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温控感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62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防腐温控感温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腐温控感温系统。



背景技术:

以运动粘度测定仪为代表温控类检测仪器是检测实验室及研究机构使用较频繁的精密仪器,其温控感温棒都要在水浴中长期浸泡,且属于仪器的核心精密部件。温控系统长期浸泡在40-50℃的水中,极易造成温控部件的腐蚀进而致使水浴的蒸馏水浑浊。温控系统腐蚀严重后,温控系统是整套设备的核心部件,与其内部加热元件密切相连,单独修复系统无法保证精密温度的控制,因此,当温控系统腐蚀损坏后整套设备也就将报废。造成设备极大的浪费。

温控感温棒在腐蚀过程中可能会致使感温控制系统失控,由此将会造成检测数据的失真,对生产管控造成重大影响。同时腐蚀的缓慢过程中还会造成水浴蒸馏水的浑浊,致使精密温度计观察不准,也会严重影响实验测定的准确度,因此无论哪一方面都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偏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腐温控感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腐温控感温系统,其包括:玻璃套管,导热介质油,温控感温棒,温控系统和运动粘度测定仪的浴槽;其中,

所述玻璃套管设置于浴槽内;

所述玻璃套管为顶部开口的结构;

所述导热介质油设置于玻璃套管内;

所述温控感温棒设置于玻璃套管内,且其感温区域与导热介质油接触;

所述温控系统与温控感温棒的信号发射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套管的内径大于温控感温棒的外径1~1.5mm。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套管的顶部开口向外延伸形成弯沿,所述弯沿搭设在浴槽的槽盖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腐温控感温系统,该感温系统是将温控感温棒单独置于玻璃套管的导热介质油内,利用了玻璃套管和导热介质油的感温以及防腐特性,既保证了运动粘度测定仪的温度要求,又从根本上防止了温控感温棒的腐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感温系统解决了腐蚀致使感温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检测数据的失真以及因腐蚀造成水浴蒸馏水浑浊,致使精密温度计观察不准而严重影响实验检测数据准确度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运动粘度测定仪等温控类检测仪器的温度要求,又从根本上防止了精密感温棒的腐蚀,延长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腐温控感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浴槽

2-玻璃套管

3-导热介质油

4-弯沿

5-槽盖

6-温控感温棒

7-温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腐温控感温系统。请参考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腐温控感温系统的结构。

具体而言,该防腐温控感温系统包括:玻璃套管2,导热介质油3,温控感温棒6,温控系统7和运动粘度测定仪的浴槽1;其中,

所述玻璃套管2设置于浴槽1内;

所述玻璃套管2为顶部开口的结构;

所述导热介质油3设置于玻璃套管2内;

所述温控感温棒6设置于玻璃套管2内,且其感温区域与导热介质油3接触;

所述温控系统7与温控感温棒6的信号发射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玻璃套管2的内径大于温控感温棒6的外径1~1.5mm。进而保证检测的精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套管2的顶部开口向外延伸形成弯沿4,所述弯沿4搭设在浴槽1的槽盖5上。由此方便玻璃套管2的定位。

以下以检测干熄焦汽轮机油运动粘度为例进行说明:

检测试样时将玻璃套管2内装入定量的导热介质油3,温控感温棒6置于玻璃套管2内并与温控系统7相连,将装有温控感温棒6和导热介质油3的的玻璃套管2置于运动粘度测定仪的浴槽1内,玻璃套管2顶端的弯沿4恰好与浴槽1的槽盖5平齐搭设。开启设备,设定检测运动粘度的温度,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取定量的试样置于运动粘度检测毛细管中,恒温至规定时间后,开始检测试样流经毛细管的时间,三次不超差,取其平均值,然后计算运动粘度数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腐温控感温系统,该感温系统是将温控感温棒单独置于玻璃套管的导热介质油内,利用了玻璃套管和导热介质油的感温以及防腐特性,既保证了运动粘度测定仪的温度要求,又从根本上防止了温控感温棒的腐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感温系统解决了腐蚀致使感温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检测数据的失真以及因腐蚀造成水浴蒸馏水浑浊,致使精密温度计观察不准而严重影响实验检测数据准确度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运动粘度测定仪等温控类检测仪器的温度要求,又从根本上防止了精密感温棒的腐蚀,延长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腐温控感温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