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532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站仪。



背景技术: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如公告号为“CN203785675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高精度陀螺全站仪连接座,在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结构中,主要包括环形板、三个支耳、滑槽支架和连接螺杆组成,支耳上端与环形板的下端面连接,支耳下端设置有卡口,滑槽支架上设置有条形滑槽,滑槽支架与环形板下端面转动连接,且滑槽支架的转动平面将环形板的中空覆盖,连接螺杆上部位于环形板的中孔内,连接螺杆中部套接在条形滑槽内,连接螺杆的轴向与环形板的轴向平行,连接螺杆沿条形滑槽滑动;但是在上述专利中在将全站仪放置到环形板上之后,会将连接螺杆覆盖,无法观察到连接螺杆和全站仪底座上的连接孔的位置,即在对位时需要凭借个人感觉和经验,所以这种操作安装方式对于很多新接触该设备的人员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站仪,可将全站仪主体快速、简捷的固定在三角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站仪,包括全站仪主体和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包括圆环、铰接在圆环上的支脚,所述全站仪主体底部延伸设置有固定平台,所述圆环中穿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套管背离支脚的端部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中设置有能在第一空腔中沿其高度滑移的滑移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全站仪主体与设置在全站仪主体下方的固定平台一齐放置在吸盘上,在压力的作用下,全站仪主体与三角支架之间完成简单固定,在第一空腔中向下转动螺纹杆,在此过程中,吸盘与固定平台之间形成负压,从而使全站仪主体与三角支架牢靠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滑移杆螺纹连接在第一空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既可在第一空腔中向上旋转,也可在第一空腔中向下转动;当螺纹杆向背离吸盘的方向运动时,吸盘与固定平台之间形成负压,且螺纹连接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杆背离吸盘的端部向外对称延伸设置有第一握持杆和第二握持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杆的端部向外延伸设置第一握持杆和第二握持杆,即相当于在滑移杆的端部设置两组杠杆,所以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全站仪主体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固定平台上向下凹陷形成能与第一延伸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和第一延伸部上均设置有磁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全站仪主体下方的第一延伸部通过卡接在第一凹槽中,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一延伸部上的磁铁不光可使两者更好的连接,避免脱落,还可起到导向的有益效果;这种分体设置更便于全站仪的携带和户外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第一延伸部的形状均为多边形,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凹槽的卡接方式不同,可改变全站仪主体的朝向,且改变后的全站仪主体不会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方向的转动,保证测量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向外延伸设置有推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第一延伸部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以第一延伸部可在第一凹槽中任意旋转,所以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全站仪主体朝向任意方位,在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推动杆,相当于在第一延伸部上增加杠杆,使转动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平台和第一延伸部上均设置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凹槽中转动,可通过观察设置在固定平台和第一延伸部上的刻度从而计算出全站仪主体的转动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圆环包括外圆环和内圆环,所述外圆环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供内圆环滑移的滑移槽,所述外圆环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螺纹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套管连接在内圆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圆环在外圆环内壁上形成的滑移槽中滑动,随着内圆环的转动,使全站仪主体朝向合适的位置处时,在第一通孔中转动固定件,使固定件的端部抵接在内圆环上,从而将内圆环固定在滑移槽中,避免在测量的过程中全站仪主体发生转动,影响测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全站仪主体和设置在全站仪主体下方的固定平台一起放置在吸盘上,并向下转动螺旋杆,使吸盘与固定平台之间形成负压,从而将全站仪主体与三角支架之间牢靠的连接;

2.三角支架包括外圆环和内圆环,内圆环能够在滑移槽中转动,从而改变全站仪主体的朝向,在第一通孔中旋转固定件,从而将内圆环固定在外圆环中;

3.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凹槽中转动也可改变全站仪主体的朝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凹槽中的磁铁层;

图4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第一凹槽的形状;

图5是实施例2中部分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凹槽中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中,1、全站仪主体;11、固定平台;111、第一凹槽;12、第一延伸部;13、磁铁层;14、推动杆;2、三角支架;21、圆环;211、套管;212、吸盘;213、滑移杆;214、第一空腔;215、第一握持杆;216、第二握持杆;22、支脚;31、外圆环;311、第一通孔;312、固定件;32、内圆环;321、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全站仪,如图1所示,包括全站仪主体1和三角支架2;如图2和图3所示,全站仪主体1底部设置有固定平台11,全站仪主体1与固定平台11之间活动连接,固定平台11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1,全站仪主体1底部延伸形成能与第一凹槽111配合的第一延伸部12,第一延伸部12和第一凹槽111形状为如图4所示的多边形,本实施例中表现的是第一延伸部12和第一凹槽111的形状均为六边形的情形;第一凹槽111和第一延伸部12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磁铁层13,可采用磁性较大的汝磁铁也可采用磁性较小的铁氧性磁体。

如图1和图2所示,三角支架2包括圆环21和支脚22。圆环21包括外圆环31和内圆环32,支脚22铰接在外圆环31上,外圆环31内壁向内凹陷形成滑移槽321,内圆环32可在滑移槽321中滑动;套管211穿设在内圆环32中,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空腔214,第一空腔214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且在第一空腔214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滑移杆213螺纹连接在第一空腔214中,滑移杆213的其中一个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握持杆215和第二握持杆216,第一握持杆215和第二握持杆216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吸盘212连接在套管211的端部,且与第一空腔214连通。

如图2所示,外圆环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将外界与滑移槽321连通,第一通孔311是螺纹孔,固定件312螺纹连接在第一通孔311中,固定件312可采用螺栓。

使用方法:预先将三角支架2固定在地面上,之后将固定平台11和全站仪主体一齐放置在吸盘212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吸盘212自然的吸附在固定平台11的下表面,之后在第一空腔214中转动滑移杆213,使吸盘212与固定平台11之间形成负压,从而使固定平台11与三角支架2之间牢靠的连接,将全站仪主体1底部的第一延伸部12卡接在第一凹槽111中,可在不改变三角支架2的位置下,改变全站仪主体1的朝向;也可通过在滑移槽321中转动内圆环32,将全站仪主体1转向合适的方位,之后向内旋转固定件312,使其端部抵接在内圆环32上,将内圆环32固定在滑移槽321中。

实施例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全站仪,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和第一延伸部12的形状均为圆台形,第一延伸部12的高度大于第一凹槽111的深度,且在第一延伸部12的圆周侧壁上向外延伸设置有推动杆14,第一凹槽111和第一延伸部12相接触的面上依然设置有磁铁层13。

如图5所示,固定平台11和第一延伸部12上均匀的设置有刻度。

使用方法: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推动推动杆14,可改变全站仪主体1的朝向,通过观察设置在固定平台11和第一延伸部12上的刻度,从而得到第一延伸部12在第一凹槽111中转动的角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