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208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生化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



背景技术: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一种针对患者体液样本进行免疫学定量分析的仪器,可检验众多疾病病症,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检验分析过程全自动化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免疫分析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现代临床免疫分析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物进行一系列免疫反应、进行洗涤之后,再利用光学仪器测量待测物免疫反应后的发光信号强弱程度来指示检验结果。其包含多个子系统,其中的反应杯清洗机构主要用于清洗反应杯内多余试剂,保证结果准确。

申请号为201420452510.8的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清洗针及试样分析装置”,该清洗针包括并列贴合设置在针固定座和针导向座中的注液针和吸液针,其中注液针与带压清洗液容器相连通,吸液针与真空泵相连通,注液针向反应杯中注入清洗液,清洗完成后,吸液针将杯中残液吸走移除。为了防止反应杯中的清洗残液污染注液针,注液针短于吸液针,且注液针端部斜向外翘起,与吸液针形成一定的夹角。由于该夹角的存在,会产生清洗液不能完全注满反应杯、以及容易喷洒在反应杯外的现象,从而造成反应杯清洗不彻底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为了将清洗残液完全移除,需要使吸液针端部与反应杯杯底完全接触,当两者贴合过于紧密时,容易发生吸液困难及吸液针被撞弯的现象。此外,当注液针向反应杯注入特殊清洗液时,吸液针与液体接触较脏,注液针和吸液针贴合设置在一起时,会造成注液针和吸液针之间相互交叉污染,以及吸液针外壁挂液以至于产生结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包括针固定座、针导向座和套接在所述针固定座和针导向座中心处的洗脱针,所述洗脱针包括与带压清洗液容器相连通的注液针和与泵相连通的吸液针,所述注液针的注液口高于吸液针的吸液口,所述注液针和吸液针为间隔设置的竖直针体,其末端分别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所述注液口和吸液口,吸液口四周的针壁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液凹槽;注液针和吸液针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两者的分隔固定件;所述注液针和吸液针根部卡固在一体化设置的针固定座和针导向座中,针固定座上垂直穿设有对称设置在注液针两侧的限位盖栓,所述限位盖栓上套设有下端与针固定座上表面相接触的弹性件。

所述针导向座外侧设置有导向套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设置有缓冲机构,能够充分吸液,有效防止针体污染、发生结晶。本实用新型的洗脱针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注液针和吸液针,在注液过程中,可以充分避免两针相互污染和注液针壁挂液结晶;注液口位于竖直方向,能够向反应杯中注满清洗液并有效防止液体溅出;吸液口四周开设有吸液凹槽,使吸液针能够充分吸液;同时,当多个针组合使用时,由于反应杯和整个装置的深度之间存在公差,因此在位于限位盖栓上弹性件的作用下,洗脱针能够在限位盖栓的行程范围内上下移动,保证每个针都能接触到反应杯杯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反应杯清洗的防污染洗脱针,包括针固定座1、针导向座2和套接在针固定座1和针导向座2中心处的洗脱针,洗脱针包括与带压清洗液容器相连通的注液针3和与真空泵相连通的吸液针4,注液针3短于吸液针4,可充分避免注液针3没入清洗液液面以下受到污染。注液针3和吸液针4为间隔设置的竖直针体,其末端分别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注液口5和吸液口6。吸液口6四周的针壁上间隔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液凹槽7(见图4),吸液凹槽7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数量和形状,以能够避免吸液口6与反应杯底憋死、能够充分进行吸液为准。注液针3和吸液针4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两者、使两者保持分离状态的分隔固定件8。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污染洗脱针注液液体流向竖直向下,即使针体完全离开反应杯,仍可注满反应杯,因此可采用边注液边吸液的清洗方式,稀释反应杯内液体的浓度,减少针体污染;其次,由于注液针3和吸液针4为竖直针体,因此液体流动更顺畅,注液口5和吸液口6不会发生阻滞凝结,注液液体竖直下流,能够有效避免注液过程中液体溅出反应杯外的现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此外,两针且相互独立,可以充分避免两针相互污染和注液针壁挂液结晶。

如图3所示,注液针3和吸液针4根部卡固在一体化设置的针固定座1和针导向座2中,针固定座1上垂直穿设有对称设置在注液针3两侧的限位盖栓9,限位盖栓9上套设有下端与针固定座1上表面相接触的弹性件10,限位盖栓9下端与放置洗脱针的洗脱臂11固定连接。针固定座1和洗脱臂10之间设置有套设在针导向座2外侧的导向套筒12。多套防污染洗脱针同时设置在洗脱臂11上时,由于反应杯和整个装置的深度之间存在公差,并不能达到所有洗脱针同时与反应杯杯底接触。当洗脱臂11继续下移时,对于首先触碰到反应杯杯底的吸液针4,吸液针4及与吸液针4相连的针固定座1相对洗脱臂向上移动,位于限位盖栓9和针固定座1之间的弹性件10被压缩;当弹性件10被完全压缩,针固定座1上沿和限位盖栓9的盖栓相接触时,单个洗脱针防撞调节装置达到极限值。在此行程中,由于上述缓冲结构的作用,吸液针4针尖与反应杯杯底始终接触,并避免了硬性碰撞,有效保护了吸液针4等相关部件。上述两套限位盖栓9和弹性件10对称设置在洗脱针两侧,导向套筒12的长度可以一直延伸到针固定座1的位置,保证了吸液针4在缓冲行程内更加竖直和顺畅,同时,由于导向套筒12的竖直导向作用,不必要求弹性件10提供压紧力来保证吸液针4保持竖直,因此可以选择较小弹力的弹性件10,此外,弹性件10弹力较小可以避免吸液针4频繁接触反应杯杯底发生猛烈碰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