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延迟焦化场合的切焦器位移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8577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具体地说是应用于延迟焦化场合的一套切焦器位移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水力除焦程控系统还停留在控制除焦器、钻具绞车升降设备、除焦控制阀的开关、塔阀、泵阀和高压水泵的启动几个方面。除焦过程中除焦器的位置情况还靠更多依靠熟练工人就地现场经验来判断,特别是夜晚除焦时,现场操作环境恶劣,视线看不清钻杆位置,且经常判断出错,造成触发顶限位,下限位报警,判断不准确造成的焦炭除不干净也时有发生,不仅造成焦炭塔寿命缩短,甚至对下次生焦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国内老焦化的扩容改造,全自动顶和底盖机的普及,除焦过程中除焦器位移检测的精度也日益要求更高,除焦过程中位移监测的实时位置纳入控制中心也势在必行。

为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更科学准确的判断切焦器位置,实现除焦人员实时掌握现场除焦器具体位置,为除焦作业高度自动化实现有效铺垫。因此,研发一套既适应老装置改造,又适应新建装置的除焦器位移监测系统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除焦时间、降低除焦过程中对人员依赖的切焦器的位移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延迟焦化场合的切焦器位移测量系统,包括设置在焦炭塔内的切焦器、用于显示切焦器位移状态的人机终端设备、用于判断切焦器位移的PLC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运动检测机构,所述PLC控制系统与人机终端设备通讯连接,所述运动检测机构包括定滑轮、两个接近开关以及安装在定滑轮侧壁上的感应块;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钢丝绳、带动切焦器运动的导向滑轮组、钻机绞车及其控制系统,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钻机绞车上,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组一周后再绕过定滑轮,然后进行末端固定,使钻机绞车带动定滑轮时,导向滑轮组和切焦器同步运动,两接近开关安装在定滑轮的固定支架上,并与感应块相对,以使感应块旋转到接近开关对面时,接近开关检测到感应块并向PLC控制系统发送脉冲信号。

两接近开关和PLC控制系统之间连接有脉冲计数器。

所述导向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所述动滑轮与切焦器连接。

所述焦炭塔的塔口设有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通过线路与脉冲计数器和PLC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塔口设定的复位开关以及接近开关接触感应次数及顺序而计算出切焦器所处于的塔内位置,从而实现人工针对性控制钻具绞车进行除焦作业,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焦炭塔,2、切焦器,3、人机终端设备,4、PLC控制系统,5、复位开关,6、运动检测机构,7、定滑轮,8、接近开关,9、钢丝绳,10、导向滑轮组,11、钻机绞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应用于延迟焦化场合的切焦器位移测量系统,包括设置在焦炭塔1内的切焦器2、用于显示切焦器2位移状态的人机终端设备3、用于判断切焦器2位移的PLC控制系统4、执行机构和运动检测机构6,所述PLC控制系统4与人机终端设备3通讯连接,所述运动检测机构6包括定滑轮7、两个接近开关8以及安装在定滑轮7侧壁上的感应块;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钢丝绳9、带动切焦器2运动的导向滑轮组10、钻机绞车11及其控制系统,所述钢丝绳9的一端连接在钻机绞车上,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组8一周后再绕过定滑轮7,然后进行末端固定,使钻机绞车11带动定滑轮7时,导向滑轮组10和切焦器2同步运动,两接近开关8安装在定滑轮7的固定支架上,并与感应块相对,以使感应块旋转到接近开关对面时,接近开关检测到感应块并向PLC控制系统发送脉冲信号。

两接近开关8和PLC控制系统4之间连接有脉冲计数器。

所述导向滑轮组10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动滑轮和定滑轮通过环形绳索连接成一体结构,且动滑轮与切焦器2连接,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钻机绞车上,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组一周后再绕过定滑轮7,然后固定在定滑轮7的固定支架上。

所述焦炭塔1的塔口设有复位开关5,所述复位开关5通过线路与脉冲计数器和PLC控制系统4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钻机绞车的控制机构通过对钻机绞车的正反转进行控制,带动钢丝绳进行运动,钢丝绳在运动过程中,与定滑轮产生摩擦,并通过摩擦力拖动定滑轮7旋转,定滑轮旋转过程中,安装在定滑轮侧壁上的感应块与两个接近开关发生感应,并根据两个接近开关的感应顺序,判断定滑轮的旋转方向,结合定滑轮的周长,通过PLC控制系统计算钢丝绳的移动距离,进而通过导向滑轮组减速比来判断钢丝绳所拖动的切焦器在焦炭塔内的位置,最终通过人机终端设备3进行显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