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8033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测井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对井区进行地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在平面上地质属性数据点的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因此通常会在平面上利用井上的已知地质属性数据对井间的未知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从而得到该井区相关地质属性数据的平面分布趋势。然而,对于垂向连井剖面,即数口井(例如,注水井、产油井等)的垂向剖面所构成的整体剖面,由于垂向连井剖面上的数据集中于井柱,数据分布情况更加复杂,并且井与井之间的距离远大于井轨迹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使得垂向连井剖面上地质属性数据点(以下,简称为数据点)的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垂向连井剖面具有纵向比例大于横向比例的分布特点,这导致垂向连井剖面上的数据点出现比较严重的非均质性,这使得无法像在平面上一样采用现有的处理方法来在垂向连井剖面上难以呈现井间数据(即,除了井上直接测量的沿井柱分布的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在垂向连井剖面上呈现井间数据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利用所获取的分层界限对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以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确定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

根据所述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预期插值结果,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根据所选取的插值算法,在所述限定范围内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以得到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

根据针对所述目标井段的预期插值结果,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

在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和/或第二预处理后,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处理可以包括加密处理、抽稀处理、分区处理和/或细分层处理;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空间相对位置调整处理。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的步骤可以包括:

调整所述拆分区域中井段的垂直位置、相对长度以及剖面的垂向和横向显示比例。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调整所述拆分区域中井段的垂直位置可以包括:

按预设拉平方式对所述井段的顶部或底部进行拉平处理,所述预设拉平方式包括沿海拔深度拉平或沿地层线拉平。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的步骤可以包括:

调整所述垂向连井剖面内井柱的垂向位置并对所述垂向连井剖面进行拉平处理;

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经过所述调整和所述拉平处理后的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

限定拆分单元,用于利用所获取的分层界限对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以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确定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

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预期插值结果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选取的插值算法在所述限定范围内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以得到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二维分布特征。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预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

第二预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针对所述目标井段的预期插值结果,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

选取子单元,用于在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和/或第二预处理后,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处理可以包括加密处理、抽稀处理、分区处理和/或细分层处理;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空间相对位置调整处理。

在至少一实施实施方式中,所述映射单元可以包括:

调整处理子单元,用于对调整所述垂向连井剖面内井柱的垂向位置并对所述垂向连井剖面进行拉平处理;

映射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经过所述调整处理子单元处理后的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利用所获取的分层界限对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以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确定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根据所述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预期插值结果,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根据所选取的插值算法,在所述限定范围内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从而实现了在垂向连井剖面上呈现井间数据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以海拔深度拉平的垂向连井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对图3中的垂向连井剖面进行插值处理后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述的处理连井剖面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方式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是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此外,所述方法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执行顺序。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利用所获取的分层界限对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以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确定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

分层界限可以是指对典型的岩相突变或同一时期沉积的有标志性地质事件的层面进行标记的位置。分层界限可以是预先获取的现有分层界限,也可以是根据所得到的地震数据、测井曲线数据、饱粉学资料、录井和岩心资料等数据来设定的新分层界限。

所述目标井段可以位于同一地层中,并且可以是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的部分井段,也可以是全部井段。所述目标井段可以是根据所获取的自动化脚本或用户指令来确定的。

在获取分层界限后,可以利用所获取的分层界面对垂向连井剖面进行限定和拆分。具体地,可以根据分层界限将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拆分成数个区域,从而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且将后续插值处理限定于同一地层中的目标井段之间,从而确定后续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

利用分层界限对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在此不再赘叙。

通过利用分层界限对连井剖面进行限定和拆分,可以有利于后续对不同的地层层段上的地质属性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参数进行插值,使沿地层分布的比较复杂的数据插值成为可能。而且,通过利用分层界限来分段控制数据点插值的对应关系,这可以保证插值结果在横向上的连续性。

s110:根据所述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预期插值结果,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所述预期插值结果可以是地质人员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分析结果来设置的。对于不同的地质人员,其预期插值结果可以不同。所述预期插值结果可以包括相邻井段的顶部和底部均相连通、油水界面在海拔深度上具有连通性和/或油水界面具有连续性等,但不限于此。

所述地质属性数据可以包括压力(例如,流体压力、井间压力等)、流体饱和度(例如,剩余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等)、孔隙度和/或渗透率等测井数据、测井解释结果以及测井曲线等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垂向连井剖面上对目标井段进行拆分和限定后,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中的不同类型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预期插值结果来直接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也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1: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

所述第一预处理可以包括加密处理、抽稀处理、分区处理和/或细分层处理,但不限于此。

所述分区可以是指对同一连井剖面按垂向方向进行切割以得到数个不同的区块。

所述细分层是对同一连井剖面的某层按横向方向的等时面(同一地质时期沉积的层面)进行切割,以加入更详细更小级别的分层界限。

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来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加密、抽稀、分区或细分层处理。具体处理情况可以如下:

对于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中的测井数据,由于其密集的数据点以及沿井轨迹无特定分布模式的特征,因此可以对该测井数据进行抽稀处理。例如,对于自然伽玛测井数据,其采样率为一米8个点,可以采用每8个自然伽玛测井数据取一个自然伽玛测井数据或计算8个自然伽玛测井数据的平均值以得到一米一个点的抽稀数据。

对于压力数据,如果在无隔夹层(隔夹层可以是指在储层中存在的渗透率较低、影响油气渗流的一层岩石)的厚砂岩油层中仅有一个压力数据点,则可根据对应的压力梯度,在该砂岩层所对应的垂向连井剖面上加密出数个压力数据点。例如,对于在无隔夹层的物性好的10米厚的砂岩层中,如果在垂向连井剖面上仅有2米和8米处分别存在一个压力数据点(总共两个压力数据点),则可以在2米至8米之间每隔一米赋于一个压力值。

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加密或抽稀处理并不限于上述两个示例,也可以对其它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密或抽稀处理,在此不一一列举。

对于分区处理,例如,若一南北方向的连井剖面包含数十口井,南部数口井与北部数口井中地质属性数据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此时可以将该连井剖面按垂向方向切割成两个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后续采用不同的插值算法对这两个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对于细分层处理,例如,若任意连井剖面某分层界限间的地层,其上部和下部的地质属性数据呈现不同的地质特征,此时可以将该连井剖面按横向方向的等时面对该层进行细分,以便于后续采用不同的插值算法对这两个上下分层中的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s112:根据针对所述目标井段的预期插值结果,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

所述第二预处理可以是空间相对位置调整处理,但不限于此。

可以根据针对所述目标井段的预期插值结果来对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空间相对位置调整处理。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空间相对位置调整处理可以理解为在垂向连井剖面上调整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相对于其它数据的空间位置,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调整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显示方式。

具体地,可以包括对拆分区域中井段的垂直位置、相对长度以及剖面的垂向和横向显示比例等进行调整。例如,经过地质分析后得出连井剖面上某两个相邻井段的顶部和底部均应为相连通的渐变关系、其余部分按等比例插值,则可以对这两个相邻井段进行顶部拉平处理(即,垂直位置处理),并且需要将这两个相邻井段的相对长度调成一致,再根据这两个相邻井段的连通性来确定垂向和横向的显示比例。连通性好,则指示需要将横向的显示比例(即,横向比例尺)放大,以使地质属性数据在插值时在横向上有更好的连续性。上述调整剖面的垂向和横向显示比例是指调整垂向连井剖面中相关井段所对应的剖面的垂向和横向显示比例。例如,可以对单个目标井段进行拉伸和/或压缩处理;可以对所有目标井段剖面进行拉伸和/或压缩处理;也可以对相邻井段按预设拉平方式进行顶部拉平和/或底部拉平处理,但不限于上述处理。所述预设拉平方式可以包括沿海拔深度拉平或沿地层线拉平,但不限于此。

例如,对于高值部分的分布趋势与地层面大致平行的含水饱和度曲线,可以对该含水饱和度曲线沿该地层面进行拉平处理。对于突变位置位于同一海拔深度的含水饱和度曲线,可以对该含水饱和度曲线沿该海拔深度进行拉平处理。此外,为保证该含水饱和度曲线在连井剖面上的连续性,可以对其横向坐标进行拉伸或压缩。

例如,对于连通性较好的区域中的压力数据,可以将其按照海拔深度进行拉平处理。如有需要,也可以对压力数据的横向坐标进行压缩或拉伸,以便于消除横向和垂向的压力数据的非均质性。

通过对垂向连井剖面进行拉平处理可以使地层从由于构造应力导致的扭曲变形恢复为正常形态,从而有利于后续插值处理。

通过调整地质属性数据的空间相对位置可以实现对地质属性数据的空间分布状态的调整,可以有利于后续插值处理,从而使后续的插值结果符合地质人员的预期插值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不限定上述步骤s111a和s112a之间的执行顺序。即,可以首先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然后对经过第一预处理的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也可以首先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然后对经过第二预处理的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也不限于必须执行上述两个步骤s111a和s112a,也可以只执行其中的一种预处理,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s113:在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和/或第二预处理后,选取适用于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可以根据地质属性数据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选取不同的插值算法。所述插值算法可以包括分段插值法(例如,线性插值、抛物线插值)、反距离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最小曲率法等,但不限于此。

例如,针对拆分区域中的无隔夹层分布的单一流体压力数据,由于其随深度线性递增的特征,因此需要对该流体压力数据进行单一线性插值。而对于拆分区域中的有隔夹层或存在多流体的压力数据,则需要对其进行多段的线性插值。

例如,针对相邻井之间的某一井段上的含水饱和度数据,可以选取克里金插值法来进行插值处理。针对相邻井之间某一井段上的压力数据,可以选取最小曲率法来进行插值处理。

s120:根据所选取的插值算法,在限定范围内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在确定插值算法后,可以利用相应的插值算法及对应参数在所确定的限定范围内对进行第一预处理和/或第二预处理后的各种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例如,可以在所确定的限定范围内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及该方法对应的参数(例如,搜索半径,块金值,主变程长度,次变程长度,搜索角度等)对拆分区域中的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插值处理;可以在所确定的限定范围内利用最小曲率法及方法对应的参数(例如,最大残差和最大循环次数)对拆分区域中的压力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具体插值处理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再此不再赘叙。

通过利用分层界限对连井剖面进行限定和拆分,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拉平等预处理,再对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这可以恢复构造应力对地层的变形,保证插值结果的合理性。

s130:将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垂向连井剖面上。

在得到一种或多种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后,可以将所述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垂向连井剖面上,以在垂向连井剖面上呈现井内数据(即,井上直接测量的沿井柱分布的数据)和井间数据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即,所述地质属性数据在整个垂向连井剖面上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例如,压力等值线图、流体饱和度等值线图等。

此外,在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之前,可以对所述垂向连井剖面进行调整处理,即可以动态调整垂向连井剖面内井柱的垂向相对位置,并对垂向连井剖面整体进行不同的拉平处理,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拉平状态下的垂向连井剖面上井间数据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

所述拉平处理可以包括沿海拔深度拉平、沿地层线拉平等。具体的拉平处理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叙。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基于对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以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确定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根据所述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根据所选取的插值算法在所确定的限定范围内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及将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连井剖面上,从而实现了在垂向连井剖面上呈现井间数据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地质人员进行相关地质分析和描述。

下面以具体实例来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图3示出了以海拔深度拉平的垂向连井剖面。在该图中,连井剖面依次穿过井a、b和c的测井图1、2和3。连井剖面中有三个原始分层数据4层z1、5层z2和6层z3。井a和井b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由标尺7读出,其为2km,井b和井c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由标尺8读出,其为1.5km。以井a为例,测井图1中包含真实垂深11以及作为测井数据的含水饱和度曲线(sw)12和压力数据13。含水饱和度曲线(sw)12分布在4层z1和5层z2之间,可以对其进行连续数据插值;压力数据13分布在5层z2和6层z3之间,可以对其进行散点数据插值。井b的测井图2和井c的测井图3也包含相同类型的此三类数据。

图4示出了对图3中的垂向连井剖面进行插值处理后的示意图。其中,比例尺107代表含水饱和度和压力等值线值的大小。

对于图3中的水饱和度曲线(sw)12、22和32,在图4中,其上部的数据121、221和321分布形态以岩性为主控因素,插值结果应以平行于地层面为原则;而其下部的数据122、222和322则受油水界面的影响,插值结果应保证其能呈现出水平的油水界面。因此,可以在4层z1与5层z2间添加辅助层9层z1.5,以便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参数分别对这两段数据进行插值。

以4层z1和9层z1.5为界,对其间的1井a、2井b和3井c的含水饱和度数据121、221和321进行插值处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含水饱和度数据221和321的高值部分的分布趋势与4层z1大致平行,根据分析可以得知其高值可能由平行于4层z1的泥岩导致,因此对该部分数据进行插值处理时应将该部分数据按4层z1拉平。为保证含水饱和度数据221和321的连续性,可以将整个连井剖面的横向坐标压缩为1/200。为便于进一步调整含水饱和度数据121、221和321的方向性和角度,可以采用地质学中常用的无偏估计插值方法-克里金插值法来进行插值。经过验证发现,将插值参数x/y(x为横向坐标,即主变程长度;y为垂向坐标,即次变程长度;x/y表示x方向和y方向之间的非均质性比值)调整为5、角度调整为5度(其表示非均质性的方向向北偏离5度)后,对含水饱和度数据121、221和321进行插值运算所取得的结果比较符合预期插值结果。插值后的含水饱和度等值线101映射(即,绘制)于1井a与2井b间的4层z1与9层z1.5之间。插值后的含水饱和度等值线102映射于2井b与3井c间的4层z1与9层z1.5之间。

以9层z1.5和5层z2为界,对其间的1井a、2井b和3井c的含水饱和度数据122、222和322进行插值计算。观察出含水饱和度数据122、222和322的突变位置位于同一海拔深度,通过分析得知该突变位置为油水界面的位置,因此对该部分数据进行插值处理时,应将该部分数据按海拔深度拉平。插值算法可以仍采用地质学中常用的无偏估计插值方法-克里金插值法。为保证插值后油水界面的水平性,应保持各段的长度不变和相对位置不变,并将插值参数的角度设为0。为维持油水界面附近数据的突变性且保证其他部分数据不失真,应在将横向坐标压缩的基础上调大插值参数x/y的值。经过验证发现,将横向坐标压缩为1/100,x/y设为20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插值结果。插值后的含水饱和度等值线103映射于1井a与2井b间的9层z1.5与5层z2之间。插值后的含水饱和度等值线104映射于2井b与3井c间的9层z1.5与5层z2之间。

以5层z2和6层z3为界,对其间的1井a、2井b和3井c的压力数据131、132、231、232、331和332(参见图3)进行插值处理。由于井上的压力点较少,在无其他参考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在固定压力梯度的前提下,将该压力数据在井内进行纵向线性插值。分析出各井的压力梯度均相同,因此推测上述压力数据所在区域的连通性较好,压力数据应按照固定压力梯度沿海拔深度递增,因此在对该部分数据进行插值之前,可以将该部分压力数据按海拔深度拉平。为消除横向和垂向的压力数据的非均质性,将横向坐标压缩为1/100。如果预期插值结果不要求有方向性和角度的差异,则可以采用运算速度更快的最小曲率法进行插值运算。插值后的压力等值线105映射于1井a与2井b间的5层z2与6层z3之间。插值后的压力等值线106等值线映射于2井b与3井c间的5层z2与6层z3之间。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限定拆分单元100,选取单元110,处理单元120以及映射单元130。其中,

限定拆分单元100可以用于利用所获取的分层界限对垂向连井剖面上的目标井段进行限定和拆分,以得到所述目标井段的拆分区域并确定插值处理的限定范围。

选取单元11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井拆分区域中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针对所述垂向连井剖面的预期插值结果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处理单元120可以用于根据所选取的插值算法在所述限定范围内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映射单元130可以用于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选取单元110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

第一预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属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

第二预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针对所述目标井段的预期插值结果,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二预处理;

选取子单元,用于在对所述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和/或第二预处理后,选取适用于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算法。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映射单元130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

调整处理子单元,用于对调整所述垂向连井剖面内井柱的垂向位置并对所述垂向连井剖面进行拉平处理;

映射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地质属性数据的插值处理结果映射于经过所述调整处理子单元处理后的所述垂向连井剖面上。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装置与本申请中上述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相对应,可以实现本申请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的技术效果,因此用于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处理垂向连井剖面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叙。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