

如图1所示,车体1的前端部固定有导向座一14,车体1的后端部固定有导向座二15。导向座一14和导向座二15均能够与牵引轨道相配合,二者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牵引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易晃动,运动更加平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限位机构5包括定位杆和固定在摆杆2的下端部的凸块一13,凸块一13位于摆杆2的后部,定位杆的两端均穿设且固定在车体1上,定位杆沿车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摆杆2位于竖直方 向时凸块一13与定位杆的中部相抵靠。在牵引钢缆的拉力作用下,摆杆2具有向后摆动的趋势,凸台一8与定位杆的中部相抵靠,定位杆起到限制摆杆2向后摆动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