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袋血辫一次性取血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0068发布日期:2018-07-13 20:2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一种取血套管,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献血者血袋配血用血辫的取血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法律规定医疗机构为临床患者提供红细胞治疗前均需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献血者样本为采集血液后的密封小辫保存样,血辫为直径约0.5cm、长约10-20cm细长形塑胶管,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首先是用剪刀沿下一个热合点的前端剪下,再把小样中的尾端剪破,让血液流入到试管中。操作时小辫中的血样常会流出或溅到工作台或者工作人员身上;同时,由于使用的剪刀直接接触到血样标本,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一袋血必须对剪刀消一次毒,或者是每个样品使用一把剪刀,每天所处理的血样品是多达百袋,所以一袋血使用一把剪刀不太可行,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对剪刀实行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或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或是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消毒时间太短达不到消毒要求的效果,从而造成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在使用剪刀的过程中,容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潜在可能的伤害,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血袋血辫一次性取血套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血袋血辫一次性取血套管,该套管为中空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段套管,上段套管在靠近管口的内壁上设有一尖刺部,尖刺部的附着壁与尖刺部的对面内壁材质均设计较厚,防止运输过程中扎破管壁或者使用过程中扎破手,上段套管与下段套管的连接处设计成一定角度的坡度,方便血辫在插入的过程中能顺着管道直接进入中段,在中段套管与下段套管之间设有一针管,所述的针管通过一固定塞固定在中段套管和下段套管的连接处,下段套管也有一通过固定塞暴露于下段开口方向的针管,该针管与中段底部空心针管相连通,该固定塞与连接处固定连接,针管与固定塞固定连接,所述下段套管的内径与试管的管口外径相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上段套管的内径比中段套管的内径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下段套管的内径比中段套管的内径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针管设置在固定塞的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的,中段套管的内径比血辫的外径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段套管与下段套管的连接处设计成漏斗形。

作为优选的,中段的长度可以根据血辫的长短而设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针管为空心针管,且针管的两头均设计成尖锐凸起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全新的与血辫和真空采血试管配合的套管结构,不需要采用使用剪刀剪断血辫的方法就能及时安全有效的进行血液的采集工作,一、套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减少了采血过程中的复杂;二、上段套管与下段套管的连接处设计成“梯形”或者“漏斗形”,使得血辫在插入的过程中很顺畅的能顺着管道直接进入中段,不需要人工的进行反复的插入和插出;三、在中段套管和下段套管连接处设置针管,能及时的戳破血辫和真空采血试管塞,进行采血工作,提高效率,避免医源性感染;四、上段套管的管口处设置尖刺部,作用是刺穿血辫,通过和针管的结合使用,能更好的使得血辫里的血液充分流入到真空采血试管中;五、在尖刺部的附着壁和对面内壁的材料设置较厚,能有效的避免挤压尖刺部的过程中刺破手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血袋血辫一次性取血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血袋血辫取血套管立面透视图;

图3为套管上端开口俯视图;

其中,1-上段套管;2-中段套管;3-下段套管;4-尖刺部;5-固定塞;6-针管a;7-针管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一个两端开口形如哑铃状、中空透明套管(图1),其整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圆管,上段套管1膨大部开口向上,内壁靠近管口处固定有一垂直于管壁的尖刺部,上段内部空腔自然收窄到中段,用以取直血辫,中段下部内腔与套管下段内腔连接处封闭,由其固定于内腔圆心的一中空针管相通,针管暴露在中段套管和下段套管,下段套管向下开口(图2)。

一种血袋血辫一次性取血套管,该套管为中空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段套管,所述的套管两端开口,上段套管1开口用以推送血辫,上段套管1在靠近管口的内壁上设有一尖刺部4,尖刺部4的附着壁与尖刺部4的对面内壁材质均设计较厚,防止运输过程中扎破管壁或者使用过程中扎破手,上段套管1与中段套管2的连接处设计成一定的坡度,中段套管2用以取直血辫,中段套管2底部圆心位置有一通过固定塞5固定的并且暴露于中段的针管a6,所述的针管a6设置在固定塞5的中心位置,用以刺穿血辫并置留于血辫中引导血流,下段套管3开口用以外套于真空采血试管塞上,下段套管3圆心也有一通过固定塞5暴露于下段开口方向的针管b7,该针管b7与中段套管2底部针管a6相连通,用以刺穿试管塞进入真空试管中。

上述方案中,套管上段尖刺部4附着壁材质较厚便于尖刺部附着,套管上段尖刺部4对面壁材质较厚,防止尖刺部4刺穿;尖刺部左右各90度处材质设计较薄,便于圆管按捏后变形(图3)。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上段套管1和下段套管3的内径都比中段套管2的内径大。

作为优选的,中段套管2的内径比血辫的外径稍大一些。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段套管与中段套管的连接处设计成漏斗形。

作为优选的,中段的长度可以根据血辫的长短而设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针管为空心针管,且针管的两头均设计成尖锐凸起结构。

实施例二:

所述的套管两端开口,上段套管1开口用以推送血辫,上段内壁有针状物,用以刺穿血辫,上段内部空腔自然收窄到中段,中段套管2用以取直血辫,中段套管2底部圆心有一暴露于中段的空心针管a6,用以刺穿血辫并置留于血辫中引导血流,下段套管3开口用以外套于真空试管塞上,下段套管3圆心有一暴露于下段开口方向的空心针管b7,该针管b7与中段底部空心针管a6相连通,用以刺穿试管塞进入真空试管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1、在真空采血试管上粘贴献血者血袋条码,并放置于试管架上。

2、将密封的同样编号的单个血辫从套管上段开口处推送到套管的中段底部,旋转套管或血辫,使暴露在中段底部的空心针管a6刺穿血辫并置留于血辫中;

3、将套管下段开口完全外套在相对应编号的真空试管上,使暴露于下段圆心的针管b7完全刺入试管中;

4、将上段套管1内壁尖刺部对准血辫按捏并通过尖刺部4刺穿血辫后松开使其进入空气;

5、血辫中血液在真空负压下流入试管中。

6、血样采集完毕,从试管上拔出套管,连同其内血辫一同废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一个两端开口形如哑铃状、中空透明套管,其整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圆管,上段套管1膨大部开口向上,内壁靠近管口处固定有一垂直于管壁的尖刺部,上段内部空腔自然收窄到中段,用以取直血辫,中段下部内腔与套管下段内腔连接处封闭,由其固定于内腔圆心的一中空针管相通,针管暴露在中段套管和下段套管,下段套管向下开口。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减少了采血过程中的复杂,提高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灵宝;沙鸭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12.18
技术公布日:2018.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