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883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执行器生产出来后,按照厂家规定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如扭矩测试、电气系统性能测试以及拉压力测试等,目前在进行扭矩测试时,没有可靠的测试装置或系统,因此提供一种测试装置或系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包括底部具有脚轮的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机架具有一个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上通过升降立柱安装有所述测试装置,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导轨以及安装在所述升降导轨上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矩形状的测试装置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一个后固定板,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上固定板、下端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与所述升降块相连接。

所述测试装置安装架上一侧端安装有加载电机、另一端同轴心安装有执行器安装固定板,所述加载电机连接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外侧端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扭矩传感器的一端,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与所述执行器安装固定板连接的传动轴。

所述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装置,所述电机轴、传动轴与对应的轴承装置连接实现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包括底部具有脚轮的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机架具有一个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上通过升降立柱安装有所述测试装置,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导轨以及安装在所述升降导轨上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矩形状的测试装置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一个后固定板,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上固定板、下端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与所述升降块相连接,方便对测试装置进行移动使用,且可升降调节测试位置的垂直高度位置,方便适应不同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立柱的俯视图。

图3是升降立柱的轴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3所示,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电动执行器测试装置,包括底部具有脚轮12的机架11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机架具有一个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上通过升降立柱2安装有所述测试装置,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导轨以及安装在所述升降导轨上的升降块10,所述升降块与矩形状的测试装置安装架3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一个后固定板,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上固定板、下端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与所述升降块相连接。

其中,所述测试装置安装架3上一侧端安装有加载电机6、另一端同轴心安装有执行器安装固定板9,所述加载电机连接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外侧端通过第一联轴器5连接扭矩传感器4的一端,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6连接与所述执行器安装固定板连接的传动轴8。

其中,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装置,所述电机轴、传动轴与对应的轴承装置连接实现转动。

所述升降装置为导轨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滑块10安装在导轨上,并与测试装置安装架3的后固定板相连接,在升降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以实现沿升降导轨升降,从而实现升降调节控制。

具体的,所述升降装置1与支撑面板通过一个固定板1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与支撑面板通过螺栓连接,并与升降装置2的T状的底座相连接固定。

所述升降立柱上设有与升降块配合安装的梯形结构21,对应的,所述升降块上设有对应设有相应的梯形槽,实现二者的配合安装,该升降立与升降块的安装连接结构为现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立柱可以采用现有数控机床的现有升降柱来实现,可通过配置一个现有数控机床的升降降立柱,将该数控机床的升降立柱与测试装置的后固定板连接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控制。

所述机架内装置电控系统,如升降电机,控制开关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包括底部具有脚轮的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机架具有一个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上通过升降立柱安装有所述测试装置,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导轨以及安装在所述升降导轨上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矩形状的测试装置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一个后固定板,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上固定板、下端连接下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与所述升降块相连接,方便对测试装置进行移动使用,且可升降调节测试位置的垂直高度位置,方便适应不同的工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