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台架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349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模拟台架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台架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之前,需要将发动机搭建在小车上,移动到台架试验室内完成传感器、排气管及其他部件的布置和发动机对中工作。

现有的发动机试验台架搭建工作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台架对中这一环节工作量占所有台架搭建工作量的80%,提高台架对中效率,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台架搭建效率和台架利用率。在现台架搭建工作中,发动机切换频繁,安装在实验室内单一的台架搭占用空间较大,对台架的拆装更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在实验室内完成对发动机检测时,台架占用空间较大,安装拆卸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台架对中装置,其用于测试小车上发动机的同轴度,包括:底板;导轨,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导轨两两一组,所述小车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导轨的一端抵接,所述三角架的顶端固定有一对中圆柱,所述对中圆柱的中心与底板间的高度和测功机中心离其底板的高度相等;驱动部,其安装在两导轨间,所述驱动部和小车的底部相连,所述驱动部驱动小车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对中圆柱的一侧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液压泵、液压缸以及固定座;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液压缸相连;所述固定座沿小车运动方向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其顶杆向远离所述三角架的一侧伸出后与小车的底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顶杆与所述小车的底部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沿顶杆的运动方向设有一组滑轨,所述顶杆的端部与一固定轴相连,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搭接在滑轨上,两所述滑轨内的固定轴上还安装有一组插接板;所述小车的底部凸设有一转接块,所述转接块正对所述插接板设置;所述插接板正对所述转接块的一侧设底端向转接块一侧延伸一插接头,所述转接块朝向所述插接板的一侧设有一凹槽,所述插接头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轴的两侧分别固定一滚轮,所述滚轮安放在所述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滑轨朝向转接块的一端设有一弧形缺口;所述转接块内设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转接块后搭接在所述弧形缺口上。

优选地,各所述导轨均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中部沿小车运动方向设有一凸起的内限位板;所述小车的车轮位于两相限位板间,且各车轮的外侧分别与一内限位板接触。

优选地,在各安装座的外端还分别设有一外限位板,所述外限位板的内侧与小车的外端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限位板背向小车一侧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板、拆卸把手、旋转块、压紧螺栓;所述安装板水平安装在外限位板的底侧,所述旋转块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旋转块的一端为向外限位板内侧水平伸出的固定部;所述压紧螺栓竖直的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拆卸把手的一端固定在旋转块的顶部,另一端向外限位板外侧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中使发动机在台架试验室外也能实现与试验室内测功机端的同轴度对中工作。当发动机再推入试验室与测功机进行连接时就可以省去了对中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试验室外进行模拟台架对中,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拟台架对中装置的装配图。

图2为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轨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驱动部与插接头的配合示意图。

本实施例图中:1-底板2-导轨21-安装座22-内限位板23-外限位板24-安装板25-拆卸把手26-旋转块27-压紧螺栓3-三脚架4-对中圆柱5-驱动部51-液压泵52-液压缸53-固定座54-滑轨55-固定轴56-插接头57-插接头5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到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台架对中装置,其用于测试小车上发动机的同轴度,其包括:

底板1,底板1模拟试验台架中的铁地板,固定整套装置,尺寸和铁地板相同。

导轨2,其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导轨2两两一组,所述小车滑动安装在导轨2上;导轨2是搭建小车进退的轨道,同时具有紧固小车的功能。

三角架3,所述三角架3固定在底板1上且与导轨2的一端抵接,所述三角架的顶端固定有一对中圆柱4,对中圆柱4中心与底板间的高度和测功机中心离底板的高度相同,其内设有转动轴,与发动机配合实现对发动机孔位对中。

驱动部5,其安装在两导轨2间,驱动部5驱动小车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对中圆柱4的一侧运动。本方案中使发动机在台架试验室外也能实现与试验室内测功机端的同轴度对中工作。当发动机再推入试验室与测功机进行连接时就可以省去了对中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试验室外进行模拟台架对中,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具体来说,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部5包括:液压泵51、液压缸52以及固定座53;液压泵51通过油管54与液压缸52相连,液压泵51可以正转、反转,通过液压泵51上的正转启动、反转启动、停止按钮即可实现。工作时,液压油由此进入液压缸52。固定座53沿小车运动方向固定在底板1上,液压缸5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其顶杆向远离三角架的一侧伸出后与小车的底部相连。点击正转按钮,液压泵51正转时液压油从管路进入液压缸52中,拉动小车左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是确保对中实现的关键。当点击反转按钮,液压泵51反转时,液压油从油管54进入液压缸52中,推动液压缸52的顶杆,从从而使小车带动发动机向右侧运动,实现发动机与对中圆柱4的分离。

另外,本实施例中,顶杆与小车的底部采用插接配合,以使安装在小车上的发动机当被检测完毕时,小车易与驱动部分离,从而便于发动机的搬运。

具体地,在固定座53上沿顶杆的运动方向设有一组滑轨54,顶杆的端部与一固定轴55相连,固定轴的两端搭接在滑轨54上,支撑导向顶杆的滑动。在两滑轨内的固定轴55上还安装有一组插接板56;在小车的底部凸设有一转接块6,转接块6正对所述插接板设置,转接块6朝向插接板的一侧设有一凹槽;插接板56正对所述转接块的一侧设底端向转接块方向延伸一插接头57,所述插接头57插接在所述凹槽内。以此实现小车与顶杆的插接配合,当然,也可直接将顶杆与小车的底部插接,此方式下,只需将小车底部设置一固定槽即可。本装置采用此种插接形式出于对顶杆运动的进一步导向考虑。

当然,还可在固定轴的两侧分别固定一滚轮58,其中滚轮58安放在所述滑轨54上,以使得顶杆的运动更顺畅,滚轮58在滑轨54上滚动,带动小车在小车在导轨2上实现前进或者后退。进一步来说,在小车中部也可采用在滑轨滑动方式实现,以便于小车的运动。其中,滑轨朝向转块的一端设有一弧形缺口;转接块内与一转轴6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1的两端伸出转接块后搭接在所述弧形缺口上,弧形缺口用于定位转接块的安装,同时使得插接头和小车连接后,驱动部回收,小车首先通过转轴61在弧形缺口内滑动,然后在滑轨54上滑动。

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各导轨2均包括安装座21,安装座21的中部沿小车运动方向设有一凸起的内限位板22;小车的车轮位于两内限位板22间且各车轮的外侧分别与一内限位板22接触,也就是说,内限位板51起到对小车滑动时车轮的限位固定作用。当然,还可在各安装座的外端还分别设有一外限位板23,外限位板23的内侧与小车的外端接触,外限位板23起到对小车整体的外部限位作用。

进一步,如图2所示,还在外限位板背向小车一侧安装一压紧机构,以实现在小车对中时,能对小车压紧定位。其中,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板24、拆卸把手25、旋转块26、压紧螺栓27;安装板24水平安装在外限位板23的底侧,旋转块26转动安装在安装板24上,旋转块26的一端为向外限位板23内侧水平伸出的固定部;压紧螺栓27竖直的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通过旋转压紧螺栓27,实现压紧螺栓对小车的压紧固定;拆卸把手25的一端固定在旋转块的顶端,另一端向外限位板外侧倾斜向上延伸,以方便其拆卸打开。

发动机试验台架搭建工作中,台架对中这一环节工作量占所有台架搭建工作量的80%,提高台架对中效率,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台架搭建效率和台架利用率。在现台架搭建工作中,发动机切换频繁,现有搭建效率已不能满足搭建需求。因此,在试验室外对试验计划内的发动机,使用模拟装置完成对中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台架的搭建效率和台架的利用率。

台架对中机械装置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小车推到导轨上,导轨2上的内限位板保证了搭建小车进入小车导轨的方向是测功机中心在同一轴线上。点击液压泵上正转启动按钮,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液压缸开始动作,液压缸的顶杆与小车底部连接,在顶杆的作用下,小车在小车导轨上向模拟测功机端即对中圆柱移动,当前进到需求位置时,点击停止按钮,小车停止动作。然后将对中圆柱与发动机端进行对中作业。

搭建小车的退出过程与前进过程相反,将对中圆柱4与发动机连接拆除,点击反转按钮,顶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将小车在小车导轨上向远离对中圆柱处运动,当小车完全从执行结构上退出后,点击停止按钮,即可。在试验室外进行模拟台架对中,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液压机构,极大的节约了人力。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