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2916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镀铜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备pcb版的制程中,需要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对基材进行电镀铜,即通过电镀的方式使基材表面镀上金属铜。研究发现,电解液对镀层的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镀液中cl-的浓度。目前,电解镀铜所用的阳极多为磷铜阳极,也有少量采用铜板作为阳极,由于阳极和阴极所带电荷不同,电镀液中cl-浓度不均匀,cl-多聚集在阳极附近。现今,尚无专利或文献报道测定阳极附近cl-浓度的方法,也无研究方法确定阳极附近cl-浓度对镀铜质量有何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测定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阳极附近cl-浓度,可考察cl-浓度对阴极镀铜质量的影响,为后续研究镀铜质量的影响因素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以磷铜或铜板作为阳极,以待镀基板为阴极,以h2so4和cuso4溶液作为电镀液,采用电解镀铜法电镀待测基板;

s2、控制阳极电流密度为1.0~2.0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1,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s3、改变阳极电流密度为2.5~3.5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2,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s4、改变阳极电流密度为4.0~5.0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3,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s5、根据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确定铜阳极cl-的浓度对镀铜的影响。

本发明通过改变电流密度改变阳极附近cl-浓度,通过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可以了解cl-的浓度对阴极基板镀铜质量的影响,获知cl-在何种浓度下可使阴极基板的镀铜质量最佳,可为后续对镀铜质量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为:将铜阳极所处区域横向均分为3~5个区,纵向均分为5~8区,采用移液管在横向、纵向各个区域内取液,测定cl-浓度。由于cl-浓度不均匀,需在阳极附近多处取样,通过测定的浓度计算cl-的平均值,以计算出的cl-的平均值作为阳极附近cl-的浓度更具代表意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为:将铜阳极所处区域横向均分为3~5个区,所述铜阳极为球状磷铜阳极,所述磷铜阳极置于钛蓝中且中间插有截面直径为2~3cm的长管,长管的上端开口且长管的长度大于球状磷铜阳极的堆积高度,长管的侧壁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将长管纵向分为5~8区,采用移液管在横向、纵向各个区域内取液,测定cl-浓度。由于磷铜为球状,磷铜在钛蓝中会紧密堆积,一般测量时只能测量上层磷铜附近的cl-浓度,在磷铜中插长管,可便于从长管中取样测定铜阳极所处区域纵向cl-浓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钛蓝的底部设有鼓泡装置。在钛蓝底部设置鼓泡装置可使磷铜在气泡的冲击下不停翻动,使cl-在阳极附近的分布更加均匀,使测量结果更具代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状磷铜阳极中磷的含量为50~2000pp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状磷铜阳极中磷的含量为200ppm~650pp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的频率为每隔30~60min测定一次。随着电镀的进行,阳极附近cl-的浓度在不断变化,每隔30~60min测定一次可了解不同时间段cl-的浓度,进一步精细化对铜阳极cl-浓度影响镀铜质量的研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镀液为:cuso4:30~50g/l(cu);h2so4:20~150g/l;氯离子20~80ppm;表面添加剂:cc-1220,1ml/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镀液的温度为2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改变电流密度改变阳极附近cl-浓度,通过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可以了解cl-的浓度对阴极基板镀铜质量的影响,获知cl-在何种浓度下可使阴极基板的镀铜质量最佳,可为后续对镀铜质量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发明使用移液管在阳极附近多处取样,通过测定的浓度计算cl-的平均值,以计算出的cl-的平均值作为阳极附近cl-的浓度更具代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电解镀铜装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电解镀铜装置取样示意图。

图3为长管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电解镀铜装置取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所用电镀液为:cuso4:30~50g/l(cu);h2so4:20~150g/l;氯离子20~80ppm;表面添加剂:cc-1220,1ml/l。电镀液温度为30℃。

以下实施例所用磷铜为球状磷铜阳极,所述球状磷铜阳极中磷的含量为200ppm~650ppm。

以下实施例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的频率为每隔60min测定一次。

实施例1

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电解镀铜的装置及测定cl-浓度的方法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以磷铜12作为阳极10,以待镀基板20为阴极,以h2so4和cuso4溶液作为电镀液,采用电解镀铜法电镀待测基板。

s2、控制阳极电流密度为1.0~2.0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1,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将铜阳极所处区域横向均分为4个区,所述磷铜阳极置于钛蓝中且中间插有截面直径为2~3cm的长管11,长管的上端开口且长管的长度大于球状磷铜阳极的堆积高度,长管的侧壁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如图3所示),将长管纵向分为6个区,采用移液管a在横向、纵向各个区域内取液,取液位置分别见t1(4处)、t2(6处),测定cl-浓度,分别记为nt11、nt12、nt13、nt14、nt21、nt22、nt23、nt24、nt25、nt26。按如下公式计算n1:

n1=(nt11+nt12+nt13+nt14+nt21+nt22+nt23+nt24+nt25+nt26)/10。

s3、改变阳极电流密度为2.5~3.5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2,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cl-浓度测定方法与步骤2相似,分别记为mt11、mt12、mt13、mt14、mt21、mt22、mt23、mt24、mt25、mt26。按如下公式计算n2:

n2=(mt11+mt12+mt13+mt14+mt21+mt22+mt23+mt24+mt25+mt26)/10。

s4、改变阳极电流密度为4.0~5.0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3,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cl-浓度测定方法与步骤2相似,分别记为pt11、pt12、pt13、pt14、pt21、pt22、pt23、pt24、pt25、pt26。按如下公式计算n3:

n3=(pt11+pt12+pt13+pt14+pt21+pt22+pt23+pt24+pt25+pt26)/10。

s5、根据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确定铜阳极cl-的浓度对镀铜的影响。

实施例2

一种研究铜阳极cl-浓度对镀铜质量影响的方法,电解镀铜的装置及测定cl-浓度的方法如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以磷铜12作为阳极10,以待镀基板为阴极20,以h2so4和cuso4溶液作为电镀液,采用电解镀铜法电镀待测基板。

s2、控制阳极电流密度为1.0~2.0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1,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将铜阳极所处区域横向均分为4个区,所述磷铜阳极置于钛蓝中且中间插有截面直径为2~3cm的长管,长管的上端开口且长管的长度大于球状磷铜阳极的堆积高度,长管的侧壁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钛蓝的底部设有鼓泡装置b,鼓泡装置会向钛蓝中鼓气,使电解液中出现气泡,电解液不断翻动,从而带动球状磷铜不停翻动,使cl-在阳极附近的分布更加均匀。将长管纵向分为6个区,采用移液管在横向、纵向各个区域内取液,取液位置分别见t1(4处)、t2(6处),测定cl-浓度,分别记为nt11、nt12、nt13、nt14、nt21、nt22、nt23、nt24、nt25、nt26。按如下公式计算n1:

n1=(nt11+nt12+nt13+nt14+nt21+nt22+nt23+nt24+nt25+nt26)/10。

s3、改变阳极电流密度为2.5~3.5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2,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cl-浓度测定方法与步骤2相似,分别记为mt11、mt12、mt13、mt14、mt21、mt22、mt23、mt24、mt25、mt26。按如下公式计算n2:

n2=(mt11+mt12+mt13+mt14+mt21+mt22+mt23+mt24+mt25+mt26)/10。

s4、改变阳极电流密度为4.0~5.0a/dm2,测定阳极附近cl-的浓度,计算其浓度的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n3,电镀2~4小时,观察记录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cl-浓度测定方法与步骤2相似,分别记为pt11、pt12、pt13、pt14、pt21、pt22、pt23、pt24、pt25、pt26。按如下公式计算n3:

n3=(pt11+pt12+pt13+pt14+pt21+pt22+pt23+pt24+pt25+pt26)/10。

s5、根据待镀基板的镀铜情况确定铜阳极cl-的浓度对镀铜的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