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019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性污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尤其适用于对伤员身体的放射性污染检测。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机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弱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天然食品中都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一般情况下对人是无害或影响很微小的。在特殊环境下,放射性元素可能通过动物或植物富集而污染食品,对人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突然、天然水、大气和动植物组织中。由于核素可参与环境与生物体间的转移和吸收过程,所以可通过突然转移到植物而进入生物圈,成为动植物组织的成分之一。

近年来,由于灾害多发,尤其是核污染、化学污染等灾害,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污染危害,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人体,外观难以发现,需及时检测才能发现。

然而,现有人体用放射性污染检测设备,大多存在使用不便,检测不完全,检测效果差的等缺陷。

对于放射性污染检测,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441215U,公开了一种车辆放射性物质检测门,包括侧梁和横梁,所述侧梁和横梁形成通道,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辐射源装置、探测器、数据获取装置和实时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侧梁下端设置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为双轮型滑动轮,所述双轮型滑动轮由合金钢锻造而成;所述横梁和侧梁为箱型梁,所述横梁和侧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探测器为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放射性物质检测门,通过在侧梁下端设置滑动轮,方便了车辆放射性物质检测门的临时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安装和拆卸,节约人力和物力。该专利所提供的检测门,虽然能够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但是其用于对车辆进行检测,即使更换成对人体进行检测,但是其无法对人体全身进行检测,检测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解决现有检测设备无法对人体进行全面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实现对人体全身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准确,检测精度高,生产成本低,便于野外使用,使得伤员可以得到及时救治,经济效益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用于放置伤员的担架床;一支架,竖直设置于所述担架床长度方向一侧;两滑轨,沿所述担架床长度方向设置、并沿所述支架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于支架上,两滑轨分别位于所述担架床上方和下方;支撑框,架设于两滑轨上,包括竖直放置且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滑轨滑动连接的支杆以及由支杆上、下两端分别水平延伸至所述担架床上方、下方的两连杆,支撑框通过支杆沿两滑轨长度方向滑动;电机,设置于支架上,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框连接,电机驱动支撑框沿两滑轨长度方向滑动;用于对人体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的两探测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两连杆上,探头对应担架床,支撑框带动两探测器沿滑轨滑动,形成对放置于担架床上人体放射性污染的检测;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及探测器通信连接,形成对电机及探测器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框架结构,沿担架床长度方向形成对担架床的盖设,担架床位于支架内侧中部,所述两滑轨分别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架上表面,并分别位于担架床长度方向两边外侧,一横杆两端分别垂直、滑动连接于两滑轨,两竖杆分别由横杆两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至担架床长度方向两边外侧,两探测器分别设置于两竖杆上,探头对应担架床,电机设置于支架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及探测器通信连接,形成对电机及探测器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支架底部设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两连杆设置探测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两探测器分别通过通孔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两探测器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范围为0~10cm。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随支撑框沿滑轨移动的速度为1~3cm/s。

优选地,所述支架外侧设有防尘罩。

优选地,所述两竖杆下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环,两探测器分别设置于连接环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滑轨,滑轨上设置支撑框,探测器安装于支撑框上,探测器可随支撑框沿滑轨移动,且探测器分别设置于担架床上方和下方,两探测器实现对人体全身的放射性污染检测,包括正面和背面,检测效率高,检测效果好;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两探测器通过与两竖杆的配合,分别设置于担架床长度方向两端外侧,实现对人体正面或背面的全覆盖检测,检测精度高;

支架底部滚轮的设计,使得整套检测系统灵活性增强,移动能力提高,适合野外受伤人员的及时检测;

防尘罩的设置,可在野外使用时防止伤员受灰尘污染,防止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用于放置伤员的担架床1;一支架2,竖直设置于所述担架床1长度方向一侧;两滑轨3,沿所述担架床1长度方向设置、并沿所述支架2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于支架2上,两滑轨3分别位于所述担架床1上方和下方;支撑框4,架设于两滑轨3上,包括竖直放置且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滑轨滑3动连接的支杆41以及由支杆41上、下两端分别水平延伸至所述担架床1上方、下方的两连杆42,支撑框4通过支杆41沿两滑轨3长度方向滑动;电机5,设置于支架2上,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框4连接,电机5驱动支撑框4沿两滑轨3长度方向滑动;用于对人体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的两探测器6,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框4两连杆42上,探头对应担架床1,支撑框4带动两探测器5沿滑轨3滑动,形成对放置于担架床上人体放射性污染的检测;控制器(未图示),分别与所述电机5及探测器6通信连接,形成对电机5及探测器6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6随支撑框4沿滑轨3移动的速度为1~3cm/s。

其中,担架床1长2米,高60cm,宽80cm,探测器6位于担架床1上下中央,连杆42长50cm;探测器长30cm,直径0.8cm,重量500g;探测器6尾端电缆置于滑轨3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卧式人体放射性污染检测系统使用方式如下:

伤员平躺在担架床1上,将担架床1推入支架2区域,控制器驱动电机5,电机5驱动支撑框4沿滑轨3滑动,支撑框4连杆42带动探测器6移动,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接口控制探测器6移动速度,位于伤员上方和下方的探测器6对伤员身体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通过控制器内的测量软件采集探测数据。

实施例2

参见图3和图4,所述支架2为框架结构,沿担架床1长度方向形成对担架床1的盖设,担架床1位于支架2内侧中部,所述两滑轨3分别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架1上表面,并分别位于担架床1长度方向两边外侧,一横杆7两端分别垂直、滑动连接于两滑轨3,两竖杆8分别由横杆7两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至担架床1长度方向两边外侧,两探测器6分别设置于两竖杆8上,探头对应担架床1,电机5设置于支架2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机5及探测器6通信连接,形成对电机5及探测器6的控制。所述探测器6随竖杆8沿滑轨3移动的速度为1~3cm/s。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支架2底部设有滚轮21。其余同实施例1或2。

实施例4

所述两连杆42设置探测器6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421,两探测器6分别通过通孔42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两探测器6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范围为0~10cm。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所述支架2外侧设有防尘罩。其余同实施例1或2。

实施例6

参见图3和图4,所述两竖杆8下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环81,两探测器6分别设置于连接环81内。其余同实施例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