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84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超温报警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线路常见的故障有机械损伤、绝缘损伤、绝缘受潮、绝缘老化变质、过电压、电缆过热故障等。当线路发生上述故障时,应切断故障电缆的电源,寻找故障点,对故障进行检查及分析,然后进行修理和试验,该割除的割除,待故障消除后,方可恢复供电。

现电缆一般采用耐高温层避免电缆出现过热故障;无法得出具体超温多少,即使发生高温故障也难以监测出具体位置,难以集中管理;电缆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其耐高温特性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以解决现有电缆无法得出具体超温多少和难以监测故障具体位置及难以集中管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包括PLC终端和多个可拆卸环绕在电缆上超温报警装置;超温报警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卡夹;卡夹包括依次连接的横杆和连接弧;两个横杆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两个连接弧的凹面相互面对形成U型或C型卡口;电缆位于卡口内;电缆的表面紧贴有感温层;卡口内设有感光机构;多个感光机构均与PLC终端电连。

具体地,感光机构包括依次电连的感光仪、处理器和信号发送模块;信号发送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PLC终端的信号输入端电连。

具体地,处理器电连有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设置在横杆或连接弧的外壁上。

具体地,横杆的自由端连接有U型或C型卡槽。

具体地,弹性部件为至少一个弹簧或至少一个弹片。

具体地,横杆、连接弧、弹性部件均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具体地,PLC终端电连有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感光仪感受到感温层发出的光,实时发送温度信号和位置至处理器,处理器将上述信号通过发送模块将该信号发送至PLC终端,便于人们查看;感光仪根据感温层发出的光,得出温度信号;人们最终从显示器查看超温的温度及超温的处的位置;同时通过PLC终端控制管理多个超温报警装置,进而监测多个电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框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PLC终端,2-横杆,3-连接弧,4-卡口,5-电缆,6-感温层,7-感光仪,8-处理器,9-信号发送模块,10-声光报警器,11-卡槽,12-弹性部件,13-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用超温报警系统包括PLC终端1和多个可拆卸环绕在电缆5上超温报警装置;超温报警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卡夹;卡夹包括依次连接的横杆2和连接弧3;两个横杆2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12,两个连接弧3的凹面相互面对形成U型或C型卡口4;电缆5位于卡口4内;电缆5的表面紧贴有感温层6;卡口4内设有感光机构;多个感光机构均与PLC终端1电连;感温层6由极敏感的温感材料制成,感温层6紧贴在电缆5表面。

其中,感光机构包括依次电连的感光仪7、处理器8和信号发送模块9;信号发送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与PLC终端1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感光仪7感受到感温层6发出的光,实时发送温度信号和位置至处理器8,处理器8将上述信号通过发送模块将该信号发送至PLC终端1,便于人们查看。

其中,处理器8电连有声光报警器10,声光报警器10设置在横杆2或连接弧3的外壁上;声光报警器10便于人们发现电缆5处于超温状态,便于人们采取措施。

其中,横杆2的自由端连接有U型或C型卡槽11;在安装时可卡住卡槽11将超温报警装置安装在电缆5上,使超温报警装置更方便安装。

其中,弹性部件12为至少一个弹簧或至少一个弹片;弹性部件12也可为其他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件代替。

其中,横杆2、连接弧3、弹性部件12均由非磁性材料制成;避免磁性材料对电缆5产生干扰。

其中,PLC终端1电连有显示器13;人们能从显示器13上直观的查看电缆5的温度情况,是否需要维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按住卡槽11使两个连接弧3张开使电缆5位于卡口4内,当电缆5超温时,感光仪7感受到感温层6发出的光,实时发送温度信号和位置至处理器8,处理器8将上述信号通过发送模块将该信号发送至PLC终端1,便于人们查看;感光仪7根据感温层6发出的光,得出温度信号;人们最终从显示器13查看超温的温度及超温的处的位置;同时通过PLC终端1控制管理多个超温报警装置,进而监测多个电缆5。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