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368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采集器的分布,具体涉及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的信息的采集一致依赖都是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我国,有些地方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以前由于技术受限,不能在灾害来临之前及时的作出处理,导致很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避免这些损失,现在开始对一些灾害频发地进行地质的信息实时采集,监测地质信息的变化,分析处理,在灾害来临前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在采集地质信息的时候通常是利用安装在地质区域内的采集器采集信息,由于采集区域的范围较大,所以在采集的时候不只用到一个采集器,通常是由一个主采集器,主采集器上连接多个副采集器,在安装的时候经常因为位置分布的不恰当导致地质区域内的一些位置内有被采集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目的在于提供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解决由于采集器分布不均匀导致采集区域不完整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要采集信息的地质区域,将主采集仪安装在需要采集信息的地质区域的中间位置;

s2,在步骤s1确定的信息采集地质区域,以主采集仪为圆心,以主采集仪的采集距离为半径,设置主圆;

s3,在步骤s2的主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所述相邻副采集器之间的距离为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的2倍;

s4,以步骤s3中的安装的副采集器为圆心,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半径,建立多个一级次圆;

s5,在次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以副采集器为圆心设置i级次圆,若i级次圆在采集区域内,继续步骤s6,若i级次圆超出采集区域,则结束;

s6,在i级次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以i级次圆上的副采集器为圆心建立i+1级次圆,令i+1=i,重复步骤s5。

通过以主采集器为中心,将副采集器设在在主采集器的采集区域的边界上,再将其他副采集器设在副采集器的边界上,向外层层推进,不会有遗漏的区域,解决由于采集器分布不均匀导致采集区域不完整的问题。

进一步的,还包括采集器选取步骤,在步骤s1之前,选取的主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副采集器的2倍。避免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采集区域重合过多,浪费器材。

进一步的,在进行步骤s2时,以主采集器为原点,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建立坐标系,准确清楚每一个次采集仪的位置,方便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的,在进行步骤s3、s4、s5时,记录每一个副采集器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准确清楚每一个次采集仪的位置,方便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位机连接步骤,在步骤s1之前,上位机连接主采集器。方便对区域内的采集信息进行收集管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解决由于采集器分布不均匀导致采集区域不完整的问题;

2、本发明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避免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采集区域重合过多,浪费器材;

3、本发明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准确清楚每一个次采集仪的位置,方便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流程示意图所示,本发明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所述一个主采集仪连接多个副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要采集信息的地质区域,将主采集仪安装在需要采集信息的地质区域的中间位置;s2,在步骤s1确定的信息采集地质区域,以主采集仪为圆心,以主采集仪的采集距离为半径,设置主圆;s3,在步骤s2的主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所述相邻副采集器之间的距离为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的2倍;s4,以步骤s3中的安装的副采集器为圆心,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半径,建立多个一级次圆;s5,在次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以副采集器为圆心设置i级次圆,若i级次圆在采集区域内,继续步骤s6,若i级次圆超出采集区域,则结束;s6,在i级次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以i级次圆上的副采集器为圆心建立i+1级次圆,令i+1=i,重复步骤s5,还包括采集器选取步骤,在步骤s1之前,选取的主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副采集器的2倍,在进行步骤s2时,以主采集器为原点,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在进行步骤s3、s4、s5时,记录每一个副采集器在坐标系中的位置,还包括上位机连接步骤,在步骤s1之前,上位机连接主采集器,上位机为计算机。

主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20m,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10m,找到采集区域的中间位置,先将主采集器安装在中间位置,以主采集器为圆心,20m为半径,画出主圆,在主圆的边界线上安装副采集器,每个副采集器的距离为20m,以副采集器为圆心,10m为半径,画出以及次圆,在一次次圆上安装副采集器,以此类推,知道安装的副采集器的位置在采集区域外为止,再将所有副采集器连接主采集器,主采集器连接上位机计算机。解决由于采集器分布不均匀导致采集区域不完整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采集器的分布,具体涉及地质信息采集中的主采集器与副采集器的分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要采集信息的地质区域,将主采集仪安装在需要采集信息的地质区域的中间位置;S2,以主采集仪为圆心,以主采集仪的采集距离为半径,设置主圆;S3,所述相邻副采集器之间的距离为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的2倍;S4,以副采集器为圆心,副采集器的采集距离为半径,建立多个一级次圆;S5,在次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以副采集器为圆心设置i级次圆,若i级次圆在采集区域内,继续步骤S6,若i级次圆超出采集区域,则结束;S6,在i级次圆上安装多个副采集器,以i级次圆上的副采集器为圆心建立i+1级次圆,令i+1=I,重复步骤S5,解决由于采集器分布不均匀导致采集区域不完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众邦凯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7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