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管理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33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温度管理介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物品先被暴露于规定的温度区域以下的气氛中、之后被暴露于比上述温度区域高的温度的气氛中时产生相分离的温度管理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着以冷冻状态或冷藏状态配送的物品的增加,配送中的该物品的温度管理成为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向配送车的装货或配送时等将冷冻或冷藏状态的物品从冷冻或冷藏设施中取出时,物品的温度有可能上升至规定温度以上。

为了容易地进行这样的要以冷冻或冷藏状态配送的物品的温度管理,使用了具备在常温下为液状、并且若冷却至规定温度则凝固的乳化液、该凝固后的乳化液通过升温而熔化并产生相分离的温度管理介质。

特别是近年来,进行了利用含有三甘油酯那样的分子量比较高的油脂的乳化物来制成温度管理介质的尝试。然而,构成上述温度管理介质的乳化物由于在凝固之前和之后均发生白浊,所以通过目视来确认该乳化液的凝固的有无是困难的。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在含有分子量高的油脂的乳化物中添加糖类、从而在常温下白浊化得到抑制、透明性高的温度管理介质。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温度管理介质:作为将乳化物的凝固点调节至所期望的温度范围的物质而添加,同时为了延长在升温至分离温度时至相分离为止的时间而进一步添加了电荷中和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03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07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若相对于水100质量份将20质量份以上且低于400质量份的糖类添加到乳化物中,则虽然具有可得到在常温下透明度增加、并且若凝固则透明度降低的乳化物的优点,但是存在当升温至规定温度时有时不分离成水相和油相的问题。另外,若为了补充后面的说明将上述的以质量份表示的糖的量以质量%来表示,则变成16.7质量%以上且低于80质量%。此外,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存在无法得到在常温下透明性高的乳化物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课题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利用了即使是含有分子量高的油脂的乳化物在常温下也维持高的透明性、且若凝固后升温至规定温度则可靠地分离成水相和油相的乳化物的温度管理介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其是具备在常温下为液状、并且若冷却至规定温度则凝固、通过从该凝固的状态进行升温而熔化并发生相分离的乳化物的温度管理介质,其中,上述乳化物包含水、油脂、乳化剂、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合计量相对于水、油脂、乳化剂、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总量的比例即水相比为10~50质量%。

上述电荷中和剂优选为生成Na+、K+、Ca2+、Mg2+、Cl-、H2PO4-、HPO42-、HCO3-中的至少一个离子的离子化合物。

此外,上述多元醇优选为糖类和/或糖醇。

此外,上述糖类优选为选自由单糖类及二糖类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糖类。

此外,包含上述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水相中的上述多元醇的浓度优选为15~80质量%。

此外,上述温度管理介质优选进一步包含色素及抗菌剂。

此外,构成上述乳化物的包含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水相与构成上述乳化物的包含乳化剂及油脂的油相的折射率的差优选为10Brix%以内。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为具备在常温下为液状、并且若冷却至规定温度则凝固、通过从该凝固的状态进行升温而熔化并发生相分离的乳化物的温度管理介质,其中,上述乳化物包含水、油脂、乳化剂、糖醇及电荷中和剂,水、糖醇及电荷中和剂的合计量相对于水、油脂、乳化剂、糖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总量的比例即水相比为10~50质量%。

此外,上述糖醇优选为甘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即使是含有分子量高的油脂的乳化物在常温下也维持高的透明性、若凝固后升温至规定温度则可靠地分离成水相和油相的温度管理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3的温度管理介质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具备在常温下为液状、并且若冷却至规定温度则凝固、通过从该凝固的状态进行升温而熔化并发生相分离的乳化物,上述乳化物包含水、油脂、乳化剂、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作为上述多元醇,例如优选为糖类和/或糖醇,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此外,上述乳化物在常温下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观。

上述乳化物中的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合计量相对于水、油脂、乳化剂、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总量的比例即水相比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在水相比低于10质量%的情况下,液体的粘度变高,乳化受到阻碍,变得难以生成乳化物。此外,若水相比超过50质量%,则虽然粘度降低,但即使将乳化物从凝固的状态进行升温也变得难以分离,作为温度管理介质发挥功能变得困难。

上述乳化物可以是水作为分散介质(连续相)、油脂作为分散相(不连续相)的水包油滴型(Oil in Water型:O/W型)乳液,或者,也可以是油脂作为分散介质(连续相)、水作为分散相(不连续相)的油包水滴型(Water in Oil型:W/O型)乳液。

作为构成乳化物的水,没有特别限定,任意的水均可以使用,但若考虑对乳化剂的影响,则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水或蒸馏水。

作为油脂,可列举出在常温附近使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与水和多元醇一起构成乳化物、并且先在规定温度、例如-60~20℃下凝固(启动)、然后通过升温而相分离成水相和油相的油脂。作为这样的油脂,可列举出例如以三酰基甘油(TAG)、二酰基甘油(DAG)、单酰基甘油(MAG)等油脂作为主要成分的食用油脂。本实施方式的乳化物中,从这些油脂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可以根据作为目标的温度管理介质的启动温度(乳化物凝固的温度)的范围而适当使用。此外,通过将熔点为0℃以上的油脂与熔点为0℃以下的油脂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使用、或者将熔点为0℃以上的油脂或熔点为0℃以下的油脂中的任一者适当使用,能够将温度管理介质的启动温度控制在所期望的温度范围内。

此外,通过在油脂中混合脂肪酸酯等,能够调节乳化物的粘性、流动性、熔点等。此外,能够使TAG等油脂均匀地分散到乳化物中。作为这样的脂肪酸酯,例如可列举出硬脂酸丁酯、肉豆蔻酸丁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甲酯、肉豆蔻酸乙酯、肉豆蔻酸丙酯、肉豆蔻酸戊酯、肉豆蔻酸戊酯、肉豆蔻酸己酯、肉豆蔻酸庚酯、肉豆蔻酸异丁酯、肉豆蔻酸叔丁酯、肉豆蔻酸异戊酯、肉豆蔻酸叔戊酯、肉豆蔻酸2-乙基己酯、油酸丁酯、油酸异丙酯、油酸甲酯、油酸乙酯、油酸丙酯、油酸戊酯、油酸戊酯、油酸己酯、油酸庚酯、油酸异丁酯、油酸叔丁酯、油酸异戊酯、油酸叔戊酯、油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异丙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硬脂酸丙酯、硬脂酸戊酯、硬脂酸戊酯、硬脂酸己酯、硬脂酸庚酯、硬脂酸异丁酯、硬脂酸叔丁酯、硬脂酸异戊酯、硬脂酸叔戊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棕榈酸丁酯、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棕榈酸丙酯、棕榈酸戊酯、棕榈酸戊酯、棕榈酸己酯、棕榈酸庚酯、棕榈酸异丁酯、棕榈酸叔丁酯、棕榈酸异戊酯、棕榈酸叔戊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月桂酸丁酯、月桂酸异丙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月桂酸丙酯、月桂酸戊酯、月桂酸戊酯、月桂酸己酯、月桂酸庚酯、月桂酸异丁酯、月桂酸叔丁酯、月桂酸异戊酯、月桂酸叔戊酯、月桂酸2-乙基己酯等。另外,从乳化物的构成上来说,脂肪酸酯被分类为油脂。

此外,作为乳化剂,可列举出包含磷脂的脂质混合物,例如优选使用以卵磷脂及溶血卵磷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另外,通过改变卵磷脂与溶血卵磷脂的配合比、或后述的水溶性高分子的种类、配合量等,也能够控制温度管理介质的上述启动温度的范围。

卵磷脂在乳化物中作为用于使水或油脂中的任一者在另一者中以微粒状分散的表面活性剂发挥功能。作为卵磷脂,可列举出下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大豆卵磷脂、包含下述的通式(5)~(8)所表示的蛋黄磷脂的蛋黄卵磷脂、来自海鲜类的卵磷脂等。

在上述的通式(1)中,R1、R2由饱和及不饱和烃构成。此外,A表示碱。例如,当A为下述的式(2)所表示的碱时,上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大豆卵磷脂为磷脂酰胆碱,当A为下述的式(3)所表示的碱时,上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大豆卵磷脂为磷脂酰乙醇胺,当A为下述的式(4)所表示的碱时,上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大豆卵磷脂为磷脂酰肌醇,当A为氢原子时,上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大豆卵磷脂为磷脂酸。

CH2CH2N+(CH3)3 (2)

CH2CH2N+H3 (3)

大豆卵磷脂如上述的通式(1)中所示的那样具有2个脂肪酸残基和1个碱。大豆卵磷脂为天然的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兼具抗氧化作用、脱模作用、分散作用、起泡-消泡作用、保水作用、与蛋白质-淀粉的结合作用、巧克力的粘度降低作用等多种多样的性质。此外,大豆卵磷脂可以通过将提取大豆而得到的大豆粗油过滤后,加入约2%的温水并搅拌,将变成橡胶状而从油相分离出的物质进行干燥而获得。进而,大豆卵磷脂能够廉价地大量供给,由于具备根据精制程度能够以各种状态获得的特征,所以可以根据使用条件来选择种类。

蛋黄卵磷脂是以蛋黄的磷脂为原料的卵磷脂。鸡蛋的蛋黄由水分48%、蛋白质16%、脂质33%构成,在该脂质中包含30%的成分为磷脂。此外,蛋黄的脂质由中性脂肪65%、磷脂30%、胆固醇4%构成。此外,蛋黄磷脂由上述的通式(5)的磷脂酰胆碱(Phosphayidylcholine)70~80%、上述的通式(6)的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10~15%、上述的通式(7)的鞘磷脂(Sphingomyeline)1~3%、上述的通式(8)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1~2%构成。

溶血卵磷脂与上述那样的卵磷脂同样地在乳化物中作为用于使水或油脂中的任一者在另一者中以微粒状分散的表面活性剂发挥功能。作为溶血卵磷脂,可列举出将上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大豆卵磷脂、上述的通式(5)~(8)所表示的卵磷脂等溶血化而构成从卵磷脂除去1个脂肪酸的结构的物质。其中,溶血化是指使用作为酶的磷脂酶(Phospholipase)A2使卵磷脂所具有的甘油基的第二位脂肪酸残基脱离。

此外,溶血卵磷脂为天然的乳化剂,兼具抗氧化作用、脱模作用、分散作用、起泡-消泡作用、保水作用、与蛋白质-淀粉的结合作用、巧克力的粘度降低作用等多种多样的性质。

在乳化物中,包含作为乳化剂使用的磷脂等的脂质混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油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乳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油脂100质量份低于0.1质量份时,难以乳化。另一方面,若乳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油脂100质量份超过40质量份,则油脂及乳化剂在水中变得难以分散,不会良好地乳化。

此外,在使用(并用)卵磷脂和溶血卵磷脂作为乳化剂时,卵磷脂与溶血卵磷脂的配合比例优选为20:80(wt:wt)~80:20(wt:wt),更优选为70:30(wt:wt)~30:70(wt:wt)。

此外,在乳化物中,含有与水的亲和性高的多元醇。作为多元醇,如上述那样,糖类和/或糖醇是优选的。作为糖类,单糖类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二糖类是优选的。此外,糖醇是糖类的羰基被还原的多元醇,甘油、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是优选的。它们中,特别优选单糖类,例如可列举出果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酮糖、核酮糖等。此外,作为糖醇,从获得的容易性等出发,甘油是优选的。另外,可以从上述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中选择1个使用,也可以将多个混合使用。

一般由于由油脂或乳化剂等构成的油相的折射率比水相的折射率高,所以在油相与水相的界面将光反射,乳化物的透明性变低。若在该乳化物中配合被分类为水相的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则水相的折射率变高,通过接近油相的折射率能够使乳化物的透明性提高。该情况下,若水相与油相的折射率的差成为10Brix%以内,则能够确保良好的透明性。另外,上述电荷中和剂也由于具有提高水相的折射率的效果,所以通过适当调整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和电荷中和剂的使用量,能够较高地维持乳化物的透明性。

作为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的配合量,在由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构成的水相中优选为15~80质量%,更优选为40~80质量%。

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的配合量在水相中低于15质量%时,无法使乳化物的水相的折射率充分接近油相的折射率,难以增加该乳化物的透明性。另一方面,若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的配合量在水相中为80质量%以上,则粘度变高而油脂及乳化剂在水中变得难以分散,即使分散,油相与水相的折射率的差也变大、变得不透明。此外,若为了抑制粘度而提高水相比,则在升温至规定温度时变得难以分离成水相和油相。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的乳化物进一步添加生成Na+、K+、Ca2+、Mg2+、Cl-、H2PO4-、HPO42-、HCO3-中的至少一个离子的离子化合物作为电荷中和剂是优选的。

通过添加电荷中和剂,将构成乳化物的乳化剂等的电荷中和,在从乳化物凝固的状态进行升温时,能够提高油相与水相的分离性。其中,中和是指将分散在乳化物中的胶束的电荷的强度(库仑力)通过正负相反的电荷来降低。若胶束的电荷的强度降低,则胶束的稳定性适度降低,能够提高上述油相与水相的分离性。

(水相中的)电荷中和剂相对于水、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总量的浓度为5质量%以下是优选的。若超过5质量%,则乳化物的透明性的调整变得困难,同时水相比变得过高,上述油相与水相的分离性降低。

如上述那样,电荷中和剂的离子可列举出价数为1价和2价的离子,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离子的价数越高,例如2价的离子与1价的离子相比电荷的中和能力更高,容易提高油相与水相的分离性。

此外,在乳化物中,为了将其凝固点或粘度等调整至所期望的范围,也可以配合水溶性高分子。通过改变水溶性高分子的种类、配合量等,能够将乳化物的熔点或凝固点(温度管理介质的启动温度)、粘度等调整至所期望的范围。

作为这样的水溶性高分子,例如可列举出褐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明胶、聚丙烯酸酰胺、聚氧乙烯氧化物、聚氧丙烯氧化物、聚乙烯基醇、羧基乙烯基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巴豆酸共聚物、聚丙烯酸钠、异丁烯-马来酸酐、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醚等。由于水溶性高分子若聚合度变大则存在粘性变高、乳化变得困难的倾向,所以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水溶性高分子。

此外,在上述乳化物中,也可以添加色素(水溶性色素或油溶性色素)及抗菌剂。

作为色素,优选食用无害的天然着色料,例如可以使用万寿菊、焦糖色素、栀子色素、花色苷色素、辣椒色素、红花色素、红曲色素、类黄酮色素、胭脂红色素、苋菜红(红色2号)、赤藓红(红色3号)、诱惑红AC(红色40号)、新胭脂红(红色102号)、弗洛克辛(红色104号)、孟加拉玫瑰红(红色105号)、酸性红(红色106号)、柠檬黄(黄色4号)、日落黄FCF(黄色5号)、固绿FCF(绿色3号)、亮蓝FCF(蓝色1号)、磺化靛蓝(蓝色2号)等以往公知的色素。通过添加这样的色素,在同时使用多种乳化物时,能够识别各个乳化物或按组识别乳化物,同时能够提供设计性高的乳化物。

接着,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的乳化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油脂中溶解乳化剂而调制油脂的混合液(油脂混合液)。另外,当使用2种以上的油脂时,预先将它们混合后,在该油脂的混合物中溶解乳化剂。此外,油脂与乳化剂的混合比例如上述那样,相对于油脂100质量份混合0.1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的脂质混合物(乳化剂)。

接着,一边对将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和电荷中和剂调整为规定的浓度的水溶液进行搅拌,一边在其中一点一点地加入上述油脂混合液并充分搅拌,使油脂在水溶液中以微粒状分散,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中利用的乳化物。另外,如上述那样,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在由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构成的水相中配合15~80质量%,电荷中和剂按照相对于水、多元醇及电荷中和剂的总量达到5质量%以下的范围的方式配合。

此外,如上述那样,根据需要也可以将色素(水溶性色素或油溶性色素)或抗菌剂混入水溶液中。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成为将上述乳化物容纳到至少一部分透明的密闭容器内的结构。此外,温度管理介质例如是利用了在室温(20~25℃)附近乳化物为稳定且均匀的透明的液体,乳化物在规定温度、例如-60~20℃下凝固而透明性降低,通过乳化物再次被升温至超过规定温度的温度(超过构成乳化物的油脂、乳化剂的熔点的温度)而相分离成水相和油相,且一旦相分离则不会再次恢复成原来的乳化物(不可逆)的物质。像这样通过从上述容器的透明部分用例如目视或传感器在光学上识别乳化物的透明性、不透明性及相分离的状态,能够容易地识别温度管理介质是否在规定的温度下被冷却而启动,此外,能够容易地识别具备该温度管理介质的货物是否被暴露于所设定的以上的高温下。

作为密闭容器,优选具有容纳乳化物的部分(空间)、且由能够在光学上确认乳化物的油滴凝固而透明性降低的样子、及水相与油相发生相分离的样子的透明的材质构成的密闭容器,优选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或食用无害的材料。作为食用无害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明胶、普鲁兰多糖、糯米纸、橡胶、饴糖等。作为其形态,例如可列举出管状、板状、薄膜状、球状等。另外,若只是确认乳化物的透明性上升或降低(不透明)的样子、或者相分离,则也可以使密闭容器为仅乳化物发生相分离而成的水相与油相的边界附近为透明的材质、其它由不透明的金属等形成的构成。

特别是在使用可挠性的薄膜状的容器作为密闭容器时,由于不仅能够沿着货物等对象物的外形粘贴温度管理介质,而且在对温度管理介质施加外力时密闭容器自身柔软地变形而能够避免其影响,所以优选。

此外,为了即使通过乳化物的相分离而容纳于密闭容器内的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动也不会受到其影响,例如,也可以与乳化物一起将空气或不活泼气体等气体封入密闭容器内。

就以往的温度管理介质而言,由于在以规定温度冷却时,在乳化物的凝固前和凝固后中的任一情况下均不透明,所以难以通过目视来判断凝固的有无。与此相对,就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而言,由于乳化物凝固前的透明性高,若被放置于能够启动的低温环境中则透明度降低,所以能够以透明度的降低来确认被放置于低温环境中。此外,由于凝固(启动)时的透明度的降低大,所以能够通过目视识别乳化物的凝固,能够简便且可靠地迅速判别温度管理介质是否启动。进而,在启动而变得不透明后,若升温则在比分离温度低的温度下再透明化。由此,能够视觉辨认分离温度接近。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乳化物由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包含水、油脂、乳化剂的脂质混合物及糖类和/或糖醇等多元醇、电荷中和剂等构成。因此,乳化物附着于皮肤、食品、药品上,其结果是,即使乳化物进入体内也不会妨碍健康。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是即使粘贴或涂布于食品或药品等的包装上使用也没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安全性极高的乳化物。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介质能够在也包括以往难以使用的领域在内的广泛的领域中有效利用。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制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作为三酰基甘油的NIKKOL Trifat C-24(商品名、熔点:20~26℃、Nikko Chemicals Co.,Ltd.制)60g、作为三酰基甘油的COCONARD RK(商品名、熔点:-5℃、花王公司制)60g、硬脂酸丁酯(熔点:20℃、碳原子数为20、关东化学公司制)70g、肉豆蔻酸丁酯(熔点:5℃、碳原子数为18、和光纯药工业公司制)10g和万寿菊0.5g混合,调制它们的混合液。接着,在该混合溶液中溶解卵磷脂粉(商品名;SLP-white、辻制油公司制)2g和Pastelyso Lecithin(卵磷脂)(商品名;SLP-Pastelyso、辻制油公司制)15g,调制包含色素的油脂混合液。

接着,在将作为糖类的果糖(关东化学公司制)调整为60.0质量%、将NaCl调制为3质量%的水溶液109.52g中加入0.1g的蓝色1号作为色素,一边将包含该色素的水溶液搅拌,一边一点一点地加入上述油脂混合液217.76g(水相比为33.5质量%)。将油脂混合液全部量加入后,通过利用乳化机以4500rpm、在室温下将上述水溶液与油脂混合液的混合物搅拌5分钟而使其乳化。此外,将该乳化物0.3g~0.5g左右的量填充到20×20mm的透明的聚乙烯制软包材料中并密封,制成实施例1的温度管理介质。

<实施例2~5、参考例>

除了使用将果糖设定为57.5质量%、将NaCl设定为0.2、1.0、3.0、5.0质量%的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乳化物,分别制成实施例2~5的温度管理介质。该情况下,在实施例2中,使用水溶液95.82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0.6质量%)。在实施例3中,使用水溶液97.65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1.0质量%)。在实施例4中,使用水溶液102.62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2.0质量%)。在实施例5中,使用水溶液108.07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3.2质量%)。另外,作为参考例,除了使用将果糖设定为65.0质量%、将NaCl设定为5.0质量%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乳化物,制成参考例的温度管理介质。该情况下,使用水溶液135.07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4g(水相比为38.3质量%)。

<比较例1、2>

在乳化物中没有添加NaCl,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2同样地准备水溶液和油脂混合液。使用水溶液102.47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2.0质量%)制成比较例1,使用水溶液95.35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0.5质量%)制成比较例2,制造各个温度管理介质。

以上记载的实施例1~5、比较例1、2及参考例的各温度管理介质的内容示于表1中。另外,表1中,还记载了乳化物的水相比的计算结果。此外,在表1中,还示出各温度管理介质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为按照后述的步骤确认的分离、未分离的结果、及水相的折射率(单位为Brix%)。水相的折射率以袖珍式糖度计APAL-J(AS ONE Corporation制)进行测定。另外,同样地还测定了乳化物的油相的折射率,为63.8Brix%。

关于分离、未分离,如下进行测定。即,将所制造的各温度管理介质(常温(23℃左右))在3℃的环境中冷却,使在常温下透明的乳化物的油相冻结(结晶化)而变得不透明(启动),接着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梯度升温,通过目视观察乳化物是否分离成油相和水相。梯度升温是指下述步骤:首先将温度管理介质在8℃的温度下放置5分钟而使温度管理介质的温度基本达到8℃后,每隔3分钟以0.1℃的升温速度(0.1℃/3分钟)将环境的温度升温至13℃,并确认分离温度。此时的分离温度是指乳化物分离成油相和水相时的环境的温度。在乳化物发生分离的情况下,在表1的该栏中记载分离时的温度(分离温度),在没有分离的情况下记载为未分离。

如表1中所示的那样,获知与果糖的浓度及NaCl浓度变高相应地水相的折射率变高。即,关于果糖浓度为57.5质量%时的折射率,在NaCl浓度为0质量%(比较例2)时为56.6Brix%,但在NaCl浓度为5.0(实施例5)时上升至61.6Brix%。此外,在NaCl浓度为3.0质量%时,在果糖浓度为57.5质量%(实施例4)时为59.6Brix%,但在果糖浓度为60.0质量%时上升至62.0Brix%。认为这是由于通过果糖及NaCl的添加而水相的折射率增大。其结果是,变成与油相的折射率(63.8Brix%)极为接近的值,透明度提高。

此外,在果糖浓度为57.5质量%的情况下,包括比较例的情况(NaCl浓度为0质量%)时在内全部在再升温时分离,但若提高果糖浓度使其为60.0质量%,则分离性降低,在NaCl浓度为3.0质量%(实施例1)时发生分离(分离温度为11.6~12.0℃),但在NaCl浓度为0质量%(比较例1)时没有分离。进而,就作为参考例的将果糖设定为65.0质量%、将NaCl设定为5.0质量%的乳化物而言,即使将NaCl浓度提高至5.0质量%也没有分离。认为这是由于,NaCl为生成1价的离子的电荷中和剂,提高乳化物的分离性的能力比生成2价的离子的电荷中和剂低。

表1

<实施例6~10>

使用作为生成2价的离子的电荷中和剂使用规定浓度的CaCl2、且将果糖的浓度调制为65.0质量%、将CaCl2浓度调制为1.0质量%、3.0质量%、5.0质量%的水溶液(实施例6~8)、及将果糖的浓度调整为70.0质量%、将CaCl2浓度调制为1.0质量%、3.0质量%的水溶液(实施例9、1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乳化物,制成实施例6~10的温度管理介质。该情况下,在实施例6中,使用水溶液116.53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6g(水相比为34.9质量%)。在实施例7中,使用水溶液125.24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6.5质量%)。在实施例8中,使用水溶液135.08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4g(水相比为38.3质量%)。在实施例9中,使用水溶液136.61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8.6质量%)。在实施例10中,使用水溶液148.41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40.5质量%)。另外,在制作乳化物时用于将水溶液与油脂混合液混合的乳化速度设定为3500rpm。

<比较例3、4>

在乳化物中没有添加NaCl,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例6~10同样地准备水溶液和油脂混合液。使用水溶液115.78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34.7质量%)制成比较例3,使用水溶液132.07g(另外0.1g的蓝色1号)、油脂混合液217.74g(水相比为37.8质量%)制成比较例4,制造各个温度管理介质。

将以上记载的实施例6~10及比较例3、4的各温度管理介质的内容、水相比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评价方法与表1的情况相同。

在表2中,获知除了果糖浓度为65%及70%的情况、CaCl2的浓度为0质量%的情况(比较例3、4)以外,在实施例6~10全部情况下在再升温时乳化物发生分离。认为以上的结果是由于,CaCl2能够生成2价的离子(Ca2+),所以提高再升温时的乳化物的分离性的能力比NaCl等生成1价的离子的电荷中和剂高。

表2

<实施例11、12>

使用作为糖醇的甘油来代替糖类(果糖)。在将甘油的浓度调制为69质量%、将CaCl2浓度调制为0.1质量%的水溶液72.4g中加入0.0239g的蓝色1号,一边将包含该色素的水溶液进行搅拌,一边一点一点地加入与实施例1相同的油脂混合液217.75g(水相比为25.0质量%)。在将油脂混合液全部量加入后,通过利用乳化机以2500rpm、在室温下将上述水溶液与油脂混合液的混合物搅拌4.5分钟而使其乳化。此外,将该乳化物0.3g~0.5g左右的量填充到20×20mm的透明的聚乙烯制软包材料中并密封,制成实施例11、12的温度管理介质。

将以上记载的实施例11、12的各温度管理介质的内容、水相比及后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中。

表3

作为实施例11,将温度管理介质在3℃的环境中冷却而启动,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梯度升温,结果在10.9℃下乳化物开始向油相和水相的分离。另外,本试验以2个温度管理介质来进行,但在12小时以内全部启动,通过升温而全部分离。

此外,作为实施例12,将温度管理介质在0℃的环境中冷却而启动,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梯度升温,结果在10.45℃下乳化物开始向油相和水相的分离。另外,本试验以2个温度管理介质来进行,但在10小时以内全部启动,通过升温而全部分离。

<实施例13>本发明的应用例

对将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将果糖调制为60.0质量%、将NaCl调制为3质量%的水溶液而制作的乳化物填充到透明的聚乙烯制软包材料中并密封的温度管理介质在3℃的环境下冷却,使在常温(23℃左右)下透明的乳化物的油相冻结(结晶化)而变得不透明,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梯度升温。

在图1(a)、(b)、(c)中,示出此时的温度管理介质10的状态。图1(a)表示容纳于密闭容器内11的透明性得到确保的乳化物12,图1(b)表示容纳于密闭容器内的乳化物12中的油相(油滴)在3℃的环境中凝固并变得不透明的乳化物,图1(c)表示乳化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梯度升温而相分离成水相13和油相14的状态。

在图1(a)中,由于在透明的密闭容器11的外侧且图的背侧的面的对角线上描绘的线透过乳化物12而可见,所以能够判别该乳化物12的透明性。此外在图1(b)中,由于上述线的大部分消失(不可见),所以能够容易地判别乳化物变得不透明。

图1(c)表示乳化物11发生分离而分离成水相13和油相14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温度管理介质10在冷却至规定的温度而乳化物凝固时,乳化物12的油滴白白地结晶化,透明化性消失。利用该透明性的变化,通过目视或传感器来确认乳化物12或、水相13和油相14发生分离时,如图1(a)、(b)或(c)中所示的那样,通过在密闭容器11的背侧配置识别符号或文字并读取其基底的信息,能够准确地确认在乳化物12中是否产生凝固、是否产生相分离。

符号的说明

10 温度管理介质、11 密闭容器、12 乳化物、13 水相、14 油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