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293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湿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5年8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60641号为基础,并在此通过参照而编入其所记载的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技术,窗玻璃的雾除去装置具备对车室内前侧的窗玻璃表面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并且该窗玻璃的雾除去装置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执行将空调风从除霜吹出口吹出到窗玻璃表面而除去窗玻璃的雾的防雾控制。这样的技术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

雾除去装置具备:对湿度传感器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将湿度传感器周围的温度与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时间的关系作为函数而预先存储的存储器;以及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计算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时间的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基于该运算的响应延迟时间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比例来补偿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并且根据该响应延迟被补偿了的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执行防雾控制。

由此,因湿度传感器周围的温度导致的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由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补偿。因此,能够提高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2526872号说明书

本发明者等着眼于上述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并对下述情况进行了研究:将湿度检测装置安装到前侧窗玻璃的内表面的例如车内后视镜的上侧,湿度检测装置是在形成多个通风狭缝的传感器壳体收纳湿度传感器的装置。

首先,窗玻璃的雾除去控制被执行来确保前侧窗玻璃的内表面的驾驶员的良好视野。因此,在将由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用于雾除去控制的情况下,作为湿度检测装置,所要求的并非是前侧窗玻璃内表面的车内后视镜的上侧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而是求出前侧窗玻璃的内表面的与驾驶员的视野重合的中央侧区域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因此,湿度检测装置需要通过传感器壳体内的湿度传感器来求传感器壳体的外侧的车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传感器壳体设置有多个通风狭缝,因此空气流通过多个通风狭缝而在传感器壳体的外侧与内侧之间流通,从而空气流流动到湿度传感器的周围。

湿度传感器具有响应延迟根据流动到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及风向而变化的固有的特性。

例如,当流经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多时,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响应延迟时间变短。另一方面,当流经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少时,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响应延迟时间变长。

除此之外,传感器壳体妨碍传感器壳体的外侧的车室内空气到达湿度传感器侧。因此,由于传感器壳体,也会导致朝上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

即,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由于传感器壳体及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风向而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度检测装置,对因传感器壳体及湿度传感器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风量所导致的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具备:传感器壳体,该传感器壳体配置于车室内且形成空气取入部;以及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被收纳于传感器壳体内,对传感器壳体内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进行检测,湿度检测装置构成为车室内的空气从传感器壳体的外侧通过空气取入部而流动到传感器壳体内的湿度传感器的周围,湿度检测装置具备:风量取得部,该风量取得部取得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风向取得部,该风向取得部取得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存在相关关系的风向信息;设定部,该设定部基于风量信息和风向信息来设定补正系数,该补正系数构成对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的动态补偿器,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传感器壳体而产生,并且根据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风量及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风向而变化的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的动态补偿器;以及补正部,该补正部根据由设定部设定的动态补偿器来对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进行补正,以求出传感器壳体的外侧的车室内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通过以上,在湿度检测装置中,能够对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求出传感器壳体的外侧的车室内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湿度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湿度检测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空气调节ecu中的空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中被用于补正系数的计算的特性表的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中被用于补正系数的计算的函数的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特性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图1的湿度传感器的补正后的检测值的特性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在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中被用于补正系数的计算的特性表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在计算电路的计算处理中被用于补正系数的计算的特性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说明的简略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图中附加相同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车辆用空调装置也是搭载于车辆的车室内空调装置。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室内空调单元30。室内空调单元30配设于车室内最前部的仪表盘(即仪表板)内侧部等。该室内空调单元30具有壳体31,在该壳体31内构成朝向车室内吹送空气的空气通路。

在该壳体31的空气通路的最上游部配置内外部气体切换箱32,通过内外部气体切换门35来切换开闭内部气体导入口33及外部气体导入口34。该内外部气体切换门35由伺服电机36驱动。

在内外部气体切换箱32的下游侧配置朝向车室内吹送空气的电动式的送风机37。该送风机37通过电动机37b来驱动离心式的送风风扇37a。在送风机37的下游侧配置蒸发器38,该蒸发器38构成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的制冷用热交换器。

该蒸发器38是构成制冷循环装置39的要素之一,利用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送风空气吸热蒸发来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此外,制冷循环装置39是周知的装置,构成为:制冷剂从压缩机40的排出侧经由冷凝器41、受液器42及构成减压部的膨胀阀43而循环到蒸发器38。在冷凝器41中,室外空气(即冷却空气)由电动式的冷却风扇41a吹送。该冷却风扇41a由电动机41b驱动。

在制冷循环装置39中,压缩机40经由电磁离合器40a而由未图示的行驶用发动机驱动。因此,能够通过电磁离合器40a的通电的断开/接通来对压缩机40的工作进行断开/接通控制。

另一方面,在室内空调单元30中,在蒸发器38的下游侧配置加热器芯44,该加热器芯44对流经壳体3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该加热器芯44是以车辆发动机的温水(即,发动机冷却水)为热源来对通过蒸发器38后的空气(即冷风)进行加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在加热器芯44的侧方形成有旁通通路45,加热器芯44的迂回空气流经该旁通通路45。

将构成温度调整部的空气混合门46旋转自如地配置在蒸发器38与加热器芯44之间。该空气混合门46由伺服电机47驱动,能够连续地调整该空气混合门46的旋转位置(即开度)。

利用该空气混合门46的开度来调节通过加热器芯44的空气量(即暖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45而迂回过加热器芯44的空气量(即冷风量)的比例,由此,进行吹出到车室内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调节。

在壳体31的空气通路的最下游部设置有除霜吹出开口部48、面部吹出开口部49及脚部吹出口50这三种吹出口,除霜吹出开口部48用于朝向车辆的前侧的窗玻璃92吹出空调风,面部吹出开口部49用于朝向乘员的脸部吹出空调风,脚部吹出口50用于朝向乘员的脚边部吹出空调风。

即,在壳体31设置有分别形成除霜吹出开口部48、面部吹出开口部49及脚部吹出口50的开口形成部48a、49a、50a。

在这些吹出开口部48、49、50的上游部旋转自如地配置有除霜门51、面部门52及脚部门53。这些吹出模式门51~53经由未图示的连杆机构而通过共通的伺服电机54进行开闭操作。

空气调节ecu26是由包含cpu、rom及ram等的周知的微型计算机与其周边电路构成的电子控制装置。空气调节ecu26在其rom内存储用于空调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并基于该计算机程序来进行各种计算、处理。rom及ram均为非易失性的实体的存储介质。

在空气调节ecu26,除了后述的湿度检测装置10的输出信号以外,还输入有来自周知的空调用传感器群61~65的检测信号及来自空调操作板70的各种操作信号。

作为空调用传感器群,具体而言,设置有对外部气体温度(即车室外温度)tam进行检测的外部气体传感器61、对内部气体温度(即车室内温度)tr进行检测的内部气体传感器62、对入射到车室内的日照量ts进行检测的日照传感器63、配置于蒸发器38的空气吹出部并对蒸发器吹出空气温度te进行检测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64以及对流入加热器芯44的温水(即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tw进行检测的水温传感器65等。

另外,在空调操作板70,作为各种空调操作部件而设置有:构成对车室内温度进行设定的温度设定部的温度设定开关71;手动设定由吹出模式门51~53切换的吹出模式的吹出模式开关72;手动设定内外部气体切换门35的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的内外部气体切换开关73;发出压缩机40的工作指令信号(即电磁离合器40a的接通信号)的空气调节开关74;手动设定送风机37的风量的送风机工作开关75;以及发出空调自动控制状态的指令信号的自动开关76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使用面部模式(即face)、脚部模式(即foot)、双层模式、脚部除霜模式(即f/d)以及除霜模式(即def)等。

面部模式是打开面部吹出开口部49并且分别关闭脚部吹出口50及除霜吹出开口部48的模式,脚部模式是关闭面部吹出开口部49,并打开脚部吹出口50,且进一步稍微打开除霜吹出开口部48的模式。双层模式是分别打开面部吹出开口部49及脚部吹出口50并且关闭除霜吹出开口部48的模式。脚部除霜模式是关闭面部吹出开口部49,并打开脚部吹出口50,且进一步稍微打开除霜吹出开口部48的模式。除霜模式是关闭面部吹出开口部49,并稍微打开脚部吹出口50,且进一步打开除霜吹出开口部48的模式。

在空气调节ecu26的输出侧连接有:压缩机40的电磁离合器40a;形成各设备的电驱动部的伺服电机36、47、54;送风机37的电动机37b;冷凝器冷却用的冷却风扇41a的电动机41b等,这些设备的工作由空气调节ecu26的输出信号控制。

空气调节ecu26连接有触摸面板110。触摸面板110是将图像显示板组合到从使用者接受触摸操作的透明的开关板的装置。

接下来,利用图2、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湿度检测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将湿度检测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窗玻璃(具体而言,前侧窗玻璃)的内表面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湿度检测装置10的分解图。

湿度检测装置10通过传感器壳体82、支架83及止动件93而形成传感器壳体。传感器壳体82由树脂制成,呈高度较低的薄型的大致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在传感器壳体82的侧壁部形成有多个通风狭缝82a,以供设置环境的车室内空气流通到内部。支架83由金属制成,呈平板状且中央开口。

窗玻璃92是例如车辆的前玻璃,且窗玻璃92的图2的上面侧是面向车室内的内表面,图2的下面侧是面向车室外的外表面。湿度检测装置10利用粘接片材83a而贴付固定于前侧的窗玻璃92的内表面的例如车内后视镜12的上侧部等。粘接片材83a是厚度0.5mm左右的双面粘接片材,利用粘接片材83a而将支架83与窗玻璃92粘接起来。即,湿度检测装置10配置于前侧的窗玻璃92的内表面的上端侧。

传感器壳体82配置于窗玻璃92的内表面,且在内部收容湿度传感器86、空气温度传感器87及玻璃温度传感器88。在传感器壳体82之内,电路基板80被配置为与窗玻璃92的内表面平行。电路基板80在传感器壳体82内通过例如螺钉而紧固固定于底座85。电路基板80是在绝缘基板上构成导体电路部的一般被称为印刷基板的部件。在电路基板80封装有传感器类、元件及电路部。

在电路基板80的窗玻璃92侧的面,即支架83侧的表面,封装有玻璃温度传感器88。在电路基板80的与窗玻璃92相反一侧的面,即传感器壳体82侧的表面封装有湿度传感器86、空气温度传感器87、连接器84、计算电路89及风速传感器100等。

湿度传感器86封装于电路基板80,对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是指传感器壳体82的内部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如下的传感器作为湿度传感器86:感湿膜的介电常数根据空气的相对湿度而变化,由此,静电容量根据空气的相对湿度而变化的容量变化型的传感器。

空气温度传感器87封装于电路基板80的表面(即图2中上侧),对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温度进行检测。玻璃温度传感器88封装于电路基板80的表面(即图2中下侧),对窗玻璃92的温度进行检测。空气温度传感器87与玻璃温度传感器88尽可能靠近湿度传感器86地配置于电路基板80的中央部。这是为了能够在尽可能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窗玻璃92内表面周围的代表性的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窗玻璃92内表面的代表性的温度。此外,在两温度传感器87、88中使用电阻值根据温度而变化的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100对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速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的风速传感器100能够使用例如热线式风速计,该热线式风速计使电热丝露出到环境中并通电,从而根据电热丝的发热和由风导致的冷却得到平衡时的温度来求出风速。

另外,设置有支承电路基板80的导热部件90,以使窗玻璃92与玻璃温度传感器88接触。导热部件90是导热片材、导热凝胶及导热脂等的部件。

并且,在传感器壳体82内设置有弹性部件91。弹性部件91是例如板簧,两端与传感器壳体82及底座85接触,并且通过弹性力而间接地将电路基板80向窗玻璃92侧按压。弹性部件91与电路基板80接触的部分是电路基板80的外周侧。电路基板80由设置于外周的底座85保持。底座85是保护电路基板80的外周的部分。弹性部件91与该底座85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91直接给予电路基板80应力。

另外弹性部件91与传感器壳体82接触的部分是位于电路基板80的中央部的上方的部分。因此弹性部件91呈大致l字状且弯曲的部分与传感器壳体82的上方接触。弹性部件91与传感器壳体82通过嵌合而卡定。

传感器壳体82一边如前述那样经由弹性部件91来按压电路基板80,一边与支架83嵌合,并由插入到传感器壳体82的侧方的插入开口部82b的止动件93而卡合固定。具体而言,当在将传感器壳体82与支架83组合的状态下使止动件93滑动插入传感器壳体82的插入开口部82b内时,止动件93卡合于支架83的爪,并且止动件93卡合到传感器壳体82的插入开口部82b。由此,支架83与传感器壳体82被固定。

连接器84通过螺钉而紧固固定于底座85。连接器84的端子与电路基板80焊接接合。

在由弹性部件91按压的状态下,玻璃温度传感器88成为被以稍微陷入的程度按压到导热部件90的结构。导热部件90比粘接片材83a与支架83的合计厚度厚。由此,在将湿度检测装置10贴付到窗玻璃92内表面时,导热部件90通过弹性部件91而被可靠地按压到玻璃面。因此,窗玻璃92的温度经由导热部件90而传热到玻璃温度传感器88,从而被检测。

接下来,对湿度检测装置10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计算电路89由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等构成。计算电路89依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的计算处理。

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的计算处理是基于从空气调节ecu26取得的风向信息、风量信息及传感器86、87、88的输出信号来计算窗玻璃室内侧表面的相对湿度即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的处理。

在此,传感器86、87、88是空气温度传感器87、湿度传感器86及玻璃温度传感器88的总称。本实施方式的风向信息是与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存在相关关系的信息,使用实施中的吹出口模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风量信息是表示送风机37的送风量即风机级别的信息,是与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ecu26的空调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空气调节ecu26的基本的空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当点火开关打开而直流电被从电池供给到空气调节ecu26时,空气调节ecu26启动图4的程序并在步骤s1进行各初始化。接着空气调节ecu26在步骤s2从温度设定开关71等的各开关读入开关信号。

接着,在步骤s3,从内部气体传感器62、外部气体传感器61、日照传感器63、蒸发器温度传感器64及水温传感器65读入将传感器信号进行了a/d转换后的信号。

接着在步骤s4,基于预先存储于rom的下述的数学式a来计算吹出到车室内的空气的目标吹出温度tao。

tao=kset×tset-kr×tr

-kam×tam-ks×ts+c…(数学式a)

目标吹出温度tao是为了维持车室内温度为设定温度tset而从吹出开口部48、49、50吹出的空气所需要空气温度。

此外,tset是利用温度设定开关71设定的设定温度,tr是利用内部气体传感器62检测的内部气体温度,tam是利用外部气体传感器61检测的外部气体温度,ts是利用日照传感器63检测的日照量。kset、kr、kam及ks为增益,c为补正用的常数。

接着,在步骤s5,进行根据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特性图来确定与利用水温传感器65检测的冷却水温tw对应的风机电压的预热控制(即风机延时控制)。该预热控制在外部气体温度较低的冬季、吹出口模式为b/l模式或脚部模式时执行。风机电压是施加到送风风扇37a用的电动机37b的电压。

并且,若冷却水温tw上升到例如60℃以上,则根据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特性图来确定与目标吹出温度tao对应的风机电压(即,施加到送风风扇37a用的电动机37b的电压)。

如此确定的风机电压与从送风机37吹出的送风量(以下,称为风机级别)一对一地呈特定的关系。

接着在步骤s6,通过目标吹出温度tao、吹出模式开关72的输出信号来确定吹出口模式。

在使用者未对吹出模式开关72进行手动设定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特性图并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而将面部模式、双层模式及脚部模式中的一个模式确定为应该实施的吹出口模式。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对吹出模式开关72手动设定吹出口模式的情况下,将该手动设定的一个模式确定为应该实施的吹出口模式。

如此,空气调节ecu26基于对吹出模式开关72的手动设定、目标吹出温度tao而确定应该实施的吹出口模式。

接着,在步骤s7,基于预先存储于rom的下述的数学式b来计算空气混合门46的目标门开度sw。

sw={(tao-te)/(tw-te)}×100[%]…(数学式b)

te、tw是利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64检测的蒸发后温度及利用水温传感器65检测的冷却水温度。蒸发后温度te是刚通过蒸发器38后的空气温度。

并且,当计算出sw≤0[%]时,空气混合门46被控制到使来自蒸发器38的全部冷风从加热器芯44迂回的位置(即maxcool位置:最大冷却位置)。另外,当计算出sw≥100[%]时,空气混合门46被控制到使来自蒸发器38的全部冷风向加热器芯44流通的位置(即maxhot位置:最大加热位置)。

此外,当计算出0[%]<sw<100[%]时,空气混合门46被控制到使来自蒸发器38的一部分冷风通过加热器芯44而剩余部分的冷风从加热器芯44迂回的位置。

接着,在步骤s8,基于空调操作板70的内外部气体切换开关73的设定、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而确定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关于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的说明的详细情况后述。

接着,在步骤s9,在空气调节开关74被打开时,确定压缩机40的运转状态。即,基于利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64检测的蒸发后温度te来确定压缩机40的启动及停止。具体而言,在利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64检测的蒸发后温度te为第一结霜温度(例如4℃)以上时,对电磁离合器40a进行通电控制(即接通)以使压缩机40启动(即打开),从而使制冷循环装置39工作。即,使蒸发器38工作。另外,利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64检测的蒸发后温度te为比第一结霜温度低的第二结霜温度(例如3℃)以下时,对电磁离合器40a进行通电控制(即断开)以使压缩机40的工作停止(即关闭),从而使制冷循环装置39的工作停止。即,使蒸发器38的空气冷却作用停止。

接着,在步骤s9a,对致动器36、47、54,送风风扇37a用的电动机37b及电磁离合器40a输出控制信号,以得到在各步骤s5、s6、s7、s8、s9计算或者确定的各控制状态。

并且,在步骤s9b,判定从步骤s2的读入处理开始起经过的时间(以下,称为经过时间)是否经过了控制循环时间t(例如0.5秒以上2.5秒以下)以上。

在经过时间不足控制循环时间t时,在步骤s9b判定为否,返回步骤s9b。因此,只要经过时间不足控制循环时间t,则重复步骤s9b的否判定。其后,当经过时间为控制循环时间t以上时,在步骤s9b判定为是,返回步骤s2。其后,重复各个步骤s2、s3、s4、s5、s6、s7、s8、s9、s9a、s9b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5、图6、图7对湿度检测装置10的计算电路89的计算处理进行说明。

计算电路89根据图5的流程图来执行计算处理。在点火开关被打开而直流电被从电池供给到计算电路89时,开始执行计算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中,取得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表示传感器壳体82中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由此,取得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

接下来,在步骤s20中,将在上述步骤s10取得的相对湿度设定为传感器周围湿度即rhold(m)。括号内的m表示步骤s20的执行次数。

接下来,在步骤s30中,取得空气温度传感器87的输出信号。空气温度传感器87的输出信号表示传感器壳体82中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tsen。由此,取得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tsen。

接下来,在步骤s40中,从空气调节ecu26取得送风机37的风机级别。风机级别是与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50中,空气调节ecu26从空气调节ecu26取得当前正在实施的吹出口模式。吹出口模式是与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存在相关关系的风向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湿度检测装置10安装于窗玻璃92的内表面的例如车内后视镜12的上侧部等的端侧。但是,为了进行窗玻璃92的除雾控制,如图1所示,需要求出窗玻璃92的内表面的与驾驶员的视野重合的中央区域92a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因此,作为湿度检测装置10,需要求出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传感器壳体82形成有多个通风狭缝82a,因此空气流能够通过多个通风狭缝82a而在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与内侧之间流通从而空气流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

在此,湿度传感器86具有响应延迟根据流动到传感器壳体82中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风向而变化的固有的特性。

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风量根据风机级别而变化。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根据吹出模式而变化。因此,因传感器壳体82而在湿度传感器86产生的响应延迟根据风机级别、吹出模式而变化。

而且,传感器壳体82妨碍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的空气到达湿度传感器86侧。因此,因传感器壳体82而也会在湿度传感器86产生响应延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湿度传感器86中,产生根据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而变化的响应延迟。根据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而变化的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被认为是基于湿度传感器86固有的原因的特性。

如此,因湿度传感器86的温度、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风向及传感器壳体82而在湿度传感器86产生响应延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下面的数学式2的式子所表示的动态补偿器来补正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

[数学式2]

本实施方式的动态补偿器是以复数s为变量的函数。

动态补偿器由用于补偿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的函数{(t1·s+1)×(t2·s+1)/(k1·s+1)}和对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的低通滤波器{1/(p·s+1)}构成。

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使用动态补偿器补正了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称为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低通滤波器是使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中的规定频率以上的频率成分衰减,并且使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中的不足规定频率的频率成分通过的滤波器。即,低通滤波器是对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而使规定频率以上的高频噪声成分衰减的滤波器。p是预先确定的常数,是用于确定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即上述规定频率的值。

补正系数k1、t1是根据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风量而变化的补正系数。补正系数t2是根据湿度传感器86的温度而变化的补正系数。

当将由如此设定的动态补偿器补正的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为rhout(m),将由动态补偿器补正前的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为rhnow(m)时,rhnow(m)及rhout(m)的关系能够由下面的数学式3的式子表示。

[数学式3]

在此,接下来在步骤s60中,对构成动态补偿器的补正系数k1、t1、t2进行设定。

首先,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图6所示的特性表,求出与在步骤s50取得的风机级别(在图6中记作ble_lev)及吹出口模式(在图6中记作mode)对应的补正系数k1、t1。

图6的特性表的风机级别、吹出口模式、补正系数k1及补正系数t1一对一对一对一地呈特定的关系。作为图6中的风机级别,使用低级别(即lo)、中间级别(即mid)、高级别(即hi)。风机级别被设定为按照低级别、中间级别、高级别的顺序增大。作为吹出口模式,使用面部模式(即face)、脚部模式(即foot)、脚部除霜模式(即f/d)、除霜模式(即def)。

例如,在吹出口模式为除霜模式(即def)且风机级别为中间级别(即mid)的情况下,补正系数k1为k1-11,补正系数t1为t1-11。

接下来,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图7的特性表,求出与在上述步骤s30取得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tsen对应的补正系数t2。

图7的特性表是表示湿度传感器86的温度tsen与补正系数t2的关系的函数,补正系数t2与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tsen一对一地呈特定的关系。在图7中,湿度传感器86的温度tsen越大,补正系数t2越小。

将这样的由图6的特性表求出的补正系数k1、t1与由图7的特性表求出的补正系数t2设定到动态补偿器。

接下来,在步骤s80中,取得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来作为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接下来,在步骤s80中,判定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是否变化。

具体而言,将本次取得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作为rhnow(m)。并且,判定rhnow(m)是否与在上述步骤s20设定的rhold(m)一致。并且,当rhold(m)与rhnow(m)不一致时,作为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变化而在步骤s80中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90。

接下来,在步骤s90中,将rhnow(m)带入上述数学式3的式子并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该求出的rhout(m)是以复数s为变量的函数。因此,将“以复数s为变量的rhout(m)”通过拉普拉斯变换等而变换为“以时间为变量的函数的rhout(m)”。

接下来,在步骤s100中,基于rhout(m)、空气温度传感器87的检测温度及玻璃温度传感器88的检测温度来计算窗玻璃室内侧表面的相对湿度即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即,通过使用潮湿空气线图,能够根据相对湿度rh、空气温度及窗玻璃温度计算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计算电路89将如此计算出的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输出到空气调节ecu26。由此,空气调节ecu26进行湿度控制。此外,湿度控制的详细情况后述。

接下来,在步骤s110中,计算电路89将在上述步骤s70取得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即rhnow(m)作为下一次的步骤s80的判定所使用的rhold(m+1)。其后,返回步骤s30。

在上述步骤s70中,当rhold(m)与rhnow(m)一致时,作为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未变化而计算电路89判定为是。在该情况下,跳过步骤s90、步骤s100、步骤s110的各处理并返回步骤s30。

若如此返回步骤s30,则其后,分别重复步骤s30的传感器周围温度取得处理、步骤s40的风机级别取得处理、步骤s50的吹出模式取得处理、步骤s60的补正系数的设定处理、步骤s70的传感器周围湿度的取得处理、步骤s80的湿度变化判定、步骤s90的传感器输出计算处理、步骤s100的湿度控制处理及步骤s110的传感器周围湿度设定处理。

因此,在每次在步骤s80作为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相对湿度变化而判定为否时,将rhnow(m+r)代入上述数学式3的式子并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r)。括号内的r是与步骤s30~步骤s110的重复次数对应的整数。

接下来,在步骤s100中,基于rhout(m+r)、空气温度传感器87的检测温度及玻璃温度传感器88的检测温度来计算窗玻璃室内侧表面的相对湿度即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计算电路89将如此计算得出的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输出到空气调节ecu26。由此,空气调节ecu26进行湿度控制。

接下来,对图4的步骤s8中的空气调节ecu26的湿度控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对内外部气体切换开关73手动设定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ecu26将用于执行手动设定的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伺服电机36。由此,内外部气体切换门35的位置由伺服电机36控制,从而执行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

作为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具有打开内部气体导入口33并关闭外部气体导入口34的内部气体模式、关闭内部气体导入口33并打开外部气体导入口34的外部气体模式及分别打开内部气体导入口33及外部气体导入口34的内外部气体导入模式等。

另一方面,在未对内外部气体切换开关73手动设定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ecu26从湿度检测装置10取得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并基于该取得的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等而计算内外部气体控制指令值s,该内外部气体控制指令值s用于确定从内部气体导入口33导入的内部气体与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4导入的外部气体的比率。

在此,内外部气体控制指令值s是表示内外部气体切换门35的位置,即内外部气体吸入模式的信息。

在步骤s8之后,空气调节ecu26在步骤s9a将基于内外部气体控制指令值s的控制信号输出到伺服电机36。由此,内外部气体切换门35的位置由伺服电机36控制。如此,经由内部气体导入口33而被导入壳体31的内部气体与经由外部气体导入口34而被导入壳体31的外部气体的比率被控制。由此,从吹出开口部48、49、50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湿度被控制。该湿度的控制与日本专利第5152355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湿度控制(即防雾控制)相同。因此,省略湿度控制的详细说明,并通过参照该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而进行引用。另外,例如空气调节ecu26从湿度检测装置10取得的窗玻璃表面相对湿度rhw越高,则使经由外部气体导入口34而被导入壳体31的外部气体的风量相对于经由内部气体导入口33而被导入壳体31的内部气体的风量的比率上升。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中的本实施方式的大致工作进行说明。最开始,对室内空调单元30的工作的概要进行说明。通过送风机37工作,从而由内部气体导入口33及外部气体导入口34的一方或者两方导入的空气经壳体31内而被朝向车室内吹送。另外,对电磁离合器40a通电而使电磁离合器40a变为连接状态,压缩机40由车辆发动机驱动,由此,制冷剂在制冷循环装置39内循环。

送风机37的送风空气首先通过蒸发器38而被冷却、除湿,该冷风接下来根据空气混合门46的旋转位置(即开度)而分成通过加热器芯44的流动(即暖风)和通过旁通通路45的流动(即冷风)。

因此,利用空气混合门46的开度来调整通过加热器芯44的空气量(即暖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45的空气量(即冷风量)的比例,由此,能够调整吹出到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

然后,该温度调整了的空调风从位于壳体31的空气通路的最下游部的除霜吹出开口部48、面部吹出开口部49及脚部吹出口50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从而进行车室内的空调及车辆的前侧的窗玻璃92的除雾。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湿度检测装置10具备收纳湿度传感器86并且形成多个通风狭缝82a的传感器壳体82。但是,本来,应该通过湿度传感器86检测湿度的部位(以下,称为被检测部位)是窗玻璃92的比车内后视镜12更靠近下侧且与驾驶员的视野重合的中央区域92a。因此,湿度检测装置10被要求检测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此,虽然空调风通过多个通风狭缝82a而在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与内侧之间流通,但传感器壳体82妨碍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的空调风到达湿度传感器86。

在该情况下,虽然湿度传感器86的检测湿度根据从吹出开口部48、49、50吹出的空调风而变化,但若以被检测部位的湿度为基准值,则在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产生响应延迟。因此,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根据流经传感器壳体82内的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调风的风向、风量而变化。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计算电路89通过动态补偿器来对检测车室内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86的检测值进行补正。计算电路89取得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调风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送风机37的风机级别,并且取得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调风的风向存在相关关系的吹出模式。计算电路89基于风机级别、吹出模式来设定动态补偿器的补正系数k1、t1,以对根据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调风的风量及风向而变化的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计算电路89基于空气温度传感器87的检测温度来设定动态补偿器的补正系数t2,以对根据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而变化的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计算电路89通过像这样设定了补正系数k1、t1、t2的动态补偿器来对湿度传感器86的检测值进行补正。

通过以上,在湿度检测装置10中,能够高精度地对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因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地求出窗玻璃92的内表面的与驾驶员的视野重合的图1中央区域92a处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图8中,(a)表示车室内的湿度rh_ref的变化,(b)表示以往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_sn的变化,(c)表示空调控制状态。当湿度rh_ref上升时,以往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_sn根据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而如(b)所示地变化。在风量强的情况下,在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_sn产生波动,空调控制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在风量弱的情况下,在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_sn产生大的响应延迟时间。

在图9中,(a)表示车室内的湿度rh_ref的变化,(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out的变化,(c)表示空调控制状态。在风量强的情况下,在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out波动消失,空调控制稳定。在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rhout中,响应延迟时间ta、tb变短。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将动态补偿器作为二次滞后系统的函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代替于此,对将动态补偿器作为三次滞后系统的函数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计算电路89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0中,与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步骤,省略其说明。图10是在图5中具备代替步骤s60的步骤s60a的图。

在步骤s60a中,计算电路89使用下面的数学式4的式子的动态补偿器来求出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即rhout(m)。

[数学式4]

本实施方式的动态补偿器由用于补偿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的函数{(t1·s+1)×(t2·s+1)×(t3·s+1)/(k1·s+1)×(k2·s+1)}和对通过该函数补偿了响应延迟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的低通滤波器{1/(p·s+1)}构成。

首先,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图11的特性表,求出与在步骤s50取得的风机级别(在图11中中记作ble_lev)及吹出口模式(在图11中中记作mode)对应的补正系数k1、k2、t1、t3。

图11的特性表的风机级别、吹出口模式、k1、k2、t1、t3一对一对一对一对一对一地呈特定的关系。即,能够通过风机级别及吹出口模式求出k1、k2、t1、t3。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参照图7的特性表并基于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tsen而求出补正系数t2。

将利用这样的图11的特性表求出的补正系数k1、k2、t1、t3与利用图7的特性表求出的补正系数t2分别设定到动态补偿器。

其后,经过步骤s70的处理后,在步骤s80中,当作为rhold(m)与rhnow(m)不一致而判定为是时,在步骤s90,使用上述那样设定的动态补偿器来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其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执行步骤s100、s110的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将动态补偿器设为三次滞后系统的函数的情况下,将基于风机级别及吹出口模式而求出的补正系数k1、k2、t1、t3与根据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而求出的补正系数t2分别设定到动态补偿器。使用该设定了的动态补偿器来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由此,例如,即使在追加有以覆盖传感器壳体82的方式形成且具有多个通风孔的传感器壳体的情况等,也能够提供可高精度地对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的湿度检测装置10。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者的指令而变更补正系数k1、t1、t2中的任意项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计算电路89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2中,与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步骤,省略其说明。图12是在图5中具备代替步骤s60的步骤s60b且追加步骤s120、s130、s140的图。

步骤s120、s130、s140配置在步骤s50与步骤s60b之间。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计算电路89在步骤s120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图6的特性表而求出与风机级别及吹出口模式对应的补正系数k1、t1。另外,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图7的特性表来计算与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温度tsen对应的补正系数t2。

将如此计算出的补正系数t1、t2、k1显示于触摸面板110,对使用者询问是否要求进行补正系数的变更,并且促使使用者将所要求的补正系数设定到触摸面板110。

例如,使“请指示所显示的补正系数t1、t2、k1中的希望变更的补正系数并设定希望的系数的值”这样的显示内容显示于触摸面板110。

在此,在步骤s130中,计算电路89判定使用者是否要求进行补正系数的变更。

此时,使用者为了变更补正系数t1、t2、k1中的任意补正系数而对触摸面板110进行触摸操作。由此,对触摸面板110输入有使用者所要求变更的变更后的补正系数。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使用者所要求变更的变更后的补正系数称为变更后补正系数。

此时,计算电路89作为使用者要求进行补正系数的变更而在步骤s130中判定为是。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从触摸面板110取得输入到触摸面板110的变更后补正系数。然后,在步骤s60b,将该取得的变更后补正系数和在上述步骤s120求出的补正系数t1、t2、k1中的上述变更后补正系数以外的其他补正系数分别设定到动态补偿器。

例如,使用者通过触摸操作而变更在上述步骤s120求出的补正系数t1、t2、k1中的补正系数t1。在该情况下,计算电路89将作为该使用者通过触摸操作而变更了的变更后补正系数的补正系数t1和其他补正系数t2、k1分别设定到动态补偿器。即,按照使用者的要求来变更在上述步骤s120计算出的补正系数t1、t2、k1中的使用者所要求变更的任意补正系数,并将包含该变更了的补正系数的补正系数t1、t2、k1设定到动态补偿器。

另外,在使用者为了回复不要求变更补正系数t1、t2、k1的指令而对触摸面板110进行触摸操作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进行操作。

即,在步骤s130中,计算电路89作为使用者不要求进行补正系数的变更而在步骤s130中判定为否。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60b,将在上述步骤s120计算的补正系数t1、t2、k1设定到动态补偿器。

如此,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而将补正系数t1、t2、k1设定到动态补偿器。其后,在经过步骤s70的处理后,在步骤s80中,当作为rhold(m)与rhnow(m)不一致而判定为是时,使用如上述那样设定的动态补偿器来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步骤s90)。其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步骤s100、s110的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当使用者设定补正系数t1、t2、k1中的任意补正系数时,在步骤s60b,计算电路89将补正系数t1、t2、k1中的变更后补正系数以外的其他补正系数和变更后补正系数设定到动态补偿器。计算电路89使用如此设定的动态补偿器来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由此,能够提供可高精度地对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的湿度检测装置10。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一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二次迟滞系统的函数的动态补偿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上述二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三次迟滞系统的函数的动态补偿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代替于此,也可以适用下面的数学式5的式子所表示的n次迟滞系的函数的动态补偿器。

[数学式5]

该情况的动态补偿器由用于补偿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的函数{(t1·s+1)×(t2·s+1)×(t3·s+1)×······×(tn·s+1)/(k1·s+1)×(k2·s+1)×····×(kn·s+1)}与低通滤波器构成。低通滤波器是{1/(p·s+1)},是对响应延迟由所述函数补偿了的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的滤波器。

在该情况下,s的次数即n为4以上的整数。计算电路89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图13的特性表而求出与在步骤s50取得的风机级别(在图13中记作ble_lev)及吹出口模式(在图13中记作mode)对应的补正系数t1、t3…tn、k1、k2、k3…tn。计算电路89基于湿度传感器86的温度tsen与图7的特性表而求出补正系数t2。

将如此求出的补正系数t1、t2、t3…tn、k1、k2、k3…tn设定到动态补偿器。使用如此设定的动态补偿器来求出补正后的相对湿度即rhout(m)。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对湿度传感器86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

此外,图13中是表示风机级别、吹出口模式及补正系数t1、t3…tn、k1、k2、k3…tn的对应关系的特性表。

(2)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使用风机级别作为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代替于此,也可以将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作为风速传感器100的检测值。风速传感器100对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速进行检测。

(3)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将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作为风机级别,将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存在相关关系的风向信息作为吹出口模式。但是,代替于此,也可以如下方式。

即,配置对流经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的空气流的风量进行测定的风量传感器,并将由风量传感器检测的风量作为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

另外,配置对流经传感器壳体82的外侧的空气流的风向进行测定的风向传感器,并将由风向传感器检测的风量作为与流动到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向信息。

(4)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使用者对触摸面板110的触摸操作来设定补正系数t1、t2、k1中的希望变更的补正系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用者的声音输入来设定补正系数t1、t2、k1中的希望变更的补正系数。

(5)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将湿度检测装置10配置于前侧的窗玻璃9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湿度检测装置10配置于车室内的前侧的窗玻璃92以外的部位。

(6)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将动态补偿器的输入作为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即,检测值)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通过各种的滤波器等而对湿度传感器86的输出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的结果作为动态补偿器的输入。

(7)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依照使用者的要求来对构成动态补偿器的多个补正系数中的任意补正系数进行变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根据各种的控制处理来对构成动态补偿器的多个补正系数中的任意补正系数进行变更。

(8)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将与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存在相关关系的风量信息作为风机级别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风机级别以外的信息作为风量信息。例如,也可以采用对流动到湿度检测装置10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进行检测的风量传感器,并将风量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风量信息。

另外,作为与流经湿度传感器86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存在相关关系的风向信息,也可以使用吹出口模式以外的信息。例如,也可以采用对流动到湿度检测装置10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向进行检测的风向传感器,并将风量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风向信息。

(9)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传感器壳体82中设置通风狭缝82a作为空气取入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代替于此,在传感器壳体82中,也可以形成开口部来作为空气取入部,并通过透湿膜覆盖该开口部。在此,透湿膜兼具防水性和透湿性,水不能透过,但能够使水蒸气透过。

(10)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彼此无关的,除了明显不可能组合的情况,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另外,不必多说,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明确表示为必须的情况及原理上明显被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并不是必须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的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确表示是必须的情况及原理上被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确表示的情况及原理上被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步骤s40构成风量取得部,步骤s50构成风向取得部,步骤s60构成设定部,步骤s90构成补正部,步骤s30构成温度取得部。另外,步骤s120构成计算部,步骤s130构成判定部。步骤s60b构成设定部,蒸发器38及加热器芯44与热交换器对应。另外,除霜吹出开口部48、面部吹出开口部49及脚部吹出口50与多个吹出开口部对应,除霜门51、面部门52及脚部门53与多个门对应。另外,空气调节ecu26与空调控制部对应,传感器壳体82、支架83及止动件93构成传感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动态补偿器是以复数s为变量来对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的函数,补正系数是在动态补偿器中取决于s的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如以下那样。将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rhnow,将补正后的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rhout,将n作为2以上的整数且为s的次数的值,将p作为用于确定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的常数。另外,将t1、t2、…tn、k1、k2…kn分别作为补正系数,用下面的数学式1的式子来表示rhout/rhnow。

[数学式1]

此时,设定部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设定补正系数的t2,以对根据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温度而变化的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此外,设定部基于风量信息及风向信息来设定补正系数的t1、t2、…tn、k1、k2…kn中的t2以外的补正系数,以对根据流动到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的空气流的风量及风向而变化的湿度传感器的响应延迟进行补偿。

但是,在数学式1中,当n为2时,将t3及tn分别设为“0”,并将k2及kn分别设为“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