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872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送风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炉通常设置有送风装置以向炉内补送空气,实现加热炉的最佳燃烧关键之处在于维持适当的空燃比。若进风量过大,会导致烟气带走更多的热量,增大排烟热损失。如果进风量过小,会导致不完全燃烧,易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等污染物。因此需要准确地测量燃烧所用空气流量,以辅助维持合理的空燃比。

目前主要利用氧化锆仪表测量相关参数计算流量,将氧化锆探头插入烟气中进行分析。受烟气污垢和烟气温度波动的干扰,导致氧化锆探头无法准确反应真实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同时,氧化锆仪表测量存在滞后性,不能与燃料供应系统匹配。现有的其他气体流量测量仪表规格过小,无法满足实际测量的需求,而定制非标准仪表成本高,不适于工业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自身结构特征结合仪表准确地测量进入加热炉的空气流量,结构简单、造价合理,适于在工业中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和风机连接段,所述测量段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圆锥收缩段、圆筒喉部、圆锥扩散段和下游直管段,并且在所述上游直管段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在所述圆筒喉部设置有第二取压口。

可选地,所述圆筒喉部的直径为d,所述上游直管段的直径为D,其中,d/D=0.6~0.75,所述第一取压口与所述圆锥收缩段之间的距离为0.5D,所述圆锥收缩段的收缩角度为21°,所述第二取压口与所述圆锥收缩段的距离为0.5d,所述圆锥扩散段的扩散角度为15°。

可选地,所述下游直管段的长度≥D。

可选地,所述测量段形成为文丘里管结构。

可选地,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结构。

可选地,所述测量段形成为竖直段,所述风机连接段形成为水平段,该竖直段和水平段之间通过弯头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热炉送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送风管道的支撑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流经送风管道时,受其测量段的整体结构的影响,能够在测量段的上游直管段和圆筒喉部处形成静压差,通过测量第一取压口处的静压值和第二取压口处的静压值则能够计算得到该静压差值,再结合流动流体的特性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参数即可确定流量。因此,该送风装置能够利用其自身结构配合使用仪表实现空气流量的测定,结构简单,造价合理,适于在工业中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送风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测量段 11 上游直管段

111 第一取压口 12 圆锥收缩段

13 圆筒喉部 14 圆锥扩散段

15 下游直管段 2 风机连接段

3 空气过滤结构 4 弯头

5 排水结构 6 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图中未示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1和风机连接段2,测量段1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11、圆锥收缩段12、圆筒喉部13、圆锥扩散段14和下游直管段15,并且在上游直管段11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111,在圆筒喉部13设置有第二取压口1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取压口111为位于上游直管段11同一截面管壁上的两个,第二取压口131为位于圆筒喉部13同一截面管壁上的两个,以能够对测量数据取平均值,有利于提高流量计算精度。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测量精度的需求调整该第一取压口111和第二取压口131的数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空气流经送风管道时,受其测量段1的整体结构的影响,能够在测量段1的上游直管段11和圆筒喉部13处形成静压差,通过测量第一取压口111处的静压值和第二取压口131处的静压值则能够计算得到该静压差值,再结合流动流体的特性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参数即可确定流量。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压力测量仪表,或压力传感器等本领域常用的测量设备或装置设置在第一取压口111和第二取压口131处,以获取测量数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数据准确,各部位的构造参数满足以下设定:圆筒喉部13的直径为d,上游直管段11的直径为D,其中,d/D=0.6~0.75,第一取压口111与圆锥收缩段12之间的距离为0.5D,圆锥收缩段12的收缩角度为21°,第二取压口131与圆锥收缩段12的距离为0.5d,圆锥扩散段14的扩散角度为15°。

结合测量数据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流体的质量流量:

其中各参数的具体含义为:

qm为质量流量;

c为常量;

β为直径比d/D,即圆筒喉部13截面直径与上游直管段11的截面直径的比值;

ε为线应变率;

d为圆筒喉部13截面直径;

△p为静压差;

ρ为流体密度。

在其他可能存在的允许存在测量误差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第一取压口111与圆锥收缩段12之间的距离为0.4D~0.6D,以及/或者第二取压口131 与圆锥收缩段12的距离为0.4d~0.6d。

进一步地,下游直管段15的长度≥D,以降低环境干扰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具体地,测量段1形成为文丘里管结构,以保证上游直管段11与圆筒喉部13之间产生足够的静压差,提升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为避免灰尘、杂质等通过送风管道进入风机或加热炉内干扰设备运行,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管道的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结构3,该空气过滤结构可以使用如滤网或滤网与几何框架的结合等本领域内常用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该空气过滤结构3整体可以形成为圆锥筒形,包括套设在进风口处管壁外的环形箍31和位于该环形箍上方的圆环32,该环形箍与该圆环之间设置有多跟支撑杆33以保持稳定,在圆环面积上以及该多跟支撑杆33形成的轮廓上罩设有滤网34,该圆锥筒形结构能够在滤网34与进风口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实现过滤作用的同时尽量降低过滤作用对送风量的干扰,以上举例仅用作说明空气过滤结构3可能具备的形式,并不能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实际使用中,为方便安装该送风装置,并结合测量的需求,测量段1形成为竖直段,风机连接段2形成为水平段,该竖直段和水平段之间通过弯头4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5,以及时排出在送风管道内的积水,避免管道锈蚀,具体地,该排水结构5可以为排水阀门、排水泵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加热炉送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送风管道的支撑结构6。该支撑结构6可以形成为支撑架或支撑筒、支撑基座等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