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16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出厂前性能例行试验主要项目有:1、绝缘电阻试验;2、介电强度试验;3、运转试验,检查机组风机、压缩机、电加热等电流、电压是否正常;4、故障试验,检查机组控制元件保护动作是否正常;5、传感器检测等。目前,由于工装的功能比较单一,对此类出厂试验,大多的做法是采用一机多工装或多机多工装、检验需专人协助,数据需专人纪录、报告需专人整理,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试验快速,且安全可靠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包括对外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器、绝缘检测模块、打印单元、显示单元、电参数采集单元和模拟量转换单元,所述对外接口单元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参数采集单元连接至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对外接口单元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模拟量转换单元连接至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对外接口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绝缘检测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打印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外接口单元包括动力电信号接口、模拟量信号接口和控制电信号接口,所述动力电信号接口与电参数采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量信号接口与模拟量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信号接口与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有手动操作部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通过对外接口单元和绝缘检测模块对空调机组进行各种参数的采集检测,从而能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有效降低的出厂试验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打印单元和显示单元对检测得到的结果进行打印和显示,整个数据提取过程无需人为参与,可避免误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智能工装系统,包括对外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器、绝缘检测模块、打印单元、显示单元、电参数采集单元和模拟量转换单元,所述对外接口单元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参数采集单元连接至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对外接口单元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模拟量转换单元连接至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对外接口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绝缘检测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打印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外接口单元包括动力电信号接口、模拟量信号接口和控制电信号接口,所述动力电信号接口与电参数采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量信号接口与模拟量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信号接口与中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空调机组处理全冷工况运转时,所述电参数采集单元通过动力电信号接口对风机和压缩机等电流和电压参数进行采集,并传输至中央处理器;而模拟量转换单元将模拟量信号接口采集过来的信号转换成可识别的信号,并传输至中央处理器;所述控制电信号接口主要将根据预设置好的逻辑与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下发指令到绝缘检测模块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和介电强度测试,若测试不通过,将测试数据上传到中央处理器,同时结束此次试验;若测试通过,系统将对空调机组进行性能测试。所述中央处理器中获得的数据均能通过打印单元和显示单元进行打印和显示。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实时检测系统压力数据并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检测环境温度数据并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有手动操作部件单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择手动控制,然后通过手动操作部件单元对各个风机、压缩机、电加热以及电磁阀进行逐个检查,部件检查若不通过,则将检查过程中得到对应信息发到中央处理器,并在显示单元显示结果,同时结束此次试验。若部件检查通过,系统提示 “手动检测通过,请选择自动模式”;由手动模式切换到自动模式。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